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垫块及包含其的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4253发布日期:2019-07-13 08:4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靠垫块及包含其的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靠垫块及包含其的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坐着工作或者学习,脊椎长期外弓,承受压力比较大,常常感到腰酸背痛,严重者甚至积瘀成疾,腰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患之一。

现有的护腰靠垫都放置是座椅上,人坐的过程中经常会造成靠垫产生移动,并不能保证人的正确坐姿。同时,护腰靠垫并不能紧密贴靠与人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难以对人的腰酸背痛起到康复医疗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护腰靠垫难以对人的腰酸背痛起到康复医疗的要求,提供一种靠垫块及包含其的康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靠垫块,其特点在于,所述靠垫块的表面上具有凸起面,所述凸起面的横截面呈弧形曲线,所述弧形曲线中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为100~300mm。

较佳地,所述弧形曲线中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为200~260mm。

较佳地,所述靠垫块的材料为硅胶,所述靠垫块的硬度为20~50HRE。

较佳地,所述靠垫块的表面上具有一抵靠面,所述抵靠面与所述凸起面分别对应分布在所述靠垫块的两侧,且所述抵靠面的形状呈平面。

一种康复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如上所述的靠垫块。

较佳地,所述康复装置还包括有靠垫套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靠垫套体的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靠垫块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靠垫套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较佳地,所述康复装置还包括有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靠垫套体,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靠垫套体。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带和所述第二弹性带的宽度均为80~120mm。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粘贴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较佳地,所述容置腔内具有海绵体,所述海绵体位于所述凸起面的顶部。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靠垫块及包含其的康复装置,凸起面紧密贴靠支撑退变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通过凸起面保证了腰椎间盘组织的安定性,从而将退变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并形成弯曲状态,对腰酸背痛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康复装置的靠垫套体和靠垫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康复装置的靠垫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康复装置的靠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靠垫块 10

凸起面 11

抵靠面 12

靠垫套体 20

容置腔 21

海绵体 22

包覆外层 23

包覆内层 24

第一连接件 30

第二连接件 40

第一弹性带 50

第二弹性带 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康复装置包括有靠垫块10。靠垫块10的表面上具有凸起面11,人的腰椎是一种凹面结构,凸起面11用于贴靠在人的背部的腰椎间盘组织上,通过凸起面11紧密贴靠支撑退变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能够将退变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并形成弯曲状态,对腰酸背痛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同时,保证了腰椎间盘组织的安定性,增强人的舒适感。

凸起面11的横截面呈弧形曲线,具体如图4所示中靠垫块10的顶部就是该弧形曲线,弧形曲线中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为100~300mm。凸起面11能够与腰椎的凹面结构相匹配贴合,使得靠垫块10对腰椎符合人体工程学,从而改变腰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具体如图4所示中靠垫块10的顶部就是该弧形曲线,弧形曲线中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可以为200~260mm。最大曲率半径的点的位置位于弧形曲线的中间,最小曲率半径的点的位置位于弧形曲线的左右两端,且沿最大曲率半径的点的位置向左右两端延伸并逐渐递减,即凸起面11的横截面呈部分椭圆形状,从而使得靠垫块10具有良好姿势的力学结构,减轻腰椎间盘内压力,进一步对腰酸背痛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靠垫块10的材料可以为硅胶,硅胶无毒、无味,且材料简单,成本低。

靠垫块10的硬度为20~50HRE。使得靠垫块10较为柔软,使得凸起面11能够具有一定的变形阻力而可弯曲的支承,保证了腰椎间盘组织的安定性。同时,靠垫块10适用于不同人群的使用,应用范围广泛。

靠垫块10的具体形状并不作限定,只需要凸起面11能够贴靠于人背部的腰椎上。在图3和图4中的靠垫块10底面呈条状,也可以呈椭圆等不规则的形状。靠垫块10的表面上还可以具有一抵靠面12,抵靠面12与凸起面11分别对应分布在靠垫块10的两侧,且抵靠面12的形状呈平面。通过抵靠面12便于靠垫块10压紧在人的背部与承载结构之间,便于凸起面11与腰椎间盘组织紧密贴合,减少了靠垫块10的疗程,且对腰酸背痛具有良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康复装置可以包括有靠垫套体20,靠垫套体20的内部具有容置腔21,靠垫块10放置于容置腔21内。将靠垫块10定位固定在容置腔21内,有效避免了靠垫块10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偏移错位现象,保证了靠垫块10与腰椎始终贴合,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且能够保证人的正确坐姿和正确睡姿。

容置腔21内可以具有海绵体22,海绵体22位于凸起面11的顶部。通过海绵体22贴合在人的腰椎与靠垫块10之间,提高了人的舒适度。

靠垫套体20包括有包覆外层23和包覆内层24,包覆外层23连接于包覆内层24并形成了容置腔21。包覆外层23的材料可以为聚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或天然或合成的皮革,包覆内层24的材料可以为纺织的、针织的或无纺织物。

康复装置还包括有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分别连接于靠垫套体20的两端,且第一连接件3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连接件40。通过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使得康复装置能够固定在人的腰上,即便在移动的时候,靠垫块10与腰椎始终贴合,缓解腰酸背痛的症状。

第一连接件30可以粘贴于第二连接件40,粘贴连接方式使得拆卸方便,同时,针对不同腰围段的人相应地设置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的长度,腰围段的范围较大,且粘贴连接方式可以针对同一个人的腰围的变化而改变。当然,第一连接件30与第二连接件40也可以采用卡扣、钉扣的连接方式。

为了达到康复装置的适用范围,康复装置还包括有第一弹性带50和第二弹性带60,第一弹性带5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30和靠垫套体20,第二弹性带6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件40和靠垫套体20。

第一弹性带50和第二弹性带60都具有弹性,可以具有拉伸变形,康复装置的适用的腰围范围大大增大,从而实现不同腰围的人都可以适用,适用范围广泛。同时,有效加强了康复装置与腰的连接强度,使得靠垫块10与腰椎能够紧密贴合,保证了腰椎间盘组织的安定性,缓解腰酸背痛的症状。

第一弹性带50和第二弹性带60的宽度均为80~120mm。通过第一弹性带50和第二弹性带60的宽度较宽,能够对腰部具有保护作用,且提高了人的舒适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