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976发布日期:2019-06-11 23:43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灸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灸疗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艾灸作用途径包括艾燃烧过程对穴位的温热刺激、艾绒燃烧时的挥发物的药理作用等多个环节。传统的艾灸主要分为两类:艾柱灸和艾条灸。但是,不论是艾柱灸还是艾条灸,施灸时释放的烟雾非常大,为患者和医生难以接受。同时,艾灸过程中存在燃烧着的灰烬散落烫伤患者的危险。此外,由于艾柱或艾条没有容器包覆,艾绒和火力大部分被浪费;而且艾灸过程中温度不稳定,影响疗效,操作也不方便,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艾灸的推广应用。

申请人在2015年8月21日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灸疗装置,现已授权,其专利号为ZL201520630944.7,该专利包括进气筒、下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的旋转主体,旋转主体以插装或套装的方式封盖在进气筒上,并且沿进气筒轴线方向与进气筒部分重叠,且重叠部分紧密配合,所述进气筒侧壁上靠近其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口,还包括出气帽,所述出气帽以套装方式封盖在旋转主体上端,所述出气帽上壁内侧面与旋转主体上壁外侧面相接触,所述出气帽上侧壁与旋转主体上侧壁上分别相对应设有多个周向布置的出气口,还包括设置在旋转主体内部的用来安装艾柱的艾柱安装座。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当艾柱初始燃烧时,进气筒下端的进气口距离艾柱燃烧点较近,此时通风效果较好,空气经过进气口进入后可以直接吹向艾柱燃烧点,有利于艾柱的燃烧,但是当艾柱燃烧到上端时,由于距离灸筒下端的进气口较远,此时发现气体进入之后再进气筒内分散,导致作用到艾柱燃烧点上的空气不足,艾柱容易熄灭或燃烧不足,影响了灸疗的效果。另外该专利在旋转主体上端设有出气帽,由于该出气帽是套在旋转主体上,因此在转运的过程中容易掉落,且该出气帽具有一顶盖和顶盖向下突出的凸缘,该凸缘的设置浪费了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灸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述专利中的艾柱在长时间燃烧之后容易燃烧不足或熄灭,其出气帽的设置在转运的过程中容易掉落且浪费材料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灸疗装置,包括相互套装的上燃烧筒和下燃烧筒,其特征在于,上燃烧筒沿轴线方向与下燃烧筒部分重叠,且重叠部分紧密配合,所述上燃烧筒内设有用以悬置固定艾柱的安装座,所述上燃烧筒在与下燃烧筒重叠的侧壁上开有第一进气口,所述下燃烧筒在与上燃烧筒重叠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进气口相配合的第二进气口,所述上燃烧筒的顶壁开设有贯穿所述顶壁的出风口,所述顶壁上端面还装设有可沿顶壁周向旋转的圆形薄片,所述圆形薄片上设有完全贯穿的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出风调节口,所述下燃烧筒靠近其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燃烧筒的顶壁,所述艾柱安装座由固定在上燃烧筒内顶部中心位置的磁片、吸合在磁片上的铁片以及固定在铁片上的艾柱固定钉构成。

优选的,所述上燃烧筒的外侧壁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形成一台阶,所述上燃烧筒下部插接在下燃烧筒上且所述台阶抵接于下燃烧筒的上边缘,上燃烧筒和下燃烧筒相重叠部分紧密配合。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为条形,第三进气口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出风调节口均呈条弧形。

优选的,所述圆形薄片经平头光钉转动连接在上燃烧筒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下燃烧筒的下端面设有热交换垫片,热交换垫片上分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热交换垫片下端设有径向凸出下燃烧筒的环状耐高温橡胶垫片。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数量共有四道,且环向分布于所述顶壁上,所述出风调节口数量共有四道,且环向分布于所述顶壁上。

优选的,所述上燃烧筒侧壁上的第一进气口数量共有四道,下燃烧筒侧壁上的第二进气口共有四道,且均圆周分布于其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下燃烧筒靠近底端的第二进气口共有四道,且圆周分布于其侧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上燃烧筒在与下燃烧筒重叠的侧壁上开有第一进气口,所述下燃烧筒在与上燃烧筒重叠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进气口相配合的第二进气口,无论艾柱长短,也无论艾柱初始燃烧还是后期燃烧,都具有一个适合其的进气口对其作用,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艾柱的有效燃烧,此时只改变出风调节口相对于出风口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出风量的大小,进而控制灸筒内部空气流动快慢,更加有效的控制其燃烧速度,从而实现更为便利的调节温度。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形薄片转动连接在上燃烧筒上,因此在转运或使用的过程中不会掉落,且其只需要一个薄片,大大节省了材料的使用,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燃烧筒与下燃烧筒分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纵剖面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燃烧筒纵剖面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燃烧筒示意图。

图中1:上燃烧筒1,下燃烧筒2,艾柱3,第一进气口4,第二进气口5,顶壁6,出风口7,圆形薄片8,出风调节口9,第三进气口10,磁片11,铁片12,固定针13,平头光钉14,热交换垫片15,通孔16,环状耐高温橡胶垫片17,台阶18。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5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参阅图1,为灸疗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本实用新型上燃烧筒1与下燃烧筒2分离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纵剖面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燃烧筒1纵剖面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燃烧筒1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疗装置包括相互套装的上燃烧筒1和下燃烧筒2,上燃烧筒1内设有用以悬置艾柱3的安装座,安装座的上端连接上燃烧筒1的顶壁6,艾柱安装座由固定在上燃烧筒1内顶部中心位置的磁片11、吸合在磁片11上的铁片12以及固定在铁片12上的艾柱3固定钉13构成,其中上燃烧筒1的顶壁6上贯穿开设有环向分布的多个出风口7,上燃烧筒1顶壁6上装设有圆形薄片8经平头光钉14转动连接于顶壁6上端面,且圆形薄片8开设有多个完全贯穿且与顶壁6上环向分布的出风口7相配合的出风调节口9,用于通过调节出风调节口9相对于上燃烧筒1顶壁的相对转动以调节出风口7开口的大小,从而控制灸筒内部空气的流通量,进而控制艾柱3的燃烧速度,达到调节艾灸温度的目的。

具体的,上燃烧筒1与下燃烧筒2的重叠部分开设有与第一进气口4相配合的第二进气口5,且第一进气口4和第二进气口5数量各为四道,周向分布于上燃烧筒1与下燃烧筒2的侧壁上,第一进气口4与第二进气口5均呈条形,下燃烧筒1靠近其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进气口10,数量为四道且均呈圆形,周向分布与下燃烧筒2的侧壁上,出风口7与出风调节口9的数量各有四道,调节出风口7与出风调节口9的相对位置,即位于同一垂线上出风量最大,旋转调节后逐渐降低相对开口的大小,可一直到完全封闭状态。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参阅图4,为上燃烧筒1的纵剖面结构图,艾柱3安装座由固定在上燃烧筒1内顶部中心位置的磁片11、吸合在磁片11上的铁片12以及固定在铁片12上的艾柱3固定钉13构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参阅图2,为下燃烧筒的纵剖面结构图,下燃烧筒2下端设有有热交换垫片15,热交换垫片15上均布有多个通孔16,所述热交换垫片15下端设有径向凸出下燃烧筒2的环状耐高温橡胶垫片17,热交换垫片15位于艾柱3下方,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阻隔灰烬散落到患者身上,艾柱3燃烧所产生的灸疗作用可以透过热交换垫片15上的通孔16施加到人体施灸部位,热交换垫片15下部设置的环状耐高温橡胶垫片17可以将热交换垫片15下表面与人体有效的隔离,防止出现烧伤,而且热交换垫片15的通孔16不可过大,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防止艾柱3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穿过通孔16掉落到人体皮肤上,而且环状耐高温橡胶垫片17也方便医用胶带压在其凸出下燃烧筒2的部分上,而将整个灸疗装置固定在人体施灸部位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艾柱3固定在固定钉13上,固定钉13经铁片12、磁片11固定到上燃烧筒1内上端中心处,点燃艾柱3随后将上燃烧筒1插入到下燃烧筒2上端,两者经上燃烧筒1侧壁上的台阶18抵接一起,然后经环状耐高温橡胶垫片17放置到灸疗部位,使用医用胶带压在环状耐高温橡胶垫片17上固定在人体上(医用胶带可以是中间为圆环,圆环两端连接长条状的胶带,圆环可以套在下燃烧筒2上且压在环状耐高温橡胶垫片17上),根据病人个体的不同情况,在点燃艾柱3后提前设置好与第一进气口4相配合的第二进气口5的相对位置,在艾柱3初始燃烧的时候,由于第三进气口10距离艾柱3燃烧点较近,此时主要是第三进气口10对艾柱3作用,在艾灸进行到后期艾柱3燃烧变短,艾柱3燃烧部位距离上端的进气口较近,此时主要是上端进气口对艾柱3作用,在本申请中,无论艾柱3长短,也无论艾柱3初始燃烧还是后期燃烧,具有一个适合其的进气口对其最用,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艾柱3的有效燃烧,且上端的进气口可以在使用前进行调节,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调节,也就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上燃烧筒1不需要旋转,上燃烧筒1与下燃烧筒2保持稳固的配合。该申请不需调整上燃烧筒1只改变出风调节口9相对于出风口7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出风量的大小,进而控制灸筒内部空气流动快慢,更加便利的控制艾柱3的燃烧速度,使艾柱3燃烧更加充分,由于旋转圆形薄片8时艾柱3是静止的,因此调节出风调节口9不会导致艾柱3下端燃烧的灰烬洒落,保证了艾柱3燃烧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灸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由于不需上下调节上燃烧筒1,使艾柱3距离人体不会过远,进一步提高了灸疗的效果。该圆形薄片8转动连接在上燃烧筒1上,因此在转运或使用的过程中不会掉落,且其只需要一个薄片,大大节省了材料的使用,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