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108发布日期:2019-03-30 08:5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背景技术: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用于穿刺介入手术后对患者的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较紧,力量相对集中,因此医生必须严格控制压迫的压力。一方面,如果压迫压力太小,会导致穿刺部位出血,另一方面,如果压迫压力过大,则对压迫处皮肤容易造成损伤,如水泡,长时间压迫穿刺动脉容易造成穿刺动脉的闭塞或栓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器,该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结构紧凑,且具有检测并显示压迫压力的功能,以及在穿刺部位出血时能自动报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支架、压迫头、稳定板、绑带及护板,支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有压迫头,第二端铰接有稳定板,第一端设有旋钮和推杆,推杆的一端与旋钮螺纹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压迫头可拆卸连接,第一端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环周向设有第一凹槽,旋钮包括手持部和连接部,连接部的外壁环周设有第一凸起,连接部设有第一螺纹孔,连接部向下插入第一通孔使第一凹槽与第一凸起相配合,推杆包括上部的外螺纹区和下部的滑动区,外螺纹区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滑动区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压迫头的底部设有压力感应器,支架内设有控制器及电源,支架上表面固定一显示装置,压力感应器和显示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电源为控制器和显示装置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旋钮实现推动杆的上下运动,进而推动压迫头的上下运动,由于旋钮与推杆是嵌套式结构,且旋钮在压迫方向上被限位,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这样的结构能够缩短压迫端的高度;压力感应器能够检测压迫头对皮肤施加的压力,压力值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医护人员可以定量精准地获取压迫压力的值,而不是依靠不太准确的经验,可防止压迫压力太小而出血,也可防止压迫压力太大导致皮肤破损和水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迫头的底部还设有探测电极,支架还设有报警器,探测电极与控制器电连接,报警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当穿刺部位出血时,血液流到探测电极处,使探测电极导通,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穿刺部位出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动区沿着推杆长度方向设有凸起的导轨,第一通孔的内壁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导槽。可使推杆在第一通孔内滑动,且防止推杆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杆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导线孔,推杆的外壁设有一缺口,缺口连接第一导线孔。第一导线孔和缺口供导线穿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迫头设有第二导线孔和第三导线孔,连接压力感应器的导线依次穿过第二导线孔和第一导线孔,连接探测电极的导线依次穿过第三导线孔和第一导线孔。本实施方式解决了导线布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杆与压迫头通过固定销连接。推杆与压迫头之间可拆卸连接,压迫头为一次性的,而推杆、旋钮、支架及支架内部元件可循环利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护板的两侧各设有绑带,其中一侧的绑带的自由端设有固定环,另一侧的绑带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的侧面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二通孔,支架的上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设有第一魔术贴的那段绑带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固定环后,再与第二魔术贴粘合。绑带环绕大腿,将止血器固定到大腿上,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方式具有牢固、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沿着支架对称平面剖切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支架沿着其对称平面剖切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推杆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绑带和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如图1-5所示,包括支架1、压迫头2、稳定板3、绑带4及护板5,支架1包括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第一端101设有压迫头2,第二端102铰接有稳定板3,第一端101设有旋钮6和推杆7,推杆7的一端与旋钮6螺纹连接,推杆7的另一端与压迫头2可拆卸连接,第一端101设有第一通孔1011,第一通孔1011内壁环周向设有第一凹槽1012,旋钮6包括手持部601和连接部602,连接部602的外壁环周设有第一凸起6021,连接部602设有第一螺纹孔6022,连接部602向下插入第一通孔1011使第一凹槽1012与第一凸起6021相配合,推杆7包括上部的外螺纹区701和下部的滑动区702,外螺纹区701与第一螺纹孔6022螺纹连接,滑动区702与第一通孔1011的内壁滑动连接,压迫头2的底部设有压力感应器8,支架1内设有控制器9及电源(图中未示出),支架1上表面固定一显示装置10,压力感应器8和显示装置10分别与控制器9电连接,电源为控制器9和显示装置10供电。

使用时,将绑带4缠绕在患者大腿根部并固定,护板5托住患者的大腿。由于旋钮6受到第一凹槽1012的限制,因此旋钮6在推杆7长度方向也就是压迫方向上无法运动,此时旋钮6只能转动,由于旋钮6的连接部602与推杆7通过螺纹连接,因此旋钮6转动会推动推杆7在第一通孔1011内滑动,从而带动压迫头2运动。由于患者的大腿胖瘦及形状存在差异,因此稳定板3与支架1之间铰接连接,可以调整压迫的方向使该方向垂直会大致垂直于大腿表面。由于旋钮6与推杆7是嵌套式结构,且旋钮6在压迫方向上被限位,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这样的结构能够缩短压迫端的高度;压力感应器8能够检测压迫头2对皮肤的压力,压力值通过显示装置10显示,医护人员可以定量精准地获取压迫压力的值,而不是依靠不太准确的经验,可防止压迫压力太小而出血,也可防止压迫压力太大导致皮肤破损和水泡。

如图2所示,压迫头2的底部还设有探测电极11,支架1内还设有报警器12,探测电极11与控制器9电连接,报警器12与控制器9电连接。当穿刺部位出血时,血液流到探测电极11处,使探测电极11导通,控制器9控制报警器12报警,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穿刺部位出血。

如图4和图5所示,滑动区702沿着推杆7长度方向设有凸起的导轨7021,第一通孔1011的内壁设有与导轨7021相配合的导槽1013。可使推杆7在第一通孔1011内滑动,且防止推杆7转动。

如图5所示,推杆7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导线孔703,推杆7的外壁设有一缺口704,缺口704连通第一导线孔703。第一导线孔703和缺口704供导线穿过。

如图2所所示,压迫头2设有第二导线孔201和第三导线孔202,连接压力感应器8的导线依次穿过第二导线孔201和第一导线孔703,连接探测电极11的导线依次穿过第三导线孔202和第一导线孔703。本实施方式解决了导线布置的问题。压力感应器8和探测电极11先与导线焊接,然后将导线分别穿过第二导线孔201和第三导线孔202,把压力感应器8和探测电极11粘贴在压迫头2的底部,导线进入第一导线孔703并经缺口704进入支架1的内腔,并与支架1内腔中的控制器9连接。由于推杆7上下运动,因此在第一导线孔703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如图1所示,推杆7与压迫头2通过固定销13连接。推杆7与压迫头2之间可拆卸连接,压迫头2为一次性的,而推杆7、旋钮6、支架1及支架1内部的元件可循环利用。连接压力感应器8导线有两段,其中一段导线连接压力感应器8,另一段导线连接控制器9,两段导线之间通过接线端子可插拔地连接。同样地,连接探测电极11的导线也有两段,其中一段导线连接探测电极11,另一段导线连接控制器9,两段导线之间通过接线端子可插拔地连接。当需要更换压迫头2时,能快捷地将两段导线分开和连接,而不需要重新焊接导线。

如图1和图6所示,护板5的两侧各设有绑带4,其中一侧的绑带4的自由端设有固定环14,另一侧的绑带4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15。

如图1所示,支架1的侧面设有一长条形的第二通孔103,支架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16,设有第一魔术贴15的那段绑带4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03和固定环14后,再与第二魔术贴16粘合。绑带4环绕患者大腿,将压迫止血器固定到大腿上,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方式具有牢固、简便的优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