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午流柱自动艾灸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448发布日期:2019-05-24 21:3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子午流柱自动艾灸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艾灸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子午流柱自动艾灸床。



背景技术: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艾灸材料燃烧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只有按照子午流柱的方法进行艾灸才能发挥艾灸的最大作用,才能起到治疗疾病、保健身体的作用。为了提高艾灸时的舒适度,艾灸床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艾灸床一般都是在床面板上挖一个长孔,然后在下面燃烧艾条,艾条一般都放置在相同的地方,然后通过燃烧出烟来进行艾灸,这种方法艾灸效果不好,艾灸出的烟不能及时地达到艾灸部位,无法起到保健治疗目的,每个人身高和胖瘦的不同都将带来穴位位置的差异,现有的艾灸仪无法实现精准定穴和艾灸,此外,现有的艾灸床功能单一,无法实现根据子午流柱的方法进行按照时辰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自动艾灸,无法适用于植物病人等需要艾灸治疗病人的治疗和唤醒,无法将艾灸的最大效果发挥出来,导致现有艾灸床的体验效果差,无法在商业上获得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子午流柱自动艾灸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子午流柱自动艾灸床,包括床体,床体具有中空腔,床体的上方设有移动装置A,移动装置A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A,微调艾灸装置A位于床体的正上方,床体上设有艾灸口,床体的中空腔内设有移动艾灸装置,移动艾灸装置包括移动装置B及微调艾灸装置B,移动装置B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B。

所述的移动装置A为三轴联动机构,所述的移动装置B为三轴联动机构。

所述的移动装置A包括平面移动装置、升降螺母块、机架、升降驱动电机、固定架及升降丝杆,所述的机架设在床体上,机架上设有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升降丝杆连接,升降丝杆固定在机架上,升降丝杆与升降螺母块通过螺纹连接,升降螺母块上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平面移动装置,平面移动装置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A,平面移动装置包括平移丝杆、转动板、转动驱动电机、螺母块及平移驱动电机,所述的平移驱动电机设在固定架上,平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平移丝杆的一端连接,平移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架连接,平移丝杆与螺母块通过螺纹连接,螺母块的底部设有转动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与转动板连接,转动板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A。

所述的微调艾灸装置A包括调节装置、艾灸装置A及艾灸装置B,所述的艾灸装置A设在转动板上,艾灸装置A与调节装置的一端连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艾灸装置B连接。

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电动机A、面齿轮、圆锥齿轮B、连接杆B、圆锥齿轮A、连接杆A、滚轮、滚动槽、固定杆及平移装置,所述的电动机A设在转动板上,电动机A的输出轴与面齿轮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的圆锥齿轮A与艾灸装置A连接,圆锥齿轮A与连接杆A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A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连接杆B的一端连接,连接杆B的另一端与圆锥齿轮B连接,圆锥齿轮B与艾灸装置B连接,所述的连接杆A上设有滚动槽,滚动槽内放置有滚轮,滚轮与固定杆的一端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平移装置连接,平移装置设在转动板上。

所述的艾灸装置A包括驱动杆、微调丝杆、动力杆、移动螺母块及艾灸仪A,所述的驱动杆一端与圆锥齿轮A的输出轴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动力杆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动力杆的另一端与微调丝杆连接,微调丝杆固定在转动板上,微调丝杆与移动螺母块通过螺纹连接,移动螺母块与转动板为面接触,移动螺母块上设有艾灸仪A,所述的艾灸装置B包括驱动杆、微调丝杆、动力杆、移动螺母块及艾灸仪A,所述的驱动杆一端与圆锥齿轮B的输出轴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动力杆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动力杆的另一端与微调丝杆连接,微调丝杆固定在转动板上,微调丝杆与移动螺母块通过螺纹连接,移动螺母块与转动板为面接触,移动螺母块上设有艾灸仪A。

所述的移动装置B包括电动机C、丝杆A、活动螺母块A、导向槽、丝杆B、活动螺母块B、电动机D、电动机E、导向装置及固定板,所述电动机C设在床体的中空腔内,电动机C与丝杆A连接,丝杆A固定在床体上,丝杆A与活动螺母块A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螺母块A通过轴承与丝杆B的一端连接,丝杆B的另一端与电动机E连接,电动机E与导向装置连接,导向装置设在床体内,所述的活动螺母块B与导向槽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导向槽设在床体的底壁上,活动螺母块B上设有电动机D,电动机D的输出轴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B。

所述的微调艾灸装置B包括调节装置、艾灸装置A及艾灸装置B,所述的艾灸装置A设在固定板上,艾灸装置A与调节装置的一端连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艾灸装置B连接。

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电动机A、面齿轮、圆锥齿轮B、连接杆B、圆锥齿轮A、连接杆A、滚轮、滚动槽、固定杆及平移装置,所述的电动机A设在固定板上,电动机A的输出轴与面齿轮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的圆锥齿轮A与艾灸装置A连接,圆锥齿轮A与连接杆A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A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连接杆B的一端连接,连接杆B的另一端与圆锥齿轮B连接,圆锥齿轮B与艾灸装置B连接,所述的连接杆A上设有滚动槽,滚动槽内放置有滚轮,滚轮与固定杆的一端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平移装置连接,平移装置设在固定板上。

所述的艾灸装置A包括驱动杆、微调丝杆、动力杆、移动螺母块及艾灸仪B,所述的驱动杆一端与圆锥齿轮A的输出轴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动力杆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动力杆的另一端与微调丝杆连接,微调丝杆固定在固定板上,微调丝杆与移动螺母块通过螺纹连接,移动螺母块与固定板为面接触,移动螺母块上设有艾灸仪B,所述的艾灸装置B包括驱动杆、微调丝杆、动力杆、移动螺母块及艾灸仪B,所述的驱动杆一端与圆锥齿轮B的输出轴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动力杆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动力杆的另一端与微调丝杆连接,微调丝杆固定在固定板上,微调丝杆与移动螺母块连接且两者通过螺纹连接,移动螺母块与固定板为面接触,移动螺母块上设有艾灸仪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以根据子午流柱的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对特定的穴位进行自动艾灸,实现分时间和穴位进行自动艾灸,该装置设置微调艾灸装置A和微调艾灸装置B可以实现对身体各个地方的穴位进行精确定穴和自动艾灸,方便快捷,适用面广,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对艾灸的需求。此外,该装置适用面广,可以对不同体格的人进行精准定穴,使该艾灸床治疗和保健效果获得极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调艾灸装置A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调艾灸装置B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艾灸仪A或艾灸仪B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艾灸仪A或艾灸仪B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动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各图,一种子午流柱自动艾灸床,包括床体4,床体4具有中空腔,床体4的上方设有移动装置A,移动装置A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A,微调艾灸装置A位于床体4的正上方,床体4上设有艾灸口2,床体4的中空腔内设有移动艾灸装置,移动艾灸装置包括移动装置B及微调艾灸装置B,移动装置B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B。当植物病人躺在床体4上时,根据子午流柱方法,当到达指定的时辰,需要对特定的穴位进行艾灸时,通过移动装置A带动微调艾灸装置A运动到靠近病人身体正面穴位的位置,再通过微调艾灸装置A进行微调,实现精确定位,进行艾灸,同时通过移动装置B带动微调艾灸装置B运动到艾灸口2处,再通过微调艾灸装置B微调艾灸的位置,实现精确定穴。在进行艾灸时可以根据人的耐受能力,而调节微调艾灸装置A和微调艾灸装置B与身体的距离,实现在艾灸的同时又不会发生烫伤,该装置可以根据子午流柱的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对特定的穴位进行艾灸,实现分时间和穴位进行艾灸,该装置设置微调艾灸装置A和微调艾灸装置B可以实现对身体各个地方的穴位进行精准定穴和自动艾灸,方便快捷,适用面广,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对艾灸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发挥艾灸床的作用,床体4内的移动艾灸装置的数量不少于1个。床体4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床腿6,方便床下放置物品或其他设备。

所述的移动装置A为三轴联动机构,三轴联动机构可以选用任意可以实现三轴联动的机构,三轴联动机构为现有技术,移动装置A可以带动微调艾灸装置A在X轴、Y轴及Z轴活动,可以根据穴位的位置任意调节微调艾灸装置A的位置,所述的移动装置B为三轴联动机构,移动装置B可以带动微调艾灸装置B在X轴、Y轴及Z轴活动,可以根据穴位的位置任意调节微调艾灸装置B的位置。

所述的移动装置A包括平面移动装置、升降螺母块106、机架107、升降驱动电机108、固定架109及升降丝杆111,所述的机架107设在床体4上,机架107上设有升降驱动电机108,升降驱动电机108的输出轴与升降丝杆111连接,升降丝杆111固定在机架107上,升降丝杆111与升降螺母块106通过螺纹连接,升降螺母块106上设有固定架109,固定架109上设有平面移动装置,平面移动装置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A,平面移动装置包括平移丝杆101、转动板102、转动驱动电机103、螺母块104及平移驱动电机112,所述的平移驱动电机112设在固定架109上,平移驱动电机112的输出轴与平移丝杆101的一端连接,平移丝杆10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架109连接,平移丝杆101与螺母块104通过螺纹连接,螺母块104的底部设有转动驱动电机103,转动驱动电机103与转动板102连接,转动板102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A。升降驱动电机108带动升降丝杆111转动,升降丝杆111带动升降螺母块106转动,升降螺母块106带动固定架109升降,实现竖直方向运动,同时,平移驱动电机112带动平移丝杆101转动并带动其上的螺母块104沿平移丝杆101滑动,螺母块104带动滑块A105沿滑轨A110滑动,螺母块104移动时带动转动驱动电机103转动,转动驱动电机103带动转动板102转动从而改变转动板102上的微调艾灸装置A在水平面内的位置,使微调艾灸装置A可以实现X轴、Y轴及Z轴的三轴联动。为了对螺母块104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可以使螺母块104与滑动装置A连接,滑动装置A包括滑块A105及滑轨A110,所述的螺母块104与滑块A105连接,滑块A105与滑轨A110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滑轨A110设在固定架109上,为了使升降螺母块106升降更加平稳,可以使升降螺母块106与滑动装置B连接,滑动装置B包括滑块B113及滑轨B114,所述的升降螺母块106与滑块B113连接,滑块B113与滑轨B114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滑轨B114设在机架107上。

所述的微调艾灸装置A包括调节装置、艾灸装置A及艾灸装置B,所述的艾灸装置A设在转动板102上,艾灸装置A与调节装置的一端连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艾灸装置B连接。通过调节装置分别对艾灸装置A和艾灸装置B的位置进行微调,实现精准定位。

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电动机A701、面齿轮702、圆锥齿轮B706、连接杆B705、圆锥齿轮A704、连接杆A703、滚轮708、滚动槽707、固定杆709及平移装置,所述的电动机A701设在转动板102上,电动机A701的输出轴与面齿轮702的输入轴连接,面齿轮702与圆锥齿轮A704啮合或面齿轮702与圆锥齿轮B706啮合,所述的圆锥齿轮A704与艾灸装置A连接,圆锥齿轮A704与连接杆A703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A70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连接杆B705的一端连接,连接杆B705的另一端与圆锥齿轮B706连接,圆锥齿轮B706与艾灸装置B连接,所述的连接杆A703上设有滚动槽707,滚动槽707内放置有滚轮708,滚轮708与固定杆709的一端连接,固定杆709的另一端与平移装置连接,平移装置设在转动板102上。滚动槽707的形状为圆环形,通过该种设计当连接杆A703转动时,滚轮708在滚动槽707内转动且滚轮708不会阻碍连接杆A703的转动。

所述平移装置包括驱动滚子801、滑框802、摆动杆803、驱动盘804、电动机B805、扇形齿轮806、齿条807、导向杆808及导向块809,所述的电动机B805设在转动板102上,电动机B805的输出轴与驱动盘804的输入端连接,驱动盘804上偏心设有驱动滚子801,驱动滚子801与滑框802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滑框802设在摆动杆803上,摆动杆803与扇形齿轮806连接,扇形齿轮806铰接在转动板102上,扇形齿轮806与齿条807啮合,齿条807与导向块809连接,导向块809与导向杆808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导向杆808固定在转动板102上。

所述的艾灸装置A包括驱动杆504、微调丝杆502、动力杆505、移动螺母块501及艾灸仪A115,所述的驱动杆504一端与圆锥齿轮A704的输出轴连接,驱动杆504的另一端与动力杆505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动力杆505的另一端与微调丝杆502连接,微调丝杆502固定在转动板102上,微调丝杆502与移动螺母块501通过螺纹连接,移动螺母块501与转动板102为面接触,移动螺母块501上设有艾灸仪A115,所述的艾灸装置B包括驱动杆504、微调丝杆502、动力杆505、移动螺母块501及艾灸仪A115,所述的驱动杆504一端与圆锥齿轮B706的输出轴连接,驱动杆504的另一端与动力杆505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动力杆505的另一端与微调丝杆502连接,微调丝杆502固定在转动板102上,微调丝杆502与移动螺母块501通过螺纹连接,移动螺母块501与转动板102为面接触,移动螺母块501上设有艾灸仪A115。

在动力杆505包括动力圆柱509及卡凸510,动力圆柱509上设有卡凸510,驱动杆504包括驱动圆柱506、空腔507及卡槽508,驱动圆柱506的轴心处设有空腔507,空腔507的侧壁上设有卡槽508,卡槽508与卡凸510相适配且卡槽508与卡凸510滑动连接,动力圆柱509插入空腔507内,当驱动杆504沿动力杆505滑动时,卡槽508沿卡凸510滑动,由于卡凸510和卡槽508的存在,驱动杆504转动时会带动动力杆505转动,当需要调节艾灸装置A上的艾灸仪A115的位置时,启动电动机A701,电动机A701带动面齿轮702转动,面齿轮702带动与其啮合的圆锥齿轮A704转动,圆锥齿轮A704带动驱动杆504转动,驱动杆504通过动力杆505带动微调丝杆502转动,微调丝杆502带动其上的移动螺母块501沿微调丝杆502滑动,由于移动螺母块501与转动板102为面接触,微调丝杆502转动时仅带动移动螺母块501平移,从而调节移动螺母块501上的艾灸仪A115的位置,当需要调节艾灸装置B上的艾灸仪A115时,启动电动机B805,电动机B805带动驱动盘804转动,驱动盘804带动驱动滚子801随驱动盘804转动的同时并沿滑框802滑动,驱动滚子801通过滑框802带动摆动杆803摆动,摆动杆803带动扇形齿轮806转动一定角度,扇形齿轮806带动齿条807移动,齿条807带动导向块809沿导向杆808滑动,导向块809通过固定杆709带动连接杆A703移动,连接杆A703带动圆锥齿轮A704和圆锥齿轮B706移动,圆锥齿轮A704与面齿轮702脱离啮合,圆锥齿轮A704和圆锥齿轮B706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驱动杆504沿动力杆505滑动,固定杆709带动圆锥齿轮B706移动直至圆锥齿轮B706与面齿轮702啮合,按照调节艾灸装置A115上的艾灸仪A115的位置的方法调节艾灸装置B上的艾灸仪A115的位置。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实现单独调节艾灸装置A和艾灸装置B的位置的目的。

所述的移动装置B包括电动机C901、丝杆A902、活动螺母块A903、导向槽904、丝杆B905、活动螺母块B906、电动机D907、电动机E909、导向装置及固定板908,所述电动机C901设在床体4的中空腔内,电动机C901与丝杆A902连接,丝杆A902固定在床体4上,丝杆A902与活动螺母块A903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螺母块A903通过轴承与丝杆B905的一端连接,丝杆B905的另一端与电动机E909连接,电动机E909与导向装置连接,导向装置设在床体4内,所述的活动螺母块B906与导向槽904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导向槽904设在床体4的底壁上,活动螺母块B906上设有电动机D907,电动机D907的输出轴与固定板908连接,固定板908上设有微调艾灸装置B。导向装置包括活动块910及导轨911,导轨911设在床体4的中空腔内,导轨911与活动块910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活动块910上设有电动机E909。电动机C901带动丝杆A902转动,丝杆A902带动活动螺母块A903升降,活动螺母块A903带动丝杆B905和电动机E909升降,电动机E909带动活动块910沿导轨911滑动,从而实现升降,电动机E909带动丝杆B905转动并带动活动螺母块B906沿丝杆B905平移,同时电动机D907带动固定板908转动,从而使微调艾灸装置B在X轴、Y轴、Z轴任意位置进行移动的目的。由于导向槽904的存在,活动螺母块B906仅能沿丝杆B905滑动而不会随丝杆B905转动。

所述的微调艾灸装置B包括调节装置、艾灸装置A及艾灸装置B,所述的艾灸装置A设在固定板908上,艾灸装置A与调节装置的一端连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艾灸装置B连接。通过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分别微调艾灸装置A、艾灸装置B的位置的目的。

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电动机A701、面齿轮702、圆锥齿轮B706、连接杆B705、圆锥齿轮A704、连接杆A703、滚轮708、滚动槽707、固定杆709及平移装置,所述的电动机A701设在固定板908上,电动机A701的输出轴与面齿轮702的输入轴连接,面齿轮702与圆锥齿轮A704啮合或面齿轮702与圆锥齿轮B706啮合,所述的圆锥齿轮A704与艾灸装置A连接,圆锥齿轮A704与连接杆A703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A70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连接杆B705的一端连接,连接杆B705的另一端与圆锥齿轮B706连接,圆锥齿轮B706与艾灸装置B连接,所述的连接杆A703上设有滚动槽707,滚动槽707内放置有滚轮708,滚轮708与固定杆709的一端连接,固定杆709的另一端与平移装置连接,平移装置设在固定板908上。滚动槽707的形状为圆环形,通过该种设计当连接杆A703转动时,滚轮708在滚动槽707内转动且滚轮708不会阻碍连接杆A703的转动。

所述平移装置包括驱动滚子801、滑框802、摆动杆803、驱动盘804、电动机B805、扇形齿轮806、齿条807、导向杆808及导向块809,所述的电动机B805设在固定板908上,电动机B805的输出轴与驱动盘804的输入端连接,驱动盘804上偏心设有驱动滚子801,驱动滚子801与滑框802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滑框802设在摆动杆803上,摆动杆803与扇形齿轮806连接,扇形齿轮806铰接在固定板908上,扇形齿轮806与齿条807啮合,齿条807与导向块809连接,导向块809与导向杆808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导向杆808固定在固定板908上。

所述的艾灸装置A包括驱动杆504、微调丝杆502、动力杆505、移动螺母块501及艾灸仪B503,所述的驱动杆504一端与圆锥齿轮A704的输出轴连接,驱动杆504的另一端与动力杆505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动力杆505的另一端与微调丝杆502连接,微调丝杆502固定在固定板908上,微调丝杆502与移动螺母块501通过螺纹连接,移动螺母块501与固定板908为面接触,移动螺母块501上设有艾灸仪B503,所述的艾灸装置B包括驱动杆504、微调丝杆502、动力杆505、移动螺母块501及艾灸仪B503,所述的驱动杆504一端与圆锥齿轮B706的输出轴连接,驱动杆504的另一端与动力杆505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动力杆505的另一端与微调丝杆502连接,微调丝杆502固定在固定板908上,微调丝杆502与移动螺母块501连接且两者通过螺纹连接,移动螺母块501与固定板908为面接触,移动螺母块501上设有艾灸仪B503。

在动力杆505包括动力圆柱509及卡凸510,动力圆柱509上设有卡凸510,驱动杆504包括驱动圆柱506、空腔507及卡槽508,驱动圆柱506的轴心处设有空腔507,空腔507的侧壁上设有卡槽508,卡槽508与卡凸510相适配且卡槽508与卡凸510滑动连接,动力圆柱509插入空腔507内,当驱动杆504沿动力杆505滑动时,卡槽508沿卡凸510滑动,由于卡凸510和卡槽508的存在,驱动杆504转动时会带动动力杆505转动,当需要调节艾灸装置A上的艾灸仪B503的位置时,启动电动机A701,电动机A701带动面齿轮702转动,面齿轮702带动与其啮合的圆锥齿轮A704转动,圆锥齿轮A704带动驱动杆504转动,驱动杆504通过动力杆505带动微调丝杆502转动,微调丝杆502带动其上的移动螺母块501沿微调丝杆502滑动,由于移动螺母块501与固定板908为面接触,微调丝杆502转动时仅带动移动螺母块501平移,从而调节移动螺母块501上的艾灸仪B503的位置,当需要调节艾灸装置B上的艾灸仪B503时,启动电动机B805,电动机B805带动驱动盘804转动,驱动盘804带动驱动滚子801随驱动盘804转动的同时并沿滑框802滑动,驱动滚子801通过滑框802带动摆动杆803摆动,摆动杆803带动扇形齿轮806转动一定角度,扇形齿轮806带动齿条807移动,齿条807带动导向块809沿导向杆808滑动,导向块809通过固定杆709带动连接杆A703移动,连接杆A703带动圆锥齿轮A704和圆锥齿轮B706移动,圆锥齿轮A704与面齿轮702脱离啮合,圆锥齿轮A704和圆锥齿轮B706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驱动杆504沿动力杆505滑动,固定杆709带动圆锥齿轮B706移动直至圆锥齿轮B706与面齿轮702啮合,按照调节艾灸装置A115上的艾灸仪B503的位置的方法调节艾灸装置B上的艾灸仪B503的位置。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实现单独调节艾灸装置A和艾灸装置B的位置的目的。

所述的艾灸仪A115为电子艾灸仪,所述的艾灸仪B503为电子艾灸仪。

为了进一步提高床体4的艾灸效果,艾灸仪A115包括气缸301、滑轨C302、滑块C303、艾灸盒313、固定槽304、固定针305、密封盖307、排烟孔308、气泵311、计时器312及艾灸盒门314,艾灸盒313设在移动螺母块501上,艾灸盒313上设有艾灸盒门314,艾灸盒313内设有固定槽304,固定槽304内设有固定针305,艾灸盒313内设有气泵311,气泵311与控制器13连接,气泵311通过管道与气缸301连接,气缸301的输出杆与密封盖307连接,密封盖307与滑块C303连接,滑块C303与滑轨C302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滑轨C302设在艾灸盒313内壁上,艾灸盒313上设有排烟孔308,艾灸盒313内设有计时器312,计时器312与控制装置连接,为了固定艾灸仪A115,在艾灸仪A115上设置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吸附罩309及气管310,设有排烟孔308的艾灸盒313侧壁上设有吸附罩309,吸附罩309为高弹性橡胶材质,吸附罩309与气管310的一端连通,气管310的另一端与与气泵311相连,气管310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13连接,固定装置也可以为绑带,密封盖307用于密封固定槽304,当到达一定时辰需要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时,打开艾灸盒门314,将点燃的艾柱插入固定针305上,通过移动装置A带动微调艾灸装置A运动到与身体接触时,启动气泵311和电磁阀,气泵311通过气管310对吸附罩309抽真空,吸附罩309吸附在人体表面,通过艾柱点燃产生的热气通过排烟孔308排出并与身体的穴位接触,对身体穴位进行艾灸,计时器312进行计时,当设定的时辰达到时,计时器312将计时信息传输给接收器11,接收器11将信号传输给信号转换器12,信号转换器12将接触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3,控制器13控制启动气缸301,气缸301的的输出杆带动密封盖307平移,密封盖307移动到固定槽304的上方并盖在固定槽304上,隔绝固定槽304内的氧气,使艾柱因缺氧而熄灭,实现自动控制艾灸时间的目的。同时,可以在该固定槽304内设置电加热片306,通过电加热片306可以按照子午流柱方法,当时间到了,需要对特定的穴位进行艾灸时,启动电加热片306对艾柱进行加热,高温使艾柱自燃,实现自动点燃艾柱的目的。节省了人力。艾灸仪B503的结构跟艾灸仪A115的结构相同,为了方便向艾灸仪B503内放入艾柱,可以在床体4上设置窗口912,窗口912与床体4的内腔相连通,通过窗口912可以将艾柱放入艾灸仪B503内,方便放入艾柱和维修。

控制装置包括接收器11、信号转换器12、控制器13及按键区10,按键区10设在床体4上,按键区10与接收器11通过导线连接,接收器11通过导线与计时器312连接,接收器11通过导线与信号转换器12连接,信号转换器12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3连接,控制器13通过导线分别与气泵311、转动驱动电机103、升降驱动电机108、平移驱动电机112、电动机A701、电动机B805、电动机C901、电动机D907、电动机E909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人躺在床体上,按照子午流柱的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对特定的穴位进行艾灸,当需要使用微调艾灸装置A时,通过移动装置A带动微调艾灸装置A移动到指定的位置,调节微调艾灸装置A中的艾灸仪A115的精确位置,调节好后,使微调艾灸装置A上的艾灸仪A115对身体的正面穴位进行艾灸,当需要对身体背面进行艾灸时,通过移动装置B带动微调艾灸装置B移动到艾灸口2内,通过调节微调艾灸装置B,使微调艾灸装置B中的艾灸仪B503处于精确的位置时,使用艾灸仪B503对身体背面进行艾灸,从而实现精确定穴和艾灸。

该装置可以根据子午流柱的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对特定的穴位进行艾灸,实现分时间和穴位进行艾灸,该装置设置微调艾灸装置A和微调艾灸装置B可以实现对身体各个地方的穴位进行自动艾灸,方便快捷,适用面广,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对艾灸的需求。此外,该装置适用面广,可以对不同体格的人进行精准定穴,使该艾灸床治疗和保健效果获得极大的提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