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983发布日期:2019-04-20 03:17阅读:1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引流是将人体组织或体腔中的积气、积液(如:脓、血、尿、渗出液、漏出液等)导引至体外,以恢复正常的组织生理间隙和功能。胸腔闭式引流是医学引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临床肺科常用技术,通过引流出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复张,维持纵隔正常位置,重建胸膜腔正常负压,改善、恢复肺功能,是治疗气胸、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主要适用于:1.大量胸膜腔积液经反复抽液治疗仍不吸收者; 2.张力性气胸伴呼吸困难,纵隔移位,出现持续性肺不张者;3.包裹性脓胸或局限性脓胸不易穿刺排脓者;4.脓液黏稠或有脓气胸者,治疗不顺利,需要反复进行胸膜腔冲洗或注药谈反腐等情形。

现有技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为一次性使用的引流瓶,按规格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包括积液瓶、水封瓶和调压瓶),现有的双腔或三腔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一般两侧或瓶体顶端设有固定把手的基座,把手位于引流瓶两侧,把手是胸腔瓶自带的,通常是能作为将引流瓶悬挂在床边时使用,针对双腔、三腔瓶提拿使用时极为不方便,两侧设置的把手过短或不稳定,提拉时不稳定和不方便,两侧的把手拉至瓶体上方后提起引流瓶也不稳定、提拉的手也不舒服,患者满意度较低;另外患者在提拉时非常容易通过瓶体上端的腔连接管,造成引流出现问题,带来安全隐患;患者使用及护理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可以和现有的双腔、三腔胸腔闭式引流瓶匹配使用,其结构简单、连接稳固、方便实用,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包括瓶体固定框、锁定板和提拉把手,所述瓶体固定框为可与双腔或三腔胸腔引流瓶的瓶身紧密卡接的U型框,瓶体固定框开口端的连接板上设有对称的连接孔,连接板可插入至锁定板,所述锁定板上设有连接板槽,锁定板两端设有锁定座,锁定座上设有锁定螺栓与连接孔规格相同,所述锁定板外侧设置有把手基座,所述提拉把手包括两个,提拉把手一端固定在瓶体固定框的横向板上,另一端设置有母插扣,母插扣与锁定板上把手基座的子插扣可锁定。

优选的,所述瓶体固定框开口端的连接板插入至锁定板后,连接孔位置从锁定板穿出,锁定板的锁定座上的锁定螺栓穿过连接孔实现锁定。

优选的,所述锁定板内侧设有弹性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提拉把手一端设有固定端与瓶体固定框的横向板固定,提拉把手的两端为硬质连接柄,中间位置为柔性提拉带。

优选的,所述瓶体固定框、锁定板根据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的规格设置有2种规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将瓶体固定框从胸腔引流瓶的瓶身基座以下横向后面插入,连接板的连接孔位置从锁定板穿出实现连接,锁定板的锁定座上的锁定螺栓穿过连接孔将瓶体固定框和锁定板锁定,并将其固定在胸腔引流瓶上,弹性防滑垫进一步将胸腔引流瓶与瓶体固定框、锁定板紧固;通过提拉把手上的母插扣与锁定板上的子插扣锁定将提拉把手与胸腔引流瓶连接;可以和现有的双腔、三腔胸腔闭式引流瓶匹配使用,解决现有引流瓶的提拉把手不方便使用且容易提拉到腔连接管;其结构简单、连接稳固、方便实用,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瓶体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锁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拉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瓶体固定框,101-连接板,102-连接孔,103-横向板,2-锁定板, 201-连接板槽,202-锁定座,203-锁定螺栓,204-把手基座,205-子插扣,206-弹性防滑垫,3-提拉把手,301-固定端,302-硬质连接柄, 303-柔性提拉带,304-母插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包括瓶体固定框1、锁定板2和提拉把手3,所述瓶体固定框1为可与双腔或三腔胸腔引流瓶的瓶身紧密卡接的U型框,瓶体固定框1开口端的连接板101上设有对称的连接孔102,连接板101可插入至锁定板2,所述锁定板2上设有连接板槽201,锁定板2两端设有锁定座202,锁定座202上设有锁定螺栓203与连接孔102规格相同,所述锁定板2外侧设置有把手基座204,所述提拉把手3包括两个,提拉把手3一端固定在瓶体固定框1的横向板103上,另一端设置有母插扣304,母插扣304与锁定板2上把手基座204的子插扣 205可锁定。

其中,瓶体固定框1开口端的连接板101插入至锁定板2后,连接孔102位置从锁定板2穿出,锁定板2的锁定座202上的锁定螺栓 203穿过连接孔102实现锁定。

其中,锁定板2内侧设有弹性防滑垫206。

其中,提拉把手3一端设有固定端301与瓶体固定框1的横向板 103固定,提拉把手3的两端为硬质连接柄302,中间位置为柔性提拉带303。

其中,瓶体固定框1、锁定板2根据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的规格设置有2种规格。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包括瓶体固定框1、锁定板2和提拉把手3,瓶体固定框1为可与双腔或三腔胸腔引流瓶的瓶身紧密卡接的U型框,选择合适的瓶体固定框1将其从双腔或三腔胸腔引流瓶的瓶身基座以下横向后面插入,使其在原来的基座或者胸腔引流瓶上原来安装把手的把手座的下侧,将原来的基座作为上端的支撑点;瓶体固定框1开口端的连接板101上设有对称的连接孔102,连接板101可插入至锁定板2,瓶体固定框1开口端的连接板101插入至锁定板2后,连接孔102位置从锁定板2穿出,锁定板2的锁定座202上的锁定螺栓203穿过连接孔102实现锁定;锁定板2内侧设有弹性防滑垫206;进一步将瓶体固定框1、锁定板 2紧固在双腔或三腔胸腔引流瓶上;

锁定板2外侧设置有把手基座204,所述提拉把手3包括两个,提拉把手3一端固定在瓶体固定框1的横向板103上,另一端设置有母插扣304,母插扣304与锁定板2上把手基座204的子插扣205可锁定;在上述操作后,将瓶体固定框1、锁定板2紧固在双腔或三腔胸腔引流瓶上,通过提拉把手3上的母插扣304与锁定板2上的子插扣205锁定将提拉把手3与瓶体固定框1、锁定板2上;

提拉把手3一端设有固定端301与瓶体固定框1的横向板103 固定,提拉把手3的两端为硬质连接柄302,中间位置为柔性提拉带 303;硬质的连接柄302作为提拉把手3的支撑端,使得两个提拉把手3可以处于固定状态,将连接管卡在中间放置患者将其误当做提拉手柄使用,中间位置为柔性提拉带,患者提拿双腔或三腔胸腔引流时也方便实用;解决现有引流瓶的提拉把手不方便使用,不稳定的问题;其结构简单、连接稳固、方便实用,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