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942发布日期:2019-04-20 03:0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加,罹患膝关节退变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数量逐年递增。我国罹患骨关节病的患者人数多达6500万,3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5岁以上人群为60%,75岁以上人群为80%,其中致残率高达53%。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严重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重建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而在手术时后交叉韧带的完整保留对于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和行走步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腔内非常重要的前后向和旋转稳定结构。后交叉韧带股骨的附着区位于股骨内髁的外侧面骨质,形状为半环形,宽度为19~21mm,向下后方向走行,止于胫骨内外髁关节面的后部骨质,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内外侧宽度为10~12mm,并向后延伸到胫骨平台的下方约1cm处,其前方紧邻内外侧半月板后角的止点处。后交叉韧带具有限制胫骨后移、膝关节后伸、旋转和膝关节侧方活动的生理功能。

在现有的保留后交叉韧带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由于没有专用的手术器械或装置保护后交叉韧带,只能通过目测或使用长钢钉来确定后交叉韧带下止点骨块的位置和大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后交叉韧带保护效果欠佳。在用电动摆锯片进行胫骨平台截骨时,极易发生后交叉韧带胫骨侧下止点骨块部分撕脱或完全撕脱,引起后交叉韧带松弛,进而影响术后疗效和膝关节假体使用寿命,导致手术失败。

因此,提供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对后交叉韧带的误切割,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包括一骨撬和与骨撬组配使用的骨刀,

所述骨撬包括手柄、辅助撬板和撬头,所述手柄、辅助撬板和撬头一体成型,所述手柄为扁平状,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辅助撬板,所述辅助撬板为扁平弧形结构,与股骨滑车沟相匹配,在所述辅助撬板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撬头,所述撬头由两侧臂组成,所述两侧臂之间形成U形开口,在所述手柄靠近所述辅助撬板的一端所述手柄的两侧设有卡槽;

所述骨刀包括一刀柄,刀柄为扁平状,刀柄的一端一体连接一刀头;

所述骨刀插入所述骨撬的卡槽中,与所述骨撬活动连接。

所述卡槽上设置有刻度线,可以准确读取骨刀插入骨的深度,避免人的目测造成的误差。

为了避免压迫或损坏后交叉韧带,所述U形开口的高度为20-40mm。

所述两个侧臂的端部设置为V形,可以增强骨撬的把持力。

所述骨刀刀柄上设有标记线,便于读取骨刀插入骨的深度。

为了限制骨刀插入骨的深度,防止刀头插入太深引起后交叉韧带撕脱,所述骨刀刀柄两侧面上距离所述标记线15mm处设置有一对限位凸起。

所述骨刀刀头为直型刀头或U型刀头,根据手术需要选择不同刀头。

为了手术操作方便,节省人力,所述骨撬手柄远离辅助撬板的一端上还设有挂环。

所述骨撬和骨刀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的骨撬撬头两个侧臂之间的U形开口具有更合适的高度,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避免对后交叉韧带的伤害,两个侧臂的臂宽窄,可以增强骨撬的把持度,能更好的把持住胫骨平台,辅助撬板内表面的弧形与股骨滑车沟骨形相匹配,从而能更好的将股骨向前推出,便于截骨。

2、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将骨撬和骨刀组配,可以减少手术人数,节约人力。

3、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设置有限位凸起和刻度,可以有效防止骨刀插入太深造成的后交叉韧带胫骨侧下止点撕脱骨折,并能准确判断骨刀插入位置。

4、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制造成本低,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骨撬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骨撬撬头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骨刀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骨撬和骨刀组配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骨撬1,骨刀2,手柄11,辅助撬板12,撬头13,卡槽14,挂环111,侧臂131,U形开口132,刻度141,刀柄21,刀头22,标记线23,限位凸起2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骨撬1和与骨撬组配使用的骨刀2,

如图1所示,所述骨撬1包括手柄11、辅助撬板12和撬头13,所述手柄11、辅助撬板12和撬头13一体成型,所述手柄11为扁平状,所述手柄11的一端连接辅助撬板12,所述辅助撬板12为扁平弧形结构,与股骨滑车沟相匹配,在所述辅助撬板12远离所述手柄11的一端连接撬头13,如图2所示,所述撬头13由两侧臂131组成,所述两侧臂131之间形成U形开口132,U形开口132的高度为20-40mm,两个侧臂131的臂宽为10mm,在所述手柄11靠近所述辅助撬板12的一端所述手柄11的两侧还设有卡槽14;

如图3所示,所述骨刀2包括一刀柄21,刀柄21为扁平状,刀柄21的一端一体连接一刀头22;

如图4所示,骨刀2从骨撬手柄11远离辅助撬板12的一端插入卡槽14中,与骨撬1活动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卡槽14上设置有刻度线141,从刻度线上可以直接读取骨刀插入骨的深度。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骨撬1两个侧臂131的端部为V形,可以增强骨撬1的把持力,防止手术中骨撬与骨的脱离。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骨刀2的刀柄21上设有标记线23,标记线可以辅助读取骨刀插入骨的深度,读数时,将标记线对准卡槽上的0刻度线,然后标记线对准的卡槽上刻度的读数即为骨刀插入骨中的深度。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骨刀刀柄21两侧面上距离所述标记线23的15mm处设置有一对限位凸起24,如图5所示,限位凸起24用于限制骨刀插入骨的深度,当骨刀2插入骨中一定深度时,限位凸起24与骨撬1上的卡槽13接触,限位凸24起不能通过卡槽14,从而使骨刀2被卡槽14卡住,限制骨刀2插入骨的深度。

上述实施例中,骨刀2刀头22为直型刀头或U型刀头。

上述实施例中,在手柄11远离辅助撬板12的一端上还设有挂环111。

上述实施例中,骨撬1和骨刀2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使用时首先使用骨撬1的辅助撬板12包裹在股骨的滑车沟和后交叉韧带前方,将撬头13的两侧臂131把持住胫骨平台并将后交叉韧带置于U形开口132处予以保护,然后手握持手柄1向后用力,进而带动辅助撬板12将胫骨平台相对股骨向前推出,使胫骨平台充分显露,此时将骨刀2插入骨撬卡槽14中,并垂直于胫骨平台将刀头22插入胫骨平台骨质内,骨撬1卡槽14上的刻度读出骨刀2插入胫骨平台的深度,在插入合适深度后再进行截骨,由于有骨刀对后交叉韧带下止点进行保护,可以完整保留后交叉韧带胫骨平台止点骨质,而限位凸起24则可以防止插入骨刀太用力导致刀头插入太深而引起后交叉韧带撕脱。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