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盘连接的分体式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9393发布日期:2019-01-29 18:1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法兰盘连接的分体式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舱制备和使用的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的分体式舱。



背景技术:

高压舱包括医用高压氧舱和保健舱等,目前市面上的氧舱或者保健舱由于体积大、重量重的原因,导致运输、装卸、移动、使用灵活程度等方面受到严重制约,从而造成了使用上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通过多个舱舱体分段进行拼接的法兰盘连接的分体式舱,运输过程中将舱拆分运输,到达目的地后重新进行拼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法兰盘连接的分体式舱,包括前舱体、后舱体和舱体集成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集成组合一端与前舱体固定连接,舱体集成组合另一端与后舱体固定连接,所述舱体集成组合包括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连接舱体,所述前舱体与舱体集成组合一端的连接舱体相连接,后舱体与舱体集成组合另一端的连接舱体相连接,所述前舱体与连接舱体相连接的一端、后舱体与连接舱体相连接的一端以及连接舱体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盘,所述连接法兰盘上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周向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法兰盘一端设有螺栓,螺栓穿过两个相邻的连接法兰盘上的连接孔,螺栓配合有螺母,螺栓与螺母将两个相邻的连接法兰盘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前舱体远离连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包括两层前端板,两层前端板之间设有前加强筋,所述前加强筋交叉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前端盖上设有进舱通道,进舱通道穿过两层前端板,进舱通道上设有舱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舱门包括两层门板,所述两层门板之间设有舱门加强筋,所述舱门加强筋交叉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舱门外侧设有舱门把手,舱门把手设置在门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后舱体远离连接法兰盘的一端设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包括两层后端板,两层后端板之间设有后加强筋,所述后加强筋交叉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前舱体、连接舱体和后舱体内均设有若干舱体加强筋,舱体加强筋沿着前舱体、连接舱体和后舱体内壁平行设置,舱体加强筋固定设置在前舱体、连接舱体和后舱体内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相邻的两个连接法兰盘之间设有密封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条沿着连接法兰盘的外周设置,并且螺栓穿过密封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通道与加舱体强筋组成的形状相同,连接通道与舱体加强筋内部设有内固定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实用新型使用连接舱将若干舱体连接在一起,连接舱与舱体可拆卸连接设置,该设计方便舱体的运输、搬运、储藏以及使用的灵活度,减小占地空间并根据现场空间合理组合使用,该分体式舱拆卸安装简单,密封性好。另外,此实用新型还可将舱体分段批量生产,这样可以更好的完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法兰盘连接的分体式舱的立体图。

附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端盖与前舱体的剖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舱体的剖视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舱体的剖视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8所示,法兰盘连接的分体式舱,包括前舱体14、后舱体16和舱体集成组合,所述舱体集成组合一端与前舱体14固定连接,舱体集成组合另一端与后舱体16固定连接,所述舱体集成组合包括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连接舱体15,所述前舱体14与舱体集成组合一端的连接舱体15相连接,后舱体16与舱体集成组合另一端的连接舱体15相连接,所述前舱体14与连接舱体15相连接的一端、后舱体16与连接舱体15相连接的一端以及连接舱体15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盘9,连接法兰盘9与其相连接的连接舱体15、前舱体14、后舱体16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所述连接法兰盘9上设有连接通道12,所述连接通道12周向设有若干连接孔10,连接孔10均匀排列在连接通道12的周向上,所述连接孔10设有28个,所述连接法兰盘9一端设有螺栓,螺栓穿过两个相邻的连接法兰盘9上的连接孔10,螺栓配合有螺母,螺栓与螺母将两个相邻的连接法兰盘9固定,所述前舱体14与相连接的连接舱体15上的连接法兰盘9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将前舱体14与连接舱体15连接在一起,后舱体16与相连接的连接舱体15上的连接法兰盘9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将后舱体16与连接舱体15连接在一起,两个相连接的连接舱体15上的连接法兰盘9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将两个连接舱体15相连接。

所述前舱体14远离连接法兰盘9的一端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包括两层前端板1,两层前端板1之间设有前加强筋5,所述前加强筋5交叉设置,所述前加强筋5包括横向设置的前加强筋5和纵向设置的前加强筋5。

所述前端盖上设有进舱通道2,进舱通道2穿过两层前端板1,进舱通道2上设有舱门,所述舱门包括两层门板3,所述两层门板3之间设有舱门加强筋7,所述舱门加强筋7交叉设置,所述舱门加强筋7包括横向设置的舱门加强筋7和纵向设置的舱门加强筋7,所述舱门外侧设有舱门把手4,舱门把手4设置在门板3上。

所述后舱体16远离连接法兰盘9的一端设有后端盖,后端盖上设有输氧孔18,所述后端盖包括两层后端板11,输氧孔18穿过两层后短板11,两层后端板11之间设有后加强筋13,所述后加强筋13交叉设置,所述后加强筋13包括横向设置的后加强筋13和纵向设置的后加强筋13。

所述前舱体14、连接舱体15和后舱体16内均设有若干舱体加强筋8,舱体加强筋8沿着前舱体14、连接舱体15和后舱体16内壁平行设置,舱体加强筋8固定设置在前舱体14、连接舱体15和后舱体16内壁上,舱体加强筋8与舱体加强筋8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相邻的两个连接法兰盘9之间设有密封条6,所述密封条6沿着连接法兰盘9的外周设置,并且螺栓穿过密封条6。

所述连接通道12与舱体加强筋8组成的形状相同,连接通道12与舱体加强筋8内部设有内固定板17,内固定板17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舱体加强筋8上。内固定板17依次首尾连接设置在舱体加强筋8与连接通道12构成的内壁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