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227发布日期:2019-04-20 03:1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新生儿专用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新生儿输液时,针头多是扎在头皮或是足面上,但是在目前新生儿输液时,一些家长看到针头扎进小宝宝的小脑袋,会产生“影响脑部发育”的错觉,以及在头皮扎针可能会留下小疤痕的顾虑,会优先选择足部输液;有些新生儿由于天性好动、恐惧、害怕、哭闹、躁动等原因脚乱动,很容易造成跑针,为此在新生儿静脉输液时,传统上,多采用小纸盒、硬纸板、足型石膏模等通过医用胶布缠绕在新生儿的足部以起到对针头的固定作用。

但是,由于固定材质过硬、大片胶带长时间粘附,容易造成患儿不适,硬纸板、足型石膏模等常规重复使用的垫材不易消毒,可能会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卫生、舒适透气、可重复使用,在新生儿足部输液时起到固定输液脚,进而起到针头作用,避免针头脱落、移位的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所述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包括脚踝固定器、足底板、足位限制器、小腿固定板和固定带组,所述足底板和所述小腿固定板分别通过阻力合页与所述脚踝固定器铰接;

所述脚踝固定器的主体为L型带有弧度的薄板,脚踝固定器包括脚踝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脚踝部根据新生儿脚踝部的生理曲线设计制作;所述上连接部位于脚踝固定器的上部,上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小腿固定板;所述下连接部位于脚踝固定器的前部,下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足底板;所述脚踝部位于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

所述足底板通过阻力合页设置于脚踝固定器的前端,所述足底板主体为薄板,所述足底板主体的前端半圆形或圆弧形,所述足底板主体上设置2个以上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圆形,所述固定孔设置于足底板的前半部分或全部;

所述足位限制器为底部带有固定栓的阻块,所述足位限制器包括限位主体和固定栓,足位限制器用于固定输液脚在足底板中的位置,限位主体的形状至少包括下述类型之一:正方型、长方型、月牙型、圆柱型、球型;所述固定栓为弹性体,固定栓上端为柱型,固定栓下端膨大为块型,固定栓下端的形状至少包括下述类型之一:球型、倒蘑菇型、倒葫芦型、倒平顶圆锥型、“十”字型、“土”字型、“L”字型、花生型;所述固定栓下端最大横截长度大于固定孔直径0.5毫米以上,固定栓膨大的下端能够通过固定孔,并可拆卸固定于固定孔;

所述小腿固定板通过阻力合页设置于上连接部的上端,小腿固定板为侧视“S”型的凹型槽小腿固定板上部比下部宽,小腿固定板贴合新生儿小腿下部形状;

所述固定带组由3条以上的长条状弹性固定带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脚踝固定器、所述足底板、所述小腿固定板的厚度在10-35毫米范围内变动。

进一步的,铰接结构均设置一个以上的阻力合页。

进一步的,所述脚踝固定器还包括舒适软垫,所述脚踝固定器对应于新生儿足跟的底部、后跟后侧的位置处固定设置舒适软垫,所述舒适软垫的类型为气囊或弹性硅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足底板主体为平面薄板。

进一步的,所述足底板主体为一次成型的“L”型薄板,足底板主体包括大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垂直设置于大底板的一侧,所述侧板的长度为大底板侧边边长的0.5-1.0倍。

进一步的,所述足底板主体为一次成型的“凹”型薄板,足底板主体包括大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垂直设置于大底板的左侧,所述右侧板垂直设置于大底板的右侧,所述侧板的长度为大底板侧边边长的0.5-1.0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主体与输液脚的接触面为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的最深凹陷点深度小于限位主体对应位置的实际宽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的类型为医用胶布或医用自粘弹力绷带。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结构均覆盖保护垫,保护垫具有柔性和弹性,保护垫设置于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内表面,保,保护垫用于防止铰接处活动时夹伤患儿的输液脚。

进一步的,所述脚踝固定器或所述足底板或所述小腿固定板两侧的边沿均设置有绑带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绑缚固定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组还包括硅胶束带,所述硅胶束带尾部设置有长孔,硅胶束带的首部设置有凹凸扣结构,凹凸扣结构由小圆孔和末端膨大的硬质凸体构成。

本申请具有如下效果:

该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通过阻力合页限制脚踝固定器和足底板、脚踝固定器和小腿固定板的角度,能够将患儿的输液脚与脚踝连同小腿下部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避免脚背上的静脉血管来回大幅弯曲或伸直造成针头脱落、药液外漏等现象的发生,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减少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通过限制输液脚的活动范围,而不是将输液脚的固定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使得足部能够稍微活动,能够缓解长时间一个姿势使用造成的腿脚僵硬等不适感;

该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由于所述足底板和所述足位限制器配合使用的独特的设计,使得该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既可用于患儿左脚的输液,又可用于患儿右脚的输液,而且均能够保证左右输液脚的位置固定,能够满足不同患儿、家长、护士的输液诉求;同时,多个所述足位限制器的配合使用,使得能够将同一个所述足底板应用于不同大小的输液脚,且均能够保证输液脚的位置固定。

该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通过使用所述具有弹力的固定带组,可自调松紧,使得所述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能够用于不同年龄的患儿,增加舒适感和实用性;

该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材质可全部使用医用橡胶塑料硅胶等材质,能够重复使用或者一次性使用,舒适、安全、卫生、便于消毒,避免患儿间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月牙型足位限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保护垫与脚踝固定器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L”型足底板主体的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凹”型足底板主体的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固定孔和硅胶束带的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踝固定器,11、脚踝部,12、上连接部,13、下连接部,14、舒适软垫,15、绑带固定孔,2、足底板,21、足底板主体,22、固定孔,3、足位限制器,31、限位主体,32、固定栓,33、保护垫,4、小腿固定板,5、固定带组,51、“Y”字型硅胶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在下文中更加充分地描述本申请。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绘制,相同的数字始终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包括脚踝固定器1、足底板2、足位限制器3、小腿固定板4和固定带组5,足底板2和小腿固定板4分别通过阻力合页与脚踝固定器1铰接。

脚踝固定器1的主体为L型带有弧度的板状物,脚踝固定器1包括脚踝部11、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13;脚踝部11根据新生儿脚踝部的生理曲线设计制作;上连接部12位于脚踝固定器1的上部,上连接部12用于连接小腿固定板4;下连接部13位于脚踝固定器1的前部,下连接部13用于连接足底板2;脚踝部11位于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13之间。

足底板2通过阻力合页设置于脚踝固定器1的前端,足底板主体21为薄板足底板主体21的前端为半圆形或圆弧形,足底板主体21上设置有2个以上固定孔22,固定孔22为圆形,固定孔22设置于足底板的前半部分或全部,固定孔22优先设置于前半部分;优选的,固定孔22均匀孔遍布足底板主体21;固定孔22除了用于固定足位限制器3之外,还具有通气透气的功能。

足位限制器3为底部带有固定栓32的阻块,足位限制器3包括限位主体31和固定栓32,足位限制器3用于固定输液脚在足底板2中的位置,限位主体31为块状物,限位主体31的横截面的形状至少包括下述类型之一:正方型、长方型、月牙型、圆柱型、球型;固定栓32为弹性体,固定栓32上端为柱型,固定栓32下端膨大为块型,固定栓32下端的形状至少包括下述类型之一:球型、倒蘑菇型、倒葫芦型、倒平顶圆锥型、“十”字型、“土”字型、“L”字型、花生型;固定栓32下端最大横截长度大于固定孔22直径0.5毫米以上,固定栓32膨大的下端能够通过固定孔,并可拆卸固定于固定孔;优选的,固定栓32的下端膨大为球型,球型的直径大于固定孔22的直径0.6毫米;一个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至少包括一个月牙形的固定栓32;考虑到在实际的应用中,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在门诊处的放置必然不会只有一个,因而可以为每组的数量可为2至多个统一配备一组足位限制器3,每组足位限制器3可以包括数个限位主体31为长方柱型的足位限制器3、数个限位主体31为椭圆球型的足位限制器3,并可依据门诊的需求定制每组足位限制器3。

小腿固定板4通过阻力合页设置于上连接部12的上端,小腿固定板4为侧视为“S”型的凹型槽,小腿固定板4上部比下部宽,小腿固定板4贴合新生儿小腿下部形状的。

固定带组5由3条以上的长条状弹性固定带组成,固定带的类型为医用胶布或医用自粘弹力绷带;优选的,在实际使用时,依据实际的需要用医用胶带固定输液脚、脚踝和小腿下部。

根据新生儿足的大小,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分为大、中、小号,相应的,脚踝固定器1、足底板2、小腿固定板4的厚度不同,三者的厚度均在在10-35毫米内变动,该装置由于应用于医疗领域,可以选用医用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能耐受灭菌过程而不影响其性能,同时对机体无害、无副作用。

铰接结构均设置一个以上的阻力合页,优选的,铰接结构处均设置两个阻力合页。

可选的,脚踝固定器1还包括舒适软垫14,舒适软垫14固定设置于脚踝固定器1对应于新生儿足跟的底部、后跟后侧的位置,舒适软垫14的类型为气囊/或弹性硅胶垫;优选的,如图1所示在脚踝固定器1对应于新生儿后跟后侧的位置设置一个舒适软垫14。

可选的,足位限制器3的限位主体31与输液脚的接触面为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的最深凹陷点深度小于限位主体31对应位置的实际宽度的二分之一;优选的,偏月牙型的限位主体31的凹形面向内凹陷。

可选的,所述铰接结构均覆盖保护垫33,保护垫33具有柔性和弹性,保护垫33设置于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内表面,保护垫33用于覆盖连接处的狭缝,防止铰接处活动时夹伤患儿的输液脚;优选的,如图3所示,连接处设置一个保护垫33,保护垫33只有一个长边固定连接于脚踝固定器1上。

可选的,脚踝固定器1和小腿固定板4上还开设的有透气孔;优选的,脚踝固定器1和小腿固定板4上还开设的有长条形的透气孔。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另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的足底板主体21为“L”型薄板,包括大底板和侧板,侧板垂直设置于大底板的一侧上边,侧板的长度为大底板侧边边长的0.5-1.0倍,优选的,侧板从大底板后端起始,到达大底板的直边与圆弧边的交汇点。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再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3的足底板主体21为“凹”型薄板,足底板主体包括大底板和侧板,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垂直设置于大底板的左侧边,右侧板垂直设置于大底板的右侧边,侧板的长度为大底板侧边边长的0.5-1.0倍;优选的,其侧边从大底板后端起始,长度10厘米。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又一种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4还包括绷带固定孔22,绑带固定孔15设置于脚踝固定器1的、或足底板2的、或小腿固定板4的两侧边沿,绑带固定孔15用于固定带穿过并固定固定带。

可选的,固定带组5还包括硅胶束带,硅胶束带尾部设置有长孔,硅胶束带的首部设置有凹凸扣结构,凹凸扣结构由小圆孔和末端膨大的硬质凸体构成,为现有技术。

优选的,绑带固定孔15均匀的设置于脚踝固定器1、足底板2和小腿固定板4的两侧边沿,设置5条硅胶束带,同时,对于脚踝固定器1上绑缚的硅胶束带为“Y”字型硅胶束带。

本申请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该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年龄的输液脚大小不同的新生儿,通过限制输液足的移动来保证输液针头的位置不动,避免针头脱落、移位;能够将患儿的输液脚与脚踝连同小腿下部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而不是将输液脚的固定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使得足部能够稍微活动,能够缓解长时间一个姿势使用造成的腿脚僵硬等不适感;该装置左右脚均可使用,多个足位限制器的配合使用,使得能够将同一个足底板应用于不同大小的输液脚,且均能够保证输液脚的位置固定;配合具有弹性的固定带组,可自调松紧,使得新生儿输液活动防护装置能够用于不同年龄的患儿,增加舒适感和实用性;该装置的材质可全部使用医用橡胶塑料硅胶等材质,能够重复使用或者一次性使用,舒适、安全、卫生、便于消毒,避免患儿间交叉感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