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7383发布日期:2019-04-03 00:3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头皮夹主要是供脑外科手术时夹住头皮作止血固定用。手术时,医生需通过与之相配套的钳子(即头皮夹钳)夹住头皮夹,通过用头皮夹将头皮夹持住,以便进行手术操作。

现有的头皮夹,不能连续供给,都是用头皮夹钳一次一个、一次一个夹在头皮上的。现有的头皮夹钳,不能连续进行夹持头皮的操作,医生手术时,要先将头皮夹用手装在头皮夹持器械上,一只手将切开口的两块头皮牵拉好,另一只手将头皮夹夹住一段段头皮,每夹一只头皮夹都需要重新装一次。总而言之,现有的头皮夹和头皮夹钳操作使用起来都非常麻烦,且操作时间长,效率不高。由于夹持头皮的操作时间长,造成了手术时间的延长,导致手术过程中麻醉剂的使用量增加,并且头皮的出血量增加,给病人增加了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使用简单方便,能连续供给头皮夹,可连续进行夹持头皮操作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它是一种能连续供给头皮夹的头皮夹盒;所述头皮夹盒,包括弹夹、头皮夹、弹夹锁定钮、输送块和卷簧;头皮夹盒由上述各部件组装而成;头皮夹、输送块和卷簧位于弹夹盒体内;卷簧前端头部固定在弹夹上;输送块后端装有卷簧,输送块前端顶着一个连接一个的头皮夹,在弹夹盒体内,输送块由卷簧推动向前输送一个接一个的头皮夹;弹夹锁定钮套装在弹夹盒体外面,可通过弹夹盒体上向上凸起的弹性挡片定位,顶住弹夹盒体里面的头皮夹不动;压下弹性挡片,将弹夹锁定钮往后推,弹夹锁定钮可放开顶着的头皮夹,使头皮夹往前推进。

进一步地,所述弹夹是由左右对称的两半组合而成的一个长方形盒子,盒体前部外面两侧设有向外凸出的三角形弹性凸块,盒体后部外面两侧设有向外凸出的圆弧形弹性凸块,盒体前端上面设有向上拱起的拱起部,盒体前部上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弹性挡片,盒体前端底部设有可卡住固定卷簧前端头部的卡槽,盒体前端两侧底部设有可插入枪式头皮夹钳前端两侧的凸柱的一段凹槽;弹夹顶部内壁上、底部内壁上均设有一长条长方形的向内凹陷的凹槽轨道,该凹槽轨道的长度从弹夹后端延伸到弹夹前端,该凹槽轨道的宽度与输送块顶端和底端左右两个凸出块外端的距离一致,也与头皮夹后端左右两个小凸台外端的距离一致(头皮夹后端的小凸台顶在轨道凹槽内),由此,输送块和头皮夹可在弹夹内部的凹槽轨道上运行,到达弹夹前端弹夹口后,通过控制杆顶住头皮夹的底部,使头皮夹停留在弹夹口不动(即通过控制杆限位停留在弹夹的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头皮夹包括上下两个夹片、前端夹口、后端凹槽;上下两个夹片前端可分开或并拢形成夹口即前端夹口,上下两个夹片后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道向内凹进的凹槽即后端凹槽;上下两个夹片后端各设有两个向上或向下凸出的小凸台(上下各两个,总共有四个),头皮夹通过该小凸台可在弹夹顶部内壁上、底部内壁上的凹槽轨道上运行,到达弹夹前端弹夹口后,通过控制杆顶住头皮夹的底部,使头皮夹停留在弹夹口不动(即通过控制杆可限位停留在弹夹的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弹夹锁定钮上部是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内部空心的套体,套装在弹夹盒体外面,其上部两侧为向外凸出的外凸部(与弹夹上的三角形弹性凸块适配),其两侧底部后端设有凹槽即底部凹槽,底部凹槽的后端是敞口的,底部凹槽的前端是封闭的(通过掀下弹夹上端的弹性挡片,同时捏住弹夹锁定钮向右推到底,使左半枪壳、右半枪壳上的凸条、凸条全部插入弹夹锁定钮两侧的底部凹槽中,可将头皮夹盒内的头皮夹夹子一个一个释放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块为一方形块,输送块前端有一顶块,顶在头皮夹的后端凹槽内;输送块后端两块夹片之间为固定卷簧部(可夹住卷簧的卷曲部);输送块顶端、底端中部设有向上、向下凸出的前后左右四个凸出块(上下各四个,总共有八个)。

进一步地,所述卷簧包括前端头部和后面的卷曲部;卷簧的前端头部卡住固定在弹夹盒体前端底部的卡槽中;卷簧的卷曲部卡在输送块后端的两块夹片之间(即固定卷簧部内)。

进一步地,弹夹由聚碳酸酯PC塑料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头皮夹由聚甲醛POM塑料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弹夹锁定钮和输送块由ABS塑料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卷簧由12Gr18Ni9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即头皮夹盒)可安装固定在枪式头皮夹钳上使用,通过扳动枪式头皮夹钳的击发手柄,枪式头皮夹钳的控制杆的上翘头部会顶住头皮夹的下夹片后部,使头皮夹自动张开,将已开口的头皮夹放到需夹持的头皮上,再通过松开击发手柄,头皮夹会自动夹住头皮;通过连续扳动、松开击发手柄,可连续释放出若干个头皮夹夹住头皮。

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的作用原理:用于夹住头皮组织的夹子(即头皮夹)安装在弹夹里,由恒力弹簧(即卷簧)控制的输送块负责将夹子推送到弹夹口。当弹夹安装在头皮夹(施放)钳上后,扣动(施放)钳的击发手柄,会使夹子的头部张开,在其中放入头皮组织,松开击发手柄,夹子会自动夹住头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经特殊设计,特别适合在头部手术过程中使用,该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即头皮夹盒)可安装固定在枪式头皮夹钳上使用,通过连续进行扳动、放开枪式头皮夹钳的击发手柄的动作,即可连续释放出若干个夹子,并用这些夹子夹住头皮组织进行手术。

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操作使用方便快捷,可大大缩短夹持头皮的操作时间,大幅提高操作效率,同时,可大幅减少头皮夹持操作过程中头皮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比传统方法减少2/3,因手术时间缩短,还可减少手术过程中麻醉剂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盒配套使用的头皮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头皮夹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头皮夹钳与头皮夹盒组合(头皮夹不张开)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头皮夹钳与头皮夹盒组合(头皮夹张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头皮夹钳的控制杆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头皮夹钳的控制杆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头皮夹钳的击发手柄1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头皮夹钳的左半枪壳8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头皮夹钳的左半枪壳8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头皮夹钳的右半枪壳9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的右半枪壳9的左视图;

图12是头皮夹钳的右半枪壳9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半个弹夹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半个弹夹30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头皮夹4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头皮夹4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弹夹锁定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弹夹锁定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块6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块6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卷簧70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头皮夹钳的定位钉4的示意图;

图23是头皮夹钳的大弹簧5、小弹簧6的示意图;

图24是头皮夹钳的内六角螺钉7的侧视图。

图中:1、击发手柄 11、手柄 12、指环扣 13、弹性圆柱销插孔 14、定位钉插孔 15、大弹簧插孔 16、外凸块 17、凹陷部 18、向内凹进处

2、控制杆 21、上翘头部 23、弹性圆柱销插孔 24、定位钉插孔 26、小弹簧插孔

3、弹性圆柱销 4、定位钉 5、大弹簧 6、小弹簧 7、内六角螺钉

8、左半枪壳 81、抵挡块 82、后挡板 83、顶盖板 84、定位钉插孔

85、大弹簧定位槽 86、小弹簧定位槽 87、内六角螺钉插孔

88、凸条 89、接合插槽 80、凸柱

9、右半枪壳 91、抵挡块 92、后挡板 93、顶盖板 94、定位钉插孔

95、大弹簧定位槽 96、小弹簧定位槽 97、内六角螺钉插孔

98、接合插柱 99、凸条 90、凸柱

30、弹夹 31、三角形弹性凸块 32、圆弧形弹性凸块 33、拱起部

34、弹性挡片 35、卡槽 36、凹槽 37、凹槽轨道

40、头皮夹 41、前端夹口 42、后端凹槽 43、小凸台

50、弹夹锁定钮 51、套体 52、外凸部 53、底部凹槽

60、输送块 61、顶块 62、夹片 63、固定卷簧部 64、凸出块

70、卷簧 71、前端头部 72、卷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一种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它是一种能连续供给头皮夹的头皮夹盒。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头皮夹盒),包括弹夹30、头皮夹40、弹夹锁定钮50、输送块60和卷簧70,由上述各部件组装而成。头皮夹40、输送块60和卷簧70位于弹夹30盒体内;卷簧70前端头部固定在弹夹30上;输送块60后端装有卷簧70,输送块60前端顶着一个接一个的头皮夹40,在弹夹30盒体内,输送块60由卷簧70推动向前输送一个接一个的头皮夹40。弹夹锁定钮50套装在弹夹30盒体外面,可通过盒体上向上凸起的弹性挡片34定位,顶住盒体里面的头皮夹40不动。压下弹性挡片34,将弹夹锁定钮50往后推,弹夹锁定钮50可放开顶着的头皮夹40,使头皮夹40往前推进。

如图13、14所示,弹夹30是由左右对称的两半组合而成的一个长方形盒子,盒体前部外面两侧设有向外凸出的三角形弹性凸块31(可按下去),盒体后部外面两侧设有向外凸出的圆弧形弹性凸块32(可按下去),盒体前端上面设有向上拱起的拱起部33,盒体前部上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弹性挡片34(可按下去),盒体前端底部设有可卡住固定卷簧70前端头部的卡槽35,盒体前端两侧底部设有可插入枪式头皮夹钳前端两侧的凸柱80和凸柱90的一段凹槽36。弹夹30顶部内壁上、底部内壁上均设有一长条长方形的向内凹陷的凹槽轨道37,该凹槽轨道37的长度从弹夹后端延伸到弹夹前端,该凹槽轨道37的宽度与输送块60顶端和底端左右两个凸出块64外端的距离一致,也与头皮夹40后端左右两个小凸台43外端的距离一致(头皮夹40后端的小凸台43顶在轨道凹槽37内),由此,输送块60和头皮夹40可在弹夹30内部的凹槽轨道37上运行,到达弹夹30前端弹夹口后,通过控制杆2顶住头皮夹40的底部,使头皮夹40停留在弹夹口不动(即通过控制杆2可限位停留在弹夹30的出口处)。

如图15、16所示,头皮夹40包括上下两个夹片、前端夹口41、后端凹槽42;上下两个夹片前端可分开或并拢形成夹口即前端夹口41,上下两个夹片后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道向内凹进的凹槽即后端凹槽42;上下两个夹片后端各设有两个向上或向下凸出的小凸台43(上下各两个,总共有四个),头皮夹40通过该小凸台43可在弹夹30顶部内壁上、底部内壁上的凹槽轨道37上运行,到达弹夹30前端弹夹口后,通过控制杆2顶住头皮夹40的底部,使头皮夹40停留在弹夹口不动(即通过控制杆2限位停留在弹夹30的出口处)。

如图17、18所示,弹夹锁定钮50上部是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内部空心的套体51,套装在弹夹30盒体外面,其上部两侧为向外凸出的外凸部52(与弹夹30上的三角形弹性凸块31适配),其两侧底部后端设有凹槽即底部凹槽53,底部凹槽53的后端是敞口的,底部凹槽53的前端是封闭的(通过掀下弹夹30上端的弹性挡片34,同时捏住弹夹锁定钮50向右推到底,使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上的凸条88、凸条99全部插入弹夹锁定钮50两侧的底部凹槽53中,可将头皮夹盒内的头皮夹40夹子一个一个释放出来)。

如图19、20所示,输送块60为一方形块,输送块60前端有一顶块61,顶在头皮夹40的后端凹槽42内;输送块后端两块夹片62之间为固定卷簧部63(可夹住卷簧70的卷曲部72)。输送块60顶端、底端中部设有向上、向下凸出的前后左右四个凸出块64(上下各四个,总共有八个)。

如图21所示,卷簧70包括前端头部71和后面的卷曲部72。卷簧70的前端头部71卡住固定在弹夹30盒体前端底部的卡槽35中。卷簧70的卷曲部72卡在输送块后端的两块夹片62之间(即固定卷簧部63内)。

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头皮夹盒)最好是作为一次性易耗品,与枪式头皮夹钳(施放钳)一起配套使用。

如图1所示,与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头皮夹盒)配套使用的枪式头皮夹钳(施放钳),它包括击发手柄1、控制杆2、弹性圆柱销3、定位钉4、大弹簧5、小弹簧6、内六角螺钉7、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枪式头皮夹钳由上述各部件组装而成。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组合成枪式头皮夹钳的枪壳体。控制杆2、击发手柄1上部、大弹簧5、小弹簧6设置在由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组合而成的枪壳体内。控制杆2中部通过定位钉4与左半枪壳8上部、右半枪壳9上部靠前部固定连接。击发手柄1上部靠前部通过定位钉4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上部靠中部固定连接;击发手柄1上部靠中部通过弹性圆柱销3与控制杆2后端连接。大弹簧5(如图23所示)竖直插入击发手柄1顶端的大弹簧插孔15内,其顶部顶在左半枪壳8的大弹簧定位槽85和右半枪壳9的大弹簧定位槽95上。小弹簧6(如图23所示)竖直插入控制杆2后部顶端的小弹簧插孔26内,其顶部顶在左半枪壳8的小弹簧定位槽86和右半枪壳9的小弹簧定位槽96上。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通过接合插柱98、接合插槽89接合在一起,并通过内六角螺钉7(如图24所示)紧固连接。

如图7所示,击发手柄1包括手柄11、指环扣12、弹性圆柱销插孔13、定位钉插孔14、大弹簧插孔15、外凸块16;击发手柄1下部为底部呈弯钩形的手柄11;击发手柄1中上部靠前部设有用于扳动击发手柄1的可插入手指的指环扣12;击发手柄1上部靠前部为凹陷部17,凹陷部17的上部设有弹性圆柱销插孔13;击发手柄1上部靠中部设有用于将击发手柄1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固定连接的定位钉插孔14;击发手柄1顶端靠后部设有竖向开孔的大弹簧插孔15;击发手柄1上部后端设有向后凸出的外凸块16,外凸块16上部设有向内凹进处18。

如图5、图6所示,控制杆2包括上翘头部21、定位钉插孔24、弹性圆柱销插孔23、小弹簧插孔26;控制杆2前端为上翘头部21;控制杆2中部设有用于将控制杆2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固定连接的定位钉插孔24;控制杆2后部顶端设有竖向开孔的小弹簧插孔26;控制杆2后端设有两个间隔的对称的弹性圆柱销插孔23。击发手柄1上部靠中部插入控制杆2后端的两个对称的弹性圆柱销插孔23的间隙中,击发手柄1上的弹性圆柱销插孔13与控制杆2上的两个弹性圆柱销插孔23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前者位于中间,后者分立于两边;弹性圆柱销3插入击发手柄1上的弹性圆柱销插孔13和控制杆2上的两个弹性圆柱销插孔23中。控制杆2上的两个弹性圆柱销插孔23的孔径比击发手柄1上的弹性圆柱销插孔13的孔径略大一点点(大0.5-1.5mm),弹性圆柱销3紧插入击发手柄1上的弹性圆柱销插孔13,扳动和松开击发手柄1,击发手柄1可带动弹性圆柱销3在控制杆2上的两个弹性圆柱销插孔23内作运动轨迹为三角形的折线运动。

如图22所示,定位钉4中间粗,两端细,可以将控制杆2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固定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将击发手柄1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8所示,左半枪壳8包括抵挡块81、后挡板82、顶盖板83、定位钉插孔84、大弹簧定位槽85、小弹簧定位槽86、内六角螺钉插孔87、接合插槽89;左半枪壳8上部靠前部设有用于将控制杆2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固定连接的定位钉插孔84,左半枪壳8上部靠中部设有用于将击发手柄1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固定连接的定位钉插孔84。左半枪壳8的顶盖板83上设有半圆形的大弹簧定位槽85、小弹簧定位槽86,左半枪壳8底部设有内六角螺钉插孔87、用于左右半枪壳接合的接合插槽89。左半枪壳8内设有与击发手柄1上部后端的外凸块16上部向内凹进处18相抵接的向外凸出的抵挡块81。左半枪壳8上部、下部设有用于左右半枪壳接合的接合插槽89(接合插槽89不是通孔)。左半枪壳8上部前后中、下部均设有用于左右半枪壳紧固连接的内六角螺钉插孔87(内六角螺钉插孔87为通孔)。左半枪壳8后端上面设有与头皮夹盒尾部适配的后挡板82。左半枪壳8顶部外侧前端设有用于将头皮夹盒前端安装固定在头皮夹钳上的凸柱80。左半枪壳8顶部外侧靠前部设有可插入弹夹锁定钮50两侧的底部凹槽53中的凸条88。

如图9、图10所示,右半枪壳9包括抵挡块91、后挡板92、顶盖板93、定位钉插孔94、大弹簧定位槽95、小弹簧定位槽96、内六角螺钉插孔97、接合插柱98;右半枪壳9上部靠前部设有用于将控制杆2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固定连接的定位钉插孔94,右半枪壳9上部靠中部设有用于将击发手柄1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固定连接的定位钉插孔94。右半枪壳9的顶盖板93上设有半圆形的大弹簧定位槽95、小弹簧定位槽96(分别对应左半枪壳8上的大弹簧定位槽85、小弹簧定位槽86,分别与左半枪壳8上的大弹簧定位槽85、小弹簧定位槽86合并成一个圆形的大弹簧定位槽、一个圆形的小弹簧定位槽)。右半枪壳9内设有与击发手柄1上部后端的外凸块16上部向内凹进处18相抵接的向外凸出的抵挡块91。右半枪壳9上部、下部设有用于左右半枪壳接合的接合插柱98。右半枪壳9上部前后中、下部均设有用于左右半枪壳紧固连接的内六角螺钉插孔97。右半枪壳9后端上面设有与头皮夹盒尾部适配的后挡板92。右半枪壳9顶部外侧前端设有用于将头皮夹盒前端安装固定在头皮夹钳上的凸柱90。右半枪壳9顶部外侧靠前部设有可插入弹夹锁定钮50两侧的底部凹槽53中的凸条99。

上述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头皮夹盒)、枪式头皮夹钳中的各部件由塑料材料经模具注塑和不锈钢材料经机械加工制成。其中,击发手柄1、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由聚醚砜树脂(PES)通过模具注塑而成,聚醚砜树脂耐热性好,耐燃性好.耐蠕变性好,耐老化性能优异,在180℃使用可达20年。弹夹由聚碳酸酯(PC)塑料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头皮夹夹子由聚甲醛(POM)塑料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弹夹锁定钮和输送块由ABS塑料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弹性圆柱销、内六角螺钉、大弹簧、小弹簧、卷簧由12Gr18Ni9不锈钢制成。定位钉由06Gr19Ni10不锈钢制成。控制杆由12Gr13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的操作使用方法和动作原理如下: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头皮夹盒),使用时,将头皮夹盒安装固定在枪式头皮夹钳上,通过扳动击发手柄,控制杆的上翘头部会顶住头皮夹的下夹片后部,使头皮夹自动张开,将已开口的头皮夹放到需夹持的头皮上,再通过松开击发手柄,头皮夹会自动夹住头皮;通过连续扳动、松开击发手柄,可连续释放出若干个头皮夹夹住头皮。

扳动击发手柄1时,外力(作用在击发手柄1上的力)作用在大弹簧5上,大弹簧5被压缩,外力驱使击发手柄1带动弹性圆柱销3在控制杆2上的两个弹性圆柱销插孔23内向后再向上移动一点点,移到底时,击发手柄1上部后端的外凸块16上部向内凹进处18与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内的向外凸出的抵挡块81、抵挡块91相抵接。此时,小弹簧6的回弹力使控制杆2后端向下移动。控制杆2相当于一个杠杆,位于控制杆2中间的定位钉是固定支点,控制杆2后端向下移动,控制杆2前端的上翘头部21就会向上顶出。

松开击发手柄1时,作用在大弹簧5、小弹簧6上的力消失,大弹簧5的回弹力使击发手柄1带动弹性圆柱销3在控制杆2上的两个弹性圆柱销插孔23内向前再向上移动一点点,由于杠杆的作用,控制杆2前端的上翘头部21会向下缩回一点点,击发手柄1回复原位。

手术前,需要用夹子夹住头皮组织时,即需要将夹子放入夹持头皮时,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具体操作方法和动作过程如下:

1、将头皮夹盒头端插入头皮夹施放钳前端外侧的凸柱80、凸柱90上,将头皮夹盒后端安装在头皮夹施放钳的器身上(这时能听到“咔擦”弹夹入槽的声音)。此时,弹夹锁定钮50位于弹性挡片34的前端即左面(如图3中所示)。

2、右手掀下弹夹30上端的弹性挡片34,左手捏住弹夹锁定钮50并向右边推到底(此时,头皮夹施放钳上的左半枪壳8、右半枪壳9上的凸条88、凸条99插入弹夹锁定钮50两侧的底部凹槽53中,插到底即被弹夹锁定钮50的底部凹槽53的前端顶住不动了,弹夹锁定钮50到达图4中所示位置)这时,弹夹30内的头皮夹40在卷簧70的作用下会自动顶出,并通过控制杆2限位停留在弹夹30的出口处。

3、扳动头皮夹施放钳上的击发手柄1,控制杆2的上翘头部会向上顶出,顶住弹夹口上的头皮夹40的下夹片后部,使头皮夹40自动张开(如图4中所示),这时,将已张开口子的头皮夹40放到需夹持的头皮组织上,然后,突然松开击发手柄1,此时,控制杆的上翘头部会向下缩回,弹夹口上的头皮夹40的下夹片上的压力消失,头皮夹40的上下夹片开口合拢,头皮夹40就会自动夹住头皮,起到固定和止血的作用。

4、此时第一次击发已完成,重复以上第3步的动作,能将弹夹30内的所有的头皮夹40(夹子)连续送出并夹持头皮。

当使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头皮夹连续供给装置,连续释放出若干个夹子,用这些夹子夹住头皮组织进行手术,手术完成之后,需要将夹子从头皮组织上取下来时:通过头皮夹(取出)钳,使夹子再次张开,取出夹子即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使用现有的头皮夹取出钳,将头皮夹取出钳头部插在头皮夹夹子的两边凸台上,扳动钳子手柄至锁牙锁牢,此时夹子头部已完全张大,夹子移出头皮,再将钳子锁牙放开,就能顺利地取出夹子。如此往复,直至将夹子全部取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