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膜透析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0709发布日期:2019-03-19 21:3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膜透析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腹膜透析套管针。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的方法之一,长期以来腹膜透析术采用手术方式置管,多在脐下3cm处切开腹壁直至腹膜,用环钳将腹膜透析管置入膀胱直肠隐窝。用这种方法进行腹膜透析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手术方式操作复杂,一般需泌尿外科医师施行,二是手术时间长,切口长,施行这种手术往往需一小时,切口多存在5cm以上(尤其是体胖者),创伤大,伤口愈合慢,并发症多(如出血,感染,误伤脏器,腹壁瘘,肠粘连等),特别是对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有出血、渗血和止血困难的风险。

同时腹膜透析管阻塞后(HFRS腹膜透出液中蛋白质含量高、易阻塞、若有出血、更易阻塞),冲洗不通,必须重新置管,若从原切口重新置管,需再度打开腹腔,不仅使已创伤的组织加重损伤,而且透折管周围密闭差,透析液有自管周外渗可能,既影响透析效果又易继发感染,若更换部位重新置管,则增加患者组织创伤及痛苦,透析液可自原切口外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切口小、不易损伤脏器的腹膜透析套管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膜透析套管针,包括有套管和插接于套管内的针芯,所述套管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套半管,所述套半管沿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成半圆环形结构设置,两个套半管的开口端相抵接合围形成套管,所述套管的外侧壁上套接有卡箍,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卡箍的固定装置;所述针芯包括有位于首端的用于切割出切口的切割端以及位于尾端的用于操作针芯的操作端,针芯插入套管内的过程中切割端贯穿套管后延伸出套管的端部,并且操作端也从套管的尾端延伸出;所述切割端成圆锥形结构设置,切割端的小径端位于针芯的顶端,所述切割端的外侧壁上凸设有至少一条切削刃,所述切削刃的长度方向沿切割端的外侧壁成螺旋线结构设置,并且每条切削刃均只设置有一圈,所述切削刃的首端至尾端绕切割端的外侧壁一周,成螺旋线结构的切削刃的螺距尺寸与切割端的长度尺寸相等,所述切削刃的刃口朝向切割端的小径端成倾斜设置,所述切削刃包括有位于刃口两侧的倾斜引导面,切削刃的刃口在肌肉组织上切割出切口时倾斜引导面将切口两侧的肌肉组织向两侧引导;所述针芯上同轴设置有用于输液的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一端贯穿操作端并且密封连接有输液管,另一端导通至切割端成盲孔结构设置,所述切割端上设置有多个与输液通道导通的输液孔,所述输液孔一端与输液通道导通,另一端贯穿于切割端的外侧壁;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用于向输液通道内注入检测液的负压检测装置,负压检测装置能够将输液通道内的检测液从输液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液管包括有与输液通道连通的输液一管和与负压检测装置连接的输液二管,所述输液一管用于连接输液二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内管的端面位于第一外管内;所述输液二管用于连接输液一管的接口处设置有同轴的第二内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内管的端面位于第二外管内,所述第一内管与第一外管之间留有供第二外管插入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内管与第二外管之间留有供第一内管插入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内管成圆锥形结构设置,且第二内管的小径端朝向第一内管,所述第二内管小径端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一内管的内径尺寸,且第二内管大径端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一内管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一外管用于连接第二外管的连接端内侧壁上凸设有第一扣接环,所述第二外管用于连接第一外管的连接端外侧壁上凸设有第二扣接环,第二外管插入第一间隙内的过程中第一扣接环滑过第二扣接环后与第二扣接环扣接,并且第一扣接环与第二扣接环扣接时第二内管的锥形外侧壁能够与第一内管的开口端保持抵接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液一管与输液二管的连接处位于输液管的中部,所述第一内管由医用弹性塑料制成,所述第二内管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均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外管和/或第二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供管壁收缩或扩张的弹性夹缝,所述弹性夹缝贯穿管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一端铰接于套半管外侧壁上的翻转扣接臂、以及用于带动翻转扣接臂的另一端贴合于套半管外侧壁上的扭簧,所述翻转扣接臂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扣接于卡箍端部外侧壁上的扣接块,翻转扣接臂绕铰接处向外翻转至翻转扣接臂的长度方向与套管的长度方向垂直时,扣接块的内侧壁至套管的外侧壁的距离尺寸与卡箍的管壁厚度尺寸相适配;翻转扣接臂绕铰接处向外翻转过程中翻转扣接臂在扭簧的作用力下与套接于套管上的卡箍扣接,并且扣接块的内侧壁与卡箍的外侧壁始终保持抵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接块靠近翻转扣接臂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卡箍的外侧壁上凸设有能够供定位凹槽扣接的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凸环的宽度尺寸与定位凹槽的宽度尺寸相适配;翻转扣接臂在扭簧的作用力下与卡箍扣接的过程中定位凸环能够嵌入定位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半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供翻转扣接臂嵌入的嵌接槽,所述嵌接槽的深度尺寸与翻转扣接臂的厚度尺寸相适配,翻转扣接臂绕铰接处向套半管的外侧壁翻转过程中翻转扣接臂在扭簧的作用力下嵌入嵌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朝向切割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插入肌肉组织内的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半管,所述定位半管位于套半管朝向切割端的端部,所述定位半管沿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成半圆环形结构设置,两个套半管的开口端相抵接过程中两个定位半管的开口端也相抵接合围形成定位管,针芯插入套管内的过程中切割端贯穿套管后从定位管的端部延伸出,并且操作端也从套管的尾端延伸出;所述定位管的外径尺寸从定位管的端部至定位管与套管的连接处逐渐增大设置,所述定位管的端面成倾斜面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管和针芯端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钛涂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负压检测装置包括有与输液管连通的注射器和用于检测输液管内压力的测压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半管开口端的两侧端面上均凸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宽度尺寸为套半管的管壁厚度尺寸的一半,其中一条限位条位于一侧端面的内侧,另一条限位条位于另一侧端面的外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套管针在腹部进行直接穿刺,旋转操作端使切割端能够随之转动,直至针芯穿刺至腹腔内,由于腹腔内的负压作用,输液通道内的检测液会流入腹腔内,而这一情况可从输液管或负压检测装置中观察到,因此表明针芯穿刺到位,从而能够避免套管针伤及腹腔脏器,然后将针芯从套管内抽出,再将透析导管经套管送入腹腔,达到位置后取下卡箍,从而方便两个套半管与透析导管分离,而卡箍从透析导管的另一端移出,最终固定透析导管。该套管针操作简单,快速便捷,安全可靠,切口小,即减少了病人的手上痛苦,又能避免损伤病人的腹内脏器,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拔管后伤口愈合快,创伤小。特别适合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腹膜透析套管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切割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负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输液一管与输液二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固定装置处的剖视图;

图7为套管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套管;11、套半管;111、嵌接槽;112、限位条;12、固定装置;121、翻转扣接臂;122、扣接块;123、定位凹槽;13、定位管;131、定位半管;2、针芯;21、切割端;211、切削刃;2111、倾斜引导面;212、输液孔;22、操作端;23、输液通道;3、卡箍;31、定位凸环;4、输液管;41、输液一管;411、第一内管;412、第一外管;4121、第一扣接环;413、第一间隙;42、输液二管;421、第二内管;422、第二外管;4221、第二扣接环;423、第二间隙;43、弹性夹缝;5、负压检测装置;51、注射器;52、测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7所示,一种腹膜透析套管1针,包括有套管1和插接于套管1内的针芯2,套管1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套半管11,套半管11沿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成半圆环形结构设置,两个套半管11的开口端相抵接合围形成套管1,套管1的外侧壁上套接有卡箍3,套管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卡箍3的固定装置12;卡箍3用于套住两个套半管11,使两个套半管11能够扣接成套管1,固定装置12用于实现将卡箍3固定在套管1上,避免套管1针在使用时因卡箍3的移动甚至是从套管1上掉落而影响使用。

针芯2包括有位于首端的用于切割出切口的切割端21以及位于尾端的用于操作针芯2的操作端22,针芯2插入套管1内的过程中切割端21贯穿套管1后延伸出套管1的端部,并且操作端22也从套管1的尾端延伸出;切割端21用于直接穿刺腹部,整个针芯2的长度长于套管1的长度,使其两端均能够伸出套管1两端,而操作端22的外侧壁上可设置有摩擦纹,用于增强医生接触操作端22时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套管1针的使用稳定程度。

切割端21成圆锥形结构设置,切割端21的小径端位于针芯2的顶端,切割端21的外侧壁上凸设有至少一条切削刃211,切削刃211的长度方向沿切割端21的外侧壁成螺旋线结构设置,并且每条切削刃211均只设置有一圈,切削刃211的首端至尾端绕切割端21的外侧壁一周,成螺旋线结构的切削刃211的螺距尺寸与切割端21的长度尺寸相等,切削刃211的刃口朝向切割端21的小径端成倾斜设置,切削刃211包括有位于刃口两侧的倾斜引导面2111,切削刃211的刃口在肌肉组织上切割出切口时倾斜引导面2111将切口两侧的肌肉组织向两侧引导;切割端21在穿刺腹部时可通过旋转操作端22,从而带动切割端21旋转,实现针芯2穿刺深度的可控,不仅实现了套管1针穿刺的可控,同时能够避免伤及腹腔脏器。

针芯2上同轴设置有用于输液的输液通道23,输液通道23一端贯穿操作端22并且密封连接有输液管4,另一端导通至切割端21成盲孔结构设置,切割端21上设置有多个与输液通道23导通的输液孔212,输液孔212一端与输液通道23导通,另一端贯穿于切割端21的外侧壁;输液管4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用于向输液通道23内注入检测液的负压检测装置5,负压检测装置5能够将输液通道23内的检测液从输液孔212流出。负压检测装置5可经输液管4将生理盐水或透析液等检测液填充于输液通道23内并有一定压力,当切割端21穿刺至腹部内时检测液能够被注入腹部内,而这一情况可从输液管4或负压检测装置5中观察到,因此表明针芯2穿刺到位,从而能够避免套管1针伤及腹腔脏器。

使用时,两个套半管11扣接于针芯2的外侧壁上,通过固定装置12将卡箍3固定在套管1上,由负压检测装置5将检测液经输液管4注入到输液通道23内,再在腹部进行直接穿刺,旋转操作端22使切割端21能够随之转动,直至针芯2穿刺至腹腔内,由于腹腔内的负压作用,输液通道23内的检测液会流入腹腔内,而这一情况可从输液管4或负压检测装置5中观察到,因此表明针芯2穿刺到位,从而能够避免套管1针伤及腹腔脏器,然后将针芯2从套管1内抽出,再将透析导管经套管1送入腹腔,达到位置后取下卡箍3,从而方便两个套半管11与透析导管分离,而卡箍3从透析导管的另一端移出,最终固定透析导管。

该套管1针操作简单,快速便捷,安全可靠,切口小,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能避免损伤病人的腹内脏器,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拔管后伤口愈合快,创伤小。特别适合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

输液管4包括有与输液通道23连通的输液一管41和与负压检测装置5连接的输液二管42,输液一管41用于连接输液二管42的连接处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内管411和第一外管412,第一内管411的端面位于第一外管412内;输液二管42用于连接输液一管41的接口处设置有同轴的第二内管421和第二外管422,第二内管421的端面位于第二外管422内,第一内管411与第一外管412之间留有供第二外管422插入的第一间隙413,第二内管421与第二外管422之间留有供第一内管411插入的第二间隙423;由于第一内管411的端面位于第一外管412内,第二内管421的端面位于第二外管422内,通过增设第一外管412和第二外管422能够分别将第一内管411和第二内管421完全包裹住,在连接输液一管41和输液二管42时,能够通过直接接触第一外管412和第二外管422来控制第一内管411与第二内管421之间的连接,不仅方便了连接操作,也有效避免了误触输液一管41和输液二管42的接口,从而避免了接触接口从而引起的导致病毒或者异物进入腹腔内从而引起的感染或者是腹膜炎,能够使得输液管4的使用安全性能能够大大地增强。并且输液一管41和输液二管42的接口处通过设置有多层结构,从而使接口处的结构强度高,不易产生弯折,有利于检测液的顺畅流通。

第二内管421的端部成圆锥形结构设置,且第二内管421的小径端朝向第一内管411,第二内管421小径端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一内管411的内径尺寸,且第二内管421大径端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一内管411的内径尺寸;第二内管421的外侧壁与第一内管411的端部抵接实现抵触密封,该结构使输液一管41和输液二管42能够实现快速密封连接,有利于提高密封效率以及密封效果。

第一外管412用于连接第二外管422的连接端内侧壁上凸设有第一扣接环4121,第二外管422用于连接第一外管412的连接端外侧壁上凸设有第二扣接环4221,第二外管422插入第一间隙413内的过程中第一扣接环4121滑过第二扣接环4221后与第二扣接环4221扣接,并且第一扣接环4121与第二扣接环4221扣接时第二内管421的锥形外侧壁能够与第一内管411的开口端保持抵接密封。输液一管41和输液二管42连接时,第一扣接环4121与第二扣接环4221扣接,同时第二内管421的锥形外侧壁与第一内管411的开口端保持抵接密封,该结构不仅拆装简便,即使输液一管41随着针芯2的转动而在旋转时,第一扣接环4121能够与第二扣接环4221保持扣接的状态下旋转,同时第二内管421的锥形外侧壁也能够与第一内管411的开口端保持抵触密封状态,因此输液一管41与输液二管42的连接处可在旋转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密封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输液管4连接处的密封稳定程度。

输液一管41与输液二管42的连接处位于输液管4的中部,避免在操作针芯2时误碰触到该连接处,而导致该连接处易脱离的失误;第一内管411由医用弹性塑料制成,如软PVC;第二内管421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第一外管412和第二外管422均由医用硬质材料制成,如硬PVC;第一外管412和/或第二外管422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供管壁收缩或扩张的弹性夹缝43,弹性夹缝43贯穿管壁设置。第一扣接环4121与第二扣接环4221扣接时其中第一外管412和/或第二外管422的管径尺寸会增加或收缩,通过弹性夹缝43的设置使硬质的第一外管412和第二外管422能够产生形变,从而方便实现第一扣接环4121与第二扣接环4221的扣接。

固定装置12包括有一端铰接于套半管11外侧壁上的翻转扣接臂121、以及用于带动翻转扣接臂121的另一端贴合于套半管11外侧壁上的扭簧,翻转扣接臂121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扣接于卡箍3端部外侧壁上的扣接块122,翻转扣接臂121绕铰接处向外翻转至翻转扣接臂121的长度方向与套管1的长度方向垂直时,扣接块122的内侧壁至套管1的外侧壁的距离尺寸与卡箍3的管壁厚度尺寸相适配;翻转扣接臂121绕铰接处向外翻转过程中翻转扣接臂121在扭簧的作用力下与套接于套管1上的卡箍3扣接,并且扣接块122的内侧壁与卡箍3的外侧壁始终保持抵接。卡箍3套设于套管1上后,将翻转扣接臂121向外翻转然后扣接在卡箍3的端部,此时扣接块122抵接于卡箍3的外侧壁上,从而通过翻转扣接臂121将卡箍3固定在套管1上,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卡箍3在套管1上产生晃动,有利于提高固定装置12的固定牢固程度。

扣接块122靠近翻转扣接臂121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23,卡箍3的外侧壁上凸设有能够供定位凹槽123扣接的定位凸环31,定位凸环31的宽度尺寸与定位凹槽123的宽度尺寸相适配;翻转扣接臂121在扭簧的作用力下与卡箍3扣接的过程中定位凸环31能够嵌入定位凹槽123内。扣接块122扣接于卡箍3的外侧壁上,定位凸环31嵌入在定位凹槽123内,有利于提高扣接块122的扣接稳固程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固定装置12的固定牢固程度。其中定位凸环31的设置能方便翻转扣接臂121扣接于卡箍3的任意外侧壁上,有利于简化翻转扣接臂121的扣接操作。

套半管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供翻转扣接臂121嵌入的嵌接槽111,嵌接槽111的深度尺寸与翻转扣接臂121的厚度尺寸相适配,翻转扣接臂121绕铰接处向套半管11的外侧壁翻转过程中翻转扣接臂121在扭簧的作用力下嵌入嵌接槽111内。翻转扣接臂121嵌入嵌接槽111内,能够方便卡箍3从套管1上滑过,从而便于两个套半管11从透析导管上脱离。

套管1朝向切割端2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插入肌肉组织内的定位管13,定位管13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半管131,定位半管131位于套半管11朝向切割端21的端部,定位半管131沿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成半圆环形结构设置,两个套半管11的开口端相抵接过程中两个定位半管131的开口端也相抵接合围形成定位管13,针芯2插入套管1内的过程中切割端21贯穿套管1后从定位管13的端部延伸出,并且操作端22也从套管1的尾端延伸出;定位管13的设置用于在针芯2穿刺出切口后从切口处插入到肌肉组织内,供套管1定位,方便透析导管伸入腹腔。定位管13的外径尺寸从定位管13的端部至定位管13与套管1的连接处逐渐增大设置,定位管13的端面成倾斜面结构设置。上述结构设置的锥形定位管13能够方便其插入肌肉组织内,定位管13从切口处插入肌肉组织内的过程中,定位管13能够使切口周边的肌肉组织能够向周边扩散,有利于减少创伤切口。

定位管13和针芯2端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钛涂层。使得定位管13和针芯2能够在伸入腹腔内时不会在腹腔内产生反应,增加了套管1针的使用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负压检测装置5包括有与输液管4连通的注射器51和用于检测输液管4内压力的测压管52。负压检测装置5用于对输液通道23注入检测液,可参考使用吊瓶输液器,通过观察吊瓶输液器的滴管,即可方便观察到输液通道23内的检测液是否注入到了腹腔内;而本申请中负压检测装置5包括的注射器51和测压管52,也能够通过注射器51将输液管4内的检测液形成一定压力,并通过测压管52显示出来,当针芯2刺穿至腹腔内时,输液管4内的检测液会注入腹腔内,并且测压管52内的检测液水平线也会随之下降,方便医务人员更直观的观察出针芯2的到位情况。

套半管11开口端的两侧端面上均凸设有限位条112,限位条112的宽度尺寸为套半管11的管壁厚度尺寸的一半,其中一条限位条112位于一侧端面的内侧,另一条限位条112位于另一侧端面的外侧。限位条112的设置能够方便两个套半管11的准确扣接,避免两个套半管11的错位而影响装套卡箍3时的装配效率。并且两个套半管11成中心对称的结构设置,在加工套半管11时仅需要设定一副加工模具,即可装配出一套的套半管11,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