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机架的CT扫描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0222发布日期:2019-06-05 22:5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移动机架的CT扫描床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基于移动机架的CT扫描床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CT扫描床为四连杆结构支撑一个可移动的床板,床板具有水平伸出缩回功能。而CT机架固定。扫描时,床板将患者送入CT机架中;扫描结束后,床板退出CT机架。上述CT扫描床存在有以下四个不足:

(1)床板一端固定,一端悬空支撑患者,如果床板以及患者床体刚性不好,就会造成床板悬空端下垂,导致患者位置不在扫描中心。这将造成病人CT扫描冠状,矢状图像的偏移,这也会给病灶定位带来偏差,尤其在PET/CT或者放疗等应用对位置很敏感情况下;此外,床板向前移动时,由于刚性、强度受限,可能在扫描位置产生振动,这会给CT扫描图像带来振动伪影;

(2)CT扫描床不扫描时需要容纳床板,扫描时需要将整个床板伸出床外部,导致整CT扫描床体积大,所占空间大。

(3)CT扫描床需要同时具备床板的升降与水平运动功能,结构复杂

(4)腰椎等具有一定斜度的特殊部位需要扫描时,需要将CT机架整体倾斜过来进行扫面,这就需CT机架同时具备倾斜功能,导致CT机架结构复杂、成本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机架的CT扫描床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移动机架的CT扫描床机构,包括底座、CT机架、床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CT机架移动配合在导轨上;所述床板轴向穿过CT机架的扫描孔,且其两端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两个升降机活动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活动支撑于两个升降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CT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脚踏台。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由碳纤维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床板通过升降机两端支撑,床板搭载患者时下垂变形量小,可保证患者位置始终在扫描中心,图纸质量提高,可得到无振动伪影,无偏移的CT扫描冠状、矢状图像。

二、扫描时,CT机架移动,而床板不需要水平运动,缩小了整个CT扫描床的体积,减小了空间占用量。

三、床板通过升降机两端支撑,对床板的刚性、强度要求变低,成本也随之降低。由于床板可设计地较薄,可减小床板对X射线吸收量。如此,CT放射更少的剂量即可进行检测,从而减少病人被照射的X光剂量。

四、床板不需要水平移动功能,只需要升降功能即可,可简化CT扫描床结构,降低成本。

五、可通过两端升降机高度差实现床板的倾斜,代替CT机架倾斜实现腰椎等特殊部位的扫描功能。CT机架可取消倾斜功能,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床板处于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底座 2、导轨 3、CT机架 4、床板 5、升降机 6、铰链 7、脚踏台 8、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移动机架的CT扫描床机构,包括底座1、CT机架3、床板4。底座1上设置有导轨2,CT机架3可在驱动机构8的作用下移动配合在导轨2上。驱动机构8为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再赘述。床板4轴向穿过CT机架3的扫描孔,且其两端通过设置于底座1上的两个升降机5活动支撑。CT机架3轴向来回移动,可实现对人体各个部位的扫描。

如图2所示:床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6活动支撑于两个升降机5上,以此实现两个升降机5对床板4的两端不同高度的升降。以上所述的升降机5为现有技术,其只要能够实现对床板4的升降即可。通过对升降机5的控制,可实现患者在CT机架3的扫描孔中高度的调整。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高度检测机构,通过高度检测机构检测床板4两端的高度,并将信息反馈给计算机,通过测量高度差来调整整个床板4保持水平状态。此外,通过控制两个升降机5的高度差可实现床板4的倾斜,从而实现腰椎等特殊部位的扫描功能。

CT机架3的底部设置有脚踏台7。医生、操作者可站在脚踏台7上,与CT机架3一同运动,实现对患者的扫描检测。

为了进一步降低床板4的自重,减薄床板4的厚度,本实施例中,床板4由碳纤维制成。

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