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式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5669发布日期:2019-05-11 00:5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式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治疗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变式治疗床。



背景技术: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多数是平躺或者卧躺在治疗床上接受治疗的,但对于不能卧躺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现有的治疗床并不能满足其需求,例如孕妇。孕妇由于其特殊性,其在进行背部或者臀部针灸治疗时,不能够卧躺在治疗床上,只能坐着或者站着接受治疗,但是,针灸需要一定时间,孕妇不能长时间坐着或者站着,且该方式的治疗效果,也给孕妇和治疗者带来不便。因此,研究一种可应用于孕妇的治疗床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变式治疗床,该可变式治疗床结构可变,能够适用于不能卧躺接受背部或者臀部的患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式治疗床,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沿着所述可变式治疗床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相邻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上均设置有支撑脚,其中,所述第一床板上的支撑脚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

所述第一床板对应人体上躯体,其上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对应人体背部,其上安装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外轮廓尺寸略小于第一通口的开设尺寸,其与所述第一床板为活动连接或者可拆卸式连接,以开启或者密闭所述第一通口;

所述第二床板对应人体臀部及大腿,其上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对应人体臀部,其上安装有股板,所述股板的外轮廓尺寸略小于第二通口的开设尺寸,其与所述第二床板为活动连接或者可拆卸式连接,以开启或者密闭所述第二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滑动安装在第一床板上,其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一床板的厚度方向及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沿其长度方向上分为两分板,两分板均与所述第一床板滑动连接,其中,两分板中远离所述第二床板的一个位于第一床板两端的支撑脚之间,该分板的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一床板的宽度方向,两分板中的另一分板的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一床板的长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及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接触人体的表面上开设有气囊槽,所述气囊槽靠近第二床板所在端设置,其上容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连接充气设备,所述气囊在充气设备的作用下凸出背板表面,所述气囊无充气设备作用时不凸出气囊槽,且与所述背板的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板上的支撑脚位于床沿侧面上,且旋转安装在所述第一床板上,旋转中心平行于所述第一床板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板远离第二床板的一端设置有头枕。

进一步地,所述股板滑动安装在第二床板上,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二床板的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床板上的支撑脚靠近第一床板设置,且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床板床沿的侧面上,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床板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床板上的支撑脚远离第二床板设置,且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床板床沿的侧面上,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三床板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床板上的支撑脚成对设置,每一支撑脚均包括两支撑杆,其中一一支撑杆为伸缩结构,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床板,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支撑杆的一端,另一支撑杆的转动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三床板的长度方向;成对支撑脚通过不连接第三床板的支撑杆转动的方式形成两相向设置的L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来分别对应人体上躯体、人体臀部及大腿和人体小腿及脚部,且该三者之间为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可变式治疗床的结构形式可变化,其能作为病床使用,又能作为椅子使用,且作为病床使用时还能够允许被治疗者半躺式躺卧,即呈上躯体平躺、下躯体向上折放姿势;再者,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上设置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背板和股板配合所述可变式治疗床作为椅子或者允许被治疗者半躺式躺卧时使用,从而使得治疗者可对被治疗者的背部及臀部进行治疗,其中,当所述可变式治疗床作为椅子使用时,通过将所述背板滑离或者拆离第一通口,使得被治疗者的背部漏出,即可实现治疗者对被治疗者背部的治疗;当所述可变式治疗床允许被治疗者半躺式躺卧时,通过将所述股板拆离或者滑离第二通口,使得被治疗者的臀部漏出,即可实现治疗者对被治疗者臀部的治疗。

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可变式治疗床主要针对不便于卧躺进行背部及臀部治疗的患者,例如孕妇进行针灸治疗时,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可变式治疗床可满足特殊人群的治疗需求。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且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式治疗床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允许被治疗者半躺式躺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支撑脚的A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作为椅子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变式治疗床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中:第一床板1、第一通口11、第二床板2、第二通口21、第三床板3、支撑脚4、支撑杆41、背板5、分板51、气囊6、股板7、头枕8。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可变式治疗床,包括一第一床板1、一第二床板2和一第三床板3。所述第一床板1、第二床板2和第三床板3沿着所述可变式治疗床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相邻两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床板1、第二床板2和第三床板3上均设置有支撑脚4,其中,所述第一床板1上的支撑脚4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床板1对应人体上躯体,其上开设有一第一通口11,所述第一通口11对应人体背部,其上安装有一背板5,所述背板5的外轮廓尺寸略小于第一通口11的开设尺寸,其与所述第一床板1为活动连接或者可拆卸式连接,以开启或者密闭所述第一通口11。所述第二床板2对应人体臀部及大腿,其上开设有一第二通口21,所述第二通口21对应人体臀部,其上安装有一股板7,所述股板7的外轮廓尺寸略小于第二通口21的开设尺寸,其与所述第二床板2为活动连接或者可拆卸式连接,以开启或者密闭所述第二通口2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床板1、第二床板2和第三床板3来分别对应人体上躯体、人体臀部及大腿和人体小腿及脚部,且该三者之间为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可变式治疗床的结构形式可变化,其能作为病床使用,又能作为椅子使用,且作为病床使用时还能够允许被治疗者半躺式躺卧,即呈上躯体平躺、下躯体向上折放姿势,见图2、3、5、6。具体来说,当所述可变式治疗床作为病床使用时,所述第一床板1、第二床板2和第三床板3平整放置,三者位于一平面上,此时,所述可变式治疗床可作为普通病床使用,如图1所示;当所述可变式治疗床允许被治疗者半躺式躺卧时,所述第一床板1平放,所述第二床板2相对第一床板1向上翻折,所述第三床板3相对第二床板2翻折但相对第一床板1为平放,三者形成一个阶梯状,此时,被治疗者上躯体平躺在第一床板1上,大腿部倚靠第二床板2,小腿部放置在第三床板3上,如图2和3所示;当所述可变式治疗床作为椅子使用时,所述第二床板2平放,所述第一床板1相对第二床板2向上翻折,所述第三床板3相对第二床板2平放或者向下翻折,以使得被治疗者坐在第二床板2上时小腿部平放或者折放,如图5和6所述。

而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床板1和第二床板2上设置的第一通口11、第二通口21、背板5和股板7则是配合所述可变式治疗床作为椅子或者允许被治疗者半躺式躺卧时使用,从而使得治疗者可对被治疗者的背部及臀部进行治疗,其中,当所述可变式治疗床作为椅子使用时,通过将所述背板5滑离或者拆离第一通口11,使得被治疗者的背部漏出,即可实现治疗者对被治疗者背部的治疗;当所述可变式治疗床允许被治疗者半躺式躺卧时,通过将所述股板7拆离或者滑离第二通口21,使得被治疗者的臀部漏出,即可实现治疗者对被治疗者臀部的治疗。上述方式的使用主要针对不便于卧躺进行背部及臀部治疗的患者,例如孕妇进行针灸治疗时,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可变式治疗床可满足特殊人群的治疗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板1远离第二床板2的一端设置有头枕8,以便于被治疗头部的放置。而为了防止被治疗者背部治疗时第一床板1上的支撑脚4妨碍治疗者进行治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床板1上的支撑脚4位于床沿侧面上,且旋转安装在所述第一床板1上,旋转中心平行于所述第一床板1的宽度方向,以通过旋转的方式使得支撑脚4折叠放置在床沿处。优选地,所述第一床板1上的支撑脚4的旋转角度为0-180°,以折叠放置在床沿处,或者翻折至第一床板1接触人体的一侧面所在侧,且两者呈90度,从而作为护栏使用。

同理,所述第二床板2上的支撑脚4靠近第一床板1设置,且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床板2床沿的侧面上,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床板2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床板3上的支撑脚4远离第二床板2设置,且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床板3床沿的侧面上,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三床板3的宽度方向。如图2-6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三床板3上的支撑脚4成对设置,每一支撑脚4均包括两支撑杆41,其中一支撑杆41为伸缩结构,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床板3,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支撑杆41的一端,另一支撑杆41的转动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三床板3的长度方向;成对支撑脚4通过不连接第三床板3的支撑杆41转动的方式形成两相向设置的L型结构;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三床板3上的支撑脚4翻折至第三床板3接触人体一侧面时,两相向设置的L型结构能够钩住人体脚部,从而支撑被治疗者的脚部,防止被治疗者的脚部滑落,或者在所述可变式治疗床作为椅子使用时该L型结构作为脚垫使用。优选地,所述第三床板3上的支撑脚4中不连接第三床板3的支撑杆41设置在另一支撑杆41的一侧面上,该侧面在所述第三床板3上的支撑脚4支撑地面时与第二床板2相背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背板5和股板7均可滑离或者拆离相应的床板,从而使得其所在的通口开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5滑动安装在第一床板1上,其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一床板1的厚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以通过厚度方向的滑动使得背板5扣在第一通口11处或者滑至第一床板1的底部、后从第一床板1的底部滑离第一通口11,即通过长度方向的滑动在背板5位于第一床板1的底部时滑离第一通口11。请参阅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5沿其长度方向上分为两分板51,两分板51均与所述第一床板1滑动连接,其中,两分板51中远离所述第二床板2的一个位于第一床板1两端的支撑脚4之间,该分板51的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一床板1的宽度方向,以通过沿第一床板1宽度方向滑动的方式从第一床板1的侧边滑离第一通口11,此时,可针对人体背部的上部进行治疗,两分板51中的另一分板51的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一床板1的长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即,另一分板51可双向滑动,其朝远离第二床板2的分板51所在方向滑动时,可滑动至该分板51的位置,从而使得人体背部的下部露出,该方式基于远离第二床板2的分板51滑出第一通口11,当另一分板51沿第一床板1厚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滑动时,先滑至第一床板1的底部,后从第一床板1的底部朝第二床板2所在方向滑动,从而使得人体背部的下部露出,此时,远离第二床板2的分板51位于或者滑出第一通口11;通过上述方式的可使得背板5根据治疗部位进行局部露出,同时还可使被治疗者的背部能够得到倚靠,提高了所述可变式治疗床的使用的舒适性。

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被治疗者治疗臀部时臀部抬起,以便于治疗者进行治疗,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背板5接触人体的表面上开设有气囊6槽,所述气囊6槽靠近第二床板2所在端设置,其上容置有气囊6,所述气囊6连接充气设备,所述气囊6在充气设备的作用下凸出背板5表面,所述气囊6无充气设备作用时不凸出气囊6槽,且与所述背板5的表面齐平;以通过气囊6充气的形式抬高臀部,从而使得臀部完全位于第二通口21处。

进一步地,所述股板7同背板5设置的原理类似,所述股板7滑动安装在第二床板2上,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二床板2的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以通过厚度方向的滑动使得股板7扣在第二通口21处或者滑至第二床板2的底部、后从第二床板2的底部滑离第二通口21,即通过长度方向的滑动在股板7位于第二床板2的底部时滑离第二通口21。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