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和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1242发布日期:2019-07-03 03:4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电动机和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其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连接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泵装置,其通过上述电动机来驱动叶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利用电动机使配置在泵室内的叶轮旋转的泵装置。在上述文献中,电动机包括:转子;定子;将转子与定子之间隔开的隔壁构件;在隔壁构件的外周侧对定子进行覆盖的树脂密封构件;以及连接器。转子包括永磁铁。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卷绕于定子铁芯的多个线圈。多个线圈绕转子的旋转中心线排列成环状。树脂密封构件对定子进行覆盖,从而防止在泵室中流通的水等接触到线圈。

构成各线圈的导线的端部连接于连接器。在连接器上,从与旋转中心线正交的径向的外侧连接有外部电缆。电力从外部电缆经由连接器供给至各线圈。连接器位于多个线圈的外周侧,从与转子的旋转中心线正交的径向的内侧被树脂密封构件覆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358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电动机的设置环境等,有时要求从电动机的输出相反侧将外部电缆连接于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利用树脂密封构件从输出侧覆盖连接器,并使外部电缆能从输出相反侧插入连接器。

在此,在利用树脂密封构件从输出侧覆盖连接器并使外部电缆能从输出相反侧插入连接器的情况下,连接器的一部分会朝输出相反侧露出。因而,当以使电动机的输出相反侧位于下方的方式将电动机放置于工作台时,连接器的露出部分会与工作台的载置面接触,从而连接器可能会破损。

因而,鉴于这一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在以使输出相反侧位于下方的姿态将电动机置于载置面时,连接器不会与载置面接触。此外,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电动机驱动叶轮的泵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动机包括:转子;定子,定子包括多个线圈,上述多个线圈绕上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线排列成环状,并将上述转子包围;连接器,上述连接器位于多个上述线圈的外周侧,在将上述旋转中心线方向的一侧设为输出侧,将另一侧设为输出相反侧时,上述连接器供外部电缆从上述输出相反侧以能装拆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上述外部电缆用于将电力供给至多个上述线圈;以及树脂密封构件,上述树脂密封构件对上述线圈进行覆盖,上述树脂密封构件包括:输出相反侧密封部,上述输出相反侧密封部位于上述转子和上述定子的上述输出相反侧;以及连接器密封部,上述连接器密封部从上述输出侧对上述连接器进行覆盖,上述输出相反侧密封部包括:连接器侧突出部,上述连接器侧突出部在上述旋转中心线与上述连接器之间朝上述输出相反侧突出;以及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上述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以将上述旋转中心线夹在中间的方式在与上述连接器侧突出部相反的一侧朝上述输出相反侧突出,上述连接器侧突出部的前端面和上述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位于一个假想面上,上述假想面与上述旋转中心线交叉并位于比上述连接器靠上述输出相反侧的位置,在上述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成为朝向越靠近上述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则彼此越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上述第一侧面朝向绕上述旋转中心线的周向一侧,上述第二侧面朝向绕上述旋转中心线的周向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将线圈覆盖的树脂密封构件包括输出相反侧密封部,上述输出相反侧密封部位于转子和定子的输出相反侧。此外,输出相反侧密封部在旋转中心线与连接器之间包括朝输出相反侧突出的连接器侧突出部,并以将旋转中心线夹在中间的方式在与连接器侧突出部相反的一侧包括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此外,连接器侧突出部的前端面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处于同一假想面上,上述假想面位于比连接器靠输出相反侧的位置。因而,在以使电动机的输出相反侧位于下方的姿态将电动机置于工作台等的载置面上的情况下,电动机以使连接器侧突出部的前端面及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与载置面抵接的姿态(使假想面与载置面一致的姿态)自立。此外,在自立的姿态中,连接器位于比载置面(假想面)靠输出侧的位置。因而,连接器不会与载置面接触而破损。此外,连接器侧突出部设置在比旋转中心线靠近连接器的位置,因而能可靠地防止连接器与载置面接触。

在此,为了在树脂密封构件上设置突出部(连接器侧突出部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需要在用于成型树脂密封构件的模具中设置与突出部对应的相对较小的凹部。然而,在模具中设置凹部的情况下,注入到模具内的树脂不会顺利地流入凹部内,从而存在树脂朝凹部内的填充容易变得不充分的问题。当树脂朝凹部内的填充变得不充分时,突出部容易因成型时的缩痕而变形。此外,若突出部发生变形,则在以输出相反侧位于下方的姿态将电动机置于载置面上时电动机会不稳定,因而连接器可能会与载置面接触而破损。针对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在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中,朝向周向一侧的第一侧面和朝向另一侧的第二侧面成为朝向越靠近上述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则彼此越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藉此,为了形成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而设于模具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内壁面包括倾斜面,上述倾斜面对应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因而,注入模具内的树脂会被倾斜面引导而顺利地流入凹部内。其结果是,由于树脂朝凹部内的填充变得可靠,因而能防止或抑制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因成型时的缩痕而变形。

在本发明中,能采用如下结构:作为上述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包括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设于与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在周向上分离的位置,上述连接器侧突出部的前端面在上述周向上分别比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和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长,上述连接器侧突出部的前端面的面积分别比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的面积和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的面积大。如此,能使连接器侧突出部分别比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大。在此,若连接器侧突出部较大,则能增大为了形成连接器侧突出部而设于模具的凹部。由于若凹部较大则注入模具内的树脂容易流入凹部内,因而能防止或抑制连接器侧突出部因成型时的缩痕而变形。此外,如此,能使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分别比连接器侧突出部小。因而,能抑制成型树脂密封构件的树脂材料的使用量。在此,即使在使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分别变小的情况下,由于模具中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包括对树脂进行引导的倾斜面,因而树脂也可顺利地流入。因而,能防止或抑制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因成型时的缩痕而变形。

在本发明中,能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包括第一延设部分,上述第一延设部分从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相对的第一相对部分向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一侧延伸,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包括第二延设部分,上述第二延设部分从与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相对的第二相对部分向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一侧延伸,上述第一延设部分的第一突出量随着接近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而变小,上述第二延设部分的第二突出量随着接近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而变小。如此,注入模具内并流入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的树脂从用于形成第一延设部分的凹部部分流向用于形成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一侧。

此外,上述树脂经由用于形成第二延设部分的凹部部分顺利地流入用于形成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内。此外,第一延设部分和第二延设部分呈突出量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变小的形状,因而能抑制成型树脂密封构件的树脂材料的使用量。

在本发明中,能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第一延设部分从上述第一相对部分中的与上述连接器侧突出部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上述第二延设部分从上述第二相对部分中的与上述连接器侧突出部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如此,在将树脂注入模具的浇口设在用于形成连接器侧突出部的凹部与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之间的情况下,树脂容易从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一侧流向用于形成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一侧,其中,上述模具用于成型树脂密封构件。因而,能可靠地进行树脂朝凹部的填充,其中,上述凹部用于形成位于与浇口分开的位置的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此外,在将树脂注入模具的浇口设在用于形成连接器侧突出部的凹部与用于形成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之间的情况下,树脂也容易从用于形成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一侧流向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凹部一侧,其中,上述模具用于成型树脂密封构件。因而,能可靠地进行树脂朝凹部的填充,其中,上述凹部用于形成位于与浇口分开的位置的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在上述定子铁芯上卷绕有多个上述线圈,上述多个线圈包括u相线圈、v相线圈和w相线圈,u相用导线的端部、v相用导线的端部和w相用导线的端部彼此连接,其中,上述u相用导线构成上述u相线圈,上述v相用导线构成上述v相线圈,上述w相用导线构成w相线圈,上述u相用导线的端部、上述v相用导线的端部和上述w相用导线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位于上述定子铁芯的上述输出相反侧,并在从上述旋转中心线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重叠。如此,树脂密封构件的将u相用导线的端部、v相用导线的端部和w相用导线的端部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输出相反侧因设置了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而相应变厚。因而,即使在树脂密封构件的成型时连接部分移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连接部分从树脂密封构件向外部露出。

接着,本发明的泵装置的特征是,包括:上述电动机;泵室;以及叶轮,上述叶轮配置于上述泵室内,上述转子具有与上述旋转中心线同轴的输出轴,上述输出轴从上述泵室的外侧向上述泵室内延伸,上述叶轮与上述输出轴的上述输出侧的端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在以电动机的输出相反侧位于下方的姿态将泵装置置于工作台的载置面等上时,泵装置以使电动机的树脂密封构件的连接器侧突出部的前端面及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的前端面与载置面抵接的姿态自立。此外,在自立的姿态中,连接器位于比载置面靠输出侧的位置。因而,连接器不会与载置面接触而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在以使输出相反侧位于下方的姿态将电动机置于工作台的载置等情况下,电动机的连接器不会与载置面接触。此外,即使在泵装置中,在以使电动机的输出相反侧位于下方的姿态将泵装置放置于工作台的载置面等情况下,电动机的连接器也不会与载置面接触。因而,能防止连接器与载置面接触而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从输出侧观察时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时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拆掉盖构件后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6(a)和图6(b)是定子的立体图。

图7(a)和图7(b)是树脂密封构件的侧视图和仰视图。

图8是形成树脂密封构件的嵌件成型动作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泵装置;2电动机;3壳体;4泵室;5叶轮;6输出轴;7吸入口;8排出口;10转子;11定子;12外壳;13树脂密封构件;14盖构件;15第一轴承构件;16第二轴承构件;18外部电缆;19电缆侧连接器;20连接器;20a露出部分;25磁铁;26保持构件;27e形环;28第一轴承板;29第二轴承板;31定子铁芯;32线圈;34环状部;35突极部;35a内周侧端面;35b突极部露出部分;37绝缘体;38a内侧檐部;38b外侧檐部;39连接部;41连接器外壳;42端子销;44u导线(u相用导线);44v导线(v相用导线);44w导线(w相用导线);45共用线;45a连接部分;47框部;48封闭部;49延设部;50卡定用开口部;51分隔壁;52通孔;53肋;54通孔;61外部连接部;62连结部;63线圈线连接部;63b弯折部;63a直线部;64支柱;65密封构件底部;65a相对面;66密封构件筒部;67连接器密封部;68轴承构件保持凹部;71筒部;72檐部;75中央突出部;76环状突出部;77环状面;78锥面;79环状端面;80连接器侧突出部;80a前端面;81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a前端面;81b第一侧面;81c第二侧面;81d内周侧侧面(第一相对部分);82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a前端面;82b第一侧面;82c第二侧面;82d内周侧侧面(第二相对部分);83第一延设部分;84第二延设部分;91大径筒部;92小径筒部;93圆弧状开口部;94环状端面;95卡定突起;96小径内周面部分;97大径内周面部分;98开口部;99缺口部;101盖构件顶部;102盖构件筒部;103通孔;104圆形凹部;105密封构件;107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8外侧环状肋;109内侧环状肋;110内侧肋;111外侧肋;115上侧环状筒部;116下侧环状筒部;117环状台阶部;117a环状面;118被卡定部;120模具;121腔;123浇口;125连接器侧凹部;126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8、129倾斜面;131第一延设凹部部分;132第二延设凹部部分;l轴线(旋转中心线);l1输出侧;l2输出相反侧;s假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和电动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泵装置的剖视图。图1和图2用虚线表示壳体。如图1所示,泵装置1包括电动机2及安装于电动机2的壳体3。如图2所示,在电动机2与壳体3之间划分出泵室4。在泵室4中配置有叶轮5。叶轮5安装于电动机2的输出轴6的轴端部分,上述输出轴6从电动机2一侧(泵室4的外侧)延伸至泵室4内。在壳体3中设有流体的吸入口7和排出口8。吸入口7设于与电动机2的输出轴6的轴线l重叠的位置。排出口8设置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

在本说明书中,如图1所示,将壳体3位于上方的姿态设为泵装置1的基准姿态,并根据上述基准姿态对泵装置1和电动机2进行说明。在基准姿态中,电动机2的输出轴6的轴线l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电动机2中,输出轴6突出的一侧是输出侧l1,与上述输出侧l1相反的一侧是输出相反侧l2。此外,将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环绕轴线l的方向设为周向。输出轴6的轴线l是电动机2的转子10旋转时的旋转中心线。轴线l方向是旋转中心线方向。

图3是从输出侧观察电动机2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电动机2时的分解立体图。在图3、图4中,将构成电动机2的外壳的盖构件从树脂密封构件上拆下。图5是拆下盖构件后的电动机2的分解立体图。电动机2是三相的直流无刷电动机。如图3所示,电动机2包括:转子10,上述转子10包括输出轴6;定子11;外壳12,上述外壳12对转子10和定子11进行收纳;以及连接器20,上述连接器20供外部电缆18连接。

外壳12包括:树脂密封构件13,上述树脂密封构件13从输出相反侧l2将定子11覆盖;以及盖构件14,上述盖构件14从输出侧l1将树脂密封构件13覆盖。盖构件14固定于树脂密封构件13的输出侧l1的端部。如图2所示,树脂密封构件13对第一轴承构件15进行保持,上述第一轴承构件15对输出轴6的输出相反侧l2的轴部进行支承。第一轴承构件15将输出轴6的轴部支承成能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和能绕轴线l旋转。如图4所示,盖构件14对第二轴承构件16进行保持,上述第二轴承构件16对输出轴6的中段进行支承。第二轴承构件16将输出轴6支承成能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和能绕轴线l旋转。输出轴6从输出相反侧l2向输出侧l1贯穿盖构件14。

在盖构件14上,从输出侧l1覆盖有壳体3。藉此,在盖构件14与壳体3之间划分出泵室4。此外,电动机2的输出轴6成为从泵室4的外侧延伸至泵室4内的状态。

如图4所示,连接器20从输出侧l1被树脂密封构件13覆盖。连接器20在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具备从树脂密封构件13露出的露出部分20a。如图1所示,在连接器20上,以能从输出相反侧l2装拆的方式连接有外部电缆18的电缆侧连接器19,上述外部电缆18将电力供给至电动机2。

当电力从外部电缆18经由连接器20供给至电动机2时,电动机2驱动而使叶轮5旋转。当叶轮5旋转时,从吸入口7吸入的水等流体经由泵室4从排出口8排出。

(转子)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转子10包括:输出轴6;磁铁25,上述磁铁25包围输出轴6;以及保持构件26,上述保持构件26对输出轴6及磁铁25进行保持。磁铁25呈环状,且与输出轴6同轴配置。在磁铁25的外周面上,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磁化出。输出轴6是不锈钢制的。如图2所示,在输出轴6的轴线l方向的中央部固定有e形环27。e形环27是金属制的板状构件,其嵌入形成于输出轴6的环状槽。此外,e形环27埋入保持构件26的输出侧l1的端部。

此外,转子10包括:第一轴承板28,上述第一轴承板28配置于保持构件26的输出相反侧l2;以及第二轴承板29,上述第二轴承板29配置于保持构件26的输出侧l1。第一轴承板28及第二轴承板29是大致圆环状的金属板。第一轴承板28以使输出轴6贯穿第一轴承板28的中心孔的状态对保持构件26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进行覆盖。此外,第二轴承板29以使输出轴6贯穿第二轴承板29的中心孔的状态对保持构件26的输出侧l1的端面及e形环27进行覆盖。第二轴承板29与e形环27面接触。第一轴承板28和第二轴承板29分别保持于保持构件26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和输出侧l1的端面。在转子10旋转时,第二轴承板29与第二轴承构件16滑动产生的滑动热经由e形环27传递至输出轴6而散热。

(定子)

图6(a)是从输出侧l1观察定子11时的立体图,图6(b)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定子11的立体图。定子11包括:定子铁芯31,上述定子铁芯31呈环状,且位于转子10的外周侧;以及多个线圈32,上述多个线圈32卷绕于定子铁芯31。定子铁芯31是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薄磁性板层叠形成的层叠铁芯。如图6(a)和图6(b)所示,定子铁芯31具备:环状部34;以及从环状部34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部35。多个突极部35等角度间距地形成,且以固定的间距配置在周向上。在本例中,多个突极部35以轴线l为中心按40°的角度间距形成。藉此,定子铁芯31具备九个突极部35。突极部35的内周侧端面35a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弧面,且以与转子10的磁铁25的外周面隔开少许间隔的方式与转子10的磁铁25的外周面相向。

在多个突极部35上分别隔着绝缘体37卷绕有线圈32。藉此,多个线圈32绕轴线排列成环状并将转子10包围。各绝缘体37是树脂制的,且具备绝缘性。各绝缘体37呈带檐部的筒状。各绝缘体37在径向的两端具有内侧檐部38a和外侧檐部38b。

在此,在分别安装于多个突极部35的多个绝缘体37中,位于连接器20的径向内侧的绝缘体37与连接器20的连接器外壳41是一体的。即,最接近连接器20的绝缘体37与连接器外壳41是由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型品。如图6(b)所示,与连接器外壳41一体成型的绝缘体37包括连接部39,所述连接部39从外侧檐部38b沿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4的下端面朝外周侧延伸并与连接器20连续。

隔着绝缘体37卷绕于突极部35的状态下的各线圈32朝向径向的外侧(环状部34一侧)并分别朝输出侧l1和输出相反侧l2突出。线圈32通过由铝合金或铜合金形成的导线构成。在本例中,使用通过铜合金覆盖铝合金的导线。在此,突极部35、绝缘体37和线圈32的数目为9。电动机2是三相,九个线圈32中的三个是u相线圈32,剩余六个中的三个是v相线圈32,剩余三个是w相线圈32。u相线圈32、v相线圈32和w相线圈32在周向上依次排列。另外,u相线圈32、v相线圈32和w相线圈32也可以是其它配置。

三个u相线圈32通过在三个突极部35上依次卷绕一根导线44而形成,三个v相线圈32通过在三个突极部35上依次卷绕一根导线44而形成,三个w相线圈32通过在三个突极部35上依次卷绕一根导线44而形成。如图6(a)所示,各导线44经由各绝缘体37的外侧檐部38b的外周侧,并在各突极部35之间拉绕。

如图6(b)所示,构成u相线圈32、v相线圈32和w相线圈32的三根导线44在定子铁心的输出相反侧l2朝向连接器20且朝外周侧拉出,以连接于连接器20的端子销42。此外,构成u相线圈32的导线44(u相用导线44u)的端部、构成v相线圈32的导线44(v相用导线44v)的端部和构成w相线圈32的导线44(w相用导线44w)的端部在定子铁心的输出相反侧l2彼此连接以构成共用线45。例如,三根导线44u、44v、44w彼此被锡焊以形成共用线45。在此,u相用导线44u的端部、v相位导线44v的端部和w相用导线44w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45a以夹着轴线l的方式位于与连接器20相反的一侧。

如图2和图6(a)和图6(b)所示,连接器20包括:连接器外壳41,上述连接器外壳41与绝缘体37成型为一体;以及三根端子销42,上述三根端子销42支承于连接器外壳41。连接器20位于排列成环状的多个线圈32的外周侧。

如图6(a)和图6(b)所示,连接器外壳41包括:框部47,上述框部47沿轴线l方向延伸;封闭部48,上述封闭部48将框部47的输出侧l1的开口封堵;以及延设部49,上述延设部49从框部47和封闭部48向定子铁芯31一侧延伸。阳型的电缆侧连接器19以能从输出相反侧l2装拆的方式插入框部47中。框部47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设有露出部分20a,上述露出部分20a从树脂密封构件13朝外部露出。在外部电缆18的电缆侧连接器19包括挂钩的情况下,在露出部分20a上设有用于将上述挂钩卡定的卡定用开口部50。绝缘体37的连接部39从内周侧连续至延设部49。

如图6(b)所示,在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框部47的轮廓形状是长方形,且框部47的长边方向朝向周向。在框部47的内侧设有两块分隔壁51,上述两块分隔壁51在周向上将上述框部47的内部空间局部划分为三个空间。在封闭部48中的位于由分隔壁51划分出的各空间内的部分分别设有通孔52,上述通孔52沿轴线l方向贯穿。

延设部49包括两根肋53,上述两根肋53朝输出相反侧l2突出,并从框部47向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4一侧延伸。各肋53位于框部47内侧的各分隔壁51的内周侧。如图6(a)所示,在延设部49中,在位于两根肋53之间的部分、比两根肋53中的位于周向一侧的肋53靠一侧的部分和比两根肋53中的位于周向另一侧的肋53靠另一侧的部分分别设有沿轴线l方向贯穿的通孔54。各通孔54位于分别设于封闭部48的各通孔52的内周侧。

各端子销42是通过将截面形状呈四边形的金属线弯折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端子销42包括:外部连接部61,上述外部连接部61从输出侧l1向输出相反侧l2贯穿封闭部48的通孔52,并在框部47的内侧延伸;连结部62,上述连结部62从外部连接部61的上端沿延设部49的上表面向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4一侧(绝缘体37一侧)延伸;以及线圈线连接部63,上述线圈线连接部63从连结部62的环状部34一侧的端部开始从输出侧l1向输出相反侧l2贯穿延设部49的通孔54。各端子销42被压入封闭部48的通孔52和延设部49的通孔54中。藉此,三根端子销4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

各端子销42的外部连接部61分别位于通过分隔壁51在框部47的内侧划分出的三个空间内。通过分隔壁51防止各端子销42的外部连接部61彼此接触。在电缆侧连接器19与连接器20连接时,外部连接部61与电缆18电连接。此外,在三根线圈线连接部63中,在周向上相邻的两根线圈线连接部63之间存在肋53。藉此,防止各线圈连接部63彼此发生接触。线圈线连接部63包括:直线部63a,上述直线部63a从连结部62呈直线状地朝输出相反侧l2延伸,并到达定子11的输出相反侧l2;以及弯折部63b,上述弯折部63b从直线部63a朝定子11一侧弯折。

在此,如图6(b)所示,在绝缘体37的连接部39设有在周向上分离的四根支柱64。构成u相线圈32、v相线圈32和w相线圈32的三根导线44在定子铁芯31的输出相反侧l2朝向连接器20且向外周侧拉出。此外,三根导线44以与四根支柱64中的三根支柱64的侧面接触的方式拉绕,并分别连接于三根端子销42的线圈线连接部63。弯折部63b是防止线圈32线从端子销42上脱落的防脱部。

(树脂密封构件)

接着,对树脂密封构件13进行说明。图7(a)是从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观察树脂密封构件13时的侧视图,其中,上述树脂密封构件13对线圈32、绝缘体37和定子铁芯31进行覆盖。图7(b)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树脂密封构件13时的仰视图,上述树脂密封构件13对线圈32、绝缘体37和定子铁芯31进行覆盖。

如图4、图5所示,树脂密封构件13包括:密封构件底部65(输出相反侧密封部),上述密封构件底部65呈圆盘形状,并从输出相反侧l2对线圈32、绝缘体37和定子铁芯31进行覆盖;密封构件筒部66,上述密封构件筒部66从密封构件底部65向输出侧l1延伸;以及连接器密封部67,上述连接器密封部67从密封构件筒部66向外周侧突出。树脂密封构件13对线圈32、绝缘体37进行覆盖。此外,树脂密封构件13对定子铁芯31的除去环状部34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分和突极部35的内周侧的端部之外的部分进行覆盖。

如图5所示,在密封构件底部65的于定子铁芯31的内侧与转子10相对的相对面65a上设有轴承构件保持凹部68,上述轴承构件保持凹部68对第一轴承构件15进行保持。在此,第一轴承构件15包括:筒部71,上述筒部71具备供输出轴6贯穿的中心孔;以及檐部72,上述檐部72从筒部71的上端向外周侧扩展。第一轴承构件15的筒部71插入轴承构件保持凹部68。此外,使第一轴承构件15以檐部72从输出侧l1与密封构件底部65的相对面65a抵接的方式固定于轴承构件保持凹部68。如图2所示,在第一轴承构件15固定于轴承构件保持凹部68的状态下,檐部72与轴线l正交。在通过第一轴承构件15对转子10进行支承时,输出轴6的轴端部分贯穿筒部71。檐部72能从输出相反侧l2与转子10的第一轴承板28滑动接触。

如图1、图4和图7(a)、图7(b)所示,在密封构件底部65的下表面侧设有中央部突出部75和环状突出部76,其中,上述中央突出部75呈圆柱状,且从密封构件底部65的中央部分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上述环状突出部76在中央突出部75的外周侧以将中央突出部75包围的方式朝输出相反侧l2突出。在中央突出部75与环状突出部76之间设有与轴线l正交的环状面77。中央突出部75与轴承构件保持凹部68在轴线l方向上重叠。轴线l穿过中央突出部75的中心。环状突出部76包括:锥面78,上述锥面78呈环状,并从环状面77向外周侧朝输出相反侧l2倾斜;以及环状端面79,上述环状端面79从锥面78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朝外周侧延伸。

环状端面79在径向外侧且连接器20所处的外周缘部分设有连接器侧突出部80,上述连接器侧突出部80朝输出相反侧l2突出。连接器侧突出部80设于轴线l与连接器20之间的靠近连接器20的位置。连接器侧突出部80的前端面80a的形状是在周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连接器侧突出部80在周向上的长度比连接器20(框部47)在周向上的长度长。

此外,环状端面79在以夹着轴线l的方式位于与连接器侧突出部80相反的一侧的外周缘部分设有朝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设于与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在周向上分离的位置。在本例中,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与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绕轴线l以90°以上的角度间隔分离。

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分别沿环状端面79的外周缘延伸。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的前端面81a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的前端面82a分别呈平行四边形形状。在此,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分别比连接器侧突出部80小。即,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的前端面81a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的前端面82a分别比连接器侧突出部80的前端面80a在周向上短。此外,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的前端面81a的面积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的前端面82a的面积分别比连接器侧突出部80的前端面80a的面积小。换言之,连接器侧突出部80在周向上分别比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的前端面81a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的前端面82a长,此外,连接器侧突出部80的前端面80a的面积分别比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的前端面81a的面积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的前端面82a的面积大。

在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中,第一侧面81b和第二侧面81c成为朝向越靠近前端面81a则彼此越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其中,上述第一侧面81b朝向周向一侧(朝向连接器侧突出部80一侧),上述第二侧面81c朝向周向另一侧(朝向与连接器侧突出部80相反的一侧)。第一侧面81b相对于环状端面79倾斜的倾斜角度比第二侧面81c相对于环状端面79倾斜的倾斜角度大。同样,在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中,第一侧面82b和第二侧面82c成为朝向越靠近前端面82a则彼此越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其中,上述第一侧面82b朝向周向一侧(朝向连接器侧突出部80一侧),上述第二侧面82c朝向周向另一侧(朝向与连接器侧突出部80相反的一侧)。第一侧面82b相对于环状端面79倾斜的倾斜角度比第二侧面82c相对于环状端面79倾斜的倾斜角度大。

此外,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包括第一延设部分83,上述第一延设部分83从与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相对的内周侧面81d(第一相对部分)向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一侧延伸。此外,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包括第二延设部分84,上述第二延设部分84从与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相对的内周侧面82d(第二相对部分)向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一侧延伸。第一延设部分83从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的内周侧面中的与连接器侧突出部80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另一方面,第二延设部分84从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的内周侧面中的与连接器侧突出部80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此外,第一延设部分83和第二延设部分84分别沿环状端面79的内周侧的边缘延伸。第一延设部分83的前端与第二延设部分84的前端以隔开间隙的方式相对。

第一延设部分83和第二延设部分84在与各自的延设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切断后的截面形状呈顶端朝向输出相反侧l2而变细的三角形形状。此外,第一延设部分83从环状端面79突出的第一突出量随着接近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而变小。同样,第二延设部分84从环状端面79突出的第二突出量随着接近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而变小。

在此,将图4与图6(b)进行比较便可知,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设于与导线44u的端部、导线44v的端部和导线44w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45a的输出相反侧l2重叠的位置,其中,上述导线44u构成u相的线圈32,上述导线44v构成v相的线圈32,上述导线44w构成w相的线圈32。即,在从轴线l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连接部分45a与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重叠。此外,如图2、图7(a)和图7(b)所示,连接器侧突出部80的前端面80a、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的前端面81a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的前端面82a位于在比中央突出部75和连接器20靠输出相反侧l2的位置与轴线l交叉的一个假想面s上。在本例中,假想面s与轴线l正交。

接着,如图5所示,密封构件筒部66从输出相反侧l2向输出侧l1包括大径筒部91和小径筒部92,上述小径筒部92的外径尺寸比大径筒部91的外径尺寸小。大径筒部91的外径比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4的外径大,小径筒部92的外径比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4的外径小。

密封构件筒部66的大径筒部91与小径筒部92间的边界部分设有多个圆弧状开口部93,上述多个圆弧状开口部93使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4的外周缘部分从树脂密封构件13向输出侧l1露出。此外,在树脂密封构件13的圆弧状开口部93的外周侧设有与轴线l正交的环状端面94。定子铁芯31从圆弧状开口部93露出的露出部分与环状端面94位于与轴线l正交的同一平面上。在大径筒部91的上端部分等角度间隔地设有朝外周侧突出的四个卡定突起95。

密封构件筒部66的内周面从输出相反侧l2向输出侧l1设有小径内周面部分96和大径内周面部分97,上述大径内周面部分97的内径尺寸比小径内周面部分96的内径尺寸大。小径内周面部分96的曲率半径与突极部35的内周侧端面35a的曲率半径大致相等。在小径内周面部分96上设有多个开口部98,多个该开口部98使定子铁芯31的各突极部35的内周侧端面35a朝内周侧露出。此外,在小径内周面部分96设有缺口部99,上述缺口部99使各突极部35的内周侧的端部朝输出侧l1露出。各缺口部99形成为从开口部98的边缘沿轴线l方向延伸至小径内周面部分96的上端缘的槽状。通过设有多个缺口部99,从而各突极部35的内周侧的端部的上表面在周向上的中央部分成为突极部露出部分35b,上述突极部露出部分35b朝输出侧l1露出。

各突极部35从开口部98露出的内周侧端面35a与小径内周面部分96无层差地连续。在各突极部35从开口部98露出的内周侧端面35a上涂布有防锈剂。此外,在各突极部35从缺口部99露出的突极部露出部分35b上也涂布有防锈剂。防锈剂是例如环氧涂料。

如图4所示,连接器密封部67从输出侧l1覆盖连接器20,并使连接器20的输出相反侧l2的一部分(露出部分20a)从树脂密封构件13向外部露出。在此,如图2所示,连接器20(框部47)从树脂密封构件13向输出相反侧l2露出的下端未从假想面s向输出相反侧l2(下方)突出。即,假想面s位于比连接器20靠输出相反侧l2的位置。

树脂密封构件13由bmc(bulkmoldingcompound:团状模塑料)形成。在本例中,通过将定子11和连接器20配置于模具120内,并将树脂注入上述模具120内并使其固化,从而形成树脂密封构件13。即,树脂密封构件13是通过嵌件成型而与定子11和连接器20一体成型的。嵌件成型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

(盖构件)

盖构件14是树脂制的,且固定于树脂密封构件13的输出侧l1。如图3和图4所示,盖构件14包括:圆板状的盖构件顶部101;以及盖构件筒部102,上述盖构件筒部102从盖构件顶部101的外周侧向输出相反侧l2延伸。

如图3所示,盖构件顶部101具备通孔103,上述通孔103沿轴线l方向贯穿中心。在从轴线l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通孔103位于与树脂密封构件13的轴承构件保持凹部68重叠的位置。在盖构件顶部10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设有将通孔103包围的圆形凹部104。圆环状的密封构件105从输出侧l1插入圆形凹部104并被固定。

如图4所示,在盖构件顶部101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设有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上述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在盖构件顶部101的中央部分与通孔103同轴。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的中心孔是通孔103。此外,在盖构件顶部101的下表面沿其圆形的外周缘设有外侧环状肋108。此外,在盖构件顶部101的下表面,在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与外侧环状肋108之间设有圆形的内侧环状肋109。在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与内侧环状肋109之间设有内侧肋110,上述内侧肋110从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呈放射状延伸直至内侧环状肋109。在内侧环状肋109与外侧环状肋108之间设有外侧肋111,上述外侧肋111从内侧环状肋109呈放射状延伸直至外侧环状肋108。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与外侧环状肋108及内侧环状肋109同轴。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的下端面、外侧环状肋108的下端面及内侧环状肋109的下端面是与轴线l正交的平面。

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从盖构件顶部101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比内侧环状肋109从盖构件顶部101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大。内侧肋110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与内侧环状肋109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内侧环状肋109从盖构件顶部101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比外侧环状肋108从盖构件顶部101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大。外侧肋111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与外侧环状肋108的输出相反侧l2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在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的中心孔内保持有第二轴承构件16。在此,第二轴承构件16是将与图5所示的第一轴承构件15相同的构件上下颠倒配置而成的构件。因此,第二轴承构件16包括:筒部71,上述筒部71具备供输出轴6贯穿的中心孔;以及檐部72,上述檐部72从筒部71的下端向外周侧扩展。第二轴承构件16使檐部72从输出相反侧l2与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抵接,从而固定于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在第二轴承构件16固定于轴承构件保持筒部107的状态下,檐部72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与轴线l正交。

第二轴承构件16在使输出轴6贯穿的状态下对转子10进行支承。第二轴承构件16的筒部71将输出轴6(转子10)支承成能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并且能绕轴线l旋转。檐部72能从输出侧l1与转子10的第二轴承板29滑动接触。因而,在转子10旋转时,上述转子10沿轴线l方向在转子10的第一轴承板28与第一轴承构件15的檐部72滑动接触的下侧位置与转子10的第二轴承板29与第二轴承构件16的檐部72滑动接触的上侧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3、图4所示,盖构件筒部102从外侧环状肋108的外周侧向输出相反侧l2延伸。如图2所示,盖构件筒部102包括:上侧环状筒部115,上述上侧环状筒部115与树脂密封构件13的小径筒部92重叠而从外周侧进行覆盖;以及下侧环状筒部116,上述下侧环状筒部116位于上侧环状筒部115的下侧且大径筒部91的外周侧。如图4所示,在盖构件筒部102的内周面上,于上侧环状筒部115与下侧环状筒部116之间设有环状台阶部117。环状台阶部117包括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环状面117a。环状面117a是与轴线l正交的平面。在下侧环状筒部116,于周向的四个部位处设有被卡定部118,上述被卡定部118与树脂密封构件13的卡定突起95卡合。

在此,在转子10配置于树脂密封构件13的内侧且转子10支承于第一轴承构件15的状态下,盖构件14从输出侧l1覆盖于树脂密封构件13。在盖构件14覆盖于树脂密封构件13时,在树脂密封构件13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分涂布有粘接剂。

如图2所示,在使盖构件14覆盖于树脂密封构件13时,使输出轴6贯穿保持于盖构件14的第二轴承构件16的筒部71,并将内侧环状肋109的下端部分嵌入树脂密封构件13的密封构件筒部66的内周侧。藉此,盖构件14和树脂密封构件13在径向上被定位,且输出轴6的轴线l与定子11的中心轴线一致。此外,使盖构件筒部102的环状台阶部117的环状面117a抵接树脂密封构件13的大径筒部91与小径筒部92之间的环状端面94。藉此,在轴线l方向上将盖构件14与树脂密封构件13定位。此后,使盖构件14与树脂密封构件13在周向上相对旋转,如图1所示,使树脂密封构件13的卡定突起95与盖构件14的被卡定部118卡合。藉此,盖构件顶部101在使输出轴6沿轴线l方向贯穿的状态下从输出侧l1覆盖转子10和树脂密封构件13。此外,输出轴6贯穿配置于盖构件顶部101的圆形凹部104的密封构件105。密封构件105将输出轴6与盖构件14之间密封。此外,盖构件筒部102的上侧环状筒部115从外周侧包围树脂密封构件13的小径筒部92。

当盖构件14固定于树脂密封构件13时,转子10以能沿轴线l方向在与第一轴承构件15的檐部72的上端面滑动接触的下侧位置和与第二轴承构件16的檐部72的下端面滑动接触的下侧位置之间移动、且能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支承于第一轴承构件15和第二轴承构件16。

在此,输出轴6的上端部分连接于叶轮5。此后,壳体3从输出侧l1覆盖于盖构件14。藉此,在盖构件14与壳体3之间划分出的空间成为泵室4,叶轮5配置于泵室4内。

(树脂密封构件的成型)

图8是树脂密封构件13的成型动作的说明图。通过将定子11配置于模具120内,并将树脂注入上述模具120内并使其固化,从而形成树脂密封构件13。即,树脂密封构件13通过嵌件成型与定子11一体成型。在此,如图8所示,模具120设有腔121,上述腔121与树脂密封构件13的形状对应。腔121呈使树脂密封构件13的上下颠倒的形状。即,腔121呈树脂密封构件13的输出相反侧l2在成型后位于上侧的形状。因而,在腔121的顶面设有连接器侧凹部125、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其中,上述连接器侧凹部125与连接器侧突出部80对应,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与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对应,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与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对应。此外,在嵌件成型中,定子11以使上下颠倒的状态配置于腔121内。即,在腔121内,定子11成为使输出侧l1朝向下方并使输出相反侧l2朝向上方的颠倒姿态。

在此,如图5所示,在本例中,使定子铁芯31的各突极部35的内周侧端面35a从树脂密封构件13向内周侧露出。因而,在嵌件成型中,将朝腔121内突出的圆柱形状的模具部分设于模具120,并使上述模具部分的外周面与各突极部35的内周侧端面35a抵接,从而在径向上将定子铁芯31定位。此外,在本例中,使定子铁芯31的各突极部35的突极部露出部分35b从树脂密封构件13向输出侧l1露出。此外,在树脂密封构件13上设置多个圆弧状开口部93,并使得定子铁芯31的环状部34的外周缘部分朝输出侧l1露出。因而,在嵌件成型中,在模具120上设置第一抵接部分和第二抵接部分,其中,上述第一抵接部分能从下方与颠倒姿态的定子铁芯31的各突极部35的突极部露出部分35b抵接,上述第二抵接部分能从下方与环状部34的外周缘部分抵接,并使上述第一抵接部分及第二抵接部分与定子铁芯31抵接,从而使定子铁芯31位于轴线l方向上。藉此,在本例中,能以在径向及轴线l方向上将配置于模具120内的定子铁心31定位的状态,将树脂注入模具120内而使树脂密封构件13成型。因而,定子铁芯31与树脂密封构件13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得到提高。

在此,用于将树脂注入模具120(腔121内)的浇口123设置在成型后的树脂密封构件13中的、连接器侧突出部80与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之间的角度位置。换言之,浇口123设置在模具120中的连接器侧凹部125与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之间,其中,上述连接器侧凹部125用于形成连接器侧突出部80,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此外,浇口123设于腔121的下侧部分(成型后的树脂密封构件13的上侧部分)。

当从浇口123注入树脂时,如图8中的箭头标记所示,树脂在腔121内绕轴线l朝周向的两侧流动,并且朝上方流动。在此,在将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这种相对较小的凹部设置在模具120内的情况下,注入到模具120内的树脂不会顺利流入各凹部内,从而存在树脂朝凹部内的填充容易变得不充分的问题。当树脂朝凹部内的填充变得不充分时,与凹部对应的突出部容易因成型时的缩痕而变形。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例中,在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中,第一侧面81b和第二侧面81c成为朝向越靠近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的前端面81a则彼此越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其中,上述第一侧面81b朝向周向一侧,上述第二侧面81c朝向周向另一侧。同样,在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中,第一侧面82b和第二侧面82c成为朝向越靠近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的前端面82a则彼此越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其中,上述第一侧面82b朝向周向一侧,上述第二侧面82c朝向周向另一侧。因而,为了形成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而设于模具120的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在其内壁面设有倾斜面128、129,上述倾斜面128、129对应第一侧面81b和第二侧面81c倾斜。同样,为了形成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而设于模具120的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在其内壁面设有倾斜面128、129,上述倾斜面128、129对应第一侧面82b和第二侧面82c倾斜。因而,注入模具120内的树脂被倾斜面128、129引导,从而顺利地流入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内。其结果是,树脂朝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内的填充变得可靠,因而能防止或抑制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因成型时的缩痕而变形。

此外,注入模具120内并流入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的树脂从第一延设凹部部分131流向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一侧,其中,上述第一延设凹部部分131用于形成第一延设部分83。此外,上述树脂通过第二延设凹部部分132顺利地流入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内,其中,上述第二延设凹部部分132用于形成第二延设部分84。此外,第一延设部分83从第一相对部分中的与连接器侧突出部80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第二延设部分84从第二相对部分中的与连接器侧突出部80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因而,在浇口123处于连接器侧凹部125与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之间时,树脂容易从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一侧流向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一侧,其中,上述连接器侧凹部125用于形成连接器侧突出部80,上述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因而,能可靠地进行树脂朝位于与浇口123分开的位置的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的填充。

此外,连接器侧突出部80分别比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大,因而为了形成连接器侧突出部80而设于模具120的连接器侧凹部125比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大。藉此,注入模具120内的树脂容易流入连接器侧凹部125,因而能防止或抑制连接器侧突出部80因成型时的缩痕而变形。

此外,在本例中,树脂密封构件13的将导线44v的端部、导线44u的端部和导线44w的端部连接的连接部分45a的输出相反侧l2因设置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而相应地变厚。因而,即使在树脂密封构件13的成型时连接部分45a移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连接部分45a从树脂密封构件13向外部露出。

(作用効果)

根据本例,对线圈32进行覆盖的树脂密封构件13包括密封构件底部65,上述密封构件底部65位于转子10和定子11的输出相反侧l2。此外,密封构件底部65包括连接器侧突出部80,上述连接器侧突出部80在轴线l与连接器20之间朝输出相反侧l2突出,在以将轴线l夹在中间的方式位于与连接器侧突出部80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此外,连接器侧突出部80的前端面80a、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的前端面81a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的前端面82a处于比连接器20靠输出相反侧l2的同一假想面s上。因而,在使电动机2以输出相反侧l2位于下方的姿态载置于工作台等的载置面的情况下,电动机2以上述三个突出部80、81、82的前端面80a、81a、82a与载置面抵接的姿态(使假想面s与载置面一致的姿态)自立。此外,在自立的姿态中,连接器20位于比载置面(假想面s)靠输出侧l1的位置。因而,连接器20不会与载置面接触而破损。此外,连接器侧突出部80设置在比轴线l靠近连接器20的位置,因而能可靠地防止连接器20与载置面接触。

此外,即使在泵装置1中,在以使电动机2的输出相反侧l2位于下方的姿态将泵装置1放置于工作台的载置面等情况下,电动机2的连接器20也不会与载置面接触。因而,能防止连接器20与载置面接触而破损。

此外,在本例中,使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分别比连接器侧突出部80小,因而能抑制成型树脂密封构件13的树脂材料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即使在使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分别减小的情况下,模具120中的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包括对树脂进行引导的倾斜面128、129,其中,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用于形成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用于形成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藉此,树脂可顺利地流入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由此,能防止或抑制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因成型时的缩痕而变形。

此外,在本例中,第一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1包括第一延设部分83,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包括第二延设部分84,因而注入模具120的树脂从第一延设凹部部分131流向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一侧。在此,第一延设部分83和第二延设部分84呈突出量朝向前端侧变小的形状,因而能抑制成型树脂密封构件13的树脂材料的使用量。

另外,也可以将在模具120中注入树脂的浇口123设于连接器侧凹部125与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之间,其中,上述连接器侧凹部125用于形成连接器侧突出部80,上述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用于形成第二连接器相反侧突出部82。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情况相同,树脂可顺利地流入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因而,能可靠地进行树脂朝第一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6和第二连接器相反侧凹部127的填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