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麻醉屏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1743发布日期:2019-04-05 20:1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麻醉屏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麻醉屏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屏架,结构较为简单,少有手动调节遮挡范围的功能。针对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对患者的颈部进行相关麻醉操作,患者头部已铺盖的无菌布无法稳定有效地固定,会对颈部的相关操作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目前少有合适的麻醉屏架。现有的麻醉屏架,遮挡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临床手术的具体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手术过程中,增加无菌布的遮挡范围,或者安全稳定地暴露患者的无菌消毒范围,尤其适用于需要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各种穿刺等操作时,对遮挡头部的手术无菌布,需进行特殊固定的多功能麻醉屏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麻醉屏架,包括横杆、侧杆、遮挡杆、固定结构和固定夹,侧杆一端通过第一接头连接横杆,遮挡杆一端通过第二接头连接横杆,固定结构安装在侧杆上,固定夹安装在遮挡杆上,固定夹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弹性件,第二夹持件与遮挡杆制成一体或者固定连接,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通过铰接轴铰接,弹性件为固定夹提供回复力。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靠近横杆的端部铰接有第三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或遮挡杆外侧面设有与第三夹持件端部嵌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弹性件为扭簧,扭簧套在铰接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夹持件远离横杆的端部和第二夹持件远离横杆的端部。

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压簧,压簧设在第一夹持件远离横杆的端部和第二夹持件远离横杆的端部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包括本体Ⅰ和旋紧螺钉Ⅰ,本体Ⅰ具有供横杆穿过的通孔Ⅰ,旋紧螺钉Ⅰ穿过本体Ⅰ上的螺纹孔Ⅰ并抵接横杆,从而实现本体Ⅰ和横杆的固定连接,本体Ⅰ外侧面设有安装口Ⅰ,侧杆一端固定设在安装口Ⅰ内。

进一步地,第二接头包括本体Ⅱ和旋紧螺钉Ⅱ,本体Ⅱ具有供横杆穿过的圆柱形的通孔Ⅱ,旋紧螺钉Ⅱ穿过本体Ⅱ上的螺纹孔Ⅱ并抵接横杆,从而实现本体Ⅱ和横杆的固定连接,本体Ⅱ外侧面设有安装口Ⅱ,侧杆一端固定设在安装口Ⅱ内。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与手术床侧面导轨卡接的导轨卡扣,导轨卡扣通过第三接头可升降地安装在侧杆上。

进一步地,第三接头包括本体Ⅲ和旋紧螺钉Ⅲ,导轨卡扣和本体Ⅲ固定连接,本体Ⅲ上具有供侧杆穿过的通孔Ⅲ,旋紧螺钉Ⅲ穿过本体Ⅲ上的螺纹孔Ⅲ并抵接侧杆,从而实现本体Ⅲ和侧杆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侧杆外侧面沿纵向均匀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侧杆为至少两根并且竖直设置,遮挡杆为至少两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麻醉屏架安装于手术床患者头端的上面,与手术床平面相互垂直,通过手术床侧面的金属导轨安装并固定,可实现便捷,可靠地拆装,并通过手动调节,使病人处于完全遮挡,或按需求安全可靠地暴露需进行无菌操作的消毒范围区域。通过旋松第二接头的旋紧螺钉Ⅱ后,手动拉动遮挡杆调节其支撑角度,并通过旋紧螺钉Ⅱ进行固定,可以较好的获得临床需要完全遮挡或安全暴露消毒范围的术中具体的遮挡效果。需要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各种穿刺等操作时,设计的固定夹可根据需要对遮挡头部的手术无菌布进行特殊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麻醉屏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夹关闭时,固定夹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夹打开时,固定夹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固定夹初始时,多功能麻醉屏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夹打开时,多功能麻醉屏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固定夹夹住无菌布前,多功能麻醉屏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固定夹夹住无菌布后,多功能麻醉屏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横杆;

2-侧杆;

3-遮挡杆;

4-导轨卡扣;

5-第一接头,501-本体Ⅰ,502-旋紧螺钉Ⅰ;

6-第二接头,601-本体Ⅱ,602-旋紧螺钉Ⅱ;

7-第三接头,701-本体Ⅲ,702-旋紧螺钉Ⅲ;

8-固定夹,801-第一夹持件,802-第二夹持件,803-第三夹持件,804-扭簧;

9-无菌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至7示出一种多功能麻醉屏架,包括水平的横杆1、竖直的两根侧杆2和可绕横杆1纵向中心线转动的两根遮挡杆3,两根遮挡杆3位于两根侧杆2之间并可沿横杆1纵向滑动,两根侧杆2的上端均通过第一接头5与横杆1连接,两根侧杆2上均通过第三接头7可滑动地安装有导轨卡扣4,两根遮挡杆3的一端均通过第二接头6与横杆1连接,两根遮挡杆3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固定无菌布9的固定夹8。横杆1为长方体结构,两根侧杆2和两根遮挡杆3均为圆柱体结构。两根侧杆2的外侧面均标有沿纵向均匀分布的刻度,可方便调节横杆1的高度。

第一接头5包括本体Ⅰ501和旋紧螺钉Ⅰ502,本体Ⅰ501具有通孔Ⅰ,横杆1穿过通孔Ⅰ,本体Ⅰ501外侧面设有安装口Ⅰ,侧杆2一端固定设在安装口Ⅰ内,旋紧螺钉Ⅰ502穿过本体Ⅰ501上的螺纹孔Ⅰ并抵接横杆1,从而实现本体Ⅰ501和横杆1的固定连接。侧杆2一端和安装口Ⅰ之间过盈配合或者螺纹配合,实现侧杆2和本体Ⅰ501之间的固定连接。横杆1为长方体结构,通孔Ⅰ为与横杆1外侧面匹配的长方体形孔,可避免本体Ⅰ501绕横杆1的纵向中心线(即沿横杆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转动。

第二接头6包括本体Ⅱ601和旋紧螺钉Ⅱ602,本体Ⅱ601具有通孔Ⅱ,横杆1穿过通孔Ⅱ,本体Ⅱ601外侧面设有安装口Ⅱ,侧杆2一端固定设在安装口Ⅱ内,旋紧螺钉Ⅱ602穿过本体Ⅱ601上的螺纹孔Ⅱ并抵接横杆1,从而实现本体Ⅱ601和横杆1的固定连接。遮挡杆3一端和安装口Ⅱ之间过盈配合或者螺纹配合,实现遮挡杆3和本体Ⅱ601之间的固定连接。通孔Ⅱ为圆柱体形孔或椭圆柱体形孔,保证本体Ⅱ601沿横杆1纵向滑动的同时可以绕横杆1的纵向中心线转动,固定于本体Ⅱ601的遮挡杆3随之滑动和转动。

第三接头7包括本体Ⅲ701和旋紧螺钉Ⅲ702,导轨卡扣4和本体Ⅲ701焊接连接,本体Ⅲ701上具有通孔Ⅲ,侧杆2穿过通孔Ⅲ,旋紧螺钉Ⅲ702穿过本体Ⅲ701上的螺纹孔Ⅲ并抵接侧杆2,从而实现本体Ⅲ701和侧杆2的固定连接。旋紧螺钉Ⅰ502、旋紧螺钉Ⅱ602和旋紧螺钉Ⅲ702上均设有便于拧松拧紧的把手。

固定夹8包括第一夹持件801、第二夹持件802和扭簧804,第二夹持件802和遮挡杆3形成一体,第一夹持件801和第二夹持件802两者的中部通过铰接轴铰接,第一夹持件801和第二夹持件802靠近横杆1的一端为前端,两者远离横杆1的一端为后端,铰接轴上套有扭簧804,扭簧804一端固定于第一夹持件801后端,其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夹持件802后端。扭簧804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如压簧,此时压簧位于两夹持件之间并且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夹持件801后端和第二夹持件802后端。初始状态下,第一夹持件801前端和第二夹持件802前端贴近,按压第一夹持件801后端和第二夹持件802后端,两夹持件的前端张开(固定夹8打开),将无菌布9放入第一夹持件801前端和第二夹持件802前端之间,松开固定夹8,两夹持件在扭簧804或压簧的弹力下回复初始状态(固定夹8关闭),此时第一夹持件801前端和第二夹持件802前端紧紧夹住无菌布9。

为保证固定夹8更牢靠地夹住无菌布9,固定夹8还包括第三夹持件803,第三夹持件803一端铰接于第一夹持件801前端,其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802外侧面的凹槽嵌入配合。为夹住无菌布9,按压第一夹持件801后端和第二夹持件802后端,固定夹8打开,然后手动扳动第三夹持件803使第一夹持件801和第三夹持件803之间张开,将无菌布9放入第二夹持件802、第一夹持件801和第三夹持件803之间,松开固定夹8,第一夹持件801和第二夹持件802在扭簧804或压簧的弹力下回复,第三夹持件803在第一夹持件801的带动下向第二夹持件802靠近直至第三夹持件803端部嵌入第二夹持件802上的凹槽,第三夹持件803闭合,此时第一夹持件801、第二夹持件802和第三夹持件803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无菌布9被固定夹紧紧夹住,如图7所示。

固定夹8能将手术过程中需要暴露的消毒区域内的手术无菌布9进行可靠稳定的固定,适用于手术过程中需将患者头部已铺盖的无菌布9进行稳定有效地固定的情况,确保麻醉医生对患者的颈部进行相关麻醉操作,此时遮挡杆3的旋转固定方向为靠近患者脚侧。在无需固定无菌布9的手术情况时,只需用到遮挡杆3,无需打开固定夹8,此时遮挡杆3的旋转固定方向嶙远离患者脚侧。

使用时,多功能麻醉屏架安装在手术床上患者头侧的上方,与手术床平面相互垂直,两根侧杆2分别位于手术床的两侧,导轨卡扣4卡接在手术床两侧的导轨上。侧杆2和遮挡杆3均可沿横杆1的纵向进行滑动,以适应不同手术床宽度的要求。设置的导轨卡扣4便于快速可靠地对多功能麻醉屏架进行拆装。通过拧松旋紧螺钉Ⅲ702并转动本体Ⅲ701,实现遮挡杆3在360度范围内任意角度的调节,最后通过拧紧旋转螺钉,实现遮挡杆3在横杆1上的固定,最终能够实现对手术区域的完全遮挡或者稳定暴露的操作效果。

以上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