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719发布日期:2019-04-20 03:0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采血针。



背景技术:

采集血标本是为了送临床检验室进行临床检测,检测指标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上采集血标本分为动脉血标本的采集和静脉血标本的采集,静脉血标本的采集通常采用真空采血法。

真空采血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BD公司率先推出VACUTAINER真空采血系统,20世纪80年采血技术进一步完善,如今,带安全头盖的真空采血系统因其具有干净、安全、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经济有效的优点普及世界各地。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真空采血器具有分体式采血针和笔式采血针。分体式采血针也就是目前我国临床普遍使用的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基本上代替了上个世纪使用的注射器采血方式,往往是和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配合使用的,笔式采血针在临床使用并不多。

对于临床常用的分体式采血针,即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在临床上经常有这样的护理风险:当采血完毕,由于采血针头锋利的针尖裸露在外,对针尖没有任何的防针刺保护装置,针尖很容易刺伤到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群体,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80%~90%的健康医护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是由针刺伤所致。针刺伤事件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血液疾病的传播,还会给护理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美国CDC在2000年提出,安全设计可以避免62%~88%的锐器伤。考虑到安全设计,市场上出现了回缩式采血针,在采血完成后,利用弹簧等结构的弹力,将针头缩回至一用于保护针头的保护套等结构内。这样虽然能有效保护针头,避免医务人员被刺伤,但是却会因为针头回缩的机械动作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另外,有的采血针采用了锁死针尖或其他形式的防针刺结构,但是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组装困难、生产成本高。

综上所述,临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避免针刺伤害、消除血源性疾病感染,而且安全、可靠、生产工艺简单、组装容易、生产成本低的采血针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针刺功能的静脉采血针,其生产工艺简单、组装容易、生产成本低,而且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问题的:

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采血针包括采血针座、采血针管、针护套、软管、软管座、瓶塞穿刺针,采血针管安装在采血针座上,采血针座上套设有针护套,软管的两端分别与采血针座和软管座连接,软管座的另一端连接瓶塞穿刺针,其特征在于: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采血针还包括套在软管上可以自由滑动的防针刺装置和连接在瓶塞穿刺针上的防护罩。

防针刺装置为空心管体,防针刺装置的管壁上设置有卡槽和轨道槽,卡槽和轨道槽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凸起。

卡槽设置在防针刺装置近端,轨道槽设置在防针刺装置远端,防针刺装置远端为弧形开口状。

防针刺装置远端与轨道槽的相接处设置有导引角。

具体地,针柄的厚度与轨道槽的开口宽度相当,限位凸起的开口宽度沿轨道槽至卡槽的方向逐渐减小,卡槽的开口宽度略大于轨道槽的开口宽度。

具体地,防针刺装置的轴向长度大于采血针管的长度。

具体地,防针刺装置为一体式注塑而成。

具体地,瓶塞穿刺针包括瓶塞穿刺针针座、瓶塞穿刺针针管和阻血套,瓶塞穿刺针针管安装在瓶塞穿刺针针座上,阻血套套设于瓶塞穿刺针针管外,防护罩设置于瓶塞穿刺针针管外并与瓶塞穿刺针座针座螺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防针刺装置以实现屏蔽针尖,可以有效避免医护人员被针意外刺伤事件的发生。另外,在瓶塞穿刺针端设置防护罩,可以有效的防止瓶塞穿刺针针管刺伤医务人员和漏血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回缩式采血针对患者造成痛苦的缺陷,而且工艺简单、组装容易、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通过设置防护罩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采血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针刺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采血针座,11-针柄,2-采血针管,3-针护套,4-软管,5-软管座,6-防针刺装置,61-防针刺装置近端,62-防针刺装置远端,63-卡槽,64-轨道槽,65-限位凸起,66-导引角,7-瓶塞穿刺针,71-瓶塞穿刺针针座,72-瓶塞穿刺针针管,73-阻血套,8-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采血针,包括采血针座1、采血针管2、针护套3、软管4、软管座5、瓶塞穿刺针7,采血针管2安装在采血针座1上,采血针座1上套设有针护套3,软管4的两端分别与采血针座1和软管座5连接,软管座5的另一端连接瓶塞穿刺针7,其特征在于: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采血针还包括套在软管4上可以自由滑动的防针刺装置6和连接在瓶塞穿刺针7上的防护罩8。

如图2所示,防针刺装置6为空心管体,防针刺装置6的管壁上设置有卡槽63和轨道槽64,卡槽63和轨道槽64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凸起65。

卡槽63设置在防针刺装置近端61,轨道槽64设置在防针刺装置远端62,防针刺装置远端(62)为弧形开口状。

防针刺装置远端62与轨道槽64的相接处设置有导引角66。

具体地,针柄11的厚度与轨道槽64的开口宽度相当,限位凸起65的开口宽度沿轨道槽64至卡槽63的方向逐渐减小,卡槽63的开口宽度略大于轨道槽64的开口宽度。

具体地,防针刺装置6的轴向长度大于采血针管2的长度。

具体地,防针刺装置6为一体式注塑而成。

如图1所示,瓶塞穿刺针7包括瓶塞穿刺针针座71、瓶塞穿刺针针管72和阻血套73,瓶塞穿刺针针管72安装在瓶塞穿刺针针座71上,阻血套73套设于瓶塞穿刺针针管72外,防护罩8设置于瓶塞穿刺针针管72外并与瓶塞穿刺针座针座71螺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使用时,按照常规采血方法,先拔掉针护套3,通过采血针管2对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将防护罩8与瓶塞穿刺针针座71螺旋连接,并把瓶塞穿刺针针管72插入真空采血管内,然后在真空采血管的负压作用下,血液通过采血针管72、软管4被抽入真空采血管内,完成采血操作。

采血完毕后,拔掉真空采血管,然后将采血针管2从病人身体拔出,拔出后一手捏住防针刺装置6,另一手向后回拉软管4,将采血针座1回拉至导引角66里,然后继续向后回拉软管4,使采血针座1沿轨道槽64滑行至限位凸起65,克服一阻力后到达卡槽63内,采血针管3即纳入防针刺装置6中,防止了采血针管2的针尖意外刺伤医务人员。

防针刺装置屏蔽针尖的原理:当采血完毕,往后回拉软4管使采血针座1沿轨道槽64滑行至限位凸起65,此时只需医务人员再施加一定的力,限位凸起65受到挤压变形,采血针座1便可进入卡槽63内,当采血针座1通过限位凸起65后,限位凸起65便恢复原状,采血针座1被限位凸起65卡住从而将采血针座1的位置限定,采血针管2便被固定在防针刺装置6内,实现了屏蔽针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防针刺装置以实现屏蔽针尖,可以有效避免医护人员被针意外刺伤事件的发生。另外,在瓶塞穿刺针端设置防护罩,可以有效的防止瓶塞穿刺针针管刺伤医务人员和漏血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回缩式采血针对患者造成痛苦的缺陷,而且工艺简单、组装容易、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通过设置防护罩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特征、实施方式和优点,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