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患者取用物品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161发布日期:2019-04-16 23:0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患者取用物品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具体说是一种方便患者取用物品的病床。



背景技术:

卧床患者,尤其是术后卧床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较差,饮食、服药等均需要护工或陪同家属照顾。如果护理人员不在一旁,患者又难以坐起,即使从一旁的床头柜拿取物品都很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患者取用物品的病床,使难以坐起的卧床患者伸手可以方便地拿到所需的小件物品,且不依赖床头柜和护理人员的帮助。

所述方便患者取用物品的病床,其特征在于:在病床的床板上设有用于取放物品的功能区,该功能区设有通常状态为上表面闭合的取物孔;

在取物孔位置设有与床板顶面平齐的一对活动板,活动板设在水平设置的滑板槽内,活动板的下方设有与床板固定的支架,与支架连接有转轴与床板平行的上、下两对轮,在取物孔的正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托盘;

两对轮均在与转轴垂直的一个平面内,上方的一对轮分别为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下方的一对轮分别为第三从动轮和带直流电机的主动轮;

所述主动轮在直流电机的电机转轴上固定有与电机输出轴同轴的第一槽轮和第二槽轮,在第一槽轮内固定有第一牵拉带的一端,在第二槽轮内固定有第二牵拉带的一端,第一牵拉带先后顺时针绕过第三从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后与托盘的靠近第一从动轮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牵拉带逆时针绕过第二从动轮后与托盘的靠近第二从动轮一侧固定连接;

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顶部牵拉带分别直接或间接与一对活动板的底面接触,使得直流电机转动时牵拉带带动托盘竖向移动,同时带动一对活动板水平开合移动;

床体设有电源盒,在床体表面设有下降按钮和上升按钮,下降按钮和上升按钮分别连通直流电机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牵拉带和所述第二牵拉带外表面设有齿,活动板的底面与牵拉带接触部位设有与牵拉带所设的齿啮合的齿。

优选地,第一牵拉带和第二牵拉带的宽度为10~25mm,所述托盘设有高3~6cm的侧壁,第一牵拉带和第二牵拉带分别与托盘的底部或外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滑板槽为在取物孔两侧嵌于床板内的空腔,面对取物孔的一侧开放,活动板的齿下方的滑板槽底面设有条状开口,用于穿过第一牵拉带和第二牵拉带。

优选地,活动板闭合状态下,取物孔的远离活动板拼合缝的相对两端位置对应的滑板槽顶板设有向内倾斜的顶板端面,对应顶板端面的活动板顶面设有贴合的斜面和下沉的顶面,活动板闭合状态下的活动板底面与牵拉带接触部位设有向下凸出的上推平台,用于在活动板拼合时顶面与床板顶面平齐。

优选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上方分别设置有齿轮组,齿轮组与活动板底部的齿啮合。

优选地,下降按钮和上升按钮的表面下凹,以防止误触发;下降按钮和上升按钮各为一对联动常开开关,下降按钮将电源正、负两端与直流电机的正、负两端对应连接,上升按钮将电源两端正、负与直流电机的负、正两端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在活动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对应的滑板槽内侧壁分别设有微动开关,微动开关为常闭开关,串接于直流电机的供电回路上,作为行程结束的断电开关。

优选地,所述托盘配置有配套的饮食杯,饮食杯内设有竖向的隔板,将饮食杯内隔离为饮水区和流质区。

本实用新型将卧床患者的取用杯或小件物品,例如药物等,直接置于床板下侧,不需要起身去开启床头柜,只需要按下相应按钮操作即可取到,对于活动不便的卧床患者尤为方便。本实用新型在将设于床板下方的托盘通过微型电机驱动上移的同时,同步控制活动板的开合,在不需要取用时,自动关闭活动板,且保持活动板与床板平面的平齐,不影响床板的使用,整体自动控制结构简单可靠,不需要处理器和程序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活动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向视图,

图4是图2主动轮中B向视图,

图5是图2中C处放大图,

图6是控制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中:1-功能区,2-下降按钮,3-上升按钮,4-饮食杯,5-取物孔,6-床板,7-电源盒,8-活动板,9-滑板槽,10-第一牵拉带,11-轮,12-主动轮,13-托盘,14-支架,15-齿,16-第二牵拉带,17-直流电源,18-直流电机,19-电机转轴,20-第一槽轮,21-第二槽轮,22-过流保护开关,23-第一从动轮,24-第二从动轮,25-第三从动轮,26-微动开关,27-顶板端面,28-上推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2中所示方便患者取用物品的病床,在病床的床板6上设有用于取放物品的功能区1,可以设置于床板上任意部位,从方便使用的角度,可设置于床头一侧的伸手可及之处,该功能区设有取物孔5,取物孔的顶面在通常状态下通过活动板闭合,活动板的顶面与床板顶面平齐。

如图2,活动板设在水平设置的滑板槽9内,活动板的下方设有与床板6固定的支架14,与支架连接有上、下两对轮,上、下两对轮的转轴均与床板平行,在取物孔的正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托盘13,托盘周围竖向设有高3~6cm的侧壁,可以在托盘中直接放入小的物品或者配套的饮食杯。

两对轮均在与转轴垂直的一个平面内,为方便描述,设定上方的一对轮分别为第一从动轮23和第二从动轮25,下方的一对轮分别为第三从动轮24和带直流电机18的主动轮12。

如图4,所述主动轮12在直流电机18的电机输出轴上固定有延长的电机转轴19,电机转轴19上固定套接与电机输出轴同轴的第一槽轮20和第二槽轮21,第一槽轮20和第二槽轮21的直径相等,在第一槽轮20内固定有第一牵拉带10的一端,在第二槽轮21内固定有第二牵拉带16的一端,牵拉带在带有侧板的槽内卷绕,第一牵拉带10先后顺时针绕过第三从动轮24和第一从动轮23后与托盘13的靠近第一从动轮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牵拉带16逆时针绕过第二从动轮25后与托盘13的靠近第二从动轮一侧固定连接,因此当直流电机正传时,将第一牵拉带10和第二牵拉带16同步被卷绕缩短,托盘随之上移,直流电机反转时,将卷绕的牵拉带同步释放,托盘随之下移。

为了使托盘尽量上移,第一牵拉带10和第二牵拉带16分别与托盘的底部或外侧壁固定连接。

如图3,为方便稳定地同步驱动活动板,所述第一牵拉带10和所述第二牵拉带16外表面设有齿15,活动板的底面与牵拉带接触部位设有与牵拉带所设的齿啮合的齿15。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从动轮23和第二从动轮25的顶部牵拉带分别与一对活动板的底面接触,图2中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使得直流电机转动时牵拉带带动托盘13竖向移动,同时带动一对活动板水平开合移动。

作为改进的实施例,可以在第一从动轮23和第二从动轮25上方分别设置齿轮组或者同轴带有不同齿数齿盘的齿盘组,加快活动板的开合速度,防止托盘内的饮食杯被尚未完全开启的活动板阻挡。为了防止牵拉带与从动轮之间的滑动,在第一从动轮23和第二从动轮25的轮轴接触面设置配套的齿。这样可以使活动板开启后,托盘尽量上移,露出床板表面。

如图3、5,所述滑板槽9为在取物孔5两侧嵌于床板内的空腔,面对取物孔的一侧开放,滑板槽9固定不动,内嵌的活动板可以沿滑板槽进出,活动板的齿15下方的滑板槽底面设有条状开口,用于穿过第一牵拉带10和第二牵拉带16;或者穿过齿轮组与活动板的齿啮合。

活动板8闭合状态下,取物孔5的远离活动板拼合缝的相对两端位置对应的滑板槽顶板设有向内倾斜的顶板端面27,对应顶板端面27的活动板顶面设有贴合的斜面和下沉的顶面,活动板闭合状态下的活动板底面与牵拉带接触部位设有向下凸出的上推平台28,用于在活动板拼合时顶面与床板顶面平齐,活动板拉开时由于设置的斜面台阶,活动板便于拉开。

床体设有电源盒7,在床体表面设有下降按钮2和上升按钮3,下降按钮2和上升按钮3的表面下凹,以防止误触发;

下降按钮2和上升按钮3分别连通直流电机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

如图6,下降按钮2和上升按钮3各为一对联动常开开关,下降按钮2将电源正、负两端与直流电机的正、负两端对应连接,上升按钮3将电源两端正、负与直流电机的负、正两端对应连接。

在活动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对应的滑板槽内侧壁分别设有微动开关26,微动开关26为常闭开关,串接于直流电机18的供电回路上,作为行程结束的断电开关。回路中还串接有过载保护开关。控制电路简单易于维护,活动板的联动控制不依赖程序和处理器,可靠性更高且降低了程序维护成本。

为了方便活动不便卧床患者的饮食,所述托盘13配置有配套的饮食杯4,饮食杯内设有竖向的隔板,将饮食杯内隔离为饮水区和流质区,可以兼顾饮水和流质进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