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银医用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04690发布日期:2019-03-02 01:58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医疗卫生辅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银医用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事宜。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排泄及防止水分蒸发、调节体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因此在皮肤面临创伤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创面修复和促进创面愈合,以避免进一步的恶化,其中功能性创可贴即是一种使用最为普遍的创面辅助性用品。

现有技术中,新型水体性敷料,因其使用便捷、不受创面大小限制、功能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水体性敷料,其成分中由于含有一定粘性成分,可直接粘附与创面,因此在烧伤、烫伤、褥疮、溃疡等创面应用中具有较好使用前景。

现有水胶体医用敷料,相当于水胶体与压敏胶两者的复合材料,而根据需要,还可含有一定的功能性物料。在设计时,现有设计的主要难题在于复合材料的相容性问题。相容性好,分散相在压敏胶中分散均匀,分散差,水胶体颗粒会在压敏胶中团聚。而团聚会使敷料在某些区域吸水能力较大,某些区域吸水性较小,吸水性较差的区域与皮肤的贴合性能下降,进而造成敷料的脱落。另一方面,分散相分散不均,造成橡胶相缺陷,分散相较多的区域强度和弹性较低,分散相较少的区域强度和弹性较高,敷料随皮肤移动时,分散相较多的区域容易产生裂纹,使敷料产生褶皱甚至断裂。

总体上,随着水体性敷料研究的深入,对其功能性要求的提高和改善是现有主要研究方向,也是其推广应用的基础。在医用敷料应用中,其抗菌性显然是主要要求之一。对此目标,现有技术做了部分研究和尝试,例如:

中国专利cn104225663b公开了一种抗菌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添加聚六亚甲基胍、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或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作为抑菌剂,来促进创面愈合。虽然该抑菌剂抑菌性能强烈,并且安全性好,是一种优异的可用于感染性创面的抑菌材料,但是该成分属于阳离子型杀菌剂,故不能和阴离子型的杀菌剂或助剂配伍使用,否则会大大降低其杀菌活性,这就大大限制其应用范围;

中国专利cn102218155a公开了一种纳米银功能性水胶体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该专利直接将纳米银加入到水胶体中,赋予水胶体持续的抗菌功能,促进创面愈合。然而,抗菌有效成分在敷料上的分布,对于敷料的功效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含有银锌等金属杀菌剂的敷料而言。该发明中,将具有抗菌或抗炎作用的药物直接添加于橡胶基质中混合。通过该种方式制备的抑菌产品中抑菌剂容易团聚、分散不均,致使抑菌效果变差;

中国专利cn107998438a公开了一种持续抗菌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载银藻酸盐微球,将该微球作为吸收渗液抑菌成分,制备了具有较强的吸液保湿性能,且具有优异的持续抗菌性能的水胶体敷料。但该专利制备的载银微球,其外部载体为亲水性物质,而水胶体敷料基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疏水性物质,其在制备过程中存在亲水微球在疏水基质中团聚、分散不均匀问题,从而造成水胶体吸收渗液及抑菌性能不均,进而影响水胶体的实际使用效果。

综上,开发新的既具有良好分散性、均匀吸液、粘合性能,且具有优异抑菌性、持久抑菌性能的水胶体敷料,对于促进创面修复和确保人体身体健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银医用水胶体敷料,从而为人体创面修复、创面愈合奠定一定技术基础。

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一种含银医用水胶体敷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

cmc/peg/paa颗粒,20~50份;cmc/peg/paa颗粒性能要求为:吸液试验中,50min达到100g/g;(cmc,羧甲基纤维素,性能要求具体例如为粘度4200;peg,聚乙二醇,具体例如为peg400;paa,聚丙烯酸)

热塑性橡胶(水胶体敷料的橡胶相基质),5~40份;所述热塑性橡胶为:sbs、sebs、sis、tpu、乙丙橡胶中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液体石蜡(热塑性橡胶和其他加工助剂的溶剂),5~25份;

增粘树脂,5~20份;所述增粘树脂,为聚异丁烯、石油树脂、松香甘油酯、脂松香、二萜烯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优选聚异丁烯、石油树脂、松香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增塑剂,1~10份;所述增塑剂,具体例如为:己二酸二辛酯、环烷油、植物油、dop、dbp、dinp中的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抑菌剂,0.05~10份;所述抑菌剂,为α-环糊精聚轮烷/磺胺嘧啶银;

抗氧化剂,0.001~5份;所述抗氧化剂,具体例如为: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甲酚、2,5-二叔丁基喹啉、抗氧化剂1010、抗氧化剂4010、抗氧化剂dltp、抗氧化剂dstp中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所述cmc/peg/paa颗粒,具体参考如下方式制备获得:

(1)将cmc加入蒸馏水中,加热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paa和peg,搅拌混合均匀直至得到澄清透明溶液;

具体用量及操作方面,将0.8g的cmc加入到4.0ml的蒸馏水中,微波加热3h使其充分溶解;paa用量为1.25g,peg用量为2.5g;

(2)在步骤(1)的溶液中加入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室温条件下充分交联反应(反应一般不小于24h),以得到透明凝胶;

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分别为1.0g;

(3)对步骤(2)中反应产物进行中和(一般利用naoh进行中和)后,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净后,再用过量乙醇震荡洗涤,最后干燥(一般70℃条件下真空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处理)直至衡重即可。

所述α-环糊精聚轮烷/磺胺嘧啶银,参考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制备α-环糊精聚轮烷

取1.5g末端羧基化的聚乙二醇,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然后滴加α-环糊精的饱和溶液,搅拌,在4℃条件下放置24h,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即为α-环糊精聚轮烷;

(2)制备α-环糊精聚轮烷/磺胺嘧啶银

将步骤(1)所得α-环糊精聚轮烷与磺胺嘧啶银按照3:1的质量比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混合,并滴加少量氨水使磺胺嘧啶银溶解于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室温下,避光搅拌8h;

将反应后的液体转入透析袋中,透析7天,冻干,即得到载磺胺嘧啶银的聚轮烷。

所述含银医用水胶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各物料后,在捏合机中,依次加入热塑性橡胶、增塑剂、增粘树脂、抗氧化剂,80~13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1h,使其混合均匀;

(2)在步骤(1)的混合体系中,继续加入cmc/peg/paa颗粒,抑菌剂α-环糊精聚轮烷/磺胺嘧啶银,并继续混合搅拌(保持温度在80~130℃条件下)不少于2h,确保搅拌混合均匀即可。

利用所述含银医用水胶体敷料所制备的水溶胶创可贴,包括三层结构,具体为:中间层为水胶体层,两边分别为背衬层和隔离层;

所述背衬层,为聚氨酯薄膜;优选采用透明防水的阻菌性聚氨酯薄膜;

所述隔离层,为离型纸或pet薄膜;

所述水胶体层,即含银医用水胶体敷料在背衬层均匀涂抹所形成层体结构,其厚度一般为:0.2~2mm;

具体使用时,揭除隔离层后,将水胶体层直接接触创面即可。

本申请相较于其他水胶体敷料,其主要技术优势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本申请通过引入外部为亲油性载体的有机抑菌材料载磺胺嘧啶银/α-环糊精聚轮烷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抗菌性能;抑菌材料载磺胺嘧啶银/α-环糊精聚轮烷,其外层为α-环糊精聚轮烷,内部为磺胺嘧啶银,通过包封成微球引入水胶体中,既克服了现有水胶体制备工艺中由于高温无法引入抑菌剂或虽引入抑菌剂,但抑菌剂稳定性不佳、抑菌性能不好、抑菌持续时间短等问题,也克服了现有直接加入纳米银或载银藻酸盐微球与油相水胶体基质相容性不好、进而团聚的问题;总体上,本申请所采用载磺胺嘧啶银/α-环糊精聚轮烷,其包封微球能够通过缓释磺胺嘧啶银,从而发挥长效抑菌效能,另一方面,该抑菌剂与水胶体中其他成分相容性较好,分散均匀,从而能够更好、更均匀的发挥抑菌作用;

(2)针对现有亲水胶体与橡胶基质相容性不佳、容易团聚的缺陷,本申请通过加入改性亲水胶体颗粒cmc/peg/paa,一方面增加了最终敷料成品的吸液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疏水性高分子链,增加了亲水性颗粒与热熔压敏胶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从而克服现有水胶体材料中存在的白点、褶皱、亲水颗粒团聚导致的吸液性能不均,断裂等问题。

总体而言,本申请通过对相关组分的优化、调整,制备获得了一种安全无刺激、液体吸收性均一、抑菌剂分散均一、抑菌性能优异且抑菌持久的水胶体敷料,而且该敷料具有防水阻菌性能良好,吸收伤口渗出液和毒性物质吸液量大,可长期维持伤口湿性愈合环境,不粘连伤口等优异性能,因此对于创面修复、创面愈合具有较好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

需要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主要创新点在于引入α-环糊精聚轮烷/磺胺嘧啶银作为抑菌剂,同时对于相关组分做了优化,因此,下述实施例主要以优化后组分为例,对最终水胶体敷料及其他性能进行验证,相关实验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抑菌剂α-环糊精聚轮烷/磺胺嘧啶银(也可参考其他现有技术制备而成)由发明人按照如下步骤而成:

(1)制备α-环糊精聚轮烷

取1.5g末端羧基化的聚乙二醇,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然后滴加α-环糊精的饱和溶液,搅拌,在4℃条件下放置24h,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即为α-环糊精聚轮烷;

(2)制备α-环糊精聚轮烷/磺胺嘧啶银

将步骤(1)所得α-环糊精聚轮烷与磺胺嘧啶银按照3:1的质量比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混合,并滴加少量氨水使磺胺嘧啶银溶解于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室温下,避光搅拌8h;

将反应后的液体转入透析袋中,透析7天,冻干,即得到载磺胺嘧啶银的聚轮烷。

下述实施例中cmc/peg/paa颗粒,按照如下方式制备获得:

(1)将0.8g的cmc加入4.0ml蒸馏水中,微波加热3h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1.25gpaa和2.5gpeg,搅拌混合均匀直至得到澄清透明溶液;

(2)在步骤(1)的溶液中加入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各1.0g,室温条件下充分交联反应(反应30min时即可明显形成透明凝胶,但为使充分交联,室温下反应一般不小于24h);

(3)对步骤(2)中反应产物利用naoh进行中和,然后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净后,再用过量乙醇震荡洗涤,最后干燥(70℃条件下真空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处理)直至衡重即可。

具体优化后水胶体敷料,以重量份数计,成分包括:

cmc/peg/paa,30份;

热塑性橡胶(sbs),40份;

液体石蜡(衡水市帝亿石油有限公司医药级石蜡油),25份;

增粘树脂,选择松香甘油酯,5份;

抗氧化剂,选择bht,5份;

增塑剂,选择己二酸二辛酯,1份;

抑菌剂类型及用量参考下文实验。

具体制备时:首先将热塑性弹性体、液体石蜡、增粘树脂松香甘油酯、抗氧化剂、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依次加入捏合机中,在8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混合1h,然后加入cmc/peg/paa颗粒、抑菌剂,继续混合搅拌不少于2h即可。

为检验不同类型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发明人分别制备了不同类型的水胶体材料,并对其抑菌效力进行了实验,相关实验结果汇总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表中:

抑菌率,按照《qb/t2591-2003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进行测定(测定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剂分布均匀性:通过测定不同样品的银含量或抑菌剂含量,通过银或抑菌剂含量的重复性及重现性差异来判定其是否均匀;其中银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样品加入微波消解罐中,加入硝酸10ml和双氧水2ml,微波消解,取微博小姐后的消解液,定容至100ml;称定溶液进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

细胞毒测定标准参考《16886.5-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进行评价。

对上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常规含银抑菌剂(纳米银、磺胺嘧啶银)在水胶体中抑菌效果较差,且分散不均匀、抑菌时间也较短;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虽然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分散性较差,且抑菌时间较短,因此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本申请中通过采用载磺胺嘧啶银/α-环糊精聚轮烷作为抑菌剂,不仅抑菌效果较好,且包封成微球型的抑菌剂在水胶体中可持续、缓慢缓释,从而能够长效发挥抑菌作用,因此具有较好的长效抑菌作用。

其他性能对比:

注:表中“本申请水胶体”为载磺胺嘧啶银/α-环糊精聚轮烷含量为0.3%所对应水胶体敷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中数据参考《yy/t1293.4-2016接触性创面敷料水胶体敷料》标准中相关测定方法对持粘性、剥离强度、液体吸透量、阻水性等进行测定;白点多少通过肉眼外观上判定计数获得;而揭离疼痛通过统计50例贴到人体皮肤上的肤感测定判定。液体吸收均匀性一方面通过样品的液体吸收性数据平行数据重复性体现,一方面通过将产品浸泡到液体吸收性试液a溶液中,通过样品吸液发白均匀性来判定液体吸收均匀性;

另,为避免争议,厂家1、2、3名称不再详细说明,但通过其产品说明书可知:厂家1产品中:基材由聚氨酯复合膜制成,粘胶层采用医用热熔胶(70%)、cmc(30%)制成;厂家2产品中:结构成分主要包括水胶体(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异丁烯、热塑性橡胶)、聚氨酯薄膜、离型纸;厂家3产品中:水胶体基质由羧甲基纤维素钠、热塑性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聚合物、热塑性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聚合物、聚异丁烯组成。

对上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加入cmc/peg/paa改性亲水性微粒,同时通过对配方成分、比例的优化,本申请的水胶体敷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性较好,尤其是吸水性、吸液均匀性等方面改善较为明显,并且无疼痛感,因此具有较好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