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525发布日期:2019-06-26 01:1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吻合器,具体是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离断或吻合,类似于订书机。吻合器一般分为一次性或多次使用的吻合器。它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设备,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改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严密、松紧合适,尤其是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还使得过去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得以病兆切除,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上班族的增多,椎间盘疾病越来越年轻化。现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传统的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根方法。传统的手术治疗包括单纯摘除椎间盘术与准间融合术,但存在术中创口较大,进入椎管易损伤神经及术中出血,手术时间长的缺点,很多时候人工缝合对纤维环破损的部位无法进行很好的处理,而髓核可能会再次经过破损的纤维环再次突出,导致术后椎间盘疾病的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包括操作区、吻合件和外壳,所述操作区固定在外壳内,所述吻合件包括枪管,所述枪管的后端与操作区相连,所述枪管的前端伸出外壳;所述操作区包括拉簧、击发手柄、齿滑块、直针管、套管、传动片和推杆,所述拉簧与击发手柄铰接,所述击发手柄与齿滑块啮合连接,所述齿滑块与直针管连接,所述套管与击发手柄铰接,所述击发手柄与传动片铰接;所述传动片与推杆相连,所述套管的内部设有推簧,所述的推簧与击发手柄之间设有滑块,所述传动片下端与外壳后端固定,击发手柄与齿滑块、拉簧、套管和传动片活动连接,当按压击发手柄,使得齿滑块在手柄滑槽中前进,从而带动直针管移动,继续按压击发手柄,直到使击发手柄与齿滑块的齿连接分离,此时齿滑块与直针管停止运动,在推簧的作用下保持此时状态,在齿滑块与直针管停止运动之后,继续按压击发手柄,此时击发手柄上端向左移动,扩大了推簧所处空间,使得推簧伸展推动滑块,滑块向左移动,推动击发手柄使得击发手柄带动传动片运动,这时击发手柄才能使传动片受力从而使得推杆向左运动,松开击发手柄,在拉簧的作用下所有的部件都会回到初始位置。

作为优化,所述击发手柄的上端伸入柄腔内,所述击发手柄的上端自上而下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击发手柄与套管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所述击发手柄与传动片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所述击发手柄与拉簧通过第二转轴铰接。

作为优化,所述枪管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并列,所述第一滑槽可使直针管在其内移动;所述第二滑槽可使推杆在其内移动,所述枪管的前端设置有吻合件卡槽,这样,直针管可以在第一滑槽中移动,推杆也能在第二滑槽中移动;所述吻合件远离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一端为吻合件卡槽,吻合件卡槽上可以插入吻合器所需的不同吻合针,吻合针通过吻合件和操作区的配合完成手术中的伤口吻合。

作为优化,所述枪管的后端周围设有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所述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呈U形,所述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内侧宽度与枪管的后端一致,所述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与后壳连接,通过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使枪管固定,通过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可以让吻合件得到固定,防止吻合件松动。

作为优化,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形成中空的柄腔,所述柄腔内设有操作区,所述操作区固定在后壳;所述后壳与前壳通过螺钉扣合在一起。

作为优化,所述滑块为单阶梯形,可以使击发手柄在与齿滑块啮合转动时不与滑块接触,直到齿滑块不与击发手柄接触,击发手柄才能接触到滑块,使推杆前进,从而使击发手柄与推杆之间缓冲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击发手柄的柄把上设有颗粒,可以防止操作中出现打滑现象。

作为优化,所述击发手柄上设有转轴,使击发手柄与外壳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区的操作运行,有效地缩短了治疗椎间盘疾病手术所需的时间,方便了医生在手术台上的操作;另一方面也做到了能够在狭窄的通道内对椎间盘组织进行吻合,降低了手术之后因为对纤维环破损的部位无法进行很好的处理,而髓核可能会再次经过破损的纤维环再次突出,导致术后椎间盘疾病的复发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的主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的主体仰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的击发手柄和齿滑块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的部分操作区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的吻合件卡槽示意图;

图中:2-吻合件,3-吻合件卡槽,4-操作区,5-击发手柄上端,6-螺孔,7-前壳,8-后壳,9-柄腔,10-套管,11-滑块,12- 颗粒,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15-第一卡套,16-第二卡套, 23-击发手柄,24-线轴,28-齿滑块,29-推簧,30-拉簧,31-转轴,32-传动片,34-推杆,35-直针管,36-第一转轴,37-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深组织缝合医疗器械,包括操作区4、吻合件2和外壳,操作区4固定在外壳内,吻合件2包括枪管,枪管的后端与操作区4相连,枪管的前端伸出外壳,操作区4包括拉簧30、击发手柄23、齿滑块28、直针管35、套管10、传动片32和推杆34,拉簧30与击发手柄 23铰接,击发手柄23与齿滑块28啮合连接,齿滑块28与直针管35连接,套管10与击发手柄23铰接,击发手柄23与传动片32铰接,传动片32与推杆34相连;套管10为中空,套管 10的内部设有推簧29,推簧29与击发手柄23之间设有滑块 11,传动片32下端与外壳的后端固定,击发手柄23与齿滑块 28、拉簧30、套管10和传动片32活动连接,当按压击发手柄 23,使得齿滑块28在手柄滑槽中前进,从而带动直针管35移动,继续按压击发手柄23,直到使击发手柄23与齿滑块28的齿连接分离,此时齿滑块28与直针管35停止运动,在推簧29 的作用下保持此时状态,在齿滑块28与直针管35停止运动之后,继续按压击发手柄23,此时击发手柄23上端向左移动,扩大了推簧29所处空间,使得推簧29伸展推动滑块11,滑块11 向左移动,推动击发手柄23使得击发手柄23带动传动片32运动,这时击发手柄23才能使传动片32受力从而使得推杆34向左运动,松开击发手柄23,在拉簧30的作用下所有的部件都会回到初始位置。

击发手柄23的上端伸入柄腔9内,击发手柄23的上端自上而下设有第一转轴36和第二转轴37,击发手柄23与套管10 通过第一转轴36铰接,击发手柄23与传动片32通过第一转轴 36铰接,击发手柄23与拉簧30通过第二转轴37铰接。

枪管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第一滑槽 13和第二滑槽14并列,第一滑槽13可使直针管35在其内移动,第二滑槽14可使推杆34在其内移动,枪管的前端设置有吻合件卡槽3,吻合件卡槽3设在远离外壳的一端,这样,直针管35可以在第一滑槽13中移动,推杆34也能在第二滑槽14 中移动,吻合件2远离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的一端为吻合件卡槽3,吻合件卡槽3上可以插入吻合器所需的不同吻合针,吻合针通过吻合件2和操作区4的配合完成手术中的伤口吻合。

枪管的后端周围设有第一卡套15和第二卡套16,第一卡套 15和第二卡套16呈U形,第一卡套15和第二卡套16内侧宽度与枪管的后端一致,第一卡套15和第二卡套16与后壳8连接,通过第一卡套15和第二卡套16使枪管固定,通过第一卡套15和第二卡套16可以让吻合件2得到固定,防止吻合件2 松动。

外壳包括前壳7和后壳8,前壳7和后壳8之间形成中空的柄腔9,柄腔9内设有操作区4,操作区4固定在后壳8,后壳8与前壳7通过螺钉扣合在一起。

滑块11为单阶梯形,可以使击发手柄23在与齿滑块28啮合转动时不与滑块11接触,直到齿滑块28不与击发手柄23接触,击发手柄23才能接触到滑块11,使推杆34前进,从而使击发手柄23与推杆34之间缓冲连接。

击发手柄23的柄把上设有颗粒12,可以防止操作中出现打滑现象。

击发手柄23上设有转轴31,使击发手柄23与外壳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区的操作运行,有效地缩短了治疗椎间盘疾病手术所需的时间,方便了医生在手术台上的操作;另一方面也做到了能够在狭窄的通道内对椎间盘组织进行吻合,降低了手术之后因为对纤维环破损的部位无法进行很好的处理, 而髓核可能会再次经过破损的纤维环再次突出,导致术后椎间盘疾病的复发的可能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