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吸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5571发布日期:2019-04-13 00:48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瞬吸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生用品,特别涉及一种瞬吸卫生巾。



背景技术:

卫生巾是一种具吸收力的物质,主要的材质为棉、不织布、制浆或以上材质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纸。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卫生巾,具体可参考申请号为201610404481 .1的中国专利,其,包括无纺布层、多功能芯片层、第一无尘纸、高分子吸水纸、第二无尘纸和透气PE膜。其中多功能芯片层涂覆有杀菌多肽层,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同时通过高分子吸水纸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而高分子吸水纸含有高分子小颗粒,为此需要在高分子吸水纸层的上下分别设置无尘纸,来防止高分子材料的反渗,防止高分子材料到达面上。而卫生巾通常层与层之间压合而成,必要时加入胶,这样夹在两层无尘纸之间的高分子吸水纸层边缘处会有少量高分子材料渗出,从而还是会有高分子材料到达面层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高分子材料渗出至面层上的瞬吸卫生巾。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瞬吸卫生巾,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瞬吸层、吸收芯体和底膜,所述吸收芯体包括一张无尘纸以及被无尘纸包裹的高分子吸水层,无尘纸端部粘接有其包裹高分子吸水层后能够遮挡端部缝隙的柔性遮挡件,瞬吸层、吸收芯体和底膜压合成一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到达面层后,瞬吸层将液体快速吸收以及下渗,之后到达吸收芯体,再经过吸收芯体的吸收,从而减少了液体在瞬吸层上的停留时间,使得表面更加整洁,吸收更加的迅速;同时,无尘纸包裹高分子吸水层,使得高分子吸水层上的高分子颗粒不容易脱出,不容易反渗至面层(即瞬吸层)上;而且柔性遮挡件遮挡住端部缝隙,使得高分子吸水层上的高分子颗粒不容易从端部缝隙脱出。

较佳的,无尘纸包裹高分子吸水层时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层叠部分,层叠部分的宽度不小于高分子吸水层宽度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较为充分的包裹高分子吸水层,较为充分的限制了高分子颗粒,更好的防止高分子颗粒的反渗。

较佳的,无尘纸的侧边上也粘接有柔性遮挡件,使得柔性遮挡件在无尘纸包裹高分子吸水层后填充无尘纸侧边层叠处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遮挡件遮挡住层叠处的间隙,使得高分子可以不容易从间隙中脱出的同时,也使得有通过高分子吸水层的液体不容易从间隙处漏出。

较佳的,柔性遮挡件为脱脂棉花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脂棉花条有良好的吸水效果且较为柔软,能够更好的吸收想要经过缝隙的液体。

较佳的,高分子吸水层上密布有凹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高分子吸收层的吸收面积,增快了吸收的速度,同时防止液体容易发生流动。

较佳的,瞬吸层的表面设置有挡水压痕,瞬吸层为长条形,挡水压痕包括瞬吸层前端的前部压痕、瞬吸层后端的后部压痕以及位于前部压痕和后部压痕之间的中部压痕,中部压痕的两端分别和前部压痕和后部压痕对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压痕在受到液体的瞬间冲击时,有一定的阻挡,较好的防止液体的侧漏。

较佳的,前部压痕呈“U”字形且其开口处的端部向内弯曲 ,后部压痕也呈“U” 字形且其开口处的端部向外弯曲,前部压痕的开口和后部压痕的开口相对设置,中部压痕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S形压痕,S形压痕的一端位于前部压痕端部的外侧,S形压痕的另一端位于后部压痕端部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部压痕、中部压痕和后部压痕分层引流,阻挡更加的充分,更好的防止侧漏。

较佳的,瞬吸层从上之下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吸水因子层和第二无纺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因子学名是高分子吸水树脂,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千倍的水分,无毒、无害、无污染;吸水能力强,保水能力高,通过丙烯酸聚合得到的高分子量聚合物,高保水量,高负荷下吸收量的平衡,所吸水分不能被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并且可反复释水、吸水,减小了吸水的时间。

较佳的,瞬吸层与吸收芯体之间设置有磁性负离子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负离子层中的负离子材料在产生负离子的同时,还可以产生游离氧,将厌氧菌细胞的能量进行了转移,从而使厌氧菌在充分的氧气中不能生存,因此达到了消灭厌氧菌的目的;其中磁性材料可调节使用部位在N极和S极的作用下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可增强免疫力。

较佳的,磁性负离子层上设置有透水孔,其整体呈网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状的负离子层可以方便液体的渗透,进一步减小液体在面层上停留的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减少了液体在瞬吸层上的停留时间,使得表面更加整洁,吸收更加的迅速;2)同时,无尘纸包裹高分子吸水层,使得高分子吸水层上的高分子颗粒不容易脱出,不容易反渗至面层(即瞬吸层)上;3)防侧漏;4)防止细菌滋生,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增强免疫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瞬吸卫生巾的剖视图;

图2是包括高分子吸水层后无尘纸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瞬吸卫生巾正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四的正视图;

图7是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图中,1、瞬吸层;11、第一无纺布层;12、吸水因子层;13、第二无纺布层;2、无尘纸;21、柔性遮挡件;3、高分子吸水层;4、底膜;5、挡水压痕;51、前部压痕;52、中部压痕;53、后部压痕;6、磁性负离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一种瞬吸卫生巾,如图1所示,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瞬吸层1、吸收芯体和底膜4,瞬吸层1、吸收芯体和底膜4压合成一体,其中瞬吸层1和底膜4的四周均向外延伸后粘接在一起(结合图3),将吸收芯体整个包裹在内。

吸收芯体包括无尘纸2和高分子吸水层,无尘纸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向高分子吸水层3的一侧翻折,从而将高分子吸水层3包裹在内,并且无尘纸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互重叠,重叠部分的宽度不小于高分子吸水层宽度的二分之一。同时,作为优选,高分子吸水层上密布有凹坑,凹坑的直径可以在1mm至2mm之间。

结合图2,无尘纸2端部粘接有柔性遮挡件21,在无尘纸2包裹高分子吸水层后两端形成有缝隙,无尘纸2包裹高分子吸水层后柔性遮挡件21位于靠近高分子吸水层3的内侧,从而通过柔性遮挡件21遮挡柱缝隙。柔性遮挡件21可以为脱脂棉花条,脱脂棉花条比较柔软,且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在阻挡高分子颗粒的同时,还起到良好的吸水效果。

结合图3,瞬吸层1为长条形,其上表面形成有挡水压痕5,挡水压痕5沿着长度反向分布,挡水压痕5包括瞬吸层1前端的前部压痕51、瞬吸层1后端的后部压痕53以及位于前部压痕51和后部压痕53之间的中部压痕52,中部压痕52的两端分别和前部压痕51和后部压痕53对接。其中前部压痕51呈“U”字形,其一侧设置为开口,开口处的两端部均向内弯曲 ;后部压痕53也呈“U” 字形,其一侧也有开口,但其开口处的两端部均向外弯曲,前部压痕51的开口和后部压痕53的开口相对设置;而中部压痕52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S形压痕,S形压痕的一端位于前部压痕51端部的外侧,S形压痕的另一端位于后部压痕53端部的内侧。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无尘纸2的侧边上也粘接有柔性遮挡件21,在无尘纸2包裹高分子吸水层后柔性遮挡件21位于无尘纸2侧边层叠处的间隙中,从而遮挡住间隙。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瞬吸层1从上之下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11、吸水因子层12和第二无纺布层13,吸水因子层12可以通过吸水因子粘接在第一无纺布层11的下表面,吸水因子层12受到第一无纺布层11和第二无纺布层13完全的包裹。

实施例四:

瞬吸层11与收芯体之间设置有磁性负离子层6,同时磁性负离子层6位于前部压痕51内,磁性负离子层6整体呈网状,其设置有透水孔,液体可从透水孔中通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