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移动艾灸蒸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7570发布日期:2019-05-28 17:3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移动艾灸蒸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辅助治疗装置领域,尤其涉及艾灸辅助装置领域,涉及艾灸蒸熏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便携式移动艾灸蒸熏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现有的艾灸装置通常是针对固定的一个穴位结合对应的艾灸方式进行,不能同时对多个指定的穴位进行艾灸,这往往不能充分的发挥艾灸的综合作用。由于通常情况下,一般的症状需要通过艾灸进行辅助治疗的通常需要对3-6个穴位进行刺激,因此,这对于艾灸效果和治疗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提供几个申请人检索到的与本申请有关的现有技术的相关文献,摘要内容如下:

现有技术1: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710218182.3 申请日:2017-04-05,该发明公开了一种艾灸架,包括底板和可弯曲插杆,可弯曲插杆穿过底板上的穿透圆孔,一端齐平于底部并固定,另一端用于插入固定艾条。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弯曲插杆可以根据艾灸部位的需要任意弯曲插杆调节艾条的角度,十分灵活方便使用,可以在艾灸部位及其附近放置多个艾灸架,从而达到增强火力,提高治疗效果。

现有技术2: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684664.3 申请日:2016-08-18,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艾灸盒,所述艾灸盒包括上盒体、下盒体和艾条支撑架,所述上盒体与下盒体通过内凸紧固件与锁紧件咬合固定,所述下盒体内部底部安装有支撑艾条竖直放置的艾条支撑架,艾灸盒套于球型防护罩或布套能实现任意部位的安全的艾灸。本发明具有能够克服现有产品类似于悬空灸的缺陷;在艾灸过程艾条底部能紧贴于艾灸部位,可以实现直接灸或隔姜灸;艾条从顶部点燃,燃烧时艾条所产生的药性能向下传达至艾灸部位,从而进入人体;而盒体内部涂刷有隔热层,外部设有球型防护罩,起到双重保护作用,安全实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与中医艾灸理念一致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多学会蒸熏的前提下,还能针对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和高矮不一的患者进行适应性的移动和腿部伸缩调节。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实用性和使用过程中的便捷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艾灸蒸熏装置,用于提高在艾灸过程中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移动,以解决在艾灸过程中因不能移动位置导致不能实现其他同步治疗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调节对会阴穴和涌泉穴进行艾灸位置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腿长的患者。大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移动艾灸蒸熏装置,包括分别用于对涌泉穴、会阴穴和百会穴进行熏艾并相互连接的涌泉箱,会阴箱和百会箱,所述会阴箱和百会箱下方安装有转向移动装置,所述百会箱与所述转向移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会阴箱与所述转向移动装置滑动连接;

所述转向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下方的转向机构和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转向机构驱动连接的第一转向把手和第二转向把手。

工作原理简述: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艾灸时,其艾灸的原理与现有技术无异,当在艾灸过程中需要移动时,有两种实现方式:其一,是采用手动移动,推扶者握持第二转向把手进行转向和推动行走,达到移动的目的,由于转向机构是同时与第一转向把手和第二转向把手驱动连接的,因此只要任意转动其中一个把手即可实现转向。通常情况下,为了使用的方便,第一转向把手由使用者自己使用,第二转向把手由推扶者使用。

其二,采用自动驱动的方式是由使用者打开驱动机构驱动本装置移动,由使用者自己操作所述第一转向把手进行转向,以达到只有移动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下述结构实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转向固定板,与转向固定板下方转动连接的转向链轮,所述转向链轮通过链条同时与所述的第一转向把手和第二转向把手驱动连接;所述转向链轮下方固定平行连接有两块用于安装转向轮的转向轮腹板,所述转向轮通过贯穿所述转向轮的轮轴安装在所述转向轮腹板上。

工作原理简述:

由于转向轮与转向链轮固定为一个整体,当所述的第一转向把手或第二转向把手通过链条驱动所述转向链轮转动时,转向轮就随着转向链轮转动,以达到转向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下述结构实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通过驱动轴连接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轴通过对称设置的两块驱动轮腹板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任一一块驱动轮腹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轴驱动连接的驱动装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下述结构实现:所述驱动装置由依次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减速器和一体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齿轮组成,所述驱动电机与设置在所述会阴箱内的蓄电池电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下述结构实现: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向把手,所述第二转向把手由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二把手、第二转向杆和主动链轮组成;所述第二转向杆转动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下述结构实现:所述第一转向把手由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把手、第一转向杆和从动链轮组成,所述第一转向杆转动连接有固定在所述涌泉箱靠近所述转向机构的一侧侧壁上的两块平行安装的第一固定板。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下述结构实现:所述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梁,所述两根梁之间内外两侧靠近转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涌泉箱长度相适应的调整滑槽,所述调整滑槽上安装有与所述涌泉箱固定连接的滑板;所述涌泉箱底部通过螺杆与设置在所述滑板上的螺纹孔固定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下述结构实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会阴箱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手动和电动方式进行移动,既可以通过其他推扶人员操作,也可以通过使用者自己操作,方便实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涌泉箱下方的滑板和调整滑槽配合,能够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腿部长度和姿势调整涌泉箱和会阴箱之间的距离,使得能够在不同身高和腿长的人员之间都能够舒适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移动装置的东南俯视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东南俯视立体结构图;

图3为移动装置的西南仰视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西南仰视立体结构图;

图5为滑板立体结构图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6为滑板立体结构图的实现方式之二;

其中1-底座;11-安装孔;12-调整滑槽;13-滑板;131-螺纹孔;

2-转向机构;21-转向轮;22-轮轴;23-转向轮腹板;24-转向链轮;25-转向固定板;

3-驱动机构;31-驱动轮;32-驱动轮腹板;33-驱动轴;34-驱动电机;35-减速器;

4-第一转向把手;41-第一把手;42-第一转向杆;43-第一固定板;44-从动链轮;

5-第二转向把手;51-第二把手;52-第二转向杆;53-第二固定板;54-主动链轮;

6-涌泉箱;7-会阴箱;8-百会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和2所示,一种便携式移动艾灸蒸熏装置,包括分别用于对涌泉穴、会阴穴和百会穴进行熏艾并相互连接的涌泉箱6,会阴箱7和百会箱8,所述会阴箱7和百会箱8下方安装有转向移动装置,所述百会箱8与所述转向移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会阴箱7与所述转向移动装置滑动连接;

所述转向移动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在所述底座1下方的转向机构2和驱动机构3,以及与所述转向机构2驱动连接的第一转向把手4和第二转向把手5。

工作原理简述: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艾灸时,其艾灸的原理与现有技术无异,当在艾灸过程中需要移动时,有两种实现方式:其一,是采用手动移动,推扶者握持第二转向把手5进行转向和推动行走,达到移动的目的,由于转向机构2是同时与第一转向把手4和第二转向把手5驱动连接的,因此只要任意转动其中一个把手即可实现转向。通常情况下,为了使用的方便,第一转向把手4由使用者自己使用,第二转向把手5由推扶者使用。

其二,采用自动驱动的方式是由使用者打开驱动机构3驱动本装置移动,由使用者自己操作所述第一转向把手4进行转向,以达到只有移动的目的。

实施例2: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附图3和4所示,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与所述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转向固定板25,与转向固定板25下方转动连接的转向链轮24,所述转向链轮24通过链条同时与所述的第一转向把手4和第二转向把手5驱动连接;所述转向链轮24下方固定平行连接有两块用于安装转向轮21的转向轮腹板23,所述转向轮21通过贯穿所述转向轮21的轮轴22安装在所述转向轮腹板23上。

工作原理简述:

由于转向轮21与转向链轮24固定为一个整体,当所述的第一转向把手4或第二转向把手5通过链条驱动所述转向链轮24转动时,转向轮21就随着转向链轮24转动,以达到转向的目的。

实施例3: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附图1-6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两个通过驱动轴33连接的驱动轮31,所述驱动轴33通过对称设置的两块驱动轮腹板32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任一一块驱动轮腹板32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轴33驱动连接的驱动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由依次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34、减速器35和一体设置在所述驱动轴33上的齿轮组成,所述驱动电机34与设置在所述会阴箱7内的蓄电池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驱动机构3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向把手5,所述第二转向把手5由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二把手51、第二转向杆52和主动链轮54组成;所述第二转向杆52转动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固定板53,所述第二固定板53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把手4由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把手41、第一转向杆42和从动链轮44组成,所述第一转向杆42转动连接有固定在所述涌泉箱6靠近所述转向机构2的一侧侧壁上的两块平行安装的第一固定板43。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梁,所述两根梁之间内外两侧靠近转向机构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涌泉箱6长度相适应的调整滑槽12,所述调整滑槽12上安装有与所述涌泉箱6固定连接的滑板13;所述涌泉箱6底部通过螺杆与设置在所述滑板13上的螺纹孔13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会阴箱7的安装孔1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