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5507发布日期:2019-04-13 00:4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在将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折叠了的状态下,利用包装片单独包装而成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并且公开了如下技术,即,使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表面带有花样(日文:模様)和色彩,从而提高使用者的印象(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328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以往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中,大多只是遍布包装体的整体地带有单调的色彩和花样,难以戏剧性地提高使用者的印象。特别是,在生理用卫生巾和失禁垫的情况下,有的使用者也会在使用时感到抵触,所以希望做出一种提高视觉上的印象,并且给予使用者高涨感和雀跃感,从而能够减轻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时的抵触的那样的包装体。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使用时给予使用者高涨感和雀跃感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备彼此交叉的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使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沿上述厚度方向重叠而形成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以及上述包装片由沿着上述横向的折痕(日文:折り目)区分为上述纵向的多个区域,在折叠了上述吸收性物品以及上述包装片的状态下,上述包装片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上述第1区域是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位于设置有引导带(日文:リードテープ)的那侧的相反侧的最外侧的面,上述第2区域是在使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时上述引导带被剥掉的面,在上述第1区域设有第1图像,在上述第2区域设有第2图像,上述第1图像的面积除以上述第1区域的面积后得到的值,大于上述第2图像的面积除以上述第2区域的面积后得到的值,在上述折叠后的状态下,上述引导带与上述第2图像的至少一部分沿上述厚度方向叠合(日文:重複)。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描述能够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可在使用时给予使用者高涨感和雀跃感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皮肤侧观察卫生巾1时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A-A截面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从非皮肤侧观察卫生巾1时的概略俯视图。

图4A是从厚度方向的皮肤侧观察折叠后的状态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的概略立体图。图4B是从厚度方向的非皮肤侧观察折叠后的状态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A的B-B截面的图。

图6是从皮肤侧观察图4A的卫生巾1时的俯视图。

图7A~图7D是说明将折叠后的状态(单个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展开的动作的图。

图8是作为卫生巾1的折叠方法的一例,表示沿纵向折成四折的状态的卫生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描述,至少清楚了以下事项。

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备彼此交叉的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使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沿上述厚度方向重叠而形成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以及上述包装片由沿着上述横向的折痕区分为上述纵向的多个区域,在折叠了上述吸收性物品以及上述包装片的状态下,上述包装片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上述第1区域是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位于设置有引导带的那侧的相反侧的最外侧的面,上述第2区域是在使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时上述引导带被剥掉的面,在上述第1区域设有第1图像,在上述第2区域设有第2图像,上述第1图像的面积除以上述第1区域的面积后得到的值,大于上述第2图像的面积除以上述第2区域的面积后得到的值,在上述折叠后的状态下,上述引导带与上述第2图像的至少一部分沿上述厚度方向叠合。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将折叠后的状态(单个包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展开时,能够突然在引导带被剥掉的部分辨认到第2图像。由此,能够提供可在使用时给予使用者高涨感和雀跃感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横向的宽度比上述第1图像的上述横向的宽度窄。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与第1图像相比,第2图像不易显眼。另外,通过缩窄横向的宽度,易于使第2图像隐藏在引导带的下方。由此,不易在引导带剥掉前辨认第2图像。也就是说,使用者通过剥掉引导带,首次辨认第2图像,所以能够给予该使用者更大的高涨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在折叠了上述吸收性物品以及上述包装片的状态下,上述包装片具有第3区域,该第3区域是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位于设置有上述引导带的那侧的最外侧的面,在上述折叠后的状态下,上述第2图像具有沿上述厚度方向与上述引导带以及上述包装片的上述第3区域叠合的部分。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第2图像沿厚度方向不仅与引导带叠合,还与包装片的第3区域叠合,从而在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状态下,更加不易辨认第2图像。由此,能够进一步加强使用者发现了第2图像后所感到的高涨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在上述折叠后的状态下,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纵向的所有区域被上述引导带以及上述包装片的上述第3区域遮盖。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状态下,至少在纵向上不易辨认第2图像。由此,能够抑制使用者在使用吸收性物品前(将单个包装开封前)注意到第2图像。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在上述折叠后的状态下,上述第2图像的上述横向的所有区域被上述引导带以及上述包装片的上述第3区域遮盖。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状态下,至少在横向上不易辨认第2图像。由此,能够抑制使用者在使用吸收性物品前(将单个包装开封前)注意到第2图像。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在上述包装片的上述第3区域设有第3图像,上述第3图像的面积除以上述第3区域的面积后得到的值,小于上述第1图像的面积除以上述第1区域的面积后得到的值,且大于上述第2图像的面积除以上述第2区域的面积后得到的值。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的皮肤侧表面(第3区域),能够提高外观的设计。另外,与形成在非皮肤侧表面的第1图像相比,形成在皮肤侧表面的第3图像不易显眼,所以易于区别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的正反。另外,由于第3图像容易比第2图像显眼,所以在将单个包装开封前,第3图像比第2图像易于吸引使用者的注意。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在上述折叠后的状态下,在上述第2区域中沿上述厚度方向与上述包装片的上述纵向的端部和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纵向的端部之间的区域叠合的部分,配置有上述第2图像。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自折叠后的状态(单个包装状态)展开吸收性物品时,包装片部分比吸收性物品部分先翘起,能在该翘起的部分辨认第2图像。由此,一下子看到第2图像的整体形状,所以易于给予使用者更大的印象。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形成在上述第2区域的图像只有上述第2图像。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使包装片与吸收性物品接合时,将在第2区域只设在一处的第2图像作为基准,从而能够不易发生错位等。由此,在将吸收性物品折叠而形成为单个包装状态时,各图像(第1图像~第3图像)不偏离地配置在各区域(第1区域~第3区域)。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在上述折叠后的状态下,利用引导带粘合部将上述引导带能剥离地粘贴于上述第2区域,引导带粘合部与上述第2图像未接触。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自第2区域剥掉引导带时,能够抑制第2图像与引导带一起被剥掉。另外,由于形成第2图像的墨等不会附着于引导带粘合部,所以能够抑制引导带粘合部的粘合性变差。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厚度方向的皮肤侧表面具有与上述第2图像相似的形状的花样。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进行自单个包装状态展开吸收性物品的动作的中途,能使使用者辨认到与第2图像相似的(即相同主题的)花样。由此,能够给予使用者惊讶和兴奋,进一步提高展开动作中的使用者的高涨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厚度方向的非皮肤侧表面具有与上述第2图像相似的形状的花样。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进行自展开为平面状态的吸收性物品剥掉包装片的动作的中途,能使使用者辨认到与第2图像相似的(即相同主题的)花样。由此,能够给予使用者惊讶和兴奋,进一步提高在剥掉包装片的动作中的使用者的高涨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在上述折叠后的状态下,设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厚度方向的非皮肤侧表面的上述花样与上述第1图像沿上述厚度方向叠合。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由于设在吸收性物品的非皮肤侧表面的花样(吸收体图像)被设在包装片的第1图像遮盖,所以能够抑制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的开封前注意到吸收体图像。由此,能在使用者发现了吸收体图像后,给予使用者新鲜的惊讶。

在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基础上,最好是,在上述引导带的表面设有与上述第2图像相似的形状的花样。

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使用者能在剥掉引导带前以及剥掉了引导带后辨认到相同主题的花样,所以易于产生对随后的展开作业的期待和雀跃感。由此,能够刺激使用者的好奇心。

实施方式

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结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一例,说明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也简称为卫生巾1)。另外,虽然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卫生巾1,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也包含所谓的织物护垫(例如生理用护垫)和失禁垫等,并不限定于生理用卫生巾。

图1是从皮肤侧观察卫生巾1时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A-A截面的概略剖视图。图3是从非皮肤侧观察卫生巾1时的概略俯视图。图4A是从厚度方向的皮肤侧观察折叠后的状态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的概略立体图。图4B是从厚度方向的非皮肤侧观察折叠后的状态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A的B-B截面的图。图6是从皮肤侧观察图4A的卫生巾1时的俯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包括吸收性物品10、包装片20、隔膜30和引导带50。另外,隔膜30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也可以只利用吸收性物品10以及包装片20构成卫生巾1(在图1中未图示隔膜30)。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地定义各方向。即,将沿着卫生巾1(吸收性物品10)的制品长度方向的方向设为“纵向”。纵向具有“前侧”和“后侧”。该“前侧”是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成为使用者的腹部侧的方向,“后侧”是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成为使用者的背部侧的方向。另外,将沿着与纵向正交的方向即制品宽度方向的方向设为“横向”。另外,将与纵向以及横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在使用(穿着)吸收性物品10时与使用者(穿着者)的皮肤抵接的那侧设为“皮肤侧”,将皮肤侧的相反侧设为“非皮肤侧”。

吸收性物品10包括吸收液体的吸收性芯11、自使用者的皮肤侧覆盖吸收性芯11的正面层12、和自使用者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性芯11的反面层13(参照图2)。

吸收性芯11是沿纵向较长的纵长的构件,含有亲水性纤维和纸浆等,能够高效地吸收并保持体液等液体。可以采用气流成网法将亲水性纤维或粉末层叠而形成吸收性芯11,吸收性芯11也可以是利用气流成网法将亲水性纤维或粉末成形为片状后得到的气流成网片材。正面层12是供体液等液体通过的透液性的片状构件,例如由无纺布形成。但只要是供液体通过的构造的片状构件,且是当使用卫生巾1时与使用者的皮肤抵接时安全的构件即可,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是织布或网眼片材。反面层13是非透液性的片状构件,例如由将聚乙烯或丙烯等作为主体的薄膜、透气性的树脂薄膜、使透气性的树脂薄膜与纺粘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等无纺布接合而构成的片材等形成。由于反面层13是非透液性的,所以能够抑制在使用卫生巾1时透过正面层12被吸收性芯11吸收的液体渗出到内衣等穿着的衣服侧(非皮肤侧)。

在吸收性物品10的皮肤侧面(即,配置有正面层12的那侧的面)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至少将正面层12和吸收性芯11挤压为一体的线状挤压部15。在形成有该线状挤压部15的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正面层12和吸收性芯11的厚度较薄,且密度较高。通过形成线状挤压部15,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易于使该吸收性物品10沿使用者的身体形状变形,或者将吸收性物品10的规定的区域保持为平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纵向的前侧向后侧配置有3种线状挤压部15A、15B、15C(参照图1)。其中,线状挤压部15A、15C具有心形的形状。

包装片20是单独地包装吸收性物品10的片状构件。在使用卫生巾1之前,该包装片20与吸收性物品10以沿厚度方向重叠的状态接合在一起,在使用卫生巾1时,自吸收性物品10卸下该包装片20。另外,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如图2所示地隔着隔膜30利用设有热熔式粘接剂等粘接剂的粘接部131以及粘接部132接合在一起。作为包装片20的材料,例如使用塑料薄膜、尼龙薄膜等各种薄膜或无纺布、对无纺布进行层压加工后得到的薄膜等。

隔膜30是配置在吸收性物品10的反面层13与包装片20之间的片状构件(参照图2)。使用硅酮树脂等对隔膜30的表面实施剥离加工,将隔膜30以能自设置在隔膜30与吸收性物品10之间的粘接部131剥离的方式粘贴于粘接部131。由于剥离加工是公知的,所以省略说明。通过配置有这种隔膜30,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之前,使形成粘接部131的粘接剂附着于包装片20,或者抑制粘接部131的粘合性的减弱,并且保护该粘接部131。并且,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自粘接部131剥掉隔膜30,利用该粘接部131的粘合力将吸收性物品10固定于使用者的内衣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沿着横向的折痕沿纵向将卫生巾1区分为多个区域。在图1中,利用2条折痕F1、F2将卫生巾1沿纵向区分为3个区域。第1折痕F1配置在比卫生巾1的纵向的中央靠后侧的位置,第2折痕F2配置在比卫生巾1的纵向的中央靠前侧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包装片20的被区分在第1折痕F1与第2折痕F2之间的区域设为第1区域21,将被区分在比第1折痕F1靠纵向的后侧的区域设为第2区域22,将被区分在比第2折痕F2靠纵向的前侧的区域设为第3区域23。另外,该第1折痕F1以及第2折痕F2成为在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地折叠卫生巾1而形成为单个包装状态时的弯折的基点。

如图3所示,在包装片20的非皮肤侧面设有多个图像4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区域21设有第1图像41,在第2区域22设有第2图像42,在第3区域23设有第3图像43。

第1图像41是遍布包装片20的第1区域21的整体设在广泛范围内的图形,除了图3所示的那种花样以外,也可以印刷商品名或信息等。

第2图像42是在第2区域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只设1处的图形,以横向的宽度至少比第1图像41窄的方式印刷该第2图像42。在卫生巾1的制造工序中,在使吸收性物品10与包装片20(以及隔膜30)沿厚度方向接合时,能将该第2图像42用作使两者的位置彼此不偏离用的基准(光电管标记等)。例如,在使包装片20与在制造工序中沿输送方向输送的吸收性物品10合流而接合在一起时,通过传感检测第2图像42(光电管标记)的位置,调整包装片20相对于吸收性物品10的位置而使两者接合。由此,吸收性物品10与包装片20的位置不易偏离。

另外,第2图像42的形状是与线状挤压部15A相似的形状。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图像42的形状是与线状挤压部15A相似的心形。另外,这里所说的“相似”是指,2个图形具有彼此类似的形状。例如,在使用者辨认到了2个图形的情况下,是乍一看觉得类似的程度的相似,不必类似到在缩小或放大了一图形时仍与另一图形形状一致的程度。

各图形的大小是,第1图像41最大,第2图像42最小。并且,第3图像43比第1图像41小,且比第2图像42大。更详细而言,第1图像41的面积除以第1区域22的面积后得到的值,大于第3图像43的面积除以第3区域23的面积后得到的值,第3图像43的面积除以第3区域23的面积后得到的值,大于第2图像42的面积除以第2区域22的面积后得到的值。因而,卫生巾1在外观上,第1图像41最容易显眼,第2图像42最不易显眼。

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

接下来,说明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通过在2条折痕F1、F2处折叠,成为利用包装片20包装了吸收性物品10的单个包装状态。在折叠卫生巾1时,首先,以第1折痕F1为基点以吸收性物品10的皮肤侧表面成为内侧的方式,沿纵向弯折包装片20以及吸收性物品10(以及隔膜30)。接着,以第2折痕F2为基点沿纵向弯折包装片20以及吸收性物品10(以及隔膜30)。由此,成为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地利用包装片20包覆了吸收性物品1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沿纵向密封包装片20的横向两端部,形成密封区域27。采用超声波熔接或热熔接等公知的密封方法,形成密封区域27。由此,折叠后的包装片20彼此在横向两端部接合在一起,卫生巾1维持如图3那样折叠后的单个包装状态。

在这样折叠后的状态的卫生巾1中,如图4A所示,在厚度方向的皮肤侧配置有包装片20的第2区域22,以一部分与第2区域22重叠的方式配置有第3区域23。并且,在包装片20的横向中央部以横跨第2区域22以及第3区域23的方式粘贴有引导带50。利用引导带粘合部51将该引导带50能剥离地粘贴于包装片20的第2区域22(参照图5)。在使用卫生巾1时,自第2区域22剥掉引导带50(引导带粘合部51)。

通过利用引导带50将包装片20的第2区域22以及第3区域23接合,抑制在使用卫生巾1之前,包装片20被剥掉或者卫生巾1展开为平面状。另外,如图5所示,在引导带50的前端部50e的区域未形成引导带粘合部51。即,引导带50的前端部50e是所谓的干燥边缘(dry edge),不具有粘合性。由此,前端部50e不会粘贴于第2区域22,所以在剥掉引导带50时,使用者容易捏住该前端部50e。另外,也可以使前端部50e沿纵向折回,将折回后的前端部50e的一部分夹入在引导带粘合部51与第2区域22之间。

此外,也可以在第2区域22和第3区域23沿厚度方向叠合的区域,形成使第2区域22与第3区域23接合的粘接部133。在图4A中,在作为包装片20的纵向端部的包装片前端部20ef的附近,形成有沿着横向的带状的粘接部133(在图4A中用虚线表示)。由此,能在第2区域22与第3区域23的交界部(即包装片前端部20ef的部分),不易发生所谓的张口。另外,通过在沿纵向形成的密封区域27的基础上加之沿横向形成粘接部133,使卫生巾1更加易于维持单个包装状态。

在图5中表示沿纵向折叠成三折的单个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中的各种图像的纵向的位置关系。如该图5所示,在单个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中,在厚度方向上位于设置有引导带50的那侧(皮肤侧)的最外侧的面即第3区域23,设有第3图像43。因而,使用者能从外侧在单个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上辨认第3图像43。通过将这种图像(第3图像43)配置为能在包装片20(第3区域23)上辨认出来,能够提高卫生巾1的外观设计。

相对于此,第2图像42配置为在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状态下不能从外侧被辨认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图像42配置为沿厚度方向与包装片20的第3区域23以及引导带50的至少一部分叠合。换言之,在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状态下,第2图像42配置在包装片20的第3区域23以及引导带50的厚度方向的下侧(非皮肤侧)。

详细而言,第2图像42如图5所示,在纵向上形成在作为包装片20的纵向的端部包装片前端部20ef与作为吸收性物品10的纵向端部的吸收性物品前端部10ef之间的区域。换言之,第2图像42配置在包装片20的第2区域22中沿厚度方向与包装片前端部20ef和吸收性物品前端部10ef之间的区域叠合的部分。因而,在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状态下,第2图像42的纵向的所有区域被包装片20的第3区域23以及引导带50遮盖,无法从外侧辨认。

另外,如图6所示,第2图像4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引导带5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窄,在横向上,第2图像42的整个区域形成为与引导带50叠合。因而,在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状态下,第2图像42的横向的整个区域被包装片20的第3区域23以及引导带50遮盖,无法从外侧辨认。

由此,在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状态的皮肤侧面上,使用者只能辨认第3图像43,无法辨认第2图像42。但第2图像42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未必一定使第2图像42的所有的区域被包装片20的第3区域23以及引导带50遮盖。即便在单个包装状态下能够辨认第2图像42的一部分,也易于使使用者的注意朝向更加显眼的第3图像43,所以不易注意到第2图像42。

另外,在图5中,在引导带粘合部51与第2图像42的厚度方向之间设有包装片20的第3区域23,从而抑制第2图像42与引导带粘合部51直接接触。这样,通过将第2图像42配置为不与引导带粘合部51直接接触,在自第2区域22剥掉引导带50时,抑制第2图像42被一同剥掉,易于保持制品的美观。另外,不易产生形成第2图像42的墨等成分附着于引导带粘合部51等的问题,所以抑制引导带粘合部51的粘合性的变差。

在折叠后的状态的卫生巾1的非皮肤侧配置有包装片20的第1区域21。即,第1区域21如图5所示,是在厚度方向上位于设置有引导带50的那侧(皮肤侧)的相反侧(非皮肤侧)的最外侧的面。并且,如图4B所示,在第1区域21,能够辨认第1图像41。由于遍布第1区域21的整体广泛地形成有该第1图像41,所以容易比第3图像43和第2图像42显眼,进一步提高卫生巾1的外观设计,并且能够易于在单个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中区别皮肤侧和非皮肤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2图像42利用为光电管标记,将吸收性物品10与包装片20的位置调整为彼此不偏离,所以能将印刷在包装片20上的各图像41~图像43分别不偏离地配置在各区域21~区域23内。特别是,即使是第1图像41那样的大图像,也能不露出到第1区域21外地配置,所以在图4B那样的单个包装状态下,图像的偏离不易显眼,能使卫生巾1的外观良好。

另外,如图5所示,在吸收性物品10的厚度方向的非肌面侧设有吸收体图像45。详见后述,吸收体图像45形成为纵向以及横向的宽度比第1图像41窄,在厚度方向上配置为与第1图像41叠合。

使用卫生巾1时的动作

卫生巾1以上述那样折叠后的单个包装状态在市场上流通。因而,使用者在使用(穿着)卫生巾1时,需要将单个包装开封,将折叠后的状态的卫生巾1展开为平面状态,自吸收性物品10卸下包装片20以及隔膜30。以下,详细说明使用者使用卫生巾1时的动作。

图7A~图7D是说明将折叠后的状态(单个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展开的动作的图。

使用者首先捏住单个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的引导带50的前端部50e而向上方(在图4A中是厚度方向的皮肤侧)提拉。并且,将设于引导带50的引导带粘合部51自包装片20的第2区域22剥掉,并且将在第2折痕F2处弯折的第3区域23展开。图7A表示使用者通过拉拽引导带50,使含有包装片前端部20ef的第3区域23的一部分向上方翘起的状态。

通过使包装片20的第3区域23与引导带50一起翘起,使用者能在第2区域22上辨认在单个包装状态下未能从外侧辨认的第2图像42。如上所述,形成在第2区域22的图像只有该第2图像42,由于使用者在空白的第2区域22发现了第2图像42,所以容易感到新鲜的惊讶和兴奋。特别是,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图像42是心形的图像,所以容易使看到该心形的图像的使用者(特别是女性和老年人)想起可爱的情感,即使是单调的开封(展开)作业,也能给予使用者高涨感和雀跃感。

另外,在展开第3区域23的动作中,刚性低的包装片20比刚性高的吸收性物品10容易翘起。因而,在第3区域23处的位于包装片前端部20ef与吸收性物品前端部10ef的纵向间的区域,包装片20先于吸收性物品10发生翘起。如在图5中说明的那样,由于第2图像42形成在该区域内,所以通过在该区域使包装片20翘起,能一下子看到第2图像42的整体形状。由此,与逐渐看到了第2图像42的形状的情况相比,易于给予使用者更大的印象。

另外,也可以在引导带50的表面设有与第2图像42相似的形状的心形花样。当这样设置时,使用者能在剥掉引导带50前以及剥掉了引导带50后,辨认相同主题(心形)的花样,所以容易产生对随后的展开作业的期待和雀跃感。由此,能够刺激使用者的好奇心。

接着,将第3区域23展开,当如图7B所示地看到吸收性物品10时,使用者能够辨认出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0的皮肤侧表面的线状挤压部15A。该线状挤压部15A是与第2图像42相似的形状的形式的心形花样,所以使用者能在第2区域22和第3区域23辨认相同主题(心形)的花样。由此,能够出乎使用者的意料,进一步提高卫生巾1的展开动作中的使用者的高涨感。

接着,将在第1折痕F1处弯折的第2区域22展开。如图7C所示,通过展开第2区域22,使用者能够辨认出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0的皮肤侧表面的线状挤压部15C。该线状挤压部15C与线状挤压部15A同样,也是与第2图像42相似的形状的心形花样,所以使用者因再次发现了相同主题(心形)的花样,能够再次获得高涨感。

最后,自吸收性物品10卸下包装片20(以及隔膜30)。在卸下包装片20时,如图7D所示,沿相反方向分别拉拽包装片20的纵向前侧端部和吸收性物品10的纵向前侧端部,自设置在吸收性物品10的反面层13的粘接部131剥掉包装片20(以及隔膜30)。并且,在自包装片20的第1区域21剥掉吸收性物品10时,能在吸收性物品10的反面层13辨认吸收体图像45。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图像45是与第2图像42以及线状挤压部15A相似的形状的心形花样。使用者在没想到的场所发现花样(吸收体图像45),此外,该花样是与在卫生巾1的展开动作中数次映入眼帘的花样(参照图7A~图7C)相同的主题(心形),所以感到惊讶,并且容易进一步产生高涨感和雀跃感。

另外,在包装片20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构件形成的情况下,在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状态下,透过外侧可能看到包装的内容(吸收性物品10)。在该情况下,没必要使卫生巾1自单个包装状态展开,就可能使吸收体图像45被使用者辨认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状态下,吸收体图像45沿厚度方向与第1图像41叠合地配置。第1图像41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大小比吸收体图像45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大小大,所以吸收体图像45处于被第1图像41遮盖的状态。因而,即便包装片20由半透明等的构件形成,也不能从包装片20的外侧辨认吸收体图像45,使用者在如图7D所示自吸收性物品10卸下了包装片20的阶段,能够首次辨认吸收体图像45。由此,能够给予使用者新鲜的惊讶。

这样,在将卫生巾1自单个包装状态展开的动作的各阶段,通过使使用者辨认相似的形状的花样,能够刺激使用者的好奇心,给予使用者高涨感和雀跃感。另外,能被辨认的花样分别是相似的形状,所以能使使用者感到设计的统一性等,提高对卫生巾1的视觉上的印象。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实用新型易于理解,并非用于限定解释本实用新型。另外,自不必说,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更和改良,并且本实用新型包含该变更和改良的等同物。例如可以进行下述这样的变形。

吸收性物品1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形成为图1所示那样的纵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吸收性物品10,但吸收性物品10形状和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吸收性物品10的纵向中央部附近,使正面层12以及反面层13自横向两端部向外侧延伸出来,从而设置所谓的护翼部。另外,形成于吸收性物品10的线状挤压部15也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例子,也可以设置其他形状的挤压部,也可以不设置线状挤压部15。

卫生巾1的折叠方法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1折痕F1以及第2折痕F2处折叠吸收性物品10以及包装片20,从而沿纵向折成三折的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状态的例子,但卫生巾1的折叠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图8是作为卫生巾1的折叠方法的一例,表示沿纵向折成四折的状态的卫生巾1的剖视图。

在该图8中,在第1折痕F1的纵向前侧(在使卫生巾1为平面状的状态下,是第1折痕F1的纵向后侧)形成有第3折痕F3。并且,利用该第3折痕F3将吸收性物品10以及包装片20折叠到厚度方向的内侧,从而形成第4区域24。即使在这样将卫生巾1折成四折的情况下,各种图像的配置也不变。即,在作为设置有引导带的那侧的相反侧的最外侧的面的第1区域21形成有第1图像41,在作为使用时引导带50被剥掉的面的第2区域22形成有第2图像42。

因而,即使在改变了卫生巾1的折叠方法的情况下,仍然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述,给予使用者高涨感和雀跃感。

第2图像42的形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图像42形成为心形形状的花样,线状挤压部15和吸收体图像45也形成为与第2图像42相似形状的心形形状的例子,但第2图像4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心形。例如,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花样,也可以是文字或记号。另外,也可以是制造商的徽标等。在该情况下,当开封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时,能够辨认出该徽标,所以使用者能够确认卫生巾1是由该制造商制造,能够安心地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生理用卫生巾(卫生巾);10、吸收性物品;10ef、吸收性物品前端部;11、吸收性芯;12、正面层;13、反面层;15、线状挤压部;15A、线状挤压部;15B、线状挤压部;15C、线状挤压部;20、包装片;20ef、包装片前端部;21、第1区域;22、第2区域;23、第3区域;24、第4区域;27、密封区域;30、隔膜;40、图像;41、第1图像;42、第2图像;43、第3图像;45、吸收体图像;50、引导带;50e、前端部;51、引导带粘合部;131、粘接部;132、粘接部;133、粘接部;F1、第1折痕;F2、第2折痕;F3、第3折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