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场人员进场用S型消毒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9202发布日期:2019-06-19 01:21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场人员进场用S型消毒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场人员进场用S型消毒通道。



背景技术: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皮张、蚕丝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极重要的环节,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外来人员进出养殖场是病源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对于养殖业来说,病源风险的控制是尤为重要的。现在的大型养殖场中,为了防止细菌和病原体等有害物质的进出入,对工作人员的消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故而,在人员进入养殖场前需要利用消毒装置进行消毒,避免将病源带入养殖场。此时的消毒装置,通常选用的是消毒通道。

现有公开技术中的消毒通道,如专利CN 206026736 U中,采用多条彼此平行且联通的通道来延长人员通过消毒通道的时间;采用雾化喷雾的方式来实现给人员肢体的消毒;在消毒通道下方设置消毒池,且利用池内的吸液消毒垫实现人员鞋底的消毒;在出口处设置消毒盆,利用其内的消毒液来实现人员双手的消毒。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缺点:吸液消毒垫的设计使得其利用率较低;消毒盆的设计使得消毒效率较低,而且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鞋底和双手可同时进行消毒且消毒高效而便捷,吸液消毒垫利用率高的养殖场人员进场用S型消毒通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养殖场人员进场用S型消毒通道,包括S型消毒通道1和吸液消毒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消毒通道1由两侧的防护栏杆3和底部的第一消毒槽道4组成,且防护栏杆3焊接于第一消毒槽道4两侧,所述防护栏杆3顶部设有第二消毒槽道5,且第二消毒槽道5内壁设有若干紫外线消毒灯6,所述第一消毒槽道4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衔接条体7,两衔接条体7之间设有储液海绵体8,其衔接条体7从外到里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孔9和第二限位孔10,且若干第一限位孔9和第二限位孔10均呈S型排列,利用第二限位孔10于储液海绵体8顶面设有吸液消毒垫2,利用第一限位孔9于吸液消毒垫2顶面设有网状橡胶防护面11,所述吸液消毒垫2和网状橡胶防护面11左右两侧均连接弹性缓冲条12,且弹性缓冲条12另一侧分别设有若干与第二限位孔10和第一限位孔9相匹配的卡柱17。

所述S型消毒通道1入口处设有清污垫13,且清污垫13利用其一端两侧的连接条14,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消毒槽道4的外侧壁,清污垫13上侧面设有猪鬃刷层15。

所述第二消毒槽道5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且槽口壁设有橡胶防护套16,其若干紫外线消毒灯6为串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第一消毒槽道内的吸液消毒垫和第二消毒槽道内的若干紫外线消毒灯,在人员行走于S型消毒通道时同时完成鞋底及双手的消毒,消毒高效而便捷。

(2)通过在第一消毒槽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网状橡胶防护面、吸液消毒垫和储液海绵体,使得吸液消毒垫利用率高,而且网状橡胶防护面和吸液消毒垫均为可拆卸式的,更换方便,可定期进行清洁处理。

(3)在S型消毒通道入口处设置清污垫,使得在进入消毒通道之前将鞋底的污物进行清理,避免污物被带入消毒通道而污染吸液消毒垫及储液海绵体。而且清污垫也为可拆卸式的,便于后续清洁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S型消毒通道1、吸液消毒垫2、防护栏杆3、第一消毒槽道4、第二消毒槽道5、紫外线消毒灯6、衔接条体7、储液海绵体8、第一限位孔9、第二限位孔10、网状橡胶防护面11、弹性缓冲条12、清污垫13、连接条14、猪鬃刷层15、橡胶防护套16、卡柱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养殖场人员进场用S型消毒通道,包括S型消毒通道1和吸液消毒垫2,所述S型消毒通道1由两侧的防护栏杆3和底部的第一消毒槽道4组成,且防护栏杆3焊接于第一消毒槽道4两侧,所述防护栏杆3顶部设有第二消毒槽道5,且第二消毒槽道5内壁设有若干紫外线消毒灯6,所述第一消毒槽道4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衔接条体7,两衔接条体7之间设有储液海绵体8,其衔接条体7从外到里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孔9和第二限位孔10,且若干第一限位孔9和第二限位孔10均呈S型排列,利用第二限位孔10于储液海绵体8顶面设有吸液消毒垫2,利用第一限位孔9于吸液消毒垫2顶面设有网状橡胶防护面11,所述吸液消毒垫2和网状橡胶防护面11左右两侧均连接弹性缓冲条12,且弹性缓冲条12另一侧分别设有若干与第二限位孔10和第一限位孔9相匹配的卡柱17。

所述S型消毒通道1入口处设有清污垫13,且清污垫13利用其一端两侧的连接条14,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消毒槽道4的外侧壁,清污垫13上侧面设有猪鬃刷层15。

所述第二消毒槽道5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且槽口壁设有橡胶防护套16,其若干紫外线消毒灯6为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人员先将鞋底在S型消毒通道1入口处的清污垫13上蹭一蹭,利用猪鬃刷层15对鞋底的污物进行清理,避免污物被带入S型消毒通道1而污染吸液消毒垫2及储液海绵体8。在进入S型消毒通道1,并往前走时,脚踩第一消毒槽道4,手可伸入第二消毒槽道5,利用第一消毒槽道4内的吸液消毒垫2和第二消毒槽道5内的若干紫外线消毒灯6,在人员行走于S型消毒通道1时同时完成鞋底及双手的消毒,消毒高效而便捷。

在上述过程中,在第一消毒槽道4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网状橡胶防护面11、吸液消毒垫2和储液海绵体8,网状橡胶防护面11的设置不仅可避免鞋底直接与吸液消毒垫2接触,减轻鞋底污物对吸液消毒垫2的污染,也可大大提高吸液消毒垫2的耐磨性,从而提高吸液消毒垫2的利用率。当网状橡胶防护面11表面的污物较多时,可将其卡柱17从第一限位孔9中拔出,取下网状橡胶防护面11,进行清洁处理,拆卸非常方便。而且,吸液消毒垫2也为可拆卸式的。此外,采用第二消毒槽道5内的若干紫外线消毒灯6完成双手的消毒,也能避免了直接接触消毒液时因较低温度而带来的不适感,尤其天气冷的时候。而且第二消毒槽道5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且槽口壁设有橡胶防护套16,在更好的利用紫外线消毒灯6时,可保护手腕皮肤不被槽口划伤。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养殖场人员进场用S型消毒通道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只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核心思想。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修饰和改进,这些修饰和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