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翻身床床垫及烧伤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332发布日期:2019-08-16 22:1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伤翻身床床垫及烧伤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伤翻身床床垫及烧伤翻身床。



背景技术:

烧伤翻身床广泛用于医院对烧伤病人的治疗、护理。目前烧伤翻身床烧伤翻身床由上床面、下床面、顶框连杆、翻转机构、支撑调节杆、升降托板、床身、脚轮机构等主要部件组成,其中上下床面分别用于烧伤病人的俯卧位和仰卧位。

由于烧伤病人有时需要长时间的保持一定的俯卧或躺卧位,病人在忍受病痛的同时,由于不能活动会产生疲劳感,因此,亟需一个能让病人在仰卧或躺卧位时比较舒服的床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烧伤翻身床床垫,该床垫能给长期处于躺卧位或仰卧位的病人有舒服的体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烧伤翻身床,该烧伤翻身床上设置有本公开所述的烧伤翻身床床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烧伤翻身床床垫,包括床垫,在床垫内嵌设支撑缓冲构件,支撑缓冲构件能对病人的足部、膝盖部、胸部、臂部和/或头颈部进行抬高式缓冲支撑。

可选的,围绕所述支撑缓冲构件还在床垫上嵌设湿润吹风构件,湿润吹风构件能对病人的足部、膝盖部、胸部、臂部和/或头颈部进行湿润吹风。

可选的,所述的湿润缓冲构件包括接入口和喷气口,所述接入口设置在所述床垫的侧部,所述喷气口围绕所述支撑缓冲构件的边缘设置。

可选的,所述的喷气口与支撑缓冲构件连通。

可选的,所述的支撑缓冲构件为对应人体的足部、膝盖部、胸部、臂部和/或头颈部形状的气囊构件。

可选的,所述的支撑缓冲构件包括足部支撑体、膝盖支撑体、胸腹部支撑体、臂部支撑体和/或头颈部支撑体;其中,膝盖支撑体和/或头颈部支撑体为带有凹陷位的块状气囊构件;足部支撑体、胸腹部支撑体和/臂部支撑体为符合人体对应部位形状的气囊构件。

可选的,所述的支撑缓冲构件包括足部支撑体、膝盖支撑体、胸腹部支撑体、臂部支撑体和/或头颈部支撑体;

所述足部支撑体为对应人体足部设置的条状气囊构件;

所述膝盖支撑体为两个对应人体膝盖部位的带有膝盖放置位的块状气囊构件;

所述胸腹部支撑体为对应人体胸腹部设置的“H”状的气囊构件,且“H”状气囊构件的形状与人体胸腹部的曲线契合;

所述臂部支撑体为对应人体手臂设置的凹槽状气囊构件;

所述头颈部支撑体为对应人头颈部设置的带有头颈部放置位的楔形气囊体。

可选的,在所述床垫上对应人体臀位还设置排便口,所述的排便口为开口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床垫上对应人体臀位还设置排便口,所述的排便口包括多个相互铰接的斜撑板,至少在一个板体下设置升降柱,至少在一个板体上设置黏贴条。

一种烧伤翻身床,所述的烧伤翻身床上设置有所述的烧伤翻身床床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该床垫能给长期处于躺卧位或仰卧位的病人有舒服的体位。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烧伤翻身床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撑缓冲构件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排便口的一种实施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床垫、2-支撑缓冲构件、21-充气口、22-足部支撑体、23-膝盖支撑体、24-胸腹部支撑体、25-臂部支撑体、26-头颈部支撑体、3-湿润吹风构件、31-接入口、32-喷气口、4-排便口、41-铰链、42-斜撑板、43-按压把手、44-升降柱、45-黏贴条;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对应于烧伤翻身床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上、下”对应于竖直方向或高度方向,“左、右”对应于横向方向,其中,“升、降”是指相应的部件在竖直方向上向上或向下的运动。但上述方位词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

结合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烧伤翻身床床垫包括床垫1,在床垫1内嵌设支撑缓冲构件2,支撑缓冲构件2能对病人的足部、膝盖部、胸部、臂部和/或头颈部进行抬高式缓冲支撑,抬高式缓冲支撑,比如可以是在对应人的足部、膝盖部、胸部、臂部和/或头颈部处设置具有一定高度的缓冲体,像是橡胶材质的、硅胶材质的或其他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的抬高体,可根据人体各个部位的形状制作;还可以是能够通过充气、充水或填充其他软性材料的囊状体;上述部件都能实现抬高式缓冲支撑,使人体的各个部位能在符合其人体曲线的铺垫下处于比较舒适的体位,同时,对应烧伤病人来说,抬高后的人体还能从抬高后空隙处暴露烧伤部位,有利于伤口的恢复;另外,由于烧伤部位的不确定性,还可以通过个性定制属于不同烧伤部位病人的抬高位,进一步增加病人的舒适性。

还可以,围绕支撑缓冲构件2还在床垫1上嵌设湿润吹风构件3,湿润吹风构件3能对病人的足部、膝盖部、胸部、臂部和/或头颈部进行湿润吹风,由于本公开中的支撑缓冲构件2的设置位置基本覆盖了人体的各个部位,因此,可以配合湿润吹风构件3对人体未与支撑缓冲构件接触的部位进行加湿吹风,利于烧伤部位的恢复。

比如,湿润缓冲构件3包括接入口31和喷气口32,接入口31设置在床垫1的侧部,喷气口32围绕支撑缓冲构件2的边缘设置,通过接入口31与各个喷气口32连通,接入口31与加湿吹风机连接,为喷气口32的加湿吹风提供来源。

一种优选的方案为,喷气口32与支撑缓冲构件2连通,喷气口32可以接受来自支撑缓冲构件2由于压迫产生的气体,而接入口31仅与加湿器连接即可,节省能源。

还有一种优选的方案,支撑缓冲构件2为对应人体的足部、膝盖部、胸部、臂部和/或头颈部形状的气囊构件,且在床垫1侧部设置充气口21,气囊式构件的设置不仅在不需要支撑的时候能满足普通床垫的使用要求,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的病人进行不同充其量的调整,更加灵活的进行支撑缓冲构件抬高高度的调节,使用过程中可控性强,更加的人性化。

比如图1和2中所示的,支撑缓冲构件2包括足部支撑体22、膝盖支撑体23、胸腹部支撑体24、臂部支撑体25和/或头颈部支撑体26;其中,膝盖支撑体23和/或头颈部支撑体26为带有凹陷位的块状气囊构件;足部支撑体22、胸腹部支撑体24和/臂部支撑体25为符合各自形状的气囊构件。足部支撑体22为对应人体足部设置的条状气囊构件;膝盖支撑体23为两个对应人体膝盖部位的带有膝盖放置位的块状气囊构件;胸腹部支撑体24为对应人体胸腹部设置的“H”状的气囊构件,且“H”状气囊构件的形状与人体胸腹部的曲线契合;臂部支撑体25为对应人体手臂设置的凹槽状气囊构件;头颈部支撑体26为对应人头颈部设置的带有头颈部放置位的楔形气囊体。

在床垫1上对应人体臀位还设置排便口4,排便口4为开口结构,病人需要排便时直接从开放的排便口4即可完成排便,但是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辅助才能完成。

一种优选的方案,排便口4包括多个相互铰接的斜撑板42,至少在一个斜撑板42下设置升降柱44,至少在一个斜撑板42上设置黏贴条45。比如,包括沿床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通过铰链41相互铰接的斜撑板42,对应人臀部位置的斜撑板42的底端设置升降柱44,通过升降柱44的升降带动多个相互铰接的斜撑板42的倾斜式下凹移动,升降柱44通过按压把手43实现升降,且在对应人臀部位置的斜撑板42上设置黏贴条45,用于粘结塑料袋等收集袋用于收集病人的排泄物,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医护人员或家属的负担。

一种烧伤翻身床,烧伤翻身床上设置有本公开中的烧伤翻身床床垫。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