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酒窝成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8801发布日期:2018-11-02 21:1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人造酒窝成形器。



背景技术:

酒窝,学名面靥,是由于面部表情肌的肌纤维附着在该点的真皮上,当面部微笑表情肌收缩,从而在颊部皮肤上出现的陷窝,这就是多少女性梦寐以求的酒窝。

笑肌为一条扁肌,起自咬肌腮腺筋膜及颈阔肌上缘的后部,向内侧走行抵达口轮匝肌口角部的外侧,止于该处的真皮。因此该肌收缩时,除在面部产生笑意外,还牵拉口角外侧的皮肤形成酒窝。酒窝的形态与笑肌在真皮的止端有关。一般以面颊部脂肪层较薄者手术效果比较理想。

人造酒窝是在人脸的特定部位,用美容外科手术的方法,使酒窝处皮肤与该处肌肉粘连在一起,形成酒窝。人造酒窝的方法很多且都较简单,都在口腔内进行,所以不会遗留皮肤疤痕。人造酒窝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埋线法、缝线法、切开法等。缝线法是直接在颊面酒窝的位置上,用丝线缝扎使肌肉和真皮相连形成陷窝,缝扎法简单易行,不做手术切口,但效果不稳定,成形后的酒窝易消失;切开法是在口腔内的颊粘膜上,作竖切口,分离粘膜和肌肉,剪除少量的肌肉和脂肪组织,在切口内将部分肌肉和真皮缝合一针,使相应的皮肤上形成一浅凹,再缝合粘膜,切开法虽效果肯定,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但手术操作复杂、不易掌握;埋线法也因手术操作步骤较繁复、手术效果不稳定等,不被人们所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人面部实施酒窝成形手术的人造酒窝成形器,其具有结构简单、置入操作便捷、术后效果稳定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人造酒窝成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置入器、中空针、针带线,置入器包括底板、中板、顶板,底板、中板、顶板的一端铰接、可压合,铰接的轴部设有回位弹簧;

底板另一端设有衬垫,顶板另一端设有钉针锤,衬垫与钉针锤相对设置,中板另一端设有穿针槽,穿针槽设有弧形针孔,中空针可穿入弧形针孔内;

所述中空针具有空心结构,采用韧性材料制成,中空针头部为尖刺状,头部设有鱼嘴口,鱼嘴口与针体内部空心相通,中空针尾部设有向外的凸缘;

所述钉针锤上与中空针尾部相接触部位设有卡扣;

所述针带线为医用缝合线,针带线上设有若干个棘刺,针带线一端设有倒刺头,倒刺头可以挂在中空针头部鱼嘴口的两底角上,且倒刺头两边超出鱼嘴口。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针孔成对设置,且相对的两弧形针孔呈镜像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针孔的对数为1~10,且每对弧形针孔的弧度互不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针孔的出口端设有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针带线和/或棘刺和/或倒刺头为可吸收材质或不可吸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术后效果稳定,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为术者进行人造酒窝成形术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板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板B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板B向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空针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可见:1置入器、2中空针、3针带线、4底板、5中板、6顶板、7回位弹簧、8衬垫、9钉针锤、10穿针槽、11弧形针孔、12鱼嘴口、13凸缘、14卡扣、15棘刺、16倒刺头、17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人造酒窝成形器,包括置入器1、中空针2、针带线3,置入器1包括底板4、中板5、顶板6,底板4、中板5、顶板6的一端铰接、可压合,铰接的轴部设有回位弹簧7,回位弹簧可以设置在铰接轴上,也可以设置在底板4与中板5、中板5与顶板6之间,无论哪种方式,都起到将底板4、中板5、顶板6相分离的作用;所述底板4、中板5、顶板6可以是平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选用弯曲造型时,更加有利于医者操作。

底板4另一端设有衬垫8,顶板6另一端设有钉针锤9,衬垫8与钉针锤9相对设置,中板5另一端设有穿针槽10,穿针槽10设有弧形针孔11,中空针2可穿入弧形针孔11内;

所述中空针2具有空心结构,采用韧性材料制成,此为在保证中空针2可以刺入脸部组织的同时,又能够使中空针2可沿穿针槽10上的弧形针孔11适度弯曲、变形。中空针2头部为尖刺状,头部设有鱼嘴口12,鱼嘴口12与针体内部空心相通,鱼嘴口12设在中空针2尖刺状头部的侧部,故当中空针2刺入脸部组织时,鱼嘴口12不会影响到中空针2的刺入,也不会影响到中空针2用毕后向外抽出。中空针2尾部设有向外的凸缘13,钉针锤9上与中空针2尾部相接触部位设有卡扣14,凸缘13与卡扣14可配合锁止,可使钉针锤9平稳的将中空针2刺入、拉出脸部组织。

所述针带线3为医用缝合线,针带线3上设有若干个棘刺15,棘刺15可以是十字形、三叉形、一字形。针带线3一端设有倒刺头16,倒刺头16可以挂在中空针2头部鱼嘴口12的两底角上,且倒刺头16两边超出鱼嘴口12。

使用时,捏合底板4、顶板6,使中板5与底板4分别贴合在脸部组织的两侧,同时,顶板6推压中空针2,将中空针2刺入脸部组织,倒刺头16牵引针带线3进入组织内;中空针2的头部到达指定位置后,缓慢松开底板4、顶板6,回位弹簧7将顶板6弹起,中空针2被带出,此时,针带线3头部的倒刺头16张开固定在组织内,针带线3从中空针2的内部被抽出留在组织内。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将方案改进为:所述弧形针孔11成对设置,且相对的两弧形针孔呈镜像关系,这样就能够通过两段独立的针带线3共同牵拉皮肤,受力更加均匀、自然,且效果稳定。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将方案改进为:所述弧形针孔11的对数为1~10,且每对弧形针孔11的弧度均不相同。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可选择不同弧度的针孔,从而使中空针2,即针带线3被置入到不同宽度、不同深度的组织内,以适应使用者的不同情况,并可造成不同的酒窝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7、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将方案改进为:所述弧形针孔11的出口端设有弹片17。当倒刺头16不能很好地将针带线3固定抽出时,可在弧形针孔11的出口端设有弹片17,可设置多个,以2~5片为宜,弹片17向孔轴心侧倾斜,弹片17的前端交汇成孔径小于中空针2外径的拦截口,可将倒刺头16拦停在弹片处,以阻止其随中空针2被抽出。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将方案改进为:所述针带线和/或棘刺和/或倒刺头为可吸收材质或不可吸收材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