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臂DR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743发布日期:2019-04-20 03:01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U臂DR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臂DR机。



背景技术:

U臂DR-X光机是医疗用DR-X光机的一种,是一款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医疗器械,可以满足放射科,满足人体的头部、四肢、胸腔、脊柱等全身各部位的摄影诊工作需求。

工作人员使用U臂DR诊断时,有时需要对球管的摄影角度进行调节,但市场上现有的U臂DR通常采用电机对球管进行驱动,再通过PLC电路对电机进行控制,存在结构复杂,工作人员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臂DR机,它能够较为方便的调节球管的摄影角度进行,缩短操作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U臂DR机,包括立柱和U臂,所述U臂一端安装有平板探测器,另一端安装有球管,所述球管和U臂之间连接有对球管角度进行调节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固定在U臂上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固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上回转连接有限位轴套;所述限位轴套朝向安装板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出呈环状的固定凸缘,所述安装板朝向球管的一侧回转连接有限位手柄,固定凸缘的外环面沿圆周均匀开设固定槽,限位手柄上设有与固定槽相配合的固定块;限位轴套背离安装板的一端延伸出安装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管及其安装架通过安装凸缘连接在旋转组件上;直接手动转动限位轴套对球管的角度进行调节,转动到所需角度后将限位手柄的固定块嵌合在固定凸缘的固定槽中,从而将球管稳定的固定在所需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手柄和安装板相对的一侧各延伸有连接凸台,两个连接凸台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伸弹簧的回弹力为限位手柄提供持续的顶紧力,从而使固定块与固定槽配合的更稳固,球管固定的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柱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轴承端座,两个轴承端座相背离的一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出支撑凸缘,限位轴套套设在连接柱上、两端分别与轴承端座的支撑凸缘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限位轴套回转连接在连接柱上,通过支撑凸缘防止限位轴套从连接柱上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嵌合在安装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板上,方便对零件进行更换或维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柱上沿径向相外延伸出限位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嵌合在安装板上后限位凸缘与安装板抵接,可防止连接柱过度插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轴套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推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手动对限位轴套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把与限位轴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上、与推把端部位置对应处沿径向向内设置有导向槽,推把的端部抵接在导向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手柄的固定块从限位凸缘的固定槽中脱离后,手动推动推把驱使限位轴套转动从而带动球管转动,导向槽对推把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导向槽与推把配合可进一步防止限位轴套从连接柱上脱离;当转动到所需角度后,将固定块嵌合在固定槽中实现定位,再将推把旋转顶紧在导向槽中,起到二次固定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臂的外形为中心对称的Z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对称的U臂更加平衡,手动转动时更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U臂和球管之间设置旋转组件,使球管可直接进行手动转动,调节更方便;调节完成后将限位手柄的固定块嵌合在固定凸缘的固定槽中,即可完成角度的固定,整个过程方便快捷;

2、通过在限位手柄和安装板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回弹力为限位手柄提供持续的顶紧力,从而使固定块与固定槽配合的更稳固;

3、通过将推把与限位轴套螺纹连接,连接柱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与推把配合可进一步防止限位轴套从连接柱上脱离;将推把旋转顶紧在导向槽中,还可起到二次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U臂DR机的轴测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转动组件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调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联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部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1中旋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中转动组件处于锁死状态示意图。

图中,1、立柱;2、U臂;21、导向轨;22、滑道;3、平板探测器;4、球管;5、转动组件;51、转盘轴承;511、内圈;512、外圈;513、齿牙;52、电磁刹车器;521、转动轴;522、齿轮;6、调位组件;61、固定板;611、固定柱;62、固定轴;63、卡接杆;631、转动轴承;632、固定凸台;64、弹簧;65、调节板;651、限位槽;7、联动机构;71、第一安装端座;711、连接槽;712、第一卡接板;713、固定件;72、第二安装端座;721、第二卡接板;73、传动组件;731、第一传动链轮;732、第一从动链轮;733、第二从动链轮;734、第二传动链轮;735、传动链;74、限位件;8、旋转组件;81、安装板;811、连接凸台;82、连接柱;821、限位凸缘;822、端板;823、导向槽;83、限位环;84、轴承端座;841、支撑凸缘;85、限位轴套;851、固定凸缘;8511、固定槽;852、安装凸缘;86、限位手柄;861、固定块;87、拉伸弹簧;88、推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U臂DR机,如图1所示,包括立柱1和安装立柱1在上的U臂2,U臂2的外形为中心对称的Z形,其一端安装有平板探测器3,另一端安装有球管4。

如图1、图2所示,U臂2和立柱1之间设置有使U臂2自身回转的转动组件5,转动组件5包括转盘轴承51和电磁刹车器52,转盘轴承51包括内圈511和外圈512,内圈511和外圈512自身都带有安装孔,其中外圈512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有齿牙513(参照图3),转盘轴承51的外圈512通过螺钉固接在立柱1上,内圈511通过螺钉固接在U臂2的中心处。

如图3所示,电磁刹车器52安装在U臂2的内部,U臂2转动时电磁刹车器52的输出端围绕转盘轴承51的外圈512圆周转动;电磁刹车器52可选用为授权公告日为2015.02.25、授权公告号为CN103058091B的专利文献公开的电磁制动器,也可选用市场上常规的电磁刹车器;电磁刹车器52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521,转动轴521的另一端固接有齿轮522,齿轮522与外盘上的齿牙513啮合。

需要转动U臂2调节位置时,控制电磁刹车器52将转动轴521松开,手动驱使U臂2转动,传动轴围绕外圈512圆周转动,齿轮522与其外表面的齿牙513啮合转动,当转动到合适拍摄的位置时,再控制电磁刹车器52将转动轴521制动,使齿轮522停止转动,通过齿轮522与转盘轴承51的齿牙513配合实现U臂2的固定,从而实现U臂2各个角度的调节,且整个过程手动调节方便快捷,缩短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

U臂DR通常有若干个通用的拍摄角度,如水平或竖直方向的角度,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快速的将U臂2调整到通用的角度,在U臂2与转盘轴承51之间设置有调位组件6。

如图3、图4所示,调位组件6包括固定在U臂2上的固定板61,固定板61朝向转盘轴承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62,固定轴62上回转连接有卡接杆63,卡接杆63一端回转连接有转动轴521承,另一端背离U臂2的一侧延伸出固定凸台632,固定板61上设置有固定柱611,固定柱611与固定凸台632之间连接有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64;转盘轴承51的外圈512朝向U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外圈512同圆心的弧形调节板65,调节板65外弧面上开设有限位槽651,限位槽651与通用角度的位置对应;转动轴521承通过弹簧64自身的回弹力使其一直与调节板65的外弧面抵接。

需要将U臂2调节到通用位置时,控制电磁刹车器52松开转动轴521,然后直接手动转动U臂2,调节组件的转动轴521承绕着调节板65转动,当转动到所需角度时,转动轴521承与限位槽651位置对应,通过弹簧64提供的顶紧力,使转动轴521承直接卡接在限位槽651中,实现U臂2在该角度的预固定,最后在通过电磁刹车器52将U臂2固定;需要调节到其他角度时,控制电磁刹车器52松开转动轴521,直接用力转动U臂2,带动调节组件转动,从而使转动轴521承从限位槽651中脱离,再将U臂2转动到所需角度固定即可;调节组件使U臂2转动到通用角度后实现预固定,工作人员调节角度时更方便,操作更快捷。

如图4所示,为了使转动轴521承更方便的卡入限位槽651或从限位槽651中脱离,将限位槽651设置为U型,并与调节板65的外弧面平滑过渡。

为了方便调节U臂DR的摄影距离,在U臂2上设置联动机构7,通过联动机构7使得平板探测器3和球管4同时作相近或相远的直线运动。

如图5所示,联动机构7包括分别设置在U臂2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安装端座71和第二安装端座72,平板探测器3安装在第一安装端座71上,球管4安装在第二安装端座72上(参照图1);如图6、图7所示,在U臂2端部的上下两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轨21,第一安装端座71、第二安装端座72上开设有与之滑移配合的连接槽711;通过导向轨21和连接槽711的滑移配合,对第一安装端座71、第二安装端座72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使第一安装端座71、第二安装端座72在U臂2上滑移时更加平稳。

如图3所示,在U臂2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安装端座71、第二安装端座72连接的传动组件73,传动组件73包括分别回转连接在U臂2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传动链轮731和第二传动链轮734、分别回转连接在U臂2转折处的第一从动链轮732和第二从动链轮733以及传动链735;第一传动链轮731与第一安装端座71位置对应,第二传动链轮734与第二安装端座72位置对应;U臂2处于水平状态后,第一传动链轮731与第一从动链轮732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二传动链轮734与第二从动链轮733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传动链轮731、第二传动链轮734选为单排链轮,第一从动链轮732、第二从动链轮733选为双排链轮。

第一传动链轮731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735与第一从动链轮73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从动链轮732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735与第二从动链轮73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从动链轮733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735与第二传动链轮734的输入端连接。

U臂2长度方向的两端、位于下方的导向轨21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将U臂2底部贯穿的孔状滑道22(参照图6),第一安装端座71内设置有通过滑道22穿入U臂2内、并与其滑移连接的第一卡接板712,第一卡接板712的顶部均匀分布有卡接齿,卡接齿与位于下方的传动链735配合;

如图7所示,第二安装端座72内设置有通过滑道22穿入U臂2内、并与其滑移连接的第二卡接板721,第二卡接板721上开设有供下方传动链735穿过的过孔,其顶部也均匀分布有卡接齿,卡接齿与位于上方的传动链735配合。

结合图5,调节U臂DR的摄影距离时,手动施加一定的推力使第一安装端座71朝向第二安装端座72移动,通过第一卡接板712与传动链735配合,带动第一传动链轮731转动,通过传动链735第一传动链轮731带动第一从动链轮732、第一从动链轮732带动第二从动链轮733、第二从动链轮733带动第二传动链轮734同时同向转动;传动链735围设在各个链轮上,相对位于下方的传动链735朝向第二安装端座72移动,相对位于上方的传动链735朝向第一安装端座71移动,所以带动第二安装端座72同时朝向第一安装端座71移动,反之亦然;通过联动机构7使平板探测器3和球管4同时移动,缩短了调节距离,使两者的调节更加方便。

为了使第一卡接板712、第二卡接板721与传动链735配合的更牢固,分别在第一卡接板712、第二卡接板721的顶端设置有截面呈U型的固定件713,固定件713的开口朝向卡接齿设置,通过固定件713与第一卡接板712、第二卡接板721配合形成闭环,对传动链735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卡接齿与传动链735滑脱(参照图7),使联动机构7传动的更平稳。位于U臂2下方的导向轨21的前后两端都设置有弹性限位件74(参照图5),弹性限位件74可选取限位橡胶块;在第一安装端座71或第二安装端座72在移动到极限位置后与弹性限位件74抵接,防止第一安装端座71或第二安装端座72过度位移发生碰撞,对U臂2的使用造成额外的影响。

在球管4和第二安装端座72之间连接有旋转组件8(参照图1),用于对球管4的角度进行调节,如图8所示,旋转组件8包括固定在第二安装端座72朝向球管4一端的安装板81,安装板81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嵌合有连接柱82,连接柱82上沿径向相外延伸出防止其过度插入的限位凸缘821,连接柱82嵌合在安装板81上后限位凸缘821与安装板81抵接。

连接柱82的另一端套设有限位环83,其端部固定连接有防止限位环83滑出的端板822,在连接柱82上、位于限位环83和限位凸缘821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轴承端座84,两个轴承端座84相背离的一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出支撑凸缘841,连接柱82通过轴承端座84回转连接有限位轴套85,限位轴套85的两端分别与轴承端座84的支撑凸缘841抵接。

限位轴套85朝向安装板81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出呈环状的固定凸缘851,另一端延伸出板状的安装凸缘852,安装凸缘852上分布有通孔,通过螺钉与球管4及其安装架连接;通过转动限位轴套85对球管4的角度进行调节。

在安装板81朝向球管4的一侧回转连接有限位手柄86,将固定凸缘851的外环面沿圆周均匀开设固定槽8511(参照图9),限位手柄86上设有与固定槽8511相配合的固定块861,将固定块861嵌合在固定槽8511中实现限位轴套85的固定,从而将球管4稳定的固定在所需的角度;限位手柄86和安装板81相对的一侧各延伸有连接凸台811,两个连接凸台811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87,通过拉伸弹簧87的回弹力为限位手柄86提供持续的顶紧力,从而使固定块861与固定槽8511配合的更稳固。

如图8所示,限位轴套85的外端面上螺纹连接有推把88,连接柱82上、与推把88端部位置对应处沿径向向内设置有导向槽823,推把88的端部抵接在导向槽823中;当限位手柄86的固定块861从限位凸缘821的固定槽8511中脱离后,手动推动推把88驱使限位轴套85转动从而带动球管4转动,导向槽823对推把88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导向槽823与推把88配合可进一步防止限位轴套85从连接柱82上脱离;当转动到所需角度后,将固定块861嵌合在固定槽8511中实现定位,再将推把88旋转顶紧在导向槽823中,起到二次固定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