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微创手术戳卡开口闭合器及闭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90839发布日期:2019-03-22 22:05阅读:1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微创手术戳卡开口闭合器及闭合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微创手术戳卡开口闭合器及闭合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创外科发展迅速,在外科手术领域被广泛应用。微创外科手术发展迅速,大有取代常规手术地位,列为优先选优标准方案的趋势。相比传统手术的开口,微创手术采用戳卡的开口非常小。手术完成后,不容易通过缝线闭合。要实现有效缝合内腔的筋膜,防止伤及内脏,避免术后疝气,非常困难。

目前现有技术有器械可以实现戳卡开口的筋膜闭合,例如中国专利号201510816559.6、201621057873.7和201621459357.7,但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中国专利号201510816559.6描述的器械,穿刺针的针体开倒勾槽。如果槽宽太窄,容易把缝线卡死在针体上,导致穿刺针穿透硅胶块后,拔出针体时,缝线没有被硅胶块夹持住,仍然卡在针体上;如果槽宽太宽,导致针体本身薄弱,穿刺针强度不够,在穿刺人体组织时用力不当,容易在针槽处发生折弯事故;穿刺针穿过硅胶块时,倒勾槽结构容易导致硅胶块破碎,使得硅胶块的碎屑掉入腹腔残留在人体内,使用安全性较差;

2、中国专利号201621057873.7描述的器械,用微小的抓钩去抓取体内的缝线。抓钩不容易操作,而且不能有效抓取到缝线;同时抓钩超出器械边界,存在刺伤体内组织的危险;

3、中国专利号201621459357.7描述的器械,在用套筒结构穿透硅胶块后,释放缝线。由于拔出套筒后,套筒在硅胶块留下的创口远远大于缝线的直径,容易导致硅胶块无法有效夹紧缝线,最终导致缝线受到轻微的拉扯力就从硅胶块脱落,无法完成缝合。

4、以上所有器械,在实施缝合过程时,必须在可见视野下操作。在缝合最后一个留给提供视野内窥镜器械的通道开口时,由于在内窥镜拔出后无法提供体内可见视野,因此最后一个通道开口不能使用此类器械缝合。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一次性微创手术戳卡开口闭合器及闭合方法,能够改进穿刺针的针体结构,提高穿刺针强度,避免在缺口处折弯现象;改进缝线卡入硅胶块结构,增强缝线卡紧力度,避免缝线从硅胶块意外脱出现象;改进穿刺针穿透硅胶块方式,精准定位穿刺针深度,提高操作准确度,实现不需要在内窥镜视野下的缝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微创手术戳卡开口闭合器械的穿刺针针体强度不足,容易发生弯折,倒勾槽导致硅胶块破碎,碎屑掉落体内;缝线卡入硅胶块的结构的卡紧力度不足,容易发生缝线从硅胶块意外脱出;抓钩抓取缝线的方式操作准确度差,而且必须通过内窥镜提供操作视野;抓钩超出器械边界,存在刺伤体内组织的危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微创手术戳卡开口闭合器包括闭合器主体、套管针和缝线;

所述闭合器主体包括外壳和前端,所述外壳中设置连动装置,所述外壳上设置贯穿所述闭合器主体的第一针引导腔和第二针引导腔,所述套管针滑动通过所述第一针引导腔或所述第二针引导腔;所述前端设置可展开机构,所述可展开机构包括第一近端翼和第二近端翼,所述第一近端翼和所述第二近端翼与所述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近端翼中固定设置第一卡块,所述第二近端翼中固定设置第二卡块;所述连动装置与所述可展开机构连接;

所述套管针的管身为杆状构件,所述套管针端部有外径逐步减小的曲线过渡;所述套管针内部设置有中空的推杆通道,所述推杆通道中滑动设置推杆;所述推杆中设置中空的缝线通道,所述缝线通道中滑动设置所述缝线;所述套管针的外壁设置刻度标记;

所述缝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线锚,所述线锚滑动设置于所述推杆的端部的所述推杆通道内,所述线锚可滑动穿过所述套管针端部;所述线锚材质为金属;

所述可展开机构设置可相互转换的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针引导腔的延长线穿过所述第一卡块中心,所述第二针引导腔的延长线穿过所述第二卡块中心;在所述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一近端翼与所述第二近端翼闭合;

所述套管针的针端设置有所述推杆的限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为具有回弹自愈性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的中心具有瓣膜结构,所述瓣膜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线锚的最大直径,所述瓣膜结构的中心孔径小于所述线锚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瓣膜结构为向人体内侧凸起的漏斗状。

进一步地,所述瓣膜结构为平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为金属片。

进一步地,所述线锚包括锚尖和锚尾,所述锚尖为圆锥体,所述锚尾固定连接所述缝线。

进一步地,所述线锚包括锚尖和锚尾,所述锚尖的尖端为圆锥体,所述锚尖的尾端为位于所述锚尾两侧的楔形体,所述锚尾固定连接所述缝线。

进一步地,所述线锚包括锚尖和锚尾,所述锚尖的尖端为圆锥体,所述锚尖的尾端为位于所述锚尾一侧的向外的尖角形体,所述锚尾固定连接所述缝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一次性微创手术戳卡开口闭合器进行戳卡开口闭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把所述闭合器主体的所述前端通过戳卡留下的开口穿过皮肤组织,保证所述前端完全进入体内;

步骤s2:展开所述可展开机构,使所述第一近端翼和所述第二近端翼贴近所述皮肤组织的内壁;

步骤s3:所述线锚和所述缝线保持在所述套管针内,使用所述套管针顺着所述第一针引导腔穿透所述皮肤组织,并穿透所述第一卡块,通过所述刻度标记和所述第一针引导腔的相对位置精准定位所述套管针的深度,保证所述套管针刚好穿透所述第一卡块;

步骤s4:用所述推杆把所述线锚推入所述推杆通道,一直推送到所述推杆到达所述推杆的限位装置处,所述线锚带着所述缝线滑出所述套管针后到达所述第一卡块的人体内侧;

步骤s5:拔出所述推杆和所述套管针;

步骤s6:稍微用力拉扯所述缝线,使所述线锚紧贴所述第一卡块的人体内侧;

步骤s7:重复所述步骤s4-s6使用所述套管针顺着所述第二针引导腔穿透所述第二卡块,使所述缝线的另一端的所述线锚紧贴所述第二卡块的人体内侧;

步骤s8:闭合所述第一近端翼和所述第二近端翼;

步骤s9:拔出所述闭合器主体,拉紧所述缝线闭合所述皮肤组织留下的所述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的实施,达到了以下明显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穿刺针采用没有深度缺槽的套管针针体,提高了套管针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穿刺针容易发生弯折的问题;

2、本发明采用金属线锚的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缝线卡入硅胶块的结构的卡紧力度不足的问题;

3、本发明采用套管针端部有外径逐步减小的曲线过渡,以及金属线锚一次性穿入硅胶块,有效地解决了硅胶块破碎,硅胶碎屑掉落体内的问题;

4、本发明采用套管外壁带有刻度标记和设置有推杆限位装置,无需通过内窥镜视野观察确认缝线是否卡入硅胶块,在确保气腹正常,切口处筋膜与体内组织无接触情况下,可以实现盲缝,也避免了线锚超出器械边界,刺伤体内组织的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穿刺针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穿刺第一卡块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线锚滑出套管针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线锚卡紧第一卡块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种线锚的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种线锚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种线锚的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种线锚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种线锚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种线锚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种卡块的正向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种卡块的侧向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种卡块的正向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种卡块的侧向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穿刺第二卡块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闭合器主体前端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闭合器主体拔出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0-人体皮肤组织,1-闭合器主体,10-套管针,11-线锚,12-缝线,13-推杆,21-第一卡块,22-第二卡块,50-戳卡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一次性微创手术戳卡开口闭合器包括闭合器主体1、套管针10和缝线12。闭合器主体1包括外壳和前端,外壳中设置连动装置,外壳上设置贯穿闭合器主体1的第一针引导腔和第二针引导腔,套管针10滑动通过第一针引导腔或第二针引导腔;前端设置可展开机构,可展开机构包括近端翼,近端翼和前端转动连接,近端翼中固定设置卡块,连动装置与可展开机构连接;套管针10中设置中空的推杆通道,推杆通道中滑动设置推杆13。

卡块为具有回弹自愈性的材料,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为硅胶或者尼龙。

可展开机构包括两个近端翼分别是第一近端翼和第二近端翼,第一近端翼上的卡块为第一卡块21,第二近端翼上的卡块为第二卡块22。

如图2所示,套管针10的管身为杆状构件,套管针10端部有外径逐步减小的曲线过渡;套管针10中设置中空的推杆通道,推杆通道中滑动设置推杆13;推杆13中设置中空的缝线通道,缝线通道中滑动设置缝线12;套管针10的外壁设置刻度标记,套管针10的针端设置有推杆13的限位装置;缝线12端部固定连接线锚11,线锚11由推杆13推动在推杆通道内滑动,线锚11可以穿过套管针10的端部。

如图3所示,可展开机构设置可相互转换的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在展开状态时,第一针引导腔的延长线穿过第一卡块21中心。把闭合器主体1的前端通过微创手术留下的开口穿过人体皮肤组织0,保证前端完全进入体内;展开可展开机构,使第一近端翼和第二近端翼贴近人体皮肤组织0的内壁;线锚11和缝线12保持在套管针10内,使用套管针10顺着第一针引导腔穿透人体皮肤组织0,并穿透第一卡块21,通过刻度标记和第一针引导腔的相对位置精准定位套管针10的深度,保证套管针10刚好穿透第一卡块21。

如图4所示,用推杆13把线锚11推入推杆通道,一直推送到推杆13到达套管针10的推杆13的限位装置处,线锚11带着缝线12滑出套管针10后到达第一卡块21的人体内侧。拔出推杆13和套管针10。

如图5所示,稍微用力拉扯缝线12,使线锚11紧贴第一卡块21的人体内侧。

如图6和图7所示,线锚11包括锚尖和锚尾,锚尖为圆锥体,锚尾用于固定连接缝线12。

如图12和图13所示,卡块的中心具有瓣膜结构,瓣膜结构的外径大于线锚11最大直径,瓣膜结构的中心孔径小于线锚11最大直径。瓣膜结构为向人体内侧凸起的漏斗状;

如图16所示,可展开机构设置可相互转换的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在展开状态时,第二针引导腔的延长线穿过第二卡块22中心。使用套管针10顺着第二针引导腔穿透人体皮肤组织0,并穿透第二卡块22,通过刻度标记和第二针引导腔的相对位置精准定位套管针10的深度,保证套管针10刚好穿透第二卡块22。用推杆13把线锚11推入推杆通道,一直推送到推杆13到达推杆13的限位装置,线锚11带着缝线12滑出套管针10后到达第二卡块22的人体内侧。拔出推杆13和套管针10。稍微用力拉扯缝线12,使线锚11紧贴第二卡块22的人体内侧。

如图17所示,在收起状态时,第一近端翼与第二近端翼闭合。两条缝线12的端部分别由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固定夹紧,并且缝线12形成环形穿过人体皮肤0,为闭合腹壁开口做准备。

如图18所示,拔出闭合器主体1,通过闭合的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将缝线12从戳卡开口50中拉出,拉紧缝线12闭合微创手术留下的腹壁开口,完成手术戳卡开口50闭合。

运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微创手术戳卡开口闭合器进行戳卡开口闭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把闭合器主体1的前端通过戳卡留下的开口穿过皮肤组织,保证前端完全进入体内;

步骤s2:展开可展开机构,使第一近端翼和第二近端翼贴近皮肤组织的内壁;

步骤s3:线锚11和缝线12保持在套管针10内,使用套管针10顺着第一针引导腔穿透皮肤组织,并穿透第一卡块21,通过刻度标记和第一针引导腔的相对位置精准定位套管针10的深度,保证套管针10刚好穿透第一卡块21;

步骤s4:用推杆13把线锚11推入推杆通道,一直推送到推杆13到达推杆13的限位装置处,线锚11带着缝线12滑出套管针10后到达第一卡块21的人体内侧;

步骤s5:拔出推杆13和套管针10;

步骤s6:稍微用力拉扯缝线12,使线锚11紧贴第一卡块21的人体内侧;

步骤s7:重复步骤s4-s6使用套管针10顺着第二针引导腔穿透第二卡块22,使缝线12的另一端的线锚11紧贴第二卡块22的人体内侧;

步骤s8:闭合第一近端翼和第二近端翼;

步骤s9:拔出闭合器主体1,拉紧缝线12闭合皮肤组织留下的开口。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8和图9所示,线锚11包括锚尖和锚尾,锚尖的尖端为圆锥体,锚尖的尾端为位于锚尾两侧的楔形体,锚尾用于固定连接缝线12。

如图14和图15所示,卡块的中心具有瓣膜结构,瓣膜结构的外径大于线锚11最大直径,瓣膜结构的中心孔径小于线锚11最大直径;瓣膜结构为平面状;卡块为金属片,优选为钢片。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线锚11包括锚尖和锚尾,锚尖的尖端为圆锥体,锚尖的尾端为位于锚尾一侧的向外的尖角形体,锚尾用于固定连接缝线12。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