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947发布日期:2019-11-12 22:2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输液架,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



背景技术:

胃肠外科现已全面实行ERAS技术,ERAS技术要求鼓励病人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但术后第1天,第2天病人仍较虚弱,而且需要禁食,这时候就需要输营养液和普通药物。为了方便病人在输液的同时能活动,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可以方便移动的输液架,而为了病人在活动累了可以随时随地的有休息的地方,人们又在该类输液架上设置了凳子。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该类设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1.现有技术的该类输液架在移动或者闲置时占用过多的空间;

2.现有技术的该类输液架没有充分考虑患者虚弱的身体状况,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3.现有技术的该类输液架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使用安全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杆、可折叠面板,所述输液杆上连接有可折叠支撑机构,当展开所述可折叠支撑机构后能支撑可折叠面板并使其固定,所述输液杆上至少设有一个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输液架在日常闲置时,将可折叠面板合拢收缩,并将可折叠机构合拢收缩,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闲置时占用输液架的空间。在病人输液而又需要散步时,无需展开该可折叠面板和可支撑机构,直接在地面推动即可,这样能使输液架穿过狭窄的空间。而当病人需要就地休息时,先将可折叠支撑机构展开,再将可折叠面板展开,当可折叠面板展开至水平面时,可折叠支撑机构的上端与可折叠面板的底面相抵触,病人就可以坐在此可折叠面板上,边输液边休息。

在上述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中,所述可折叠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撑腿、第二撑腿、第三撑腿,所述输液杆与第一撑腿之间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撑腿固定连接且连接端点为P,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输液杆固定连接且连接端点为Q,所述第二撑腿与第三撑腿之间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二撑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第三撑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中部与第二连杆中部交错旋转连接成X形,所述第一连杆上分别铰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均可沿端点P、Q所在直线方向轴向翻转,当第一面板翻转至水平面时第一面板与第二撑腿上端相抵触,当第二面板翻转至水平面时第二面板与第三撑腿上端相抵触。

在上述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中,所述的输液杆下端、可折叠支撑机构下端均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用于使输液架便于滑动。

在上述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中,所述的输液杆下端、可折叠支撑机构下端均开设有滑轮槽,所述万向轮与滑轮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驱动万向轮复位。

在上述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中,所述的可折叠面板底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限定可折叠支撑机构的位置。

在上述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中,所述可折叠面板上均设有卡锁结构,所述卡锁结构用于将可折叠面板连接于输液杆。

在上述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中,所述挂钩可沿输液杆滑动。

在上述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中,所述输液杆设有可沿输液杆上下滑动的集线槽,所述集线槽用于收拢引流线。

在上述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中,所述输液杆上部设有两个挂钩,所述输液杆中部设有一个挂钩,所述输液杆下部设有一个挂钩。

在上述的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中,所述输液杆为伸缩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用,在移动过程中和闲置状态的占用空间小;

2.本实用新型保障输液架可以保障病人在移动过程和坐在折叠凳上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的挂钩可以适应不同输液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使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液杆;2、第一撑腿;3、第二撑腿;4、第三撑腿;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一面板;8、第二面板;9、万向轮;10、滑轮槽;11、弹簧;12、限位槽;13、卡锁结构;14、挂钩;15、集线槽;16、可折叠面板;17、可折叠支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杆1、可折叠面板16,所述输液杆1上连接有可折叠支撑机构17,当展开所述可折叠支撑机构17后能支撑可折叠面板16并使其固定,所述输液杆1上至少设有一个挂钩14。

优选的,可折叠面板16包括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所述的可折叠支撑机构17包括第一撑腿2、第二撑腿3、第三撑腿4,所述输液杆1与第一撑腿2之间设有第一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5一端与第一撑腿2固定连接且连接端点为P,所述第一连杆5另一端与输液杆1固定连接且连接端点为Q,所述第二撑腿3与第三撑腿4之间设有第二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6一端与第二撑腿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另一端与第三撑腿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中部与第二连杆6中部交错旋转连接成X形,所述第一连杆5上分别铰接有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所述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均可沿端点P、Q所在直线方向轴向翻转,当第一面板7翻转至水平面时第一面板7与第二撑腿3上端相抵触,当第二面板8翻转至水平面时第二面板8与第三撑腿4上端相抵触。采用该方式的可折叠支撑机构17和可折叠面板16,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输液杆1下端、可折叠支撑机构17下端均设有万向轮9,所述万向轮9用于使输液架便于滑动。为了病人散步时推动输液架更轻松,在撑腿上均装上万向轮9。

优选的,输液杆1下端、可折叠支撑机构17下端均开设有滑轮槽10,所述万向轮9与滑轮槽10之间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用于驱动万向轮9复位。在万向轮9和撑腿之间装复位弹簧11可以起到两个作用:第一、当病人在上下坡或者遇到紧急情形时,可以向下拉动输液架,万向轮9被压缩至滑轮槽10内,进而使输液架的四个脚接触地面,从而使输液架停止移动;第二,当病人放下面板坐下休息时,病人自身的重量向下压缩弹簧11,使万向轮9被压缩至滑轮槽10内,进而使输液架保持稳定。

进一步细说,可折叠面板16底面开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用于限定可折叠支撑机构17的位置。在面板底面开设限位槽12后,配合限定了第一撑腿2和第三撑腿4的位置,进而使输液架整体更加稳定,提高了病人使用时的安全性。

优选的,可折叠面板16上均设有卡锁结构13,所述卡锁结构13用于将可折叠面板16连接于输液杆1。将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均连接到输液杆1上以后,再驱动输液架时可以提高整个输液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细说,挂钩14可沿输液杆1滑动。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可以上下调整挂钩14的位置,增加输液架适用环境的灵活性。

优选的,输液杆1设有可沿输液杆1上下滑动的集线槽15,集线槽15用于收拢引流线。由于病人在移动时,可能遇到的障碍物比较多,此时如果输液管过多很有可能会被障碍物挂碰到,因此设置集线槽15可以将线收起来。另外,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将集线槽15设置为可沿输液杆1上下滑动的集线槽15,以适应不同的输液环境。

优选的,输液杆1上部设有两个挂钩14,输液杆1中部设有一个挂钩14,输液杆1下部设有一个挂钩14。根据胃病人员的特殊需求,输液杆1上部设置有挂钩14用于挂营养液输液、普通液体输液;输液杆1中部设有挂钩14,用于挂手机、收音机等,可以让病人在行走时收听广播和音乐,从而分散行走时疼痛的注意力;输液架下端杆下部的挂钩14可以挂引流袋,而且该挂钩14设置低于切口的方向,防止拎着或者挂在衣服上高于切口引起引流液反流。

优选的,输液杆1为伸缩杆。自动可调节的输液杆在本实用新型中有三个作用:第一、方便医护人员悬挂输液袋;第二、方便调节输液袋的位置进而控制输液环境;第三、方便病人移动时避开障碍物等,另外可调节的输液杆在收缩后方便收纳,占用空间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输液杆1、第一撑腿2、第二撑腿3、第三撑腿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一面板7、第二面板8、万向轮9、滑轮槽10、弹簧11、限位槽12、卡锁结构13、挂钩14、集线槽15、可折叠面板16、可折叠支撑机构1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