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1243发布日期:2019-07-03 03:48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208488U公告的“一次性气管插管牙齿固定装置”,其中的牙垫体处于口腔前端正中位置,主要对应于插管使用者的切牙、尖牙部分。缺点在于,1.气管插管在口腔内易移位;2.导致牙龈、舌体损伤及口唇部皮肤压疮形成;3.阻挡观察视线,口腔黏膜情况不便观察及护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牙垫体处于口腔前端正中位置带来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插管本体;以及,

硅胶牙垫,其具有磨牙咬合部及面颊贴合部;所述磨牙咬合部固定于所述插管本体上,所述磨牙咬合部为板体结构,所述磨牙咬合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径,所述磨牙咬合部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插管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磨牙咬合部的宽度方向沿所述插管本体的径向延伸,所述磨牙咬合部中的第一面用于面向插管使用者的单侧上磨牙且所述磨牙咬合部中的第一面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单侧上磨牙的上磨牙凹槽,所述磨牙咬合部中的第二面用于面向插管使用者的单侧下磨牙且所述磨牙咬合部中的第二面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单侧下磨牙的下磨牙凹槽,使得插管使用者能够利用所述单侧上磨牙与所述单侧下磨牙咬合住所述磨牙咬合部,所述磨牙咬合部上还形成有贯通其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分泌物排流孔;所述面颊贴合部为板体结构,所述面颊贴合部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沿所述插管本体的径向延伸,所述面颊贴合部中的第一面用于面接触插管使用者的单侧面颊;

其中,所述单侧上磨牙、所述单侧下磨牙及所述单侧面颊均处于同侧。

作为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磨牙咬合部与所述面颊贴合部均为硅胶材质且两者一体结构。

作为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磨牙咬合部的一长边与所述插管本体相贴合。

作为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分泌物排流孔的数量为6-10个。

作为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分泌物排流孔中有一孔内部填充有口香糖,所述口香糖用于粘贴所述单侧上磨牙或所述单侧下磨牙。

作为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插管本体上具有固定绷带,所述固定绷带用于粘贴插管使用者的两侧面颊以定位所述插管本体。

作为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单侧上磨牙、所述单侧下磨牙及所述单侧面颊分别为插管使用者的左侧上磨牙、左侧下磨牙及左侧面颊。

作为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单侧上磨牙、所述单侧下磨牙及所述单侧面颊分别为插管使用者的右侧上磨牙、右侧下磨牙及右侧面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磨牙咬合部、上磨牙凹槽及下磨牙凹槽的设计,起到内固定及保护气管插管的作用;

2.磨牙咬合部与面颊贴合部均为硅胶材质,具有柔软特点,对牙龈、舌体、口唇皮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磨牙咬合部仅对应于单侧磨牙,保留一定的口腔入口空间,能够有效地观察口腔内壁黏膜情况,便于做口腔护理。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本实用新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硅胶牙垫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硅胶牙垫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硅胶牙垫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至4,图中示出的是一种带侧吸防护型硅胶牙垫的气管插管结构。该气管插管结构主要由插管本体1及硅胶牙垫2组成。

所述硅胶牙垫2具有磨牙咬合部21及面颊贴合部22。所述磨牙咬合部21 与所述面颊贴合部22均为硅胶材质且两者一体结构。具有柔软特点,对牙龈、舌体、口唇皮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用时,所述磨牙咬合部21处于插管使用者的口腔内部,而所述面颊贴合部22处于插管使用者的口腔外部。所述磨牙咬合部21固定于所述插管本体1上。所述磨牙咬合部21为板体结构。所述磨牙咬合部21的厚度大于所述插管本体1的外径,目的是防止插管使用者咬坏所述插管本体1。所述磨牙咬合部2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插管本体1的轴向延伸,所述磨牙咬合部21的宽度方向沿所述插管本体1的径向延伸。所述磨牙咬合部21 的一长边与所述插管本体1相贴合。所述磨牙咬合部21中的第一面用于面向插管使用者的单侧上磨牙且所述磨牙咬合部21中的第一面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单侧上磨牙的上磨牙凹槽211。所述磨牙咬合部21中的第二面用于面向插管使用者的单侧下磨牙且所述磨牙咬合部21中的第二面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单侧下磨牙的下磨牙凹槽。插管使用者能够利用所述单侧上磨牙与所述单侧下磨牙咬合住所述磨牙咬合部21,以固定所述硅胶牙垫2。此外,由于所述单侧上磨牙及所述单侧下磨牙具有较强的咬合力,进一步地能够固定所述插管本体1,防止其移位。所述磨牙咬合部21上还形成有贯通其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分泌物排流孔 212。所述分泌物排流孔212的数量为6-10个。所述面颊贴合部22为板体结构。所述面颊贴合部22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沿所述插管本体1的径向延伸。所述面颊贴合部22中的第一面用于面接触插管使用者的单侧面颊,以定位所述硅胶牙垫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分泌物排流孔212中有一孔内部填充有口香糖 2121,所述口香糖用于粘贴所述单侧上磨牙或所述单侧下磨牙,采用该设计的目的在于,1,对于牙齿咬合力较弱的插管使用者来说,所述磨牙咬合部21因咬不住可能会移位,所述口香糖的粘性可以一定程度上定位所述磨牙咬合部21; 2,口腔内部也可以保持清新。

其中,所述单侧上磨牙、所述单侧下磨牙及所述单侧面颊均处于左侧(或右侧)。

所述插管本体1上具有固定绷带。所述固定绷带用于粘贴插管使用者的两侧面颊以定位所述插管本体1。

使用过程:

医务工作者将所述插管本体1向插管使用者的口腔内部慢慢插入,当所述面颊贴合部22与插管使用者的面颊贴合时,表明所述插管本体1已到位,停止继续插入。再,插管使用者利用其所述单侧上磨牙与所述单侧下磨牙咬合住所述磨牙咬合部21。由于所述磨牙咬合部21的厚度大于所述插管本体1的外径,保证插管使用者的嘴始终保持张弛并且不会咬断所述插管本体1。最后,利用所述固定绷带粘和插管使用者的双侧面颊(嘴角位置),将所述插管本体1固定。

所述磨牙咬合部21仅对应于单侧磨牙,保留一定的口腔入口空间,能够有效地观察口腔内壁黏膜情况,便于做口腔护理。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