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6259发布日期:2020-08-28 16:5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急药物的存放主要以瓶剂或盒剂形式存在,包装规格较小便于患者随身携带。但是由于人们经常会更换衣物或提包,会时常忘记携带应急药物。此外,这种存放方式需要患者在病发时完成多个动作才能将药物取出,而事实上在大多数突发情况下,患者是没有能力将药物取出,也没有体力将情况向旁人表述清楚,从而错失最佳的急救时间,造成患者不幸死亡。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普及,其对于佩戴者身体的心率等生理指标的测量精度也更精确,因此被很多急性病患者或老年人作为日常心率指标监测器使用,当监测数据发生异常时,再通过服用药物或就医进行解决。

目前,尚未有人将应急药物与智能穿戴产品联系起来,既实现心率等生理指标的监测,又能够在危及时刻及时将应急药物送入患者口中进行急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了一种将智能手环与应急药物联系在一起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包括智能穿戴产品,穿戴在能够监测心脏生理指标的身体部位上,内部设置有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以及微处理器;自动供药部,通信安装在智能穿戴产品上或直接佩戴在手腕上并与智能穿戴产品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药丸容纳弹出组件以及用于打开所述药丸容纳弹出组件的激发组件。

其中,药丸容纳弹出组件包括第一容纳腔、一端固定设置在该第一容纳腔内的弹性件、固定设置在弹性件另一端上的应急储药筒以及设置在应急储药筒侧壁上的温度湿度探测组件;第一容纳腔和应急储药筒的开口端上分别设置有密封盖;应急储药筒为双腔,一个腔为药品容纳腔,另一个腔内固定设置有将药筒密封盖推开的第一电动推开件。激发组件包括第二容纳腔,该第二容纳腔内固定安装有将第一容纳腔密封盖打开的第二电动推开件。

由于能够测量心脏生理指标的智能穿戴产品的种类和形式较多,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自动供药部的设置方式和位置依据智能穿戴产品的形式而定,当智能穿戴产品可直接佩戴在手腕上时,可直接将自动供药部安装在智能穿戴产品上;反之,则需单独将自动供药部设置在腕带上,佩戴在患者手腕上,通过蓝牙等无线通信接口无线通信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中,智能穿戴产品为智能手环,该智能手环包括手环屏以及分别设置在手环屏宽侧端的腕带,手环屏内设置有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以及所述微处理器。自动供药部设置在所述智能手环上,药丸容纳弹出组件设置在所述手环屏一个长侧端,优选设置在手环屏位于内侧的长侧端上,更便于佩戴者将应急储药筒送入口中;激发组件设置在手环屏腕带连接处上。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中,智能穿戴产品为智能背心,该智能背心的前胸部位上设置有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以及所述微处理器;自动供药部设置在腕带上,药丸容纳弹出组件和激发组件并列安装在腕带上,腕带上还安装有无线信号收发器以及远程电机驱动电路。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中,弹性件为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应急储药筒卡槽。

该设计使得应急储药筒与压缩弹簧之间可拆卸连接,当应急储药筒内的部件出现故障无法修复时,可直接更换应急储药筒,操作简便。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中,温度湿度探测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应急储药筒外侧壁前端部分上的温度传感芯片和湿度传感芯片。也可以选择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集成在一起的温湿度传感芯片。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中,应急储药筒密封盖以及第一容纳腔密封盖的枢轴侧分别通过弹簧安装在应急储药筒和第一容纳腔上。

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只要密封盖的开口侧被电动推开件推开一个缝隙,端盖即可在弹簧的带动下实现自动全开,节约了电动推开件的能量消耗,也有利于应急储药筒或应急储药筒内药品的流出。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中,第一电动推开件和第二电动推开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电机以及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推杆。电机可通过电池进行供电,也可以采用引脚的方式利用智能穿戴产品的电。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中,应急储药筒内盛放的药品数量为一次急救用量。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中,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为心率监测器。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中,手环屏内还设置有报警器以及报警器开关。当危急情况发生时,微处理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若属于误报警或佩戴者情况缓解后,可手动将报警器关闭。

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在正常状态下,应急储药筒在第一容纳腔密封盖的约束下使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两个电动推开件也分别处于关闭状态。当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监测到心率等指标发生严重偏差时,微处理器发送信号给电机驱动电路,将第二电动推开件的电机启动,电机带动推杆向前移动,将第一容纳腔密封盖抵开,进而密封盖在其枢轴侧弹簧的带动下完全打开;由于第一容纳腔中的压缩弹簧失去约束,应急储药筒在压缩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被弹出第一容纳腔。

通过日常训练,患者在惯性作用下将应急储药筒含在口中,微处理器根据温度传感芯片和湿度传感芯片传输来的数据判定应急储药筒已经被含在口中后,通过电机驱动电路启动第一电动推开件内的电机,电机带动推杆向前移动,将应急储药筒密封盖推开,进而应急储药筒密封盖在其枢轴侧弹簧的带动下完全打开,药品自动留入患者口中,实现自动供药。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通过在智能穿戴产品上设置自动供药部或二者分开设置但通信连接,实现了应急药物服用的智能化。当智能穿戴产品检测到人体生理指标异常时,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同时自动供药部开始投入工作,自动将应急储药筒弹出,患者只需将储药筒含在口中,而后第一电动推开件自动打开储药筒密封盖,使得应急药物万无一失地送入患者口中。因此,当发生心梗等突发急病时,患者不会出现无从或无力寻找药物的情况,即使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患者也可以及时自救,为后续的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穿戴产品和自动供药部结合简单,基本不改变智能手环的硬件结构,只是在控制程序上进行改进,不仅改进成本低,也容易实现,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自动供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下列实施例不应看作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10包括智能手环11以及自动供药部12。自动供药部12设置在智能手环11上。

智能手环11与市面上的智能手环无异,包括手环屏13以及分别设置在手环屏宽侧端的腕带14。手环屏13内设置有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131以及微处理器132,表面设置有报警器133以及报警器开关134。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131优选心率监测器,对佩戴者的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实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132;微处理器132根据这些数据控制自动供药部12启动或处于待启状态;当危急情况发生时,微处理器控制报警器133发出报警,若属于误报警或佩戴者情况缓解后,可通过报警器开关134手动将报警器关闭。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供药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供药部12包括药丸容纳弹出组件15以及激发组件16。药丸容纳弹出组件15设置在手环屏13的一个长侧端上,优选设置在手环屏位于内侧的长侧端上,以便于佩戴者将应急储药筒送入口;激发组件16设置在手环屏上连接腕带的位置附近,用于打开药丸容纳弹出组件15。

药丸容纳弹出组件15包括固定设置在长侧端上的第一容纳腔151、一端固定设置在该第一容纳腔151内的压缩弹簧152、固定设置在压缩弹簧152另一端上的应急储药筒153、设置在应急储药筒153侧壁上的温度湿度探测组件154以及设置在应急储药筒153内的第一电动推开件155。

第一容纳腔151固定设置在手环屏13长侧端上,其开口端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密封盖151a。压缩弹簧152以及应急储药筒153均设置在该第一容纳腔151内。

压缩弹簧15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应急储药筒卡槽152a,该设计使得应急储药筒153与压缩弹簧152之间可拆卸连接,当应急储药筒153内的部件出现故障无法修复时,可直接更换应急储药筒153,操作简便。

应急储药筒153的开口端上设置有药筒密封盖153a,应急储药筒为双腔,一个腔为药品容纳腔153b,其内盛放一次急救用量的药品,另一个腔内固定设置有将应急储药筒密封盖153a推开的第一电动推开件155。

此外,应急储药筒底壁滑动安装,内部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底壁与防水透气膜之间的空腔被设置为药丸干燥剂容纳仓。

温度湿度探测组件154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应急储药筒外侧壁前端部分上的温度传感芯片154a和湿度传感芯片154b。也可以选择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集成在一起的温湿度传感芯片。

温度传感芯片154a和湿度传感芯片154b分别对药筒外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探测,当探测到药筒处于口部环境中时,微处理器通过电机启动电路启动第一电动推开件155将药筒密封盖推开,使得药品流入佩戴者口中。

在本实施例中,应急储药筒密封盖153a以及第一容纳腔密封盖151a的枢轴侧分别通过弹簧安装在应急储药筒和第一容纳腔上。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只要密封盖的开口侧被电动推开件推开一个缝隙,端盖即可在弹簧的带动下实现自动全开,节约了电动推开件的能量消耗,也有利于应急储药筒或应急储药筒内药品的流出。

激发组件16包括固定设置在手环屏腕带连接处上的第二容纳腔161,该第二容纳腔内固定安装有将第一容纳腔密封盖151a打开的第二电动推开件162。

第一电动推开件155和第二电动推开件16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电机以及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推杆。电机可通过电池进行供电,也可以采用引脚的方式利用智能穿戴产品的电。

本实施例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在正常状态下,应急储药筒153在第一容纳腔密封盖151a的约束下使压缩弹簧152处于压缩状态,两个电动推开件也分别处于关闭状态。当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131监测到心率等指标发生严重偏差时,微处理器132发送信号给电机驱动电路,将第二电动推开件162的电机启动,电机带动推杆向前移动,将第一容纳腔密封盖151a抵开,进而密封盖在其枢轴侧弹簧的带动下完全打开;由于第一容纳腔中的压缩弹簧152失去约束,应急储药筒153在压缩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被弹出第一容纳腔151。

通过日常训练,患者在惯性作用下将应急储药筒含在口中,微处理器151根据温度传感芯片154a和湿度传感芯片154b传输来的数据判定应急储药筒以及被含在口中后,通过电机驱动电路启动第一电动推开件155内的电机,电机带动推杆向前移动,将应急储药筒密封盖153a推开,进而应急储药筒密封盖在其枢轴侧弹簧的带动下完全打开,药品自动划入患者口中,实现自动供药。

因此,当发生心梗等突发急病时,患者不会出现无从或无力寻找药物的情况,即使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患者也可以及时自救,为后续的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

此外,本实施例将智能穿戴产品和自动供药部机械地结合起来,基本不改变智能手环的硬件结构,只是在控制程序上进行改进,不仅改进成本低,也容易实现,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图3是本实施例二的中的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基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供药装置20包括智能背心21以及与智能背心21通信连接的自动供药部12。自动供药部12设置在单独佩戴在手腕的腕带22上。

智能背心21的前胸部位上设置有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211以及微处理器212;自动供药部12中的药丸容纳弹出组件15和激发组件16并列安装在腕带上,上方设置有报警器133以及报警器开关134,腕带内部还安装有无线信号收发器以及远程电机驱动电路。

心脏生理指标监测器211优选心率监测芯片,当使用者穿上智能背心后,对使用者的心率等心脏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实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212;微处理器212根据这些数据控制自动供药部12启动或处于待启状态;当危急情况发生时,微处理器控制报警器133发出报警,若属于误报警或佩戴者情况缓解后,可通过报警器开关134手动将报警器关闭。

本实施例以智能背心与自动供药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例,给出了无法直接设置自动供药部的智能穿戴产品与自动供药系统直接的设置方式,其他类似的智能穿戴产品可参照本实施例中进行设置。

此外,本实施例中将微处理器设置在了智能背心上,但微处理器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也可以将其设置在腕带内,智能穿戴产品只需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给微处理器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