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323发布日期:2019-05-07 21:3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量药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量药瓶。



背景技术:

病人从药瓶中取出一定数量的药物颗粒,往往需要一只手晃动药瓶,另一只手收取药物,如果病人处于正在输液或手臂骨折等状况下,则很难用双手从要瓶中取出药物。此时,病人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选则需单手操作从要瓶中取出定量的药物,而现有技术中的药瓶难以单手操作,且在取药的过程中很容易洒出多于所需数量的药物。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单手操作取出一定数量药物的药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量药瓶,其能够通过单手操作能够方便地取出一定数量的药物颗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量药瓶,包括呈柱状且上端面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取药柱,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以盛装药物且能够沿轴向滑动的内壳,所述内壳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边缘与所述取药柱侧壁滑动摩擦,所述取药柱穿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内壳中,当所述内壳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置处时,所述取药柱的上端面能够相对移动至内壳的底部,所述内壳上端设有能够卡住所述壳体边壁上端以防止所述内壳完全陷入所述壳体中的限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内壳底部设有锥顶向下锥体,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锥体的锥顶处。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设有用以方便将所述内壳抬起的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内壳上端面开口处设有盛药层,所述盛药层上设有与所述取药柱位置相对应的贯穿孔,所述取药柱上的药物能够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边缘为向上凸起的锥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盛药层上设有用以容纳药物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盛药层与瓶盖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用以限制所述内壳轴向位移的限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壳体5内侧的所述限位部和与所述内壳4相连用以勾住所述限位部的限位勾,所述限位勾上还设有用以按压的按压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侧壁设有用以限制所述内壳位置的第一限位齿,所述限位齿下侧设有用以限制所述内壳运动方向的导向齿;所述内壳外侧壁设有第二限位齿。

优选地,所述内壳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用以支撑所述内壳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量药瓶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壳体和内壳,壳体上还设有能够从内壳上的通孔插入内壳的取药柱,内壳和壳体相对拉伸则使若干药物颗粒停留在取药柱上端,再将内壳与壳体相对压缩则取药柱上端的药物颗粒被推送至内壳上端口处,使用者可以单手提拉内壳的限位机构完成取药操作。当使用者需要取多粒药物颗粒时,则可以通过反复提拉内壳完成定量取药操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

另外,壳体和内壳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将药瓶装在口袋或手袋中时,内壳与壳体容易随着携带者的运动而产生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会使药瓶占据较大体积,且容易撞开瓶盖造成药物散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量药瓶在内壳和壳体设置了限位装置,限位装置能够限制内壳的轴向位移,防止药瓶因运动等原因造成大幅度的相对运动,进而避免药瓶占据较大空间或造成药品散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定量药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盛药层和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药瓶未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b为药瓶拉伸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c为药瓶压缩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d为药瓶完成一次取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单手持药瓶的状态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量药瓶一种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中限位装置经按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定量药瓶被拉伸状态下图7a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量药瓶另一种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定量药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盛药层和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药瓶未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b为药瓶拉伸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c为药瓶压缩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d为药瓶完成一次取药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单手持药瓶的状态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量药瓶一种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7a中限位装置经按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c为定量药瓶被拉伸状态下图7a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量药瓶另一种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量药瓶,如图1所示,包括呈柱状的壳体5,壳体5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2,壳体5上端开口,壳体5底面设有取药柱3,取药柱3的上端面为平面或弧形的凹槽,药物颗粒能够停留在取药柱3的上端面。壳体5内还套设有内壳4,内壳4能够在壳体5内沿轴向滑动,内壳4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3,内壳4底部与取药柱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取药柱3穿过通孔插入内壳4中,为防止药物从通孔和取药柱3之间的间隙滑落,通孔的尺寸大致等于取药柱3的尺寸,当内壳4沿轴向滑动时,通孔的边缘与取药柱3侧壁滑动摩擦。内壳4的上部设有限位机构,具体的,限位机构为位于内壳4顶端尺寸大于壳体5的环状结构,限位机构能够卡在壳体5的开口上端,从而避免内壳4完全陷入壳体5中。当然,限位机构的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使用者通过单手提拉限位机构拉伸药瓶,如图5b所示,内壳4上行使取药柱3没入药物中,药物由于重力的作用停留于取药柱3的上端面;接着使用者单手按压药瓶,如图5c所示,内壳4下行,取药柱3上的药物仍然停留于上端面;最终内壳4下行至最低端位置处,如图5d所示,取药柱3将上端面的药物擎出,方便使用者取用药物。

另外,为了防止内壳4从壳体5中滑出,壳体5开口设有缩口,内壳底端设有突出的固定部,固定部的尺寸大于缩口的开口尺寸,从而避免内壳4从壳体5中滑出。

现有技术中的药瓶通常底面为平底,如果内壳4底部为平底,则药瓶底部的部分药物很难被取出,本实施例中内壳4底部为锥顶向下的锥体,药物能够沿锥体的侧面滑到锥顶,通孔位于锥体的锥顶处,当药瓶处于拉伸状态时,取药柱3上端面移动至锥顶通孔附近,药物沿侧壁滑动至取药柱3的上端面,进而在药瓶中药物较少时也能方便地取出药物。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者提拉内壳4,限位机构设有凸起部。凸起部设置于限位机构相对两边的外侧壁上,使用者能够通过托起凸起部将内壳4提起。

内壳4的上端面开口处套设有盛药层2,盛药层2呈环状,其外缘设有能够套设于内壳4侧壁的连接部,盛药层2中贯穿孔的位置与取药柱3相对,取药柱3上的药物能够穿过贯穿孔,为了防止因贯穿孔与取药柱3配合不当造成盛药层2阻碍取药柱3上行,贯穿孔边缘为向上凸起的锥状结构,锥状结构下端面为锥面,锥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取药柱3自贯穿孔中穿出。

药物自药瓶中取出后可能会从取药柱3的上端面滑落,为了防止药物掉落到底面上,盛药层2的贯穿孔与外缘之间的环形区域中设有凹槽,凹槽可以具体为环绕贯穿孔的环形凹槽,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该弧形的一端与贯穿孔相连。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形状的凹槽,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方便盛药层2与瓶盖1的安装,盛药层2与瓶盖1为一体式的结构。一体式的盛药层2与瓶盖1的结构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药瓶能够通过单手手持,如图6所示,药瓶设置了能够相对滑动的壳体5和内壳4,壳体5底面设有能够插入内壳4中的取药柱3,使用者通过单手提拉内壳,使取药柱3没入药物中,从而使取药柱3的上端面存留药物颗粒,接着使用者按压内壳,使取药柱3将药物擎出,从而完成单手取药的操作;使用者反复操作能够顺利地从药瓶中取出定量的药物,进而实现了单手操作定量取药的目的。

由于壳体5与内壳4之间能够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量药瓶很容易因意外造成拉伸也压缩,这会造成定量药瓶占据较大体积,还有可能使药物洒出。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在壳体5与内壳4之间设有限制内壳4轴向位移的限位装置。

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勾,限位勾的上部与内壳4相连,壳体5上设有限位部,限位勾能够勾住限位部使内壳4与壳体5间固定。

具体的,限位勾包括前端的箭头部和后端的连接部,箭头部朝向内壳4侧壁的侧面与朝向内壳4空腔的侧面之间呈锐角,箭头部与连接部之间设有限位凹槽,壳体5的内侧壁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与限位勾的位置相对应,内壳4上设有开孔,开孔贯穿内壳4的侧壁,限位勾能够穿过该开孔勾住限位部,开孔的尺寸略大于限位勾的尺寸,且能保证药物无法从开孔中漏出。如图7a所示,当定量药瓶未使用时,限位部卡在限位勾上的限位凹槽中,箭头部位于限位部的下端,从而限制了限位勾与限位部之间的相对运动,连接部与内壳4相连,优选地连接部可连接于固定部。优选的,限位装置为两个,分别位于药瓶相对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限位勾勾住限位部,限制了内壳4与壳体5之间的相对运动,需要拉伸药瓶时,按压连接部使限位勾与限位部脱离连接,进而可以将药瓶拉伸。

为方便按压限位勾,限位勾上还设有按压部,按压部位于开孔的外侧,穿过开孔与连接部相连,使用者压下按压部能够将限位勾与限位部脱离连接。

为使限位勾在一次按压后能够恢复原位,限位勾与内壳5之间为一体式结构,限位勾被按压后根据材料自身的性质能够恢复至原来位置,在药瓶再次被压下时,限位勾能够勾住限位部。当然为确保限位勾能够复位,也可在内壳4中设置帮助限位勾复位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可为限位勾内侧的金属弹片或环形的复位圈等。

本实施例在壳体5与内壳4之间设置了限位装置,从而阻止了内壳4沿轴向随意移动,避免了随意移动造成的药瓶所占空间过大和药物容易意外洒出的问题。

限位装置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事实方式中,限位装置包括位于壳体5内侧壁的限位齿61、位于限位齿61下侧的导向齿63;以及位于内壳4外侧壁的移动齿62。限位齿61、导向齿63和移动齿62的结构如图8所示。

限位齿61包括矩形的限位齿61本体,限位齿61本体下端设有第一尖角,第一尖角的顶点朝下,两个限位齿61在相同高度处并排分布组成一个限位齿61组,壳体5内侧壁沿周向设有若干限位齿61组,两限位齿61组间为第一间隙,第一间隙的宽度为一个限位齿61宽;导向齿63包括导向齿63本体,导向齿63本体上端设有第二尖角,第二尖角的顶点朝上,第二尖角朝向与第一尖角朝向相反,两个导向齿63在相同高度处并排分布组成一个导向齿63组,壳体5内侧壁沿轴向设有若干导向齿63组,导向齿63宽度与限位齿61宽度相等,两导向齿63组间为第二间隙,第二间隙的宽度为一个限位齿61宽。移动齿62包括第三尖角和第四尖角,第三尖角的顶点朝上、第四尖角的顶点朝下,第三尖角的高度不大于第一尖角的高度、第四尖角的高度不大于第二尖角的高度,移动齿62的宽度等于限位齿61。限位齿61组与导向齿63组在周向交错排布,即限位齿61的侧边与导向齿63的侧边均不位于同一母线上,且移动齿62位于第二间隙中时,第三尖角的顶点位于与之相对的第二限位齿61组的两个第一尖角所在母线之间。

当药瓶使用完后,移动齿62沿第二间隙滑动至底部位置,此时移动齿62第三尖角的顶点位于与其相对的限位齿61组的两个第一尖角顶点之间,移动齿62沿轴向移动时,第三尖角顶点会沿第一尖角侧边滑动至限位齿61组的两个限位齿61之间,限位齿61能够限制了移动齿62的位移,从而阻止了内壳4进一步沿轴向移动。此时如果要从药瓶中取药,则需压缩药瓶,第四尖角顶端会沿第二尖角的侧边滑动至两导向齿63之间,再次提起内壳4,第三尖角沿第一尖角的侧边滑动至第一间隙中,从而使取药柱3没入药物颗粒中,再次压缩药瓶完成取药。

当然,本实施例中限位齿61和导向齿63也可以位于内壳4的外侧壁,相应的移动齿62位于壳体5的内侧壁,移动齿6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内壳4或壳体5与其侧面上的齿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另外,移动齿62仍会在限位齿61与导向齿63之间沿轴向随意移动,为了使内壳4与壳体5的位置相对固定,本实施例还在内壳4与壳体5之间设置了弹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移动齿62贴紧于一组的两个限位齿61之间,弹簧与限位齿61共同左右限制了内壳4的轴向位移。

本实施例在壳体5与内壳4之间设置了限位装置,从而阻止了内壳4沿轴向随意移动,避免了随意移动造成的药瓶所占空间过大和药物容易意外洒出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量药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