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导式尿道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6308发布日期:2019-06-13 16:01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导式尿道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引导式尿道扩张器。



背景技术:

在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尿道狭窄,如先天性尿道狭窄,各种原因损伤尿道后继发性尿道狭窄,以及前列腺增生导致的生理性尿道狭窄,在这种情况下多需要进行尿道扩张。传统的尿道扩张器均为末端弯曲的金属尿道扩张器,主体直径从F8-F30不等。

在进行尿道扩张时无法在直视下进行,主要凭借临床医生的感觉,因此难以保证尿道扩张器可以顺利通过狭窄,沿正常的尿道路径扩张尿道。有时候甚至扩张器还没有到达狭窄部位就已经偏离正常的尿道通路导致尿道的进一步损伤,甚至会导致尿道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如直肠的损伤,造成严重并发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引导式尿道扩张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式尿道扩张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导式尿道扩张器,包括扩张器,所述扩张器内部径向贯穿有导向空腔,所述导向空腔内活动贯穿有软性导丝,所述软性导丝的内端外侧设有膨胀囊,所述膨胀囊内端的软性导丝内部嵌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固定连通导气丝,所述导气丝贯穿位于软性导丝内。

优选的,所述软性导丝内径向设有充气空腔,所述充气空腔内贯穿有导气丝,所述导气丝的内端连接充气口,所述充气口固定连通膨胀囊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膨胀囊两端的软性导丝之间通过连接丝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丝的直径小于软性导丝的直径,所述膨胀囊覆盖位于软性导丝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尿道扩张术时,通过临床工作中泌尿外科医生可以将软性导丝在输尿管镜或膀胱镜直视下经尿道置入膀胱内,软性导丝的一端位于膀胱内,一端位于体外,这样软性导丝即起到一个安全导向的作用;

2、将软性导丝穿过扩张器,在软性导丝的引导下进行尿道扩张,并且不同口径的扩张器依次沿着软性导丝进行扩张,从而保证尿道扩张器沿正常的尿道解剖结构扩张尿道,避免对患者尿道造成结构伤害;

3、软性导丝的探入位置固定后,将软性导丝内部的导气丝的外端连通医用微型充气泵,通过充气泵向位于膀胱内软性导丝端部的膨胀囊内充入一定气体,该气体为消毒后的空气,从而使膨胀囊膨胀一定程度,将软性导丝的内端部位置固定,避免在进行尿道扩张术时软性导丝滑出,影响手术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软性导丝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扩张器、101导向空腔、2软性导丝、201充气空腔、202膨胀囊、203连接丝、3导气丝、301充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引导式尿道扩张器,包括扩张器1,扩张器1内部径向贯穿有导向空腔101,导向空腔101内活动贯穿有软性导丝2,软性导丝2的内端外侧设有膨胀囊202,膨胀囊202内端的软性导丝2内部嵌有充气口301,充气口301固定连通导气丝3,导气丝3贯穿位于软性导丝2内,导气丝3的外端连通医用微型充气泵,通过充气泵向位于膀胱内软性导丝2端部的膨胀囊202内充入一定气体,该气体为消毒后的空气。

请参阅图2,软性导丝2内径向设有充气空腔201,充气空腔201内贯穿有导气丝3,导气丝3的内端连接充气口301,充气口301固定连通膨胀囊202的内部。

请参阅图2,膨胀囊202两端的软性导丝2之间通过连接丝203固定连接,连接丝203的直径小于软性导丝2的直径,膨胀囊202覆盖位于软性导丝2的外侧。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尿道扩张术时,通过临床工作中泌尿外科医生可以将软性导丝2在输尿管镜或膀胱镜直视下经尿道置入膀胱内,软性导丝2的一端位于膀胱内,一端位于体外,这样软性导丝2即起到一个安全导向的作用,可以将软性导丝2穿过扩张器1,在软性导丝2的引导下进行尿道扩张,并且不同口径的扩张器1依次沿着软性导丝2进行扩张,从而保证尿道扩张器沿正常的尿道解剖结构扩张尿道,软性导丝2的探入位置固定后,将软性导丝2内部的导气丝3的外端连通医用微型充气泵,通过充气泵向位于膀胱内软性导丝2端部的膨胀囊202内充入一定气体,该气体为消毒后的空气,从而使膨胀囊202膨胀一定程度,将软性导丝2的内端部位置固定,避免在进行尿道扩张术时软性导丝2滑出,影响手术的进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