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功能鼻窦扩张治疗系统的单向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795发布日期:2019-06-05 23:3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用于多功能鼻窦扩张治疗系统的单向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窦扩张治疗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鼻窦扩张治疗系统的部件。



背景技术:

鼻窦球囊扩张系统一般在引导管的尾部有一个引导管支座,引导管支座上有两个接口,一个用于对球囊的充压,另一个用于外接设备实现对病患位置的冲洗和抽液,在抽液的工况中只要外接的设备一直工作,就会对病患位置不停的抽吸,然而医生在抽液过程中可能存在不需要抽吸的时间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要么关停外接的设备,要么患者就得忍受不停抽吸的不适感。因此上述存在的问题会对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功能鼻窦扩张治疗系统的单向阀结构,通过增加单向阀结构方便地实现了抽液功能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的快速切换,且不影响正常的冲洗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多功能鼻窦扩张治疗系统的单向阀结构,所述治疗系统包括手柄外壳、引导管、引导管支座,所述引导管插设在所述引导管支座上,且所述引导管与所述引导管支座上的液体通道相连通,所述单向阀包括:

阀盖,安装在所述引导管支座上,与所述引导管支座相配合;

通气管,设置在所述手柄外壳内,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阀盖上,另一端与所述手柄外壳的外部相连通;以及

阀门,设置在所述阀盖与所述引导管支座之间,用于控制所述通气管与引导管支座之间的连通。

其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阀盖上,另一端通过所述手柄外壳上的外出孔延伸出去,可以完全延伸出手柄外壳外部,也可以延伸至与手柄外壳的外表面齐平。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管支座上开设有安装孔、连通孔,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引导管支座的液体通道相连通,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通气管之间的连通情况通过所述阀门进行控制。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为盲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阀盖上开设有气流孔,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气流孔相连通,所述气流孔与所述连通孔之间的连通情况通过所述阀门进行控制。所述通气管固定插设在所述阀盖上。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门包括安装头和密封翼,所述安装头与密封翼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头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密封翼位于所述气流孔内将用于控制所述气流孔与连通孔之间的连通情况。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翼为柔性带弧度的薄片。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管支座为带有鲁尔结构的支座。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引导管支座结构的改进,增加了单向阀结构,从而实现抽液工况下使用和非使用状态的快速切换。操作者通过手指堵住通气管前端,阀门呈关闭状态,此时引导管与引导管支座相连通,可进行抽液。当操作者松开手指,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阀门便会切换到打开状态,此时气流孔与连通孔相连通,即气流可从通气管流至引导管支座、并从引导管支座的接口处流出,从而将原抽液状态切断,以获得满足操作者的操作状况,减少患者的不适。当对患处进行冲洗时,阀门则会处于关闭状态,即此时气流孔与连通孔隔绝,不会影响冲洗功能。改进后的治疗系统操作便利、安全可靠,为患者病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医疗设备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抽液工况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抽液工况停止间隙示意图;

图5是冲洗工况工作状态示图。

1、通气管;2、阀盖;3、引导管支座;5、阀门;11、通气孔;51、安装头;52、密封翼;100、引导管;200、手柄外壳;300、连通孔;50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至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多功能鼻窦扩张治疗系统的单向阀结构,治疗系统包括手柄外壳200、引导管100、引导管支座3,所述引导管100插设在所述引导管支座3上,且所述引导管100与所述引导管支座3上的液体通道相连通。所述引导管100的前端用于将鼻窦球囊引导到患者的病患位置,后端连接带有鲁尔结构的引导管支座3,鲁尔接口可以外接用于冲洗或者抽液的装置,从而实现对患者病变位置的冲洗和抽液。

改进后的引导管支座3上开设有安装孔500、连通孔300,所述连通孔300与所述引导管支座3的液体通道相连通,即所述连通孔300与鲁尔接口相连通。所述引导管支座3上固定安装有阀盖2,所述阀盖2内设置有阀门5,所述阀门5位于所述阀盖2与所述引导管支座3之间。所述阀盖2上固定连接有通气管1,通气管1平行与所述引导管100。所述通气管1整体位于所述手柄外壳200内部,所述通气管1的一端固定插设在所述阀盖2上,所述通气管1的另一端通过手柄外壳200上开设的外出孔延伸至与所述手柄外壳200的外表面齐平,使得通气管1与大气相连通,同时便于操作者用手指就能方便进行捂堵。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1的另一端还可以通过手柄外壳200上开设的外出孔完全延伸到所述手柄外壳200的外部。所述阀门5用于控制所述通气管1与引导管支座3之间的连通与否。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51为盲孔。开设在所述引导管支座3外周。所述阀盖2上开设有气流孔222,所述通气管1与所述气流孔222相连通,所述气流孔222与所述连通孔300之间的连通情况通过所述阀门5进行控制。

所述阀门5包括安装头51和密封翼52,所述安装头51与密封翼5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头5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500中,所述密封翼52用于隔绝连通孔300。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翼52为柔性带弧度的薄片,可在大气压或流体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张合。当引导管支座3侧有流体压力时,密封翼52贴紧在阀盖2的内壁上,从而将气流孔222与所述连通孔300隔绝,即切断了通气管1与引导管支座3之间的连通;当通气管1侧有大气压时,密封翼52张离阀盖2的内壁,所述气流孔222与所述连通孔300连通,即通气管1与引导管支座3之间相连通。因此,所述阀门5用于控制通气管1与引导管支座3之间的连通情况。

通过外接到鼻窦球囊手柄上的通气管1,在抽液工况时,医生只要用手指捂住通气管1暴露与大气中的通气孔11便能实现正常的抽吸功能,此时阀门5关闭,患者病患处的脓液或者多余液体便通过引导管100的前端流经引导管支座3,从引导管支座3后端的鲁尔口经外接设备抽出,如图3所示,箭头代表液体流经路线。在不需要抽液时,医生松开位于通气孔11的手指,阀门5打开,气流从通气孔11处流入,流经引导管支座3,从引导管支座3接口处流出,没有液体或者气流从引导管100的前端流进,也就实现了停止对病患位置的抽吸,如图4所示,箭头表示气流路径。而单向阀结构里的阀门5在冲洗工况时会关闭,此时松开位于通气孔11的手指,所述密封翼52贴紧在阀盖2的内壁上,堵住气流孔222,从而就避免了液体从通气孔11处流出,如图5所示,箭头表示冲洗液的流经路径。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的鼻窦球囊治疗系统进行改进,增加了单向阀的结构,能实现抽液工况下使用和非使用状态的快速切换,且不影响正常的冲洗功能。不仅结构上合理紧凑,同时便于医生操作,提高了治疗效率,减少了患者治疗中的不适。

上述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替换和改变,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