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067发布日期:2019-05-21 21:2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结构,特别指一种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CT装置的架台尺寸较大,其本身宽度就有2050mm,因此对放置 CT装置的检查室空间大小有所要求。

参考图1所示现有CT装置放置于检查室的结构示意图,CT装置的架台1’右侧设有维护窗,该维护窗与检查室墙壁2’之间须有一人站立的空间,二者需要的最小距离L1为420mm。架台1’左侧到墙壁2’之间的空间大小要求更严苛,其只需能确保左边盖的安装/拆卸、无干涉要求。目前架台左侧与墙壁2’的距离L2至少为50mm才能实现左边盖的安装/拆卸、无干涉要求。

结合图2所示,现有的CT架台包括安装于底座3’上的前盖4’、后盖 5’、左边盖6’、右边盖及上盖7’,前盖4’、后盖5’上端分别安装于上盖 7’的前、后侧,左边盖6’的上部通过两个悬挂件8’悬挂于上盖7’的左下端,左边盖6’的下部靠近前侧端的部位设有第一光孔9’,前盖4’的内壁靠近左侧端、与第一光孔9’位置对应的部位垂直设有第一连接片10’,第一连接片10’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1’,左边盖6’与前盖4’之间通过螺丝依次穿过第一光孔9’及第一螺纹孔11’使二者连接固定。左边盖6’的下部后边沿位置设有第二光孔,后盖5’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片 12’,第二连接片12’上设有第二螺纹孔13’,左边盖6’与后盖5’之间通过螺丝依次穿过第二光孔及第二螺纹孔14’使二者连接固定。

在安装左边盖6’时,如遇检查室的空间大小为最恶劣情况,即架台1’的左侧与墙壁2’的距离为50mm,此时人眼无法观察左边盖6’下部的第一光孔9’与前盖4’上的第一螺纹孔11’的对正情况。当二者发生不对正时,由于不清楚第一光孔9’与第一螺纹孔11’之间的偏移方向和大小,因此只能盲试,造成CT架台安装效率低下。

为照顾小型诊所、乡镇医院、体检中心以及医院等的检查室空间比较紧凑的客户,对于CT装置提出了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小型化、轻量化不仅仅是CT装置本身,还包括装置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过程中需要的空间。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使CT架台侧部盖在狭窄空间下、不用肉眼便可快速定位组装的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是本发明人潜心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其可以使 CT架台侧部盖在狭窄空间下、不用肉眼便可快速定位组装,使组装效率提高,组装工时节省,便于维护保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其中包括:

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架台的前盖内壁下部,其上设有螺纹孔;

第二连接件:设置于侧部盖内壁下部;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定位结构与第二连接件安装定位,使所述螺纹孔与侧部盖上的光孔对正,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前盖上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所述螺纹孔,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定位板上的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支撑第二连接件,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实现上下相对位置的定位。

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定位板上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连接件抵在第二定位面上,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实现左右相对位置的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侧部盖内壁下部的凸台及安装于凸台上的第二定位板,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光孔的前侧,所述第二定位板抵在所述第一定位面上,所述凸台抵在第二定位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均为钣金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便于将第二定位板滑动送入第一定位面的过渡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连接有便于将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入所述过渡面的折弯部。

优选地,所述折弯部上安装有防止伤人或CT架上部品的保护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前盖上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定位板,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于第一定位板及第二定位板上的凹凸配合面,所述第一定位板与第二连接件通过凹凸配合面实现插接定位。

优选地,所述凹凸配合面的横截面为楔形。

优选地,所述前盖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于安装座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侧部盖及上盖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通过定位结构与第二连接件定位,使侧部盖上的光孔与第二连接件上的螺纹孔对正,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使侧部盖在狭窄空间不用肉眼便可快速定位,提高了组装性,节省了组装工时;

2、提高了维护效率,降低了对医院检查室空间大小的要求,可以应用的场合变多,如小型诊所、乡镇医院、体检中心等,并且便于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CT装置放置于检查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CT装置的架台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实施例二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实施方式阐述本实用新型。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认为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不具限制性。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所限,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示,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具有同样意思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参考图6所示,其中:

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架台的前盖1内壁下部,其上设有螺纹孔2;

第二连接件:设置于侧部盖3的内壁下部;

第一连接件通过定位结构与第二连接件安装定位,使螺纹孔2与侧部盖3上的光孔4对正,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

参考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于前盖1内壁下部左侧端的第一定位板5,本实施例第一定位板5为钣金件,第一定位板5上设置有螺纹孔2,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定位板5上的第一定位面6和第二定位面7,本实施例第一定位面6呈水平向设置,第二定位面7呈竖直向设置。第一定位面6支撑着第二连接件,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实现上下相对位置的定位。第二连接件抵在第二定位面7上,通过第二定位面7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实现左右相对位置的定位。

参考图5所示,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侧部盖3内壁下部前侧端的凸台8及安装于凸台8上的第二定位板9,本实施例第二定位板9为钣金件。该第二定位板9的形状为贴合于凸台8右侧面、底面及凸台8下面的侧部盖3内壁的折尺形,该第二定位板9通过螺丝固定于凸台8及侧部盖3内壁上。凸台8位于光孔4的前侧,第二定位板9抵在第一定位面6上,凸台8的前侧面抵在第二定位面7上。

第一定位板5上设置有便于将第二定位板9滑动送入第一定位面6的过渡面10,本实施例过渡面10为由下向上过渡于第一定位面6的倾斜面。

第一定位板5上连接有便于将第二连接件滑入过渡面10上的折弯部 11,第二连接件通过折弯部11的上端面滑入过渡面10上。折弯部11上安装有防止伤人或伤到CT架上部品的保护件12,本实施例保护件12采用海绵。

本实施例前盖1上设置有安装座13,第一定位板5上远离折弯部11 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4,该连接部14与安装座13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固定。

安装时,参考图6所示,通过移动侧部盖3,使其上的第二连接件移至前盖1的第一定位板5的折弯部11上,第二连接件通过折弯部11的上端面滑入第一定位板5上的过渡面10上,之后滑至第一定位面6上,最终抵在第二定位面7上,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实现上下相对位置、左右相对位置的定位,使侧部盖3上的光孔4与第一连接件上的螺纹孔2 对正,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从而实现侧部盖3在狭窄空间、不用肉眼便可与前盖1快速定位并连接固定。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

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架台的前盖1内壁下部,其上设有螺纹孔2;

第二连接件:设置于侧部盖3的内壁下部前侧端;

第一连接件通过定位结构与第二连接件安装定位,使螺纹孔2与侧部盖3上的光孔4对正,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

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于前盖内壁下部左侧端的第一定位板15,第一定位板15上设置有螺纹孔2,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定位板16,定位结构为设置于第一定位板15及第二定位板16上的凹凸配合面,本实施例第一定位板15为楔形板,其具有横截面为楔形的凸面17,第二定位板16上开设有楔形凹槽,楔形凹槽正对着光孔4,该楔形凹槽具有横截面为楔形的凹面 18,该凸面17的形状与凹面18的形状相匹配,组成凹凸配合面,第一定位板15与第二定板16通过凹凸配合面插接定位后,使第一定位板15上的螺纹孔2与侧部盖3上的光孔4对正,通过螺丝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前盖1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座,第一定位板15上设置有连接部19,该连接部19与安装座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固定。

安装时,通过移动侧部盖3,使侧部盖3上的第二定位板16的楔形凹槽滑至前盖1的第一定位板15上,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通过凹凸配合面插接定位,使侧部盖3上的光孔4与第一连接件上的螺纹孔2对正,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从而实现侧部盖3在狭窄空间、不用肉眼便可与前盖 1快速定位并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CT架台侧部盖固定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提高了侧部盖 3与前盖1的组装性,节省了组装工时,便于维护保养,并且提高了维护效率,降低了对医院检查室空间大小的要求,可以应用的场合变多,如小型诊所、乡镇医院、体检中心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