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312发布日期:2019-08-16 22:1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翻身床。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就是护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其中在临床工作中一直难以解决的就是对危重症患者翻身问题,因为危重症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差,没有自理能力或者只有部分自理能力需长期卧床,这就需要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每2个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防止病人压疮的发生。故而一种可实现翻身功能的医疗床成了医疗护理从业人员急需的一种设备,也成了医疗器材从业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翻身床,具有自动翻身的功能,有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翻身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床头杆及床尾杆、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杆及第二侧杆;

所述第一侧杆及第二侧杆内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通过对应的转轴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杆及第二侧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条上端设置有一拉丝气垫;所述拉丝气垫上端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一安全气囊及第二安全气囊,所述第一侧杆及第二侧杆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栏板,在进行床架的翻转时所述栏板对第一安全气囊及第二安全气囊形成一个有效的限位作用;所述拉丝气垫上端设置有一橡皮气垫;所述第一侧杆及第二侧杆上均设置有固定槽,每一固定槽内均设置有一固定杆,所述橡皮气垫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对应固定杆配合连接的固定带;

所述床尾杆与拉丝气垫之间设置有一与所述床尾杆固定连接的泵气仓,所述拉丝气垫及橡皮气垫靠近所述床尾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泵气仓连接;所述泵气仓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泵、第二气泵、第三气泵、第四气泵,所述第一气泵、第二气泵、第三气泵、第四气泵分别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拉丝气垫、橡皮气垫、第二安全气囊连通;

所述床头杆及床尾杆分别连接有一用于带动所述床架翻转的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下端设置有一用于支撑所述床架及第一轴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轴承下端设置有一用于支撑所述床架及第二轴承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轴承连接有一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床架及第二轴承内圈同步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一用于调节电机转速的变频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橡皮气垫、第一安全气囊及第二安全气囊在平时均处于一个无气的状态,所述橡皮气垫卷起来置于床尾;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时,首先将所述橡皮气垫展开并置于患者躯体上端,启动所述第一气泵、第三气泵、第四气泵,待所述第一安全气囊、橡皮气垫及第二安全气囊泵气完毕后,将所述橡皮气垫两侧的固定带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杆连接;启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床架及第二轴承内圈同步转动,待患者翻转至所需角度时,关闭所述电机,启动第一气泵、第二气泵及第四气泵分别将第一安全气囊、拉丝气垫、及第二安全气囊内的气体抽出,待抽气完毕后将支撑条转离拉丝气垫上端并将第一安全气囊、拉丝气垫及第二安全气囊卷起置于床尾,完成患者的翻身护理;所述的自动翻身床操作起来方便省力,有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所述的床架、栏板、拉丝气垫、第一安全气囊、第二安全气囊、橡皮气垫在床架的翻转过程中相互配合对患者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固定,避免了患者的肢体活动,从而避免了翻转过程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头杆与第一轴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床头杆及第一轴承的内圈侧壁连接;所述床尾杆与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床尾杆及第二轴承的内圈侧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翻转过程的稳定性,避免了翻身护理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两根,所述的两根第一连接杆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内圈靠近床头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有两根,所述的两根第二连接杆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内圈靠近床尾杆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所承受的扭力,翻转过程更加稳定、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承内侧设置有一个十字形传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中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下端设置有一用于固定电机的机架,所述机架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架下端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水平设置有一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端竖直设置有至少两个电动缸,所述电动缸上端水平设置有一床板,所述电动缸上端与所述床板下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在翻身护理完成后可根据情况控制所述电动缸升起,直至所述床板托住所述橡皮气垫,减轻所述固定带所承受的拉力,使得患者翻身后也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头杆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一呈竖直方向设置的床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床头板为半躺状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靠。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尾杆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一呈竖直方向设置的床尾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床尾板的设置使得所述自动翻身床在移动时更加方便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皮气垫靠近床头杆的一端中部设置有一可容患者头部通过的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在接受翻身护理时头部可自由活动,护理过程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下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自动翻身床移动起来更加方便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医护人员在进行翻身护理时更加方便省力,有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翻身过程更加舒适、安全,避免了翻身护理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护理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床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主要用于展示图1中的床架、拉丝气垫、第一安全气囊、第二安全气囊、橡皮气垫及泵气仓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6是图3中泵气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架;11、床头杆;111、床头板;12、床尾杆;121、床尾板;13、第一侧杆;131、固定槽;132、固定杆;14、第二侧杆;141、限位槽;142、转轴;143、支撑条;15、拉丝气垫;16、第一安全气囊;17、第二安全气囊;18、橡皮气垫;181、固定带;182、弧形槽;19、栏板;2、泵气仓;21、第一气泵;211、第一导气软管;22、第二气泵;221、第二导气软管;23、第三气泵;231、第三导气软管;24、第四气泵;241、第四导气软管;3、第一轴承;31、第一连接杆;32、第一支撑板;4、第二轴承;41、第二连接杆;42、第二支撑板;5、传动构件;6、电机;61、变频器;62、机架;7、第三支撑板;71、电动缸;72、床板;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自动翻身床,参照图1-2,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床架1,床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床头杆11及床尾杆12、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杆13及第二侧杆14;床头杆11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一呈竖直方向设置的半圆形床头板111,床尾杆12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一呈竖直方向设置的半圆形床尾板121,第一侧杆13及第二侧杆14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一呈竖直方向设置的栏板19。

参照图2-4,第一侧杆13及第二侧杆14内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槽141,每一限位槽141内均竖向设置有一转轴142,每一转轴142均转动连接有一与第一侧杆13或第二侧杆14相互垂直的支撑条143,每一支撑条143均可完全转入对应的限位槽141内;第一侧杆13及第二侧杆14靠近栏板19两端的位置均向下切割形成一固定槽131,每一固定槽131内均横向设置有一固定杆132。

参照图3-5,支撑条143上端搁置有一拉丝气垫15,拉丝气垫15与床尾杆12之间设置有一与床尾杆12固定连接的泵气仓2,拉丝气垫15靠近床尾杆12的一端与泵气仓2固定连接;拉丝气垫15上端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一安全气囊16及第二安全气囊17,在进行床架1的翻转时栏板19对第一安全气囊16及第二安全气囊17形成一个有效的限位作用,避免患者从第一安全气囊16和第二安全气囊17之间脱离;

拉丝气垫15上端设置有一橡皮气垫18,橡皮气垫18靠近床尾杆12的一端与泵气仓2上端固定连接,橡皮气垫18靠近床头杆11的一端中部设置有一可容患者头部通过的弧形槽182,患者在接受翻身护理时头部可自由活动,增加了护理的舒适度;橡皮气垫18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对应固定杆132配合连接的固定带181;

床头杆11远离床尾杆12的一侧竖向设置有一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的轴心与床架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轴承3的内圈靠近床头杆11的一侧连接有两根呈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1,每一第一连接杆31远离第一轴承3的一端均与床头杆11连接;床尾杆12远离床头杆11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二轴承4,第二轴承4的轴心与床架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轴承4的内圈靠近床尾杆12的一侧连接有两根呈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杆41,每一第二连接杆41远离第二轴承4的一端均与床尾杆12连接。

参照图1,第一轴承3下端竖向设置有一用于支撑第一轴承3及床架1的第一支撑板32,第一支撑板32下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万向轮8;第一轴承3内侧设置有一十字形的传动构件5,传动构件5远离床架1的一侧连接有一电机6,电机6与传动构件5同轴设置;电机6下端设置有一用于固定电机6的机架62,机架62下端与第一支撑板32固定连接,机架62上端设置有一个与电机6电连的变频器61,可通过变频器61调节电机6的转速,从而使得患者在接受翻身护理时更加舒适;第二轴承4下端竖向设置有一用于支撑第二轴承4及床架1的第二支撑板42,第二支撑板42下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万向轮8;

床架1下端于第一支撑板32与第二支撑板42之间水平设置有一第三支撑板7,第三支撑板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32及第二支撑板42连接,第三支撑板7上端的两端分别竖直设置有一电动缸71,电动缸71上端水平设置有一床板72,电动缸71的上端与床板72下端固定连接;医护人员在翻身护理完成后可根据情况控制电动缸71升起,直至床板72托住橡皮气垫18,从而减轻固定带181所承受的拉力,使得患者翻身后也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照图1-6,泵气仓2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泵21、第二气泵22、第三气泵23及第四气泵24,所述的第一气泵21、第二气泵22、第三气泵23及第四气泵24分别连通有第一导气软管211、第二导气软管221、第三导气软管231、第四导气软管241;第一导气软管211远离第一气泵21的一端与第一安全气囊16连通,第二导气软管221远离第二气泵22的一端与拉丝气垫15连通,第三导气软管231远离第三气泵23的一端与橡皮气垫18连通,第四导气软管241远离第四气泵24的一端与第二安全气囊17连通。

工作原理:参照图1-6,所述的橡皮气垫18、第一安全气囊16及第二安全气囊17在平时均处于一个无气的状态,所述橡皮气垫18卷起来置于床尾;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时,首先将所述橡皮气垫18展开并置于患者躯体上端,启动所述第一气泵21、第三气泵23、第四气泵24,待所述第一安全气囊16、橡皮气垫18及第二安全气囊17泵气完毕后,将所述橡皮气垫18两侧的固定带181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杆132连接;启动电机6驱动所述第一轴承3内圈、床架1及第二轴承4内圈同步转动,待患者翻转至所需角度时,关闭所述电机6,启动第一气泵21、第二气泵22及第四气泵24分别将第一安全气囊16、拉丝气垫15、及第二安全气囊17内的气体抽出,待抽气完毕后将支撑条143转离拉丝气垫15上端并将第一安全气囊16、拉丝气垫15及第二安全气囊17卷起置于床尾,完成患者的翻身护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