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式留置管外接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1427发布日期:2019-05-24 21:4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翻页式留置管外接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页式留置管外接固定器。



背景技术:

深静脉、PICC、中长静脉、血透置管等输液治疗时,留置针或是留置管需长时间留置在患者体内,带需进行输液时,在将其外露的接头与外部的输液管接头连接,其连接处需保证无菌,且需保持固定。另外当不进行输液时,留置管的外露接头也需进行无菌包裹,以防止被污染。目前,医院普遍使用无菌纱进行简单包裹,需频繁更换,且无菌密封效果很差,留置管与输液管的接头处固定也不牢固,存在被污染的风险,使用效果差,难以满足病患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翻页式留置管外接固定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页式留置管外接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一固定片翻转连接的第二固定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片上的环形外密封卡条和环形内密封卡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片上的环形外卡槽和环形内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中部的防水贴片、设置于所述防水贴片上的抗菌棉贴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片底面的黏贴片。

优选的是,所述环形内卡槽和环形内密封卡条上均开设有管体卡槽。

优选的是,所述环形外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片的外周,所述环形内卡槽设置于所述环形外卡槽的内侧。

优选的是,所述环形外密封卡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外周,用于配合卡设在所述环形外卡槽内;所述环形内密封卡条设置于所述环形外密封卡条的内侧,用于配合卡设在所述环形内卡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片底面设置有黏贴子扣。

优选的是,所述黏贴片与所述第一固定片可撕连接,所述黏贴片的一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黏贴子扣配合的黏贴母扣,另一面设置有用于黏贴于皮肤表面的黏贴层。

优选的是,所述防水贴片的外周还设置有厚度大于所述抗菌棉贴的减压棉层。

优选的是,所述管体卡槽内壁呈弧形。

优选的是,所述管体卡槽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密封软胶层。

优选的是,所述管体卡槽两侧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弧形弹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翻页式留置管外接固定器,通过翻转连接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将留置管和外部输液管的接口进行无菌、密封包裹,并固定黏贴在患者皮肤上,能保证留置管和外部输液管的接口的无菌密封,防止被污染,且当输液完后,还能将留置在患者体内的留置管的接口进行无菌、密封包裹,防止其外露被污染。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密封层、外密封层的设置,能保证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黏贴子扣和黏贴母扣可实现第一固定片与黏贴片的反复自黏式连接,便于黏贴和撕下,方便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制造、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翻页式留置管外接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片的厚度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片的厚度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固定片;2—第二固定片;3—防水贴片;4—抗菌棉贴;5—黏贴片;6—管体卡槽;7—减压棉层;10—环形外密封卡条;11—环形内密封卡条;12—黏贴子扣;20—环形外卡槽;21—环形内卡槽;50—黏贴母扣;51—黏贴层;60—密封软胶层;61—弧形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需长时间留置在患者体内的留置针或留置管(例如深静脉、PICC、中长静脉、血透置管等)与外部进行输液的输液管的连接固定,以保证连接部位的固定、包裹保护与无菌密封。使用时,留置管与外部输液管连接,然后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将接口处包裹起来,并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当输液完后,留置管留置在患者体内,其外露的接口需保证无菌密封,此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将其包裹即可实现其外露接口的无菌密封。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翻页式留置管外接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片1、与第一固定片1翻转连接的第二固定片2、设置于第一固定片1上的环形外密封卡条10和环形内密封卡条11、设置于第二固定片2上的环形外卡槽20和环形内卡槽21、设置于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中部的防水贴片3、设置于防水贴片3上的抗菌棉贴4及设置于第一固定片1底面的黏贴片5。

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通过柔性件翻页式连接,第一固定片1可翻转盖设在第二固定片2上。

防水贴片3为防水透气材质。抗菌棉贴4用于与留置管和外部输液管之间的接口处贴合包裹,保证接口处的无菌接触。防水贴片3的外周还设置有厚度大于抗菌棉贴4的减压棉层7。减压棉层7能对留置管和外部输液管的接口处形成很好的保护,同时能便于固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抗菌棉贴4的长度为6-8cm,宽度为2-4cm。

环形外卡槽20设置于第一固定片1的外周,环形内卡槽21设置于环形外卡槽20的内侧。环形外密封卡条10设置于第二固定片2的外周,用于配合卡设在环形外卡槽20内;环形内密封卡条11设置于环形外密封卡条10的内侧,用于配合卡设在环形内卡槽21内。第一固定片1翻转盖设在第二固定片2上后,通过环形外密封卡条10配合卡设在环形外卡槽20内、环形内密封卡条11配合卡设在环形内卡槽21内,从而使实现第一固定片1与第二固定片2之间的双重密封。

环形内卡槽21和环形内密封卡条11上均开设有管体卡槽6。管体卡槽6设置在环形内卡槽21和环形内密封卡条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数量一般为2-3个,一侧用于卡设留置管,另一侧用于卡设输液管。即留置管和外部输液管的对接口包裹在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上的两抗菌棉贴4之间,留置管和外部输液管的另一端的伸出的管体则卡设在管体卡槽6内,以保证留置管和外部输液管伸出的管体不会影响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之间的密封连接。

具体使用时,在输液的时候,环形外密封卡条10和环形外卡槽20不接合,环形内密封卡条11则卡设在环形内卡槽21内,留置管和外部输液管伸出的管体通过管体卡槽6伸出该固定器;在不进行输液时,该固定器内只包裹有留置管,环形外密封卡条10的大部分均卡设在环形外卡槽20内(只有留置管伸出的管体处不接合),环形内密封卡条11则卡设在环形内卡槽21内,留置管伸出的管体通过管体卡槽6伸出该固定器,从而能提高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之间的密封效果。

第一固定片1底面设置有黏贴子扣12。黏贴片5与第一固定片1可撕连接,黏贴片5的一面设置有用于与黏贴子扣12配合的黏贴母扣50,另一面设置有用于黏贴于皮肤表面的黏贴层51。黏贴片5通过底面的黏贴层51固定黏贴在患者皮肤表面,第一固定片1则可撕黏贴在黏贴片5表面,方便撕下和黏贴。黏贴层51为抗湿、亲肤材质,以防止损害患者皮肤。

管体卡槽6内壁呈弧形,便于管体的卡入和固定。管体卡槽6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密封软胶层60,能增强管体卡槽6和卡入的管体之间的密封性。管体卡槽6两侧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弧形弹片61,管体卡入管体卡槽6内后,弧形弹片61的弹力作用内压紧管体,使管体能更加牢固的卡设在管体卡槽6内。

本实用新型的翻页式留置管外接固定器使用时,通过黏贴层51将该固定器黏贴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将留置在患者体内的留置管与外部输液管的连接处贴合放置在第一固定片1和第二固定片2上的两抗菌棉贴4中间,并将留置管与外部输液管两端需伸出的管体卡设在管体卡槽6内,然后将环形内密封卡条11挤入环形内卡槽21内,使留置管与外部输液管的连接处无菌、密封包裹在该固定器内;当完成输液后,将外部输液管拔出,留置管的接头处仍然包裹在该固定器内,并在将环形外密封卡条10的大部分挤入环形外卡槽20内(只有留置管伸出的管体处除外),进一步加强密封,由于留置管需长期留置在患者体内,固留置管的接头处的无菌密封包裹要求更加严格,环形内密封卡条11与环形内卡槽21形成的内密封层,通过环形外密封卡条10与环形外卡槽20形成的外密封层能增强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