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制气体流量的恒压氧气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7637发布日期:2019-11-08 23:35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可控制气体流量的恒压氧气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氧气枕的结构,具体的说一种可控制气体流量的恒压氧气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氧气枕中的氧气在经过使用后,氧气枕里面的气压会下降,从而使氧气枕的高度会逐渐下降,进而使患者在睡觉时,易被前后高度不一致的氧气枕所影响,从而影响睡眠,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控制气体流量的恒压氧气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可控制气体流量的恒压氧气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套、枕芯、氧气嘴、空气嘴、出氧三通阀和进气三通阀,所述枕芯由内部填充有氧气的氧气芯,和内部为中空结构的空气芯构成,氧气嘴和空气嘴均安装在枕套上;出氧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上安装有出氧流量计,出氧三通阀的第二个端口依次与第一出氧管、氧气嘴和氧气芯连通,出氧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二出氧管连通,第二出氧管的空余端连接有氧气封头;进气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上安装有进气流量计,进气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依次与第一进气管、空气嘴和空气芯连通,进气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二进气管连通,第二进气管的空余端连接有空气加压器;所述氧气嘴的外壁和空气嘴的外壁上均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环形卡槽,两个环形卡槽分别为上卡槽和下卡槽,且下卡槽位于上卡槽和枕套之间,所述第一出氧管的端部和第一进气管的端部均连接有环形卡筒,环形卡筒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下卡槽匹配的内卡环,环形卡筒的外壁上连接有出氧挡板,所述环形卡筒上还套装有与所述外卡槽匹配的卡箍。

实际工作时,所述出氧流量计和进氧流量计均气体流量计,均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使氧气枕内的压强始终保持恒定,进而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出氧管与出氧流量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4不包含枕套和氧气芯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枕套,2-枕芯,3-氧气嘴,4-空气嘴,5-氧气芯,6-空气芯,7-出氧三通阀,8-进气三通阀,9-出氧流量计,10-第一出氧管,11-第二出氧管,12-氧气封头,13-进气流量计,14-第一进气管,15-第二进气管,16-空气加压器,31-环形卡槽,32-上卡槽,33-下卡槽,34-环形卡筒,35-内卡环,36-出氧挡板,37-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可控制气体流量的恒压氧气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套1、枕芯、氧气嘴3、空气嘴4、出氧三通阀7和进气三通阀8,所述枕芯2由内部填充有氧气的氧气芯5,和内部为中空结构的空气芯6构成,氧气嘴3和空气嘴4均安装在枕套1上。

出氧三通阀7的第一端口上安装有出氧流量计9,出氧三通阀7的第二个端口依次与第一出氧管10、氧气嘴3和氧气芯5连通,出氧三通阀7的第三端口与第二出氧管11连通,第二出氧管11的空余端连接有氧气封头12。

进气三通阀8的第一端口上安装有进气流量计13,进气三通阀8的第二端口依次与第一进气管14、空气嘴4和空气芯6连通,进气三通阀8的第三端口与第二进气管15连通,第二进气管15的空余端连接有空气加压器16。

所述氧气嘴3的外壁和空气嘴4的外壁上均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环形卡槽31,两个环形卡槽31分别为上卡槽32和下卡槽33,且下卡槽33位于上卡槽32和枕套1之间,所述第一出氧管7的端部和第一进气管11的端部均连接有环形卡筒34,环形卡筒34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下卡槽33匹配的内卡环35,环形卡筒34的外壁上连接有出氧挡板36,所述环形卡筒34上还套装有与所述外卡槽33匹配的卡箍37。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