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178发布日期:2019-04-20 03:1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临床慢性疾病静脉输液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新型输液器材。欧美国家已在20世纪60年代普及使用。在我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已涉及到了家庭和社区。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为抢救赢得时间。

现有的静脉留置针,其长导管上均套有止流夹。正常输液时,止流夹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注输器配合肝素帽或端帽进行输液;当需要暂停输液时,施加外力使止流夹闭合,止流夹内的凸台将长导管夹紧并使长导管处于断流状态。此种暂停输液的方式为快速地直接夹紧方式,使与病体接触位置的导管内立即处于负压状态。相关报道表明,在挤压止流夹闭合并操作后,会导致留置导管前端口产生负压,在临床注射中,会产生回血现象,而使套管的末端形成血栓,导致套管末端堵塞,影响后续的输液,即使加压冲开,血栓也可能会堵塞毛细血管,甚至导致脉管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静脉留置针,包括针芯、针座、导管、导管座、隔离塞、定位块、长导管、止流夹和三通座,所述导管座为中空筒体结构,导管座的前端安装有导管,后端安装有所述针座,导管座内腔设有隔离塞和定位块,所述导管内设有针芯,针芯一端伸出导管,另一端依次穿过隔离塞、定位块后固定在所述针座上,所述导管座的前端和隔离塞之间的空腔侧壁上设有长导管连接座,所述长导管连接座内设有药液流通孔,所述药液流通孔和导管座内腔连通,药液流通孔内安装所述长导管,长导管上设有止流夹,所述止流夹包括夹座、按压键、卡条、弹簧和挂环,所述夹座为空腔体结构,夹座的两侧设有开孔,所述长导管从夹座两侧的开孔穿过,夹座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按压键从夹座上方通孔穿入夹座内,按压键的上端设有按压体,所述按压体和夹座之间设有所述弹簧,按压体的侧面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扣在所述卡条上,使得按压体能够向下按压,阻止按压体弹起,所述按压键的下端和长导管接触,并安装有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一端固定在按压键的下端,另一端向上弯曲并伸出夹座外部,所述夹座的底部设有所述挂环,所述挂环通过铰链连接在夹座上,所述长导管的末端设有所述三通座,所述三通座连通长导管、肝素帽和护帽。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座的侧壁固定设有加压注射器,所述加压注射器包括注射器筒和推杆,加压注射器内装有生理盐水,加压注射器通过软管连接所述导管座前端和隔离塞之间的空腔,所述软管内设有隔膜。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筒和推杆之间设有挡块,所述挡块通过塑料薄片分别和注射器筒、推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座和加压注射器通过胶连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键的下端为半球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朝向针座的一侧设有锥形漏斗状口。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用静脉留置针在止流夹和加压注射器的作用下,长导管内的液压大于导管座内的压力,大大延长了保持正压的时间,有效避免了血液的回流,从而避免了导管内血栓的形成,大大降低了引发医疗事故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止流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加压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挂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静脉留置针,包括针芯1、针座2、导管3、导管座4、隔离塞5、定位块6、长导管7、止流夹8和三通座9。导管座4为中空筒体结构,导管座4的前端安装有导管3,后端安装有针座2,针座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和导管座4脱离。导管座4内腔设有隔离塞5和定位块6,定位块6朝向针座2的一侧设有锥形漏斗状口10,方便针芯1插入定位块6内。导管3内设有针芯1,针芯1一端伸出导管3,另一端依次穿过隔离塞5、定位块6后固定在针座2上,导管座4的前端和隔离塞5之间的空腔侧壁上设有长导管连接座11,长导管连接座11内设有药液流通孔12,药液流通孔12和导管座4内腔连通,药液流通孔12内安装长导管7,静脉输液时,药液从长导管7流入导管座4内,在通过导管3流入人体内。长导管7上设有止流夹8,长导管7的末端设有三通座9。止流夹8包括夹座81、按压键82、卡条83、弹簧84和挂环85,夹座81为空腔体结构,夹座81的两侧设有开孔86,长导管7从夹座81两侧的开孔穿过,夹座81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按压键82从夹座上方通孔穿入夹座内,按压键82的上端设有按压体87,按压体87和夹座81之间设有弹簧84,按压体87的侧面设有卡块88,卡块88卡扣在卡条83上,按压体能够向下按压,但是由于卡条83的作用,按压体不能再弹簧的作用下弹起,卡块88和卡条83的卡和方式如图2所示。按压键82的下端和长导管接触,呈半球体结构,这就防止了按压键损伤长导管7。按压键82的下端还安装有金属弹片89,金属弹片89一端固定在按压键的下端,另一端向上弯曲并伸出夹座81的外部,夹座81的底部设有所述挂环85,挂环85通过铰链连接在夹座81上。长导管的末端设有所述三通座,所述三通座连通长导管、肝素帽20和护帽21,和现有技术中的设计相同。卡条8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金属片、塑料片均可。

使用时,当输液完毕后,将止流夹的按压键按下,按压键底部的半球体结构压紧长导管,将长导管内的液体流动切断,同时卡块沿卡条下移,当松开按压力后,由于卡条的阻挡作用,按压键无法上移,起到切断输液的作用。然后用手按压金属弹片89,按压过程中,金属弹片顺长导管内液流方向挤压药液,进而在导管座4内形成正压,阻止了血液的回流,从而避免了导管内血栓的形成。金属弹片压下后,转动挂环85挂住金属弹片,防止金属弹片回弹。需要重新输血时,将转动挂环85转动脱离金属弹片,金属弹片在弹力的作用下回复,然后掰弯卡条,按压键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弹,将长导管放松,长导管则可重新用于输液。

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导管座内形成正压,延长保持正压的时间,作为一种更加优选的实施方案,导管座4的侧壁胶连固定设有加压注射器13,如图3所示,加压注射器13包括注射器筒14和推杆15,加压注射器内装有生理盐水16,加压注射器通过软管17连接所述导管座前端和隔离塞之间的空腔,所述软管内设有隔膜18,防止加压注射器13内的生理盐水16流失。注射器筒14和推杆15之间设有挡块19,挡块通过塑料薄片分别和注射器筒、推杆连接,类似于矿泉水瓶的瓶盖和密封环的连接方式。使用时只需将挡块19剥除,然后推动推杆15挤破隔膜18,即可对导管座内进行增压。每隔6~7小时可推动推杆15,将缓慢回流入导管内的血液再次压入人体内,避免形成血栓。设计加压注射器显著提高了正压保压时间,使得滞留针的使用寿命更长,不容易失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