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髋关节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9920发布日期:2019-05-24 21:3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髋关节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训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髋关节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髋关节周围肌群属于核心肌群,是下肢最接近身体核心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下肢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作用包括:稳定脊柱、骨盆,保证运动中身体的正确姿势;是身体的运动控制和平衡协调的基础;提高运动时由躯干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损伤。髋关节周围肌群训练有助于运动中控制身体重心,使脚在落地时的支点与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处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从而减少步态支撑相受伤概率。

对于老年人群体、以及需要进行髋关节周围肌群恢复训练的群体,目前使用的髋关节训练装置由于设计结构不合理,存在使用功能单一,使用适应性和舒适性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舒适性高,适用性大,功能多样的多功能髋关节训练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多功能髋关节训练装置,包括安装底板、转动模块、鞋套、支撑架;

所述转动模块包括转动盘、立柱、轴承,所述立柱底部与安装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分别与立柱顶部、转动盘连接;所述鞋套与转动盘顶部连接;

所述支撑架包括前立柱、左立柱、右立柱、上支撑模块;所述前立柱、左立柱、右立柱结构相同,所述前立柱、左立柱、右立柱其中任一项均包括外空心柱、内调节柱,所述内调节柱高度可调节地与外空心柱连接;所述上支撑模块包括前端圆弧栏杆,后端对称与前端圆弧栏杆一体成型的引体支撑杆;所述引体支撑杆的长度延伸超出转动模块;

所述引体支撑杆分别与左立柱的内调节柱顶部、右立柱的内调节柱顶部连接,所述前端圆弧栏杆与前立柱的内调节柱顶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调节柱上等间距地设置多个限位通孔,所述外空心柱一侧设置连接通孔,所述外空心柱另一侧与连接通孔同轴心设置螺纹孔,所述连接通孔、螺纹孔的间距与限位通孔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前端圆弧栏杆为半圆弧,所述前端圆弧栏杆与转动盘同轴心设置。

优选地,轴承为推力轴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安装底板、转动模块、鞋套、支撑架等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将支撑架的前端圆弧栏杆设置成半圆弧,且将前端圆弧栏杆与转动盘同轴心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的舒适性。通过将内调节柱高度可调节地与外空心柱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使用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通过将上支撑模块的引体支撑杆的长度延伸超出转动模块,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不仅可进行髋关节的肌肉群的训练,引体支撑杆还可用于双杆上进行的部分项目训练,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多功能髋关节训练装置,包括安装底板1、转动模块2、鞋套3、支撑架4。具体实施中,转动模块2包括转动盘5、立柱6、轴承(图中未示出),将立柱6底部与安装底板1固定连接,轴承分别与立柱6顶部、转动盘5连接;将鞋套3与转动盘5顶部连接。

具体实施中支撑架4包括前立柱7、左立柱8、右立柱9、上支撑模块10;前立柱7、左立柱8、右立柱9结构相同,前立柱7、左立柱8、右立柱9其中任一项均包括外空心柱11、内调节柱12,内调节柱12高度可调节地与外空心柱11连接。上支撑模块10包括前端圆弧栏杆14,后端对称与前端圆弧栏杆14一体成型的引体支撑杆15;引体支撑杆15的长度延伸超出转动模块2。将引体支撑杆15分别与左立柱8的内调节柱12顶部、右立柱9的内调节柱12顶部连接,将前端圆弧栏杆14与前立柱7的内调节柱12顶部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内调节柱12上等间距地设置多个限位通孔,外空心柱11一侧设置连接通孔,在外空心柱11另一侧与连接通孔同轴心设置螺纹孔,且连接通孔、螺纹孔的间距与限位通孔的间距相等。具体实施时将调节手柄16依次穿过连接通孔,限位通孔后和螺纹孔配合连接,实现对内调节柱12连接高度的调节。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前端圆弧栏杆14为半圆弧,前端圆弧栏杆14与转动盘5同轴心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品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中轴承采用推力轴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