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患者束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550发布日期:2019-05-17 20:1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躁动患者束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束缚装置,尤其涉及躁动患者束缚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无意识躁动患者而言,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抵触治疗的情绪,此时,该患者会用手将尿管、胃管以及相关性管路从治疗的部位拔出,不仅对患者造成伤害,还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进度,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躁动患者束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躁动患者束缚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躁动患者束缚装置,包括放置套、第一气垫、连接管、进气管、气压表、气囊、第二气垫、Y型管、第一绑带、第一日子扣、第二绑带、第二日子扣、第一卡环、第二卡环,所述的第一气垫环绕于放置套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一气垫与放置套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贯穿于放置套右侧下端,所述的连接管与第一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进气管位于连接管右侧,所述的进气管与连接管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压表位于进气管外壁,所述的气压表与进气管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囊位于进气管右侧,所述的气囊与进气管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位于放置套内部上端前后两侧,所述的第二气垫与放置套胶水相连,所述的Y型管两端贯穿放置套右侧,所述的Y型管两端分别与放置套内部上端前后两侧的第二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绑带位于放置套前端上侧,所述的第一绑带一端与放置套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日子扣贯穿于第一绑带,所述的第一日子扣与第一绑带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二绑带位于放置套后端上侧,所述的第二绑带一端与放置套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日子扣贯穿于第二绑带,所述的第二日子扣与第二绑带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卡环位于放置套外壁前端下侧,所述的第一卡环与放置套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卡环位于放置套外壁前端中侧,所述的第二卡环与放置套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放置套外壁前端上侧还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放置套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绑带前端上侧还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放置套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放置套外壁后端上侧还设有第三魔术贴,所述的第三魔术贴与放置套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绑带后端上侧还设有第四魔术贴,所述的第四魔术贴与第二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管外壁还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的第一调节阀与连接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Y型管外壁还设有第二调节阀,所述的第二调节阀与Y型管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躁动患者束缚装置,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部插入放置套内,并将患者的手腕处于第一气垫位置处,医护人员再用手将进气管与连接管相连接,医护人员再使用气囊,通过使用气囊,使得气囊产生的充气气体由进气管排入连接管内,再由连接管排入第一气垫内,以此让第一气垫膨胀,通过第一气垫膨胀的作用,使得第一气垫对患者的手腕实行软夹紧力,以此让该装置与患者的手部连接稳固,同时,医护人员可观察气压表显示的数值即可知晓当前第一气垫的膨胀情况,当气压表显示的数值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即第一气垫膨胀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关闭第一调节阀,再将进气管与连接管分离,医护人员再将连接管卡入第一卡环内,以此对连接管进行位置固定,医护人员再将进气管与Y型管相连接,医护人员再使用气囊,通过使用气囊,使得气囊产生的充气气体由Y型管排入第二气垫内,以此让第二气垫膨胀,通过第二气垫膨胀的作用,使得放置套内部上端前后两侧的第二气垫分别对患者的手背以及手心部位实行软夹紧力,以此让患者手部在放置套内处于位置固定的状态,进一步确保了该装置与患者手部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医护人员可观察气压表显示的数值即可知晓当前第二气垫的膨胀情况,当气压表显示的数值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即第二气垫膨胀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关闭第二调节阀,再将进气管与Y型管分离,医护人员再将Y型管卡入第二卡环内,以此对Y型管进行位置固定,医护人员再使用第一日子扣对第一绑带的长度进行延长,再使用第二日子扣对第二绑带的长度进行延长,医护人员再将第一绑带未与放置套相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二绑带未与放置套相连接的一端缠绕于病床的护栏处,医护人员再将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通过绳系的方式进行打结,最终使得患者的手部与病床的护栏连为一体,以此对患者的手部进行束缚处理,该躁动患者束缚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将患者的手部进行束缚处理,即对患者的手部进行约束处理,有效的防止躁动患者用手将尿管、胃管以及相关性管路从治疗的部位拔出,不仅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还确保了患者的治疗进度,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先将绳系护栏处的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解开,医护人员再使用第一日子扣对第一绑带的长度进行缩短,医护人员再将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贴,以此对第一绑带进行收纳处理,医护人员再使用第二日子扣对第二绑带的长度进行缩短,医护人员再将第三魔术贴和第四魔术贴相互粘贴,以此对第二绑带进行收纳处理,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一调节阀,以此让第一气垫内的充气气体由连接管排出外界,即让第一气垫对患者手腕的软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二调节阀,以此让第二气垫内的充气气体由Y型管排出外界,即让第二气垫对患者手背以及手心的软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将患者的手部从放置套内取出即可,所述的放置套为橡胶材质,所述的气囊为医用PVC气囊。

附图说明

图1是躁动患者束缚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躁动患者束缚装置的局部后视图;

图3是放置套与第一气垫的连接剖视图;

图4是放置套与第二气垫的连接剖视图。

放置套1、第一气垫2、连接管3、进气管4、气压表5、气囊6、第二气垫7、Y型管8、第一绑带9、第一日子扣10、第二绑带11、第二日子扣12、第一卡环13、第二卡环14、第一魔术贴101、第三魔术贴102、第四魔术贴103、第一调节阀301、第二调节阀801、第二魔术贴9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躁动患者束缚装置,包括放置套1、第一气垫2、连接管3、进气管4、气压表5、气囊6、第二气垫7、Y型管8、第一绑带9、第一日子扣10、第二绑带11、第二日子扣12、第一卡环13、第二卡环14,所述的第一气垫2环绕于放置套1内部下端,所述的第一气垫2与放置套1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3贯穿于放置套1右侧下端,所述的连接管3与第一气垫2胶水相连,所述的进气管4位于连接管3右侧,所述的进气管4与连接管3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压表5位于进气管4外壁,所述的气压表5与进气管4螺纹相连,所述的气囊6位于进气管4右侧,所述的气囊6与进气管4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7位于放置套1内部上端前后两侧,所述的第二气垫7与放置套1胶水相连,所述的Y型管8两端贯穿放置套1右侧,所述的Y型管8两端分别与放置套1内部上端前后两侧的第二气垫7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绑带9位于放置套1前端上侧,所述的第一绑带9一端与放置套1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日子扣10贯穿于第一绑带9,所述的第一日子扣10与第一绑带9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二绑带11位于放置套1后端上侧,所述的第二绑带11一端与放置套1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日子扣12贯穿于第二绑带11,所述的第二日子扣12与第二绑带11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卡环13位于放置套1外壁前端下侧,所述的第一卡环13与放置套1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卡环14位于放置套1外壁前端中侧,所述的第二卡环14与放置套1缝合相连,所述的放置套1外壁前端上侧还设有第一魔术贴101,所述的第一魔术贴101与放置套1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绑带9前端上侧还设有第二魔术贴901,所述的第二魔术贴901与放置套1缝合相连,所述的放置套1外壁后端上侧还设有第三魔术贴102,所述的第三魔术贴102与放置套1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绑带11后端上侧还设有第四魔术贴103,所述的第四魔术贴103与第二绑带11缝合相连,所述的连接管3外壁还设有第一调节阀301,所述的第一调节阀301与连接管3螺纹相连,所述的Y型管8外壁还设有第二调节阀801,所述的第二调节阀801与Y型管8螺纹相连。

该躁动患者束缚装置,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部插入放置套1内,并将患者的手腕处于第一气垫2位置处,医护人员再用手将进气管4与连接管3相连接,医护人员再使用气囊6,通过使用气囊6,使得气囊6产生的充气气体由进气管4排入连接管3内,再由连接管3排入第一气垫2内,以此让第一气垫2膨胀,通过第一气垫2膨胀的作用,使得第一气垫2对患者的手腕实行软夹紧力,以此让该装置与患者的手部连接稳固,同时,医护人员可观察气压表5显示的数值即可知晓当前第一气垫2的膨胀情况,当气压表5显示的数值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即第一气垫2膨胀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关闭第一调节阀301,再将进气管4与连接管3分离,医护人员再将连接管3卡入第一卡环13内,以此对连接管3进行位置固定,医护人员再将进气管4与Y型管8相连接,医护人员再使用气囊6,通过使用气囊6,使得气囊6产生的充气气体由Y型管8排入第二气垫7内,以此让第二气垫7膨胀,通过第二气垫7膨胀的作用,使得放置套1内部上端前后两侧的第二气垫7分别对患者的手背以及手心部位实行软夹紧力,以此让患者手部在放置套1内处于位置固定的状态,进一步确保了该装置与患者手部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医护人员可观察气压表5显示的数值即可知晓当前第二气垫7的膨胀情况,当气压表5显示的数值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即第二气垫7膨胀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关闭第二调节阀801,再将进气管4与Y型管8分离,医护人员再将Y型管8卡入第二卡环14内,以此对Y型管8进行位置固定,医护人员再使用第一日子扣10对第一绑带9的长度进行延长,再使用第二日子扣12对第二绑带11的长度进行延长,医护人员再将第一绑带9未与放置套1相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二绑带11未与放置套1相连接的一端缠绕于病床的护栏处,医护人员再将第一绑带9和第二绑带11通过绳系的方式进行打结,最终使得患者的手部与病床的护栏连为一体,以此对患者的手部进行束缚处理,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先将绳系护栏处的第一绑带9和第二绑带11解开,医护人员再使用第一日子扣10对第一绑带9的长度进行缩短,医护人员再将第一魔术贴101和第二魔术贴901相互粘贴,以此对第一绑带9进行收纳处理,医护人员再使用第二日子扣12对第二绑带11的长度进行缩短,医护人员再将第三魔术贴102和第四魔术贴103相互粘贴,以此对第二绑带11进行收纳处理,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一调节阀301,以此让第一气垫2内的充气气体由连接管3排出外界,即让第一气垫2对患者手腕的软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二调节阀801,以此让第二气垫7内的充气气体由Y型管8排出外界,即让第二气垫7对患者手背以及手心的软夹紧力消失,医护人员再将患者的手部从放置套1内取出即可,所述的放置套1为橡胶材质,所述的气囊6为医用PVC气囊。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