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纱布的负压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725发布日期:2019-04-29 12:42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纱布的负压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更换纱布的负压引流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后为了引流腹腔、胸腔、皮下等体内胆汁、渗出液、胸水等,常常需要放置引流管,为了防止引流管移位需要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为了防止经引流管外壁的逆行感染,需要在引流管周围放置纱布,并定期进行更换。如果引流管外口渗出液较多,为了避免逆行感染,需反复更换纱布。

目前对外科术后引流管进行固定的常见方法包括缝合固定,即将引流管缝合到周围腹壁上,或使用引流管固定器或贴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然后将剪有“Y”字内口的纱布套在引流管上,对角度对纱布进行固定。上述固定及放置纱布的方法在以下不足:1.引流管随着呼吸及身体肌肉的活动,容易拉倒缝线引起组织牵拉,导致具体的疼痛;2.固定缝合的持续牵拉可导致腹壁的切割及缝线的脱落,进而失去引流管的固定作用;3.常见的引流管固定器的贴膜与腹壁接触面积较小,而且引流管固定器均为一次性耗材,引流管周围渗液污染固定器贴膜后,则失去了引流管固定作用,只能将其摘除或更换;4.引流管固定贴虽然与腹壁接触面积较大,容易受引流管周围渗液的污染,导致固定贴腹壁粘连力下降而失去固定作用;5.固定贴底部清洁困难,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逆行性感染;6.使用碘伏及酒精对引流管固定贴底部进行彻底消毒,容易导致固定贴失去对腹壁的粘连力,而导致固定贴的脱落及引流管移位;7.引流管固定贴固定普通引流管时,容易发生引流管固定部位折叠,导致体内液体引流不畅;8.引流管周围放置纱布后,仍然需要使用胶布对纱布进行固定,而长时间的活动容易导致胶布黏贴力的下降及纱布移位;9. 纱布被引流管周围渗液污染后,容易引起逆行性感染,反复更换纱布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及治疗费用;10.更换纱布时需移除纱布表面的胶布,皮肤毛发受牵拉易引起疼痛,同时增加了胶布的使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纱布及对引流管周围渗出液进行负压吸引的引流管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更换纱布的负压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环形敷料贴、塑料环、负压吸引内囊、纱布容纳盒、带有内螺纹的锥形帽,塑料环上带有卡槽,纱布容纳盒表面有孔,纱布容纳盒上端带有引流管固定管并一分为二,引流管固定管头端呈锥形伞状侧翼,引流管固定管头端外圈有螺纹。

进一步地,负压吸引内囊为圆台形,负压吸引内囊底部有螺旋状降阶梯走形的凹槽,负压吸引内囊最外侧的凹槽上设有负压吸引连接头,负压吸引内囊的高度高于纱布容纳盒的高度。

进一步地,负压吸引管连接头连接负压吸引管,负压吸引管连接负压吸引球。

进一步地,负压吸引内囊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引流管固定管呈“┌”形。

具体地,环形敷料贴外环7×9cm,内环5×7cm;纱布容纳盒底部面积4.5×6.5cm,纱布容纳盒上部面积4×6cm,纱布容纳盒高度1.5cm;负压吸引内囊底部外径1.5cm,上部外径1cm,内径0.3cm,高度1.5cm,可容纳8~22Fr的引流管;引流管固定管头端长度2cm,引流管固定管内腔直径1cm,可固定8-22Fr引流管。

上述可更换纱布的负压引流管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腹壁消毒晾干后,以引流管为中心放置环形敷料贴;

(2) 经引流管套入负压吸引内囊,调整引流管的深度并固定引流管;

(3) 将开口的环状纱布套入负压吸引内囊上;

(4) 将两半纱布容纳盒底部分别置入到塑料环上的卡槽内,收紧纱布容纳盒,盖住纱布并压住负压吸引内囊,负压吸引管经一侧纱布容纳盒表面的侧孔穿出;

(5) 引流管经纱布容纳盒上端的引流管固定管引出;

(6) 锥形帽穿过引流管套在引流管固定管的头端,旋转锥形帽,以螺纹拧紧,则两半纱布容纳盒及引流管固定管相互贴合为一体并固定住引流管。

(7) 需要更换纱布时,拧下锥形帽,取下两个纱布容纳盒,取出纱布,向上移动负压吸引内囊,消毒后下移负压吸引内囊,放置新的无菌环状纱布,重新放置纱布容纳盒,拧紧锥形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环形敷料贴进行引流管及纱布容纳盒的固定,环形敷料贴较条形胶布贴的固定力更强;

2.通过环形敷料贴对引流管及纱布容纳盒的一次固定,避免了每次更换敷料时更换新的胶布贴;

3.使用纱布容纳盒对纱布进行覆盖及固定,减少了纱布固定胶布的使用量,也避免了纱布的移位;

4.将纱布容纳盒分为两部分,易于容纳盒的取出及放置;

5.通过环形敷料贴周围的塑料环对纱布容纳盒的固定力更大,避免了纱布盒的移位;

6.使用塑料环上的卡槽及与引流管固定管配套的锥形帽可使两个纱布容纳盒成为一个整体,固定力更强,可避免纱布容纳盒的移位及活动;

7.引流管外套有圆台形负压吸引内囊,通过负压吸引将引流管周围渗液引出,减少了引流液渗出污染纱布及对切口的浸泡,避免了切口的炎性水肿并延长纱布的使用寿命,减少纱布更换次数;

8.纱布容纳盒对引流管负压吸引囊具有外压作用,使负压吸引囊与腹壁贴合更为紧密,保持其长时间处于负压状态,而螺旋状降阶梯走形的凹槽可以充分吸引渗出液,避免渗出液的外漏;

9.纱布容纳盒上端引流管固定管的“┌”形状避免了引流管的折叠;

10.负压吸引内囊由弹性材料制成,既对常规使用的引流管具有固定作用,又可保持内囊内部呈密闭状态;

11.纱布容纳盒上设有通气孔,既可保持纱布的干燥状态,也可观察纱布被渗出液浸润的程度,可评估纱布污染程度,做到及时更换纱布;

12.引流管固定管头端呈锥形伞状侧翼,套入锥形帽后,对各种类型的引流管均具有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3 本实用新型负压吸引内囊结构示意图;

图4 本实用新型两半纱布容纳盒结构示意图;

图5 本实用新型塑料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 环形敷料贴,2. 塑料环,3. 负压吸引内囊,4. 纱布容纳盒,5.锥形帽,6. 卡槽,7. 引流管固定管,8. 负压吸引管连接头,9. 负压吸引管,10.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更换纱布的负压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环形敷料贴1、塑料环2、负压吸引内囊3、纱布容纳盒4、带有内螺纹的锥形帽5,塑料环上带有卡槽6,用以固定纱布容纳盒,纱布容纳盒表面有孔,纱布容纳盒上端带有引流管固定管7并一分为二,引流管固定管头端呈锥形伞状侧翼,引流管固定管头端外圈有螺纹,引流管固定管呈“┌”形,负压吸引内囊为圆台形,由硅胶制成,负压吸引内囊底部有螺旋状降阶梯走形的凹槽,负压吸引内囊最外侧的凹槽上设有负压吸引连接头8,负压吸引管连接头连接负压吸引管9,负压吸引管连接负压吸引球,负压吸引内囊的高度高于纱布容纳盒的高度,使纱布容纳盒压住负压吸引内囊时增大压力,使负压吸引囊与腹壁贴合更为紧密,保持其长时间处于负压状态;环形敷料贴外环7×9cm,内环5×7cm;纱布容纳盒底部面积4.5×6.5cm,纱布容纳盒上部面积4×6cm,纱布容纳盒高度1.5cm;负压吸引内囊底部外径1.5cm,上部外径1cm,内径0.3cm,高度1.5cm,可容纳8~22Fr的引流管;引流管固定管头端长度2cm,引流管固定管内腔直径1cm,可固定8~22Fr引流管。

上述可更换纱布的负压引流管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腹壁消毒晾干后,以引流管为中心放置环形敷料贴;

(2) 经引流管套入负压吸引内囊,调整引流管的深度并固定引流管;

(3) 将开口的环状纱布套入负压吸引内囊上;

(4) 将两半纱布容纳盒底部分别置入到塑料环上的卡槽内,收紧纱布容纳盒,盖住纱布并压住负压吸引内囊,负压吸引管经一侧纱布容纳盒表面的侧孔穿出,连接负压吸引球;

(5) 引流管经纱布容纳盒上端的引流管固定管引出;

(6) 锥形帽穿过引流管套在引流管固定管的头端,旋转锥形帽,以螺纹拧紧,则两半纱布容纳盒及引流管固定管相互贴合为一体并固定住引流管;

(7) 需要更换纱布时,拧下锥形帽,取下两个纱布容纳盒,取出纱布,向上移动负压吸引内囊,消毒后下移负压吸引内囊,放置新的无菌环状纱布,重新放置纱布容纳盒,拧紧锥形帽。

本发明可在各种外科等领域引流管的固定及预防感染方面广泛推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