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活检和消融的同轴可撕脱引导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028发布日期:2019-03-15 19:3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活检和消融的同轴可撕脱引导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活检和消融的同轴可撕脱引导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整体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肺癌、肝癌、胰腺癌等实体瘤已经成为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精准医学的普及,穿刺活检在实体瘤诊断中的意义日益突出,射频、微波、冷冻等局部消融也成为实体瘤的重要治疗方法。而无论是穿刺活检还是局部消融,其技术核心都是使用经皮穿刺,现有的经皮穿刺技术都是使用CT影像进行引导,其具有图像直观、扫描迅速、整体性强等优势,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影像引导手段之一。

然而,CT引导是非实时的,往往会受轴位成像的限制和呼吸运动的干扰,并且对肝脏隔顶部、尾状叶、胰头区、临近心脏大血管等特殊部位的病灶引导效果差,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扫描,且危险性极高。尽管导航设备的出现,一定程度的弥补了上述缺陷,但其仍然具有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对场地要求高、难以完全消除呼吸运动的干扰等缺点,并且对特殊部位病灶同样也有相当大的危险性。而如果采用先细针穿刺,再平行刺入消融针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殊部位的穿刺困难和危险,但其容易受肋间隙狭小空间的限制,使得平行进针往往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活检和消融的同轴可撕脱引导穿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活检和消融的同轴可撕脱引导穿刺装置,包括一根微穿刺针、一根中空穿刺针、一个引导鞘和一个固定环,中空穿刺针套设在微穿刺针的外部,引导鞘套设在中空穿刺针的外部,而固定环套设在引导鞘的外部;其中,引导鞘能够从中空穿刺针上撕脱。

本实用新型中的适用于活检和消融的同轴可撕脱引导穿刺装置通过细针和引导鞘辅助进行穿刺操作,不仅安全简便,并且在对于肝脏隔顶部、尾状叶、胰头区和临近心脏大血管等危险部位的活检和消融工作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微穿刺针的外径尺寸为20G。由此,该外径较细,适合于将微穿刺针用于确定患病部位的具体位置,并且不会因为刺入血管等原因而引起并发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空穿刺针包括一根针管,针管的尖端为锥形。由此,能够将中空穿刺针套设在微穿刺针的外部,使该针管顺着微穿刺针进行穿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管的内径尺寸为15G~20G。由此,其尺寸可根据需要进行选取,以方便内设微穿刺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空穿刺针的尾端设有一个握持部。由此,以方便手动握持操作中空穿刺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握持部的外部设有一个环状的空区部。由此,能够用于和其他部件进行稳定装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鞘包括一根鞘管,鞘管的尾端设有安装部。由此,能够用于和中空穿刺针进行稳定装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上设有两个侧翼,两个侧翼分别与安装部的两个相对的侧面相连接。由此,侧翼的存在能够方便用于手动随引导鞘进行撕脱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侧翼的两端的相对处均设有一个凹槽。由此,能够更加方便地对引导鞘进行撕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环的尾端的外部设有一圈凸出的挡环。由此,能够限制引导鞘撕脱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活检和消融的同轴可撕脱引导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中空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引导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适用于活检和消融的同轴可撕脱引导穿刺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一根微穿刺针1、一根中空穿刺针2、一个引导鞘3和一个固定环4。其中,微穿刺针1为一根较长的细针,其外径尺寸优选为20G。而中空穿刺针2是一根起到穿刺针作用的中空的较针套,其套设在微穿刺针1的外部。引导鞘3则是一个中空的鞘,其套设在中空穿刺针2的外部并且两者之间还能够配合安装,并且引导鞘3在安装后能够从中空穿刺针2上撕脱下来;固定环4则是一个套环,其套设在引导鞘3的外部,并且能够对引导鞘3的撕脱操作进行限制。

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中空穿刺针的结构。如图2所示,中空穿刺针2的主体部分为一根中空的针管21,其中针管21直接套设在微穿刺针1的外部,而针管21的内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从15G~20G的范围内进行选取,其一般可以通过市面上所有活检枪、射频针、微波电极和氩氦刀等消融器材,此外,针管21的尖端则收束为锥形。中空穿刺针2的尾端则设有一个较粗的握持部22,而在握持部22的外部设有一个空区部23,空区部23呈环状,并且其与握持部22之间形成一个朝向前方,即针管21的尖端方向开口的环状的空区,该空区用于与引导鞘3的装配。

图3显示了图1所示的引导鞘的结构。如图3所示,引导鞘3包括一根中空的鞘管31,其中鞘管31直接套设在中空穿刺针2的针管21的外部,鞘管31的尾端设有一个较粗的安装部32,安装部32位于中空穿刺针2的握持部22的前方,并且其尾端能够伸入到中空穿刺针2的空区部23与握持部22之间形成的空区中,从而使得引导鞘3和中空穿刺针2能够进行装配。此外,鞘管31和安装部32一般均由合适的软质材料制成,而该软质材料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情况下会被撕开。

在安装部32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侧翼33,侧翼33可以由较硬的材料制成,握持侧翼33进行操作能够对鞘管31和安装部32进行撕脱。而为了方便进行撕脱,还可以在两个侧翼33的两端的相对处均设置一个凹槽34。

图4显示了图1所示的固定环的结构。如图4所示,固定环4直接套设在引导鞘3的鞘管31的外部并且其整体位于引导鞘3的安装部32的前方,其中固定环4能够在鞘管31上进行移动。而在固定环4的尾端的外部设有一圈凸出的挡环41,挡环41能够对被撕脱的引导鞘3的安装部32进行阻挡限制并一起固定。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引导穿刺装置时,需要先在CT或超声的引导下,使用微穿刺针1对病患部位进行穿刺。此时,往往难以一次直接穿刺到适当的位置,可能会刺入到血管等处,但由于微穿刺针1的外径极细,即使刺入到错误的位置,也不会造成较大的伤口导致引起并发症等危险。因此,可以使用微穿刺针1对病患部位进行多次穿刺,直到其刺入到合适的位置。其中,为了操作方便,一般需要在微穿刺针1的尾部加上便于握持的针座,而在将微穿刺针1刺入到合适的位置,即经过再次扫描确保微穿刺针1的位置和方向等都符合要求之后,可将针座卸下,以方便进行下一步操作。

根据需要选取其针管21尺寸合适的中空穿刺针2,将其与引导鞘3相配合安装,具体为将引导鞘3的鞘管31直接套设在中空穿刺针2的针管21的外部,并将中空穿刺针2的安装部32与引导鞘3的空区部23相配合,然后将固定环4套设在引导鞘3的鞘管31的外部,由此,可将中空穿刺针2、引导鞘3和固定环4构成一个组合针鞘。

将中空穿刺针2套设到微穿刺针1的外部,由此可以使该组合针鞘的末端沿着微穿刺针1刺入到病患部位中,从而实现同轴穿刺,避免了其他如平行穿刺等方法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困难。

再次对病患部位进行扫描,确定引导鞘3插入的位置和方向等都符合要求之后,滑动固定环4直到其紧贴在皮肤上;然后握持住中空穿刺针2的握持部22,以将中空穿刺针2从后方抽出;再然后握持住引导鞘3的侧翼33向两侧用力,可以将鞘管31沿着凹槽34撕开直至固定环4的挡环41处,可配合将固定环4稳定贴合在皮肤上,从而形成一个由皮肤到病患部位内部的通道,经由该通道即可以对病患部位进行活检和/或消融等工作。此外,在活检和/或消融等工作完成后,可将引导鞘3完全撕脱,不影响之后的针道灼烧等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适用于活检和消融的同轴可撕脱引导穿刺装置通过细针和引导鞘辅助进行穿刺操作,不仅安全简便,并且在对于肝脏隔顶部、尾状叶、胰头区和临近心脏大血管等危险部位的活检和消融工作具有显著的优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