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7392发布日期:2019-04-03 00:3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带。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在每次透析完毕后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通常为指压迫止血法,需要患者或者其家属用手指长时间按压在穿刺部位,使患者或者其家属的手部十分疲劳,十分费力和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带体和盒体,所述盒体内可转动设有第一转轴和两根第二转轴,两根第二转轴分设于第一转轴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转轴的前部固设有第一齿轮,两根所述第二转轴的前部均固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后部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前端抵接第一齿轮的后端面上,所述压缩弹簧的后端抵接在盒体的后侧板上,所述第一齿轮的前端面上同轴心线固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盒体的前侧板上设有与第三齿轮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凹槽内,两根所述第二转轴的后部均固设有收卷筒,所述盒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带体的两端分别穿入两个通孔后固定在对应的收卷筒上,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支出盒体的后侧板。

带体的两端分别穿入两个通孔后固定在对应的收卷筒上,带体和盒体形成一个环状结构。使用时将患者的手臂穿入带体和盒体形成的环内,向后拉动第一转轴,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也同时被向后拉动,直到第三齿轮完全脱离凹槽,压缩弹簧被进一步压缩,然后转动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同时带动两个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收卷筒转动,两个收卷筒分别将带体的两端进行收卷,使带体和盒体形成的环的逐渐变小,直到带体和盒体压迫在患者的手臂上,改变第一转轴的旋转角度便能调整收卷到收卷筒上的带体的长度,从而调整带体和盒体压迫在患者手臂上的松紧度,调节松紧度十分方便;带体被收卷到合适的长度后,向前推进轴杆,将第三齿轮对准并推入第三凹槽内,此时,第三凹槽对第三齿轮进行限制,使第三齿轮不能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和第一转轴不能转动,进而限制了第二齿轮、第二转轴和收卷筒的转动,使收卷在收卷筒上的带体不会松出,保持对患者内瘘的压迫,不用用手指按压住穿刺部位,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压缩弹簧抵压在第一齿轮和盒体的后侧板之间,对第一齿轮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第三齿轮保持在凹槽内,使第三齿轮不容易从第三凹槽内脱出。

进一步,所述盒体为透明盒体。在拉动第一转轴时,打开盖体,方便观察第三齿轮是否被完全拉出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上固设有旋钮。设置旋钮,方便捏住旋钮推拉轴杆和旋转轴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旋钮上设有防滑条纹。增大旋钮表面的摩擦力,更方便转动旋钮。

进一步,所述盒体的下侧面上粘设有海绵垫。在盒体和带体压迫在患者手臂上时,海绵垫位于盒体和患者手臂之间,使盒体不会将患者压疼。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能保持对患者手臂的压迫,不用用手指一直按压住穿刺部位,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省力;方便调节带体和盒体对患者手臂压迫的松紧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盒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盒体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盒体的前侧板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带体1和盒体2,带体1为弹性带体,盒体2内平行设有第一转轴3和两根第二转轴4,盒体2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设有与第一转轴3对应的第一轴孔5和与第二转轴4对应的第二轴孔6,第一转轴3的前后两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一轴孔5内,第二转轴4的前后两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二轴孔6内,以此使第一转轴3和两根第二转轴4能够在盒体2内转动;两根第二转轴4分设于第一转轴3的左右两侧,第一转轴3的前部固设有第一齿轮7,两根第二转轴4的前部均固设有与第一齿轮7啮合的第二齿轮8,第一转轴3的后部设有压缩弹簧9,压缩弹簧9的前端抵接第一齿轮7的后端面上,压缩弹簧9的后端抵接在盒体2的后侧板上,第一齿轮7的前端面上同轴心线固设有第三齿轮10,第三齿轮10的直径比第一齿轮7的直径小,盒体2的前侧板上设有与第三齿轮10适配的凹槽11,凹槽11的形状与第三齿轮10的形状相同,第三齿轮10位于凹槽11内,两根第二转轴4的后部均固设有收卷筒12,收卷筒12与转轴和第二齿轮8同轴心线设置,盒体2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有通孔13,带体1的两端分别穿入两个通孔13后固定在对应的收卷筒12上,第一转轴3的后端支出盒体2的后侧板。

带体1的两端分别穿入两个通孔13后固定在对应的收卷筒12上,带体1和盒体2形成一个环状结构。使用时将患者的手臂穿入带体1和盒体2形成的环内,向后拉动第一转轴3,固定在第一转轴3上的第一齿轮7和第三齿轮10也同时被向后拉动,直到第三齿轮10完全脱离凹槽11,压缩弹簧9被进一步压缩,然后转动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同时带动两个第二齿轮8转动,第二齿轮8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第二转轴4带动收卷筒12转动,两个收卷筒12分别将带体1的两端进行收卷,使带体1和盒体2形成的环的逐渐变小,直到带体1和盒体2压迫在患者的手臂上,改变第一转轴3的旋转角度便能调整收卷到收卷筒12上的带体1的长度,从而调整带体1和盒体2压迫在患者手臂上的松紧度,调节松紧度十分方便;带体1被收卷到合适的长度后,向前推进轴杆,将第三齿轮10对准并推入第三凹槽11内,此时,第三凹槽11对第三齿轮10进行限制,使第三齿轮10不能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7和第一转轴3不能转动,进而限制了第二齿轮8、第二转轴4和收卷筒12的转动,使收卷在收卷筒12上的带体1不会松出,保持对患者内瘘的压迫,不用用手指按压住穿刺部位,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压缩弹簧9抵压在第一齿轮7和盒体2的后侧板之间,对第一齿轮7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第三齿轮10保持在凹槽11内,使第三齿轮10不容易从第三凹槽11内脱出。

盒体2为透明盒体。在拉动第一转轴3时,方便观察第三齿轮10是否被完全拉出凹槽1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第一转轴3的后端上固设有旋钮14。设置旋钮14,方便捏住旋钮14推拉轴杆和旋转轴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旋钮14上设有防滑条纹15。增大旋钮14表面的摩擦力,更方便转动旋钮14。

如图1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盒体2的下侧面上粘设有海绵垫16。在盒体2和带体1压迫在患者手臂上时,海绵垫16位于盒体2和患者手臂之间,使盒体2不会将患者压疼。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