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式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108发布日期:2019-02-12 21:43阅读:1378来源:国知局
卡扣式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扣式胸腔闭式引流瓶。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即胸腔闭式引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这种技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胸腔闭式引流瓶具有以下缺点:1、卡紧连接管费力费时,卡接较松易脱管,使得大气立即与肺或胸腔相连,造成呼吸窘迫或感染,后果严重;2、术后患者下床活动(一般第二天即可下床),许多患者缺乏安全意识,会提着连接管随处走动,易造成脱管,存在安全隐患;3、临床一般一周更换一次胸腔闭式引流瓶,或者当瓶内积液盛满也需更换,更换该瓶需要分离连接管,将连接管拔出,但分离该工作更加费力(因为管道内留有血液、分泌物等积液残留在卡口,使得连接口与瓶体间更紧密),整体效果不佳。据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卡扣式胸腔闭式引流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卡扣式胸腔闭式引流瓶,该胸腔闭式引流瓶可方便组装及拆除,便于医护操作,且使固定更安全,减少患者脱管危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卡扣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蓄液瓶,所述蓄液瓶包括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第一瓶体上设有第一瓶盖,第二瓶体上设有第二瓶盖,所述第一瓶盖上设有两导管接头,所述第二瓶盖上设有一导管接头,所述导管接头包括与蓄液瓶内部连通的接头座、嵌卡在接头座内的管套及卡接在管套外壁上的C形卡件,所述管套具有若干弹性卡片,所述第一瓶盖上的一个导管接头与第二瓶盖上的导管接头上连接有导流管,所述第一瓶盖上的另一个导管接头上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导流管和进液管的管口分别插设在管套内;所述第一瓶盖和第二瓶盖上均还设有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液瓶上设有水封瓶,水封瓶与所述第二瓶体连通,所述水封瓶上设有水封瓶盖,水封瓶盖上设有进水漏斗,所述水封瓶盖上还设有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头座内嵌设有密封圈,密封圈抵接在所述弹性卡片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瓶盖上还设有抽液口,抽液口上盖合有旋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C形卡件具有凸起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液瓶两侧分别设有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液瓶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撑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液瓶上设有刻度线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封瓶上设有刻度线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卡扣式胸腔闭式引流瓶,通过导管接头的设置,便于导流管及进液管的拆装,便于医护操作;通过导管接头内设置管套,管套由C形卡件固定,使得导流管及进液管固定牢靠,不脱落,降低患者脱管危险;通过透气孔的设置,使得瓶内外压力差相等,便于患者体内废液的排出;通过水封瓶的设置,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废液;通过抽液口的设置,便于抽取蓄液瓶内的废液进形试验或其它操作,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管套及C形卡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蓄液瓶;2、第一瓶体;21、第一瓶盖;3、第二瓶体;31、第二瓶盖;4、导管接头;41、接头座;42、管套;421、弹性卡片;43、C形卡件;44、密封圈;45、凸起部;5、导流管;6、进液管;7、透气孔;8、水封瓶;81、水封瓶盖;82、进水漏斗;9、抽液口;10、旋帽;11、挂钩;12、支撑脚;13、刻度线一;14、刻度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卡扣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蓄液瓶1,所述蓄液瓶1包括第一瓶体2和第二瓶体3,第一瓶体2上设有第一瓶盖21,第二瓶体3上设有第二瓶盖31,所述第一瓶盖21上设有两导管接头4,所述第二瓶盖31上设有一导管接头4,所述导管接头4包括与蓄液瓶1内部连通的接头座41、嵌卡在接头座41内的管套42及卡接在管套42外壁上的C形卡件43,所述管套42具有若干弹性卡片421,所述第一瓶盖21上的一个导管接头4与第二瓶盖31上的导管接头4上连接有导流管5,所述第一瓶盖21上的另一个导管接头4上连接有进液管6,所述导流管5和进液管6的管口分别插设在管套42内;所述第一瓶盖21和第二瓶盖31上均还设有透气孔7,透气孔7的设置,使得瓶体内外气压差相等。

通过取下卡接在管套42外壁上的C形卡件43,若干弹性卡片421向外伸张,使得导管接头4对导流管5和进液管6未起到锁紧作用,可轻松拔岀导流管5和进液管6;还可通过手动将导流管5和进液管6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接头座41上的管套42内,弹性卡片421包覆在导流管5和进液管6的外管壁上,再将C形卡件43卡接在弹性卡片421的外壁上,弹性卡片421被向内压缩,使得导管接头4对导流管5和进液管6起到锁紧作用,导流管5和进液管6无法从导管接头4内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蓄液瓶1上设有水封瓶8,水封瓶8与所述第二瓶体3连通,所述水封瓶8上设有水封瓶盖81,水封瓶盖81上设有进水漏斗82,通过进水漏斗82内倒入水,使得水封瓶8内盛有一定量水,形成水封效果,以便排出气体的同时还能收集胸腔内的废液,所述水封瓶盖81上还设有透气孔7,透气孔7的设置,使得瓶体内外气压差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座41内嵌设有密封圈44,密封圈44抵接在所述弹性卡片421下方,增加导流管5(或进液管6)与蓄液瓶1间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液体渗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瓶盖31上还设有抽液口9,便于抽取蓄液瓶1内的废液进形试验或其它操作;抽液口9上盖合有旋帽10,抽取后用于闭合抽液口9。

进一步的,所述C形卡件43具有凸起部45,防止C形卡件43卡接在管套42的弹性卡片421上后,还在管套42与接头座41间窜动,减小C形卡件43的活动范围,增加导管接头4的卡接牢靠性,避免了管道的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蓄液瓶1两侧分别设有挂钩11,便于悬挂在患者身上或挂于病床床体。

进一步的,所述蓄液瓶1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撑脚12,便于将蓄液瓶1取下并竖立摆正,以便观察内部收集的废液。

进一步的,所述蓄液瓶1上设有刻度线一13;所述水封瓶8上设有刻度线二14,便于直观观察到蓄液瓶1、水封瓶8内的液位情况。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管接头的设置,便于导流管及进液管的拆装,便于医护操作;通过导管接头内设置管套,管套由C形卡件固定,使得导流管及进液管固定牢靠,不脱落,降低患者脱管危险;通过透气孔的设置,使得瓶内外压力差相等,便于患者体内废液的排出;通过水封瓶的设置,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废液;通过抽液口的设置,便于抽取蓄液瓶内的废液进形试验或其它操作,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