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颈部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736发布日期:2019-04-29 12:4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颈部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颈部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是临床常用的监测和治疗手段,其放置部位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心静脉穿刺的方法(以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为例):1)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左侧,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洞巾,露出穿刺部位;2)选择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与锁骨上两横指处为穿刺点,局部麻醉;3)用5ml注射器接7号针向胸锁关节方向穿刺,针体保持水平位,注射器保持负压;4)注射器回抽到暗红色血液并通畅,确定穿刺针在颈内静脉,退出7号针或固定7号针同时卸下注射器,另用5ml蓝针管注射器接20G留置针沿着7号针的方向穿刺,回抽到暗红色血液并通畅,确定穿刺针在颈内静脉,经蓝色注射器尾部置入导丝250mm;5)固定导丝,退出20G留置针,通过导丝置入扩张管扩张穿刺点皮肤至血管——穿刺径路;6)固定导丝,退出扩张管,通过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5-10cm;7)固定导管,医用敷料、贴膜覆盖穿刺部位,导管接输液皮条输液。

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应注意对穿刺点周围皮肤的护理,每天更换穿刺点的敷料1次,如为3M敷贴可3天更换1次,并予0.5%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更换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点周围及沿静脉走向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如有应增加换药的次数,经过处理后症状无好转,可考虑拔管并选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

婴幼儿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由于婴幼儿的体型小,置于体外的静脉导管过长,不能完全被固定于婴幼儿身上,因此会造成该静脉导管的随意晃动;并且该静脉导管上存在有硬质夹子,若婴幼儿头部向穿刺点方向转动,该导管上的硬质夹子即会对婴幼儿的头部皮肤有潜在的危害性;另外,婴幼儿穿刺点处仅有敷药进行保护,过长静脉管道外露也会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因此,需发明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颈部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该保护套能对静脉导管进行固定,对婴幼儿起保护作用,降低婴幼儿穿刺处被感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颈部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该保护套能将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固定,并且能避免中心静脉导管对婴幼儿头部皮肤造成压伤,其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颈部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呈筒状结构,其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粘贴片;所述套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贴;所述套体沿垂直于其筒体方向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棉布,所述棉布将所述套体该端的外侧面完全覆盖;所述套体沿垂直于其筒体方向的另一端上设有沿该筒体方向伸长的切割线,所述切割线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处,并将所述第二开口切断;所述切割线上设有沿其方向伸长的用于闭合或打开所述切割线的拉链,所述拉链安装在所述套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由具有透气性的透明膜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远离所述棉布的外侧面上设有固定夹。

进一步地,所述粘贴片围绕所述第一开口的边沿设置,所述粘贴片上附有隔离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贴与所述第二开口相靠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中空的通道,所述通道围绕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设置,所述切割线朝所述通道所在侧延伸并将所述通道切割,所述通道具有两个使其内腔外连通的切割口;所述通道内滑动安装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从两所述切割口处伸出所述通道外。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的外表面上覆盖有软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套体罩在婴幼儿的穿刺点处,用于套住婴幼儿身上的静脉导管及静脉导管上的硬质夹子,其还能防止婴幼儿穿刺点上的敷药被外界污染物进行污染,避免婴幼儿穿刺处伤口被感染的危险。所述第一开口上的粘贴片贴于婴幼儿穿刺点处周围的皮肤,以固定所述套体,使得所述套体不轻易从婴幼儿身上脱离;所述套体内壁上的固定贴能够将套体内的静脉导管进行固定,以防止静脉导管在套体内随意晃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应将所述套体上的棉布朝向婴幼儿的头部放置,在婴幼儿往其穿刺点方向侧头时,其头部将靠向棉布,能避免静脉导管上的硬质夹子对婴幼儿头部皮肤造成的伤害。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链将切割线闭合时,所述套体仍呈筒状结构,所述拉链将切割线打开时,所述套体的侧面与第二开口即被切割线切开,因此能方便操作者将所述套体的侧面展开,从而方便给婴幼儿的穿刺点处更换敷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套体、固定贴、棉布、拉链的设置,提升了婴幼儿在进行静脉导管治疗时的舒适感,也方便操作者对管道的日常维护,及对婴幼儿穿刺处的观察,其结构简单新颖,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粘贴片与固定夹的相互配合,能将所述套体固定在某个位置,当婴幼儿被抱起时,所述固定夹能夹于婴幼儿适合的衣角上,避免所述套体晃动而引起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颈部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中:1、套体;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2、粘贴片;3、固定夹;4、固定贴;5、棉布;6、拉链;7、通道;8、切割口;9、拉绳。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颈部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包括一中空的套体1,所述套体1呈筒状结构,其两端分别开设有使所述套体1内腔外连通的一第一开口11和一第二开口12,所述套体1用于套住婴幼儿穿刺点处上的静脉导管及静脉导管上的硬质夹子,其还能防止婴幼儿穿刺点上的敷药被外界污染物进行污染,避免婴幼儿穿刺处伤口被感染的危险。所述套体1由透气性良好的透明膜材料制成,方便操作者透过所述套体1对婴幼儿的穿刺点处进行观察,也能避免婴幼儿使用该套体1后因不透气而造成穿刺点处发炎等的严重问题。所述套体1套住婴幼儿穿刺点处上的静脉导管后,其第一开口11朝向婴幼儿,外界输液管穿过第二开口12与套体1内的静脉导管连接,以给婴幼儿输液。所述第一开口11处设有粘贴片2;优选地,所述粘贴片2围绕所述第一开口11的边沿设置,所述粘贴片2上附有隔离膜。将所述隔离膜从所述粘贴片2上拆卸下后,再将所述粘贴片2贴于婴幼儿穿刺点处的周围皮肤,使得所述套体1的第一开口11围绕在婴幼儿的穿刺点处周围,从而所述套体1即能稳定罩在婴幼儿的穿刺点处将静脉导管套住。进一步地,所述套体1远离所述棉布5的外侧面上设有固定夹3。上述所述粘贴片2与固定夹3的相互配合,能将所述套体1固定在某个位置上,当婴幼儿被抱起时,所述固定夹3能夹于婴幼儿适合的衣角上,避免所述套体1晃动而引起不适感。所述套体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贴4;以防止静脉导管在套体1内随意晃动,优选地,所述固定贴4与所述第二开口12相靠近。

所述套体1沿垂直于其筒体方向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棉布5,所述棉布5为软质材料,婴幼儿与其接触时,不会对婴幼儿的皮肤产生伤害。所述棉布5将所述套体1该端的外侧面完全覆盖,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应将所述套体1上的棉布5朝向婴幼儿的头部放置,在婴幼儿往其穿刺点方向侧头时,其头部将靠向棉布5,该棉布5将婴幼儿与静脉导管上的硬质夹子相隔离,能避免静脉导管上的硬质夹子对婴幼儿头部皮肤造成压伤,提升婴幼儿在进行静脉导管治疗时的舒适感。所述套体1沿垂直于其筒体方向的另一端上设有沿该筒体方向伸长的切割线,所述切割线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1,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12处,并将所述第二开口12切断;所述切割线上设有沿其方向伸长的用于闭合或打开所述切割线的拉链6,所述拉链6安装在所述套体1上。进一步地,所述拉链6的外表面上覆盖有软性材料。所述拉链6将切割线闭合时,所述套体1仍呈筒状结构,所述拉链6将切割线打开时,所述套体1的侧面与第二开口12即被切割线切开,即,所述套体1远离第一开口11的一端能展开,因此能方便操作者将所述套体1的侧面展开,从而方便给婴幼儿的穿刺点处更换敷药,方便操作者对婴幼儿在治疗时的护理。更换好敷药后,拉上所述拉链6将所述切割线闭合,所述套体1恢复原状,可继续进行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12处设有中空的通道7,所述通道7围绕所述第二开口12边沿设置,所述切割线朝所述通道7所在侧延伸并将所述通道7切割,所述通道7具有两个使其内腔外连通的切割口8;所述通道7内滑动安装有拉绳9,所述拉绳9的两端分别从两所述切割口8处伸出所述通道7外。操作者使用所述套体1套住婴幼儿穿刺点上的静脉导管后,再通过调节所述拉绳9,使得所述第二开口12的尺寸大小变小,避免外界物体从所述第二开口12处落入套体1内而引起婴幼儿的不适。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