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气加温报警式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1324发布日期:2019-09-06 20:2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排气加温报警式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排气加温报警式输液器。



背景技术:

一次性输液器是目前最常用的医疗器材,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中。输液器的排气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一次性输液器需要护理人员在输液前进行人工排气,人工排气一般采用弹指的方式不断弹导管内壁,使吸附的小气泡上浮至滴斗内液面,但是在气泡在上浮过程中极易再次贴附导管或滴斗内腔表面,使得气泡难以排净,同时整个人工排气的过程复杂繁琐,耗时耗力,特别是不利于紧急输液情况。

临床上很多药液是需要低温避光保存的,当需要大量输入这种低温光敏药液时,如果低温药液直接输入患者体内,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并且很多光敏药液在输液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发生分解、氧化等,这对输液效果和病人健康都是很大的威胁。

目前所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不能完全解决输液时自动止液,一般情况下,需要医护人员或者家人定时查看输液情况,及时换瓶防止回血,这给医护人员或者家人增加了不少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自动排气、可以加温药液并且能够自动报警的抗光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滴管、滴斗、上导管、下导管、排气装置、加温管、温度传感器和上流量调节器;所述的滴管下端固定在滴斗上端,并与滴斗连通;上导管固定在滴管上端,并与滴管连通;上导管穿过上流量调节器;加温管固定在滴斗上,并与滴管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上导管外壁温度;滴管的侧壁开设沿周向均布的多个孔道,孔道的孔径小于滴管的输出口直径;滴斗内腔底部设有排气装置,所述的排气装置由排气管、底座、过滤膜和止液膜组成;排气管的侧壁开设有沿周向均布的多个气液槽道;气液槽道呈圆弧形,且壁面设有沿排气管轴向等距布置的多个螺纹段;底座呈中空的圆台形;底座外壁及下导管上端均与滴斗下端固定;底座下端与下导管上端连通;排气管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端,滴斗下端与底座上端通过排气管的气液槽道连通;排气管的外径大于底座上端面所在位置的内径,且气液槽道的槽底所在圆周直径小于底座上端面所在位置的内径;所述的过滤膜和止液膜均固定在底座内壁底部,且过滤膜间距设置在止液膜上方。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连接杆以及通过连接杆连接的上板和下板;上板设有总开关和温度显示控制器;下板设有流量控制器、下流量调节器、换瓶报警器和流量显示屏;总开关控制温度显示控制器和流量控制器的通断电;上流量调节器可拆卸设置在上板的上安置槽内;下导管穿过下板的下安置槽,下流量调节器固定设置在下安置槽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上导管外壁温度显示在温度显示控制器上;温度显示控制器控制加温管的开闭及调节加温管的预设温度;下导管内壁设有流量检测器,流量检测器将流量信号通过无线通信传给流量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控制下流量调节器、换瓶报警器和流量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的顶面为垂直于排气管轴线的平面。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的长度至少为滴斗内腔长度的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智能操作,能够实现自动排气、过滤、止液,并且能够及时反馈输液进程,提醒换瓶和防止回血,保证输液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而且,除上流量调节器外,控制装置的其余元器件可重复使用,控制装置与药液没有任何接触,并不存在药液污染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流量调节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加温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管开设的气液槽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自动排气加温报警式输液器,包括滴管1、滴斗2、上导管4、下导管5、排气装置6和控制装置7;滴管1下端固定在滴斗2上端,并与滴斗2连通;上导管4固定在滴管1上端,并与滴管1连通;控制装置7包括连接杆以及通过连接杆连接的上板和下板;上板设有总开关8、温度显示控制器9、上流量调节器10和温度传感器15;下板设有流量控制器、下流量调节器11、换瓶报警器12和流量显示屏13;总开关8控制温度显示控制器9和流量控制器的通断电;上导管4穿过上流量调节器10(采用现有输液器的流量调节器);上流量调节器可拆卸设置(如通过楔形匹配)在上板的上安置槽内;下导管5穿过下板的下安置槽,下流量调节器11(如电动缸)固定设置在下安置槽内,用于下导管5的流量调节;加温管3固定在滴斗2上,并与滴管1接触,给滴管1加热;温度传感器15检测上导管4外壁温度,并显示在温度显示控制器9上;温度显示控制器9控制加温管3的开闭及调节加温管3的预设温度;下导管5内壁设有流量检测器16,流量检测器16将流量信号通过无线通信传给流量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控制下流量调节器11、换瓶报警器12和流量显示屏13;滴管1的侧壁开设沿周向均布的四个孔道17,孔道的孔径小于滴管1的输出口直径;滴斗2内腔底部设有排气装置6,排气装置6由排气管18、底座19、过滤膜20和止液膜21组成;排气管18的顶面为垂直于排气管18轴线的平面;排气管18的侧壁开设有沿周向均布的四个气液槽道14;气液槽道14呈圆弧形,且壁面设有沿排气管18轴向等距布置的多个螺纹段;底座19呈中空的圆台形;底座19外壁及下导管5上端均与滴斗2下端固定;底座19下端与下导管5上端连通;排气管18下端固定在底座19上端,滴斗2下端与底座19上端通过排气管18的四个气液槽道14连通;排气管18的外径(即四个气液槽道的槽顶所在圆周直径)大于底座19上端面所在位置的内径,且气液槽道的槽底所在圆周直径小于底座19上端面所在位置的内径;过滤膜20和止液膜21均固定在底座19内壁底部,且过滤膜20间距设置在止液膜21上方。

该自动排气加温报警式输液器,工作原理如下:

输液前,将上流量调节器入在上板的上安置槽内,下导管5穿过下板的下安置槽;加温管3接入温度显示控制器9;上流量调节器10压紧上导管4,上导管接入药瓶后,药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首先经过上导管4,由于滴管1入口被压紧,所以药液不会从滴管1处流出;打开总开关8,温度显示控制器9根据输液的温度要求设置加温管3的预设温度,当温度传感器15检测到药液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的90%时,反馈到温度显示控制器9处,加温管3被开启加热滴管1的内壁,当温度显示控制器9显示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切断加温管3,手动打开上流量调节器10,药液从滴管1处流出,大部分经滴斗2内腔到达排气管18的顶面,然后流到滴斗2底部,小部分经滴管1侧壁的孔道17射到滴斗2内壁上,然后流到滴斗2底部;由于药液本身具有黏性特征,使得药液和排气管表面分子存在张力,开始时药液被阻挡在滴斗2内无法进入排气管18的气液槽道,在排气管18阻挡下,药液会在滴斗2内腔中不断累积,内腔液面被逐渐提高,此时内腔中的空气在不断被压缩,而气液槽道14不断破碎气泡,阻止气泡进入下导管5;当液面被提高到液体表面张力的阻碍作用被破坏时,药液进入气液槽道14,并经底座19和过滤膜后在止液膜21上累积,累积到止液膜21与药液之间表面张力的阻碍作用被破坏时,药液通过止液膜21流入下导管5,完成排气进行输液;其中,过滤膜20过滤掉药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并二次破碎气泡,阻止气泡进入下导管。输液过程中,当流量检测器16检测到流量为止液膜21临界流量的1.2倍时,流量控制器控制换瓶报警器12报警;此时,医护人员携带的报警指示灯自带芯片接收到流量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报警指示灯亮,提醒医护及时换瓶。同时,流量控制器控制下流量调节器减小下导管5的出液量;流量控制器将流量检测器16传来的流量信号显示在流量显示屏13上。当流量到达止液膜21的临界流量时,止液膜21止液防止回血,同时流量控制器控制下流量调节器关闭,阻止下导管5的出液。

其中,滴管1侧壁的孔道17可以使得一部分的药液直接射到滴斗2内腔壁上,防止因为药液直射而产生大量气泡,同时也避免滴斗2底部因药液太多出现堵塞的情况。排气管18的顶面为平面,防止药液经过滴管1进入滴斗2内腔时溅出大量的气泡,增加排气的难度。被挤压的空气中会有一些气泡,气液槽道14能够很好地瓦解气泡并分离,防止气泡进入患者体内,还能对流入的药液起到缓冲作用,药液经过气液槽道14后能够比较平稳均匀的进入下导管5再输入患者体内。根据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排气管18长度至少为滴斗2内腔长度的1/2,以保证药液排气过程的充分。滴斗采用避光耐热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过滤膜20是选择透过性膜,能过滤掉药液中一些大颗粒的物质,并破碎气泡,二次阻止气泡进入患者体内。止液膜21能够及时止液防止回血。下流量调节器受流量控制器控制调节下导管5的出液量,智能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