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义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956发布日期:2019-08-09 21:14阅读:1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义齿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动义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动义齿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的增大,口腔中的牙齿容易出现松动与脱落,现有的缺失牙修复多采用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固定义齿靠粘接剂永久性固定于基牙上,活动义齿多采用义齿支架等机械固位形式将义齿固定于患者口腔中。活动义齿支架作为活动义齿的一部分,具有支撑、连接活动义齿的作用,保证活动义齿与口腔的贴合度,使活动义齿具有舒适性,也便于自行摘戴。

公告号为CN101647731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利用医用纯钛金属制作的活动假牙支架,所述的活动假牙支架包含支撑部,支撑部的末端具有粘结部,在粘结部的两侧具有若干义齿卡环。

但是这种义齿卡环卡设与基牙的内、外两侧,只能够在卡环受到侧向的压力时起到作用,当卡环受到竖直向下的咬合力时,整个支架容易下沉,使得支架在口腔内的稳定性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动义齿支架,通过在固位体上设置卡托部,能够防止基托受到向下的咬合力时下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活动义齿支架,包括设于无牙牙槽嵴上的基托、用于与基牙固定的固位体、以及固定于牙床上表面的粘接部,粘接部设于基托的两侧,固位体设于粘接部的端部;固位体为卡环固位体,卡环固位体设于基托的外侧;卡环固位体包括设于粘接部的靠近基牙的端部的卡环体、设于基牙内、外两侧的卡环臂、以及卡环体上端向靠近基牙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卡托部,卡环臂卡接于基牙内、外两侧,卡托部抵接于基牙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托部,卡托部对卡环固位体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当支架受到竖直向下的咬合力时,卡托部能够防止基托下沉,保持卡环固位体在基牙上的位置不变,从而增加支架的稳定性。

优选地,卡环臂位于靠近基牙上方的位置,卡环臂一端与卡环体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卡环尖,卡环尖嵌入牙齿内、外两侧的倒凹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环尖能够防止支架向远离基牙的一侧脱位。

优选地,卡环臂的中部向外凸出,其上、下两侧向牙齿表面弯折形成有卡位部,卡位部呈弯曲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位部能够防止食物残渣进入卡环臂与基牙接触的位置。

优选地,卡位部的厚度小于卡环臂中部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薄的卡位部使得卡环臂与基牙贴合的更加紧密。

优选地,卡托部的中部设有卡托槽,且在卡托槽两侧形成有卡托臂,卡托臂抵接于基牙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托槽减少了卡托部与基牙上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卡托部对基牙上表面的磨损。

优选地,位于基牙内侧的卡托臂上设有对抗臂,对抗臂竖向设置且抵接于基牙内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取、戴支架时,对抗臂能够承受侧向的力,防止支架产生侧向移位。

优选地,卡环臂包括与基牙连接的卡臂部、以及卡臂部的端部向远离卡环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臂,延伸臂形状与卡臂部相同,卡接于靠近基牙的邻牙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部的设置能够将卡环固位体与邻牙固定,使得邻牙能够分担卡环固位体受力时对基牙的侧向压力,对基牙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卡环固位体对基牙造成二次损害,保护穿戴者的牙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这种卡环固位体能够防止基托下沉,保持卡环固位体在基牙上的位置不变,从而增加支架的稳定性;

2. 这种卡环固位体还能够与靠近基牙的邻牙卡接,从而对基牙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卡环固位体对基牙造成二次损害,保护穿戴者的牙齿。

附图说明

图1是该义齿支架设于口腔内的牙床上时的示意图;

图2是该义齿支架的示意图;

图3是突显卡环固位体设于基牙上时的示意图;

图4是突显卡托部上的卡托槽的示意图;

图5是突显对抗臂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卡环固位体的示意图。

图中,1、基托、11、第一支撑条;12、第二支撑条;13、第三支撑条;14、加固条;15、凹斜面;2、粘接部;21、粘接孔;3、卡环固位体;31、卡环体;32、卡环臂;321、卡位部;33、卡托部;331、卡托槽;332、卡托臂;3321、倒角圆面;34、卡环尖;35、对抗臂;361、卡臂部;362、延伸臂;4、牙床;5、基牙;6、邻牙;P、承托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活动义齿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基托1、固位体以及粘接部2。

在介绍固位体之前,先对该义齿的基托1进行介绍:

基托1设于无牙牙槽嵴上,呈“口”字型,基托1包括三条相互连接的支撑条以及加固条14,三条支撑条分别为靠近舌侧的第一支撑条11、设于第一支撑条11左侧的第二支撑条12、以及设于第一支撑条11右侧的第三支撑条13;第一支撑条11横向设置,第二支撑条12与第三支撑条13均相对第一支撑条11向口腔外侧倾斜设置,且第一支撑条11、第二支撑条12和第三支撑条13一体成型。

加固条14设于第二支撑条12和第三支撑条13的末端,且横向设置。通过设置“口”状的基托1,减少了基托1与口腔承托区P粘膜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支架在口腔内带来的异物感,同时加固条14的设置,对两侧的第二支撑条12和第三支撑条13均具有加强作用,在减少基托1与口腔承托区P接触面积的同时,保证基托1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第一支撑条11、第二支撑条12和第三支撑条13均沿牙床4内侧边沿设置,第一支撑条11、第二支撑条12和第三支撑条13的侧棱上均设有凹斜面15,凹斜面15一侧与基托1固定连接,另一侧紧贴牙床4表面,凹斜面15增强了基托1与口腔的贴合度,使得基托1在口腔内更加的稳固。

加固条14弯曲呈波浪状,且具有弹性,弯曲的程度契合口腔上颚的形状,这种加固条14对两侧的第二支撑条12和第三支撑条13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减小支架受到侧向力时对牙齿的冲击力。

粘接部2设为两个,在基托1的两侧设置,固定于牙床4上表面,且两个粘接部2分别与第二支撑条12和第三支撑条13一体成型,粘接部2设为网格状,其表面设有多个粘接孔21,用于与修复牙牙体连接。

固位体为卡环固位体3,设于第三支撑条13的外侧,与粘接部2的靠近基牙5的端部连接,用于将支架与牙床4固定。卡环固位体3卡抱于基牙5上,卡环固位体3包括设于粘接部2的靠近基牙5的端部的卡环体31、设于基牙5内、外两侧且水平的卡环臂32、以及卡环体31上端向靠近基牙5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卡托部33。

结合图3,卡托部33与卡环体31一体成型,抵接于基牙5上表面,且卡托部33的宽度向远离卡环体31的方向逐渐减小,其中部下凹与基牙5上表面的倒凹部贴合,卡托部33能够防止基托1受力时下沉,保持卡环固位体3在基牙5上的位置不变,使得卡环固位体3在基牙5上更加的稳固。

卡环体31抵接于基牙5的非倒凹部,卡环臂32位于靠近基牙5上方的位置,卡环臂32一端与卡环体3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卡环尖34,且卡环臂32的宽度向卡环尖34的一侧逐渐减小,卡环尖34嵌入牙齿内、外两侧的倒凹部内,能够防止支架向远离基牙5的一侧脱位。卡环臂32的中部向外凸出,其上、下两侧向牙齿表面弯折形成有卡位部321,卡位部321呈弯曲的斜面,紧贴基牙5表面,且卡位部321的厚度小于卡环臂32中部的厚度;卡位部321能够防止食物残渣进入卡环臂32与基牙5接触的位置,对支架具有保护作用。

结合图4,卡托部33的中部设有卡托槽331,在卡托槽331两侧形成有卡托臂332,卡托臂332抵接于基牙5上表面,且卡托臂332的靠近卡托槽331的侧棱上设有倒角圆面3321,卡托槽331减少了卡托部33与基牙5上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卡托部33对基牙5上表面的磨损。

结合图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位于基牙5内侧的卡托臂332上设有对抗臂35,对抗臂35竖直设于卡托臂332的中部位置,其上端与卡托臂332固定连接,下端位于靠近基牙5底部的位置。在取、戴支架时,对抗臂35能够承受侧向的力,防止支架产生侧向移位。

实施例2

结合图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卡环臂32的不同。

实施例2中的卡环臂32包括与基牙5连接的卡臂部361、以及卡臂部361的端部向远离卡环体3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臂362,延伸臂362形状与卡臂部361相同,卡接于靠近基牙5的邻牙6两侧。

延伸臂362的设置能够将卡环固位体3与邻牙6固定,使得邻牙6能够分担卡环固位体3受力时对基牙5的侧向压力,对基牙5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卡环固位体3对基牙5造成二次损害,保护穿戴者的牙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