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722发布日期:2019-03-27 11:1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助眠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睡眠诱导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眠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睡眠质量的追求逐渐提高,特别是一线城市的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高质量的睡眠就显得尤其重要,可见良好的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大众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睡眠质量,出现了一些助眠设备,通过运用电磁刺激、仿生物波等技术来改善人们的睡眠状况。常见的速眠仪是在固定形状的表面下,设置天线阵列发出电磁信号,进而构成能效区域。常见的速眠仪包括硬板天线,硬板天线固定在速眠仪内,并且是有固定方向,当用户头部处于能效区域时,可以接收天线发射的电磁信号。

然而,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电磁信号的方向是固定的,如果头部偏离速眠仪的能效区域,则会导致速眠仪的能量分散、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助眠设备及系统。

一种助眠设备,包括:主体、能量转换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外部;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可根据用户的头部形状发生形变;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输出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柔性电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柔性板和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集成在所述柔性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柔性外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外壳为乳胶外壳、橡胶外壳或硅胶外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外壳上的可穿戴组件;所述可穿戴组件用于将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佩戴在所述用户的头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外壳为与所述用户的头部适配的可穿戴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眠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开关的状态控制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输出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眠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的语音接收装置;所述语音接收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语音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并将所述语音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语音信息控制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输出能量。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助眠设备,包括:主体、能量转换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外部;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由于能量转换装置可根据用户的头部形状发生形变,当用户的头部位置变化时,能量转换装置可以跟随头部发生位置移动,并产生相应形变,使得能量转换装置能够贴合用户头部,进而使得控制器控制能量转换装置输出的能量能够聚集在用户头部,大大提高了助眠设备的睡眠诱导效果。

一种助眠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助眠设备、与所述助眠设备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理数据,并将所述生理数据传输给所述助眠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助眠系统包括:所述的助眠设备、与所述助眠设备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由于可以通过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并将生理数据传输给所述助眠设备,助眠设备根据生理数据确定用户的生理状态,,不仅可以确保用户头部始终处于助眠设备的能效区域内,还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当当监测到用户睡着时,不再输出能量,进而可以提高助眠设备的整体睡眠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助眠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助眠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助眠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助眠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

2:能量装换装置;

3:控制器;

20:柔性板;

21:天线阵列;

22:柔性外壳;

4:语音接收装置;

5:助眠设备;

6:数据采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1提供了一种助眠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助眠设备包括:主体1、能量转换装置2和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设置在所述主体1内部;所述能量转换装置2设置在所述主体1外部;所述能量转换装置2与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所述能量转换装置2可根据用户的头部形状发生形变;所述控制器3用于控制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输出能量。

其中,助眠设备的主体1的材料可以是橡胶、乳胶等材料,也可以是无弹性的其他材料,本实施不做具体限定。能量转换装置2用于输出电磁信号,可以是阵列天线、红外热源、声音源等,能量转换装置2可以与主体1是分离的,也可以直接设置在主体1的上表面。控制器3可以用于对助眠设备内部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并控制助眠设备的其它的部件的协调工作,例如,可以用于控制助眠设备的模式切换、控制助眠设备能量的分布、也可以用于接收反射功率等。

具体地,能量转换装置2的形状可以是带状、环装、跟用户头部适配的形状等,可以采用柔性材质,在用户使用助眠设备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用户的头部形状发生形变。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助眠设备的工作原理为,由于能量转换装置2可根据用户的头部形状发生形变,在用户使用助眠设备的过程中,当用户的头部位置变化时,能量转换装置2可以跟随头部发生形变,使得能量转换装置2能够贴合用户头部。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助眠设备,包括:主体、能量转换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外部;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由于能量转换装置可根据用户的头部形状发生形变,当用户的头部位置变化时,能量转换装置可以跟随头部发生形变,使得能量转换装置能够贴合用户头部,进而使得控制器控制能量转换装置输出的能量能够聚集在用户头部,大大提高了助眠设备的睡眠诱导效果。

由于助眠设备的其他模块,例如,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等部件一般无法形变、弯曲等,上述实施例中可将能量转换装置与助眠设备的其他模块剥离出,再通过柔性连接件和其它模块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柔性电缆连接。

其中,柔性电缆是拖链运动系统中,电力传输材料、信号传递载体的首选电缆,具有高柔韧性、耐油、耐磨、耐腐蚀等特种性能,可以是柔软且具有弹性的电缆。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柔性电缆连接能量转换装置和控制器,由于柔性电缆的弹性特点,不仅不会影响能量转换装置的可形变功能,还可以实现高频能量的传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能量转换装置的可形变功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能量转换装置2包括柔性板20和天线阵列21;所述天线阵列21集成在所述柔性板20上。

其中,天线阵列21是由多个天线单元组合而成,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天线阵列是否用于发射电磁信号。其中,天线阵列21可以是微带天线阵列,也可以是微波天线阵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天线阵列21的每个天线单元可以采用底馈、侧馈、中馈等方式。柔性板20与普通的硬板最大的不同就是,柔性板20能够以很多种方式来进行弯曲、折叠或重复运动。

可选地,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柔性外壳22。可选地,所述柔性外壳为乳胶外壳、橡胶外壳或硅胶外壳。可选地,所述柔性外壳为与所述用户的头部适配的可穿戴形状。

其中,柔性板和天线阵列设置在柔性外壳的内部,柔性外壳用于使能量转换装置更贴近人体皮肤,提高用户在助眠设备使用过程的舒适度。并且,柔性外壳可以起到保护能量转换装置、防尘防水等作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柔性板和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集成在所述柔性板上,将传统助眠设备内部的硬板天线阵列转换为柔性板天线阵列,使得即使用户头部在使用过程中翻转,能量转换装置可以跟随头部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控制器控制能量转换装置输出的能量能够聚集在用户头部,大大提高了助眠设备的睡眠诱导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外壳上的可穿戴组件;所述可穿戴组件用于将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佩戴在所述用户的头部。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通过可穿戴组件将能量转换装置佩戴在用户的头部,即使用户头部在使用过程中翻转,能量转换装置也会戴在头部,进而使得控制器控制能量转换装置输出的能量能够聚集在用户头部,大大提高了助眠设备的睡眠诱导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眠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开关的状态控制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输出能量。

其中,开关可以是触摸感应开关或者实体按钮,实体按钮可以由按键、动作触头、复位弹簧及按钮盒组成。

示例性地,开关可以是触摸感应开关,设置在主体上上表面,当用户头部触碰该触摸感应开关时,该开关用于启动助眠设备。助眠设备在接收到通过开关触发的启动指令时,根据该启动指令启动助眠设备,控制能量转换装置发射电磁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助眠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的语音接收装置4;所述语音接收装置4与所述控制器3连接;所述语音接收装置4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并将所述语音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根据所述语音信息控制所述能量转换装置2输出能量。

其中,语音接收装置4可设置在主体的内部,可以通过自身的语音接收装置4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语音信息;或者,也可以通过接收无线设备发送的语音信息,无线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助眠设备与无线设备之间可以连接同一个局域网。例如,用户可以将语音信息发送给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接收到用户的语音信息后,可以通过连接的同一个wifi,将语音信息传递到语音采集装置,进而使得语音采集装置接收到用户发送的语音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助眠设备还包括语音接收装置,由于语音接收装置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并将语音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进而可以使得控制器根据语音信息控制能量转换装置输出能量,提高了助眠设备使用过程的便捷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助眠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图1-3任一实施例所示的助眠设备5、与所述助眠设备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6;所述数据采集装置6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生理数据,并将所述生理数据传输给所述助眠设备5。

其中,用户的生理数据可以是用户的心率、呼吸率、血氧、鼾声、体动、翻身等睡眠数据,进而可以根据用户的生理数据确定用户的生理状态。例如,对于呼吸平稳、鼾声较大的用户可以确定该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对于体动较多、翻身较多的用户,可以确定该用户处于清醒状态。

具体地,可以通过数据采集装置3本身获取用户生理数据,也可以通过与数据采集装置3连接的其他监测设备获取用户的生理数据。其中,监测设备可以是手机、手环、床垫等。

示例性地,用户在使用助眠设备的过程中,数据采集装置3通过数据采集装置自身或外部其他监测设备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例如心率、呼吸率、体动等,并将采集到的生理数据传输给助眠设备,助眠设备根据生理数据确定用户的生理状态,当监测到用户睡着时,不再输出能量。

上述实施例中,助眠系统包括:所述的助眠设备、与所述助眠设备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由于可以通过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并将生理数据传输给所述助眠设备,助眠设备根据生理数据确定用户的生理状态,,不仅可以确保用户头部始终处于助眠设备的能效区域内,还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当当监测到用户睡着时,不再输出能量,进而可以提高助眠设备的整体睡眠舒适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