一种单向骨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8593发布日期:2019-04-17 03:1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向骨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针,特别涉及一种单向骨针。



背景技术:

骨针是骨科手术中重要的手术器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针通常是指斯氏针和克氏针。这两种骨针,都可以双向旋转进针,在具体钻入骨内的过程中,可随电钻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进针。这样容易产生很多临床并发症。

1907年fritzsteinmann发明了斯氏针(steinmannpins),其直径在3.5至6.0mm之间。斯氏针需要先钻孔后进针,由于针的松动会导致感染的发生。此外,斯氏针多为扁头,钻入时产热多,对骨愈合影响较大。

在此基础上,1909年,martinkirschner发明了较细的克氏针(kirschnerwires),直径在0.7到1.5mm之间,不需预先钻孔,针固定较稳定,感染发生少。克氏针多为尖头,钻入时产热少,对骨愈合影响较小。

克氏针最大的优点是非创伤性经皮插入。这种技术比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更容易,相关风险更小,肿胀和僵硬最小化。但克氏针的强度较弱且无法定位,其移位经常发生,可能导致致命的并发症。在大多数报道的病例中,骨针从肩带转移到主动脉、心脏、肺、气管、纵隔、颈部、脾脏和椎管。也有从其他解剖部位迁移的报告,比如从臀部到胸部、心脏、肝脏或腘窝的迁移,甚至从左手进入心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骨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单向骨针。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骨针在针体的一端开设有螺旋槽,开设螺旋槽处的顶端设有凸起,端部的螺纹槽只单独设置为一个,以防止因螺纹过多导致骨针端部强度降低,在骨针钻入过程中发生断裂。此外,该螺纹槽为单向转动设计,使得该骨针只可以单向旋转,而不能双向旋转。

凸起的前端设有刀刃,刀刃呈尖棱状。刀刃呈尖棱状,能够起定位作用,防止在钻入过程中骨针在接触骨膜时发生滑脱。

针体为圆柱体,直径范围为0.5至7.0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骨针,分顺时针方向骨针和逆时方向骨针。在骨折部位手术时,如使用逆时针方向骨针作为导针,只能沿着逆时针方向将该针钻入,即顺时针方向无法进针,这时再沿着该骨针顺时针方向钻入空心螺纹钉,如若在空心钉钻入过程中,有小骨块或软组织进入骨针与空心钉的间隙,造成二者之间的相互锁定,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骨针端部开设的螺旋槽只能够单向转动,不会随相反方向转动的空心钉一同转动,于是空心钉无法继续钻入,进而也防止了骨针的继续深入,避免了其他器官的损伤。

而普通骨针无此特殊设计,可以双向转动,如若出现骨针与空心钉之间的相互锁定,可能会出现骨针和空心钉一同钻入的情况,造成意外损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骨针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针体的端部开设了只可单向转动的螺旋槽,彻底杜绝了骨针与空心钉相互锁定而不断深入的情况发生,完全避免了由于骨针的深入而损伤其他器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一骨针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一骨针带有螺旋槽一端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二骨针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二骨针带有螺旋槽一端结构放大示意图。

上图中的标注如下:

1、针体2、螺旋槽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骨针在针体1的一端开设有螺旋槽2,开设螺旋槽2处的顶端设有凸起3,端部的螺纹槽2只单独设置为一个,以防止因螺纹过多导致骨针端部强度降低,在骨针钻入过程中发生断裂。此外,该螺纹槽2为顺时针转动设计,使得该骨针只可以单向旋转,而不能双向旋转。

凸起3的前端设有刀刃,刀刃呈尖棱状。刀刃呈尖棱状,能够起定位作用,防止在钻入过程中骨针在接触骨膜时发生滑脱。

针体1为圆柱体,直径范围为0.5至7.0mm。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骨针在针体1的一端开设有螺旋槽2,开设螺旋槽2处的顶端设有凸起3,端部的螺纹槽2只单独设置为一个,以防止因螺纹过多导致骨针端部强度降低,在骨针钻入过程中发生断裂。此外,该螺纹槽2为逆时针转动设计,使得该骨针只可以单向旋转,而不能双向旋转。

凸起3的前端设有刀刃,刀刃呈尖棱状。刀刃呈尖棱状,能够起定位作用,防止在钻入过程中骨针在接触骨膜时发生滑脱。

针体1为圆柱体,直径范围为0.5至7.0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骨针,分顺时针方向骨针和逆时方向骨针。在骨折部位手术时,如使用逆时针方向骨针作为导针,只能沿着逆时针方向将该针钻入,即顺时针方向无法进针,这时再沿着该骨针顺时针方向钻入空心螺纹钉,如若在空心钉钻入过程中,有小骨块或软组织进入骨针与空心钉的间隙,造成二者之间的相互锁定,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骨针端部开设的螺旋槽2只能够单向转动,不会随相反方向转动的空心钉一同转动,于是空心钉无法继续钻入,进而也防止了骨针的继续深入,避免了其他器官的损伤。

而普通骨针无此特殊设计,可以双向转动,如若出现骨针与空心钉之间的相互锁定,可能会出现骨针和空心钉一同钻入的情况,造成意外损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向骨针,在针体的一端开设有螺旋槽,开设螺旋槽处的顶端设有凸起,端部的螺纹槽只单独设置为一个,以防止因螺纹过多导致骨针端部强度降低,在骨针钻入过程中发生断裂。此外,该螺纹槽为单向转动设计,使得该骨针只可以单向旋转,而不能双向旋转。凸起的前端设有刀刃,刀刃呈尖棱状。刀刃呈尖棱状,能够起定位作用,防止在钻入过程中骨针在接触骨膜时发生滑脱。针体为圆柱体,直径范围为0.5至7.0mm。有益效果: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针体的端部开设了只可单向转动的螺旋槽,彻底杜绝了骨针与空心钉相互锁定而不断深入的情况发生,完全避免了由于骨针的深入而损伤其他器官。

技术研发人员:于铁成;费运龙;苏子龙;文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17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