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996发布日期:2019-06-11 23:51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静脉输液针。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目前,静脉穿刺时,进针深度没有标准,不易掌握,过深则容易导致穿透血管,过浅则容易导致针尖脱出或渗漏,尤其对初学者,更不易掌握;现有静脉输液针刺入血管后,需要取胶布固定针柄,操作不便,且取放胶布过程中,针柄按压不当容易导致针尖脱出,导致刺穿失败;输液过程中,患者对金属针柄(及针管)有不同程度冷硬顶压等局部不适感觉,尤其较长时间输液时;由于针尖通常斜面向上,输液过程中,往往需要针柄后方适当垫高,方能保证较小血管输液通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现有静脉输液针,解决进针深度不易掌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静脉输液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脉输液针,包括针柄、针体,该针体端部形成针尖,所述针体上设置有便于穿刺者掌握进针深度的标记。

进一步,所述标记分别位于由针尖起始的1mm、2mm、3mm及5mm处,且各处的标记的采用不同的颜色。穿刺时,操作者可根据未刺入血管的颜色标记,判断进针深度,进针深度更易识别。

进一步,所述针柄上一体设置有自黏式敷贴,所述自粘式敷贴包括敷贴本体、粘黏层和隔离纸,该敷贴本体整体呈长条片状,针柄位于敷贴本体正面的中间位置,粘黏层和隔离层均位于敷贴本体反面,粘黏层位于针柄两侧,隔离层覆盖在粘黏层表面。穿刺完成后的针柄只需撕掉两侧的隔离层,使得粘粘层粘附在皮肤表面即可,无需取放胶布,避免了因为取放胶布导致的针尖脱出的状况,使用更方便、更可靠。

进一步,该自粘式敷贴还包括软垫层,该软垫层与针柄位置对应,且该软垫层位于敷贴本体反面,使得粘黏层位于软垫层两侧。该软垫层能够避免针柄和针尖未刺入部分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避免患者因与针柄和针尖产生冷硬顶压等局部不适感,且输液过程中,常需要针柄后方填充棉纱垫高针柄,以保证输液顺畅;另外,设置该软垫层,则无需取棉纱,进一步降低了针尖脱出的风险,更可靠。

进一步,所述软垫层的厚度为2mm。

进一步,所述敷贴本体的总长为50mm,总宽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静脉输液针时,操作者可根据针体上的标记随时查看进针深度,初学者更易掌握进针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增加延伸部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针柄1、针尖2、标记21、敷贴本体31、粘黏层32、隔离层33、软垫层34、延伸部35、辅助粘黏层36、辅助隔离纸层37、腰型孔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静脉输液针,包括针柄1、针体2,该针体2端部形成针尖,该针体2上设置有便于穿刺者掌握进针深度的标记21。输液时,操作者可根据针管上的标记21随时查看进针深度,并对应进行操作变化,初学者更易掌握。

优化的,该标记21分别位于由针尖起始的1mm、2mm、3mm及5mm处,且各处的标记的采用不同的颜色,本实施例中,该针管2由底部起始的刻度依次采用紫色、绿色、黄色及红色,穿刺时,操作者可根据未刺入血管的颜色标记,判断进针深度,进针深度更易识别,具体的,当针管2的紫色刻度刺入患者皮肤后,代表已刺入浅表血管,此时,压低针柄1,进针2~3mm,使得仅有红色比较可见后,再进行固定针柄等操作。

在一个优化的实施例中,针柄1上一体设置有自黏式敷贴,所述自粘式敷贴包括敷贴本体31、粘黏层32和隔离层33,该敷贴本体31整体呈长条片状,针柄1位于敷贴本体31正面的中间位置,粘黏层32和隔离层33均位于敷贴本体31反面,粘黏层32位于针柄1两侧,隔离层33覆盖在粘黏层32表面,此处的正面和反面是指敷贴本体31的两个相对的表面。穿刺完成后,右手按压针柄,左手撕脱针柄左侧的隔离层,将左侧粘黏层粘紧在患者皮肤上,然后在用左手按压针柄,右手撕脱针柄右侧的隔离层,将右侧粘黏层粘紧在患者皮肤上即可,无需取放胶布,避免了因为取放胶布导致的针管2脱出的状况,使用更方便、更可靠。此处,敷贴本体31的总长为50mm,总宽为15mm,能够使得针柄1被稳固的粘在皮肤表面。

最好是,敷贴本体31中间部位的轮廓与针柄1的大小形状一致,以便于穿刺时手指握紧。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柄1和敷贴本体31之间可通过医用胶等实现一体设置。

在一个优化的实施例中,该自粘式敷贴还包括软垫层34,该软垫层34与针柄1位置对应,且该软垫层34位于敷贴本体31反面,使得粘黏层32位于软垫层两侧。该软垫层34能够避免针柄1和针管2未刺入部分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避免患者因与针柄1和针管2产生冷硬顶压等局部不适感,且输液过长中,常需要针柄后方填充棉纱垫高针柄,以保证输液顺畅,设置该软垫层,则无需取棉纱,进一步降低了针管2脱出的风险,更可靠。此处,软垫层34的厚度为2mm,能够使得针柄1处于合适的高度,保证输液顺畅。

在一个优化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该敷贴本体31沿长度方向一体延伸设置有用于加强固定针柄和针管的延伸部35,该延伸部35上一体设置有辅助粘黏层36,该延伸部35与敷贴本体31对折后,该辅助粘黏层36面向敷贴正面,该辅助粘黏层36上覆盖有辅助隔离纸层。此处,延伸部的长度为50mm,宽度为15mm。当针柄1穿刺和固定完成后,撕掉辅助隔离纸层36,将延伸部35相对敷贴本体31对折,以对加强针管和针柄1的固定。

最好是,参见图3,该延伸部35与敷贴本体31的连接位置排列设置有镂空的腰型孔38,该腰型孔使得延伸部与敷贴本体更易对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