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379发布日期:2019-05-24 21:37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葫芦状艾灸器(又可名为便携式葫芦灸)。



背景技术: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烫,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灸疗时借助艾灸器具对体表施灸,艾灸器具的结构对施灸时的操作、防烫伤以及灸疗效果影响较大,现有的艾灸器,艾条点燃后内置固定在艾灸器内,不能调节对体表的距离,出现艾条点燃端若太靠近皮肤则容易灼伤皮肤,太远又无法达到较佳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灸疗时便于调节艾条至体表距离的艾灸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艾灸器,包括主壳体、盖体以及艾条安装件,

盖体可拆卸地盖合在主壳体上,盖体与主壳体盖合后形成一艾灸熏疗空间;

艾条安装件安装于盖体上,艾条安装件的一端可升降地伸入至艾灸熏疗空间内,用于固定艾条,艾条安装件的另一端伸出至盖体外,用于导出灸疗时产生的艾烟。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半球壳部及凸伸于半球壳部的顶部的圆筒部,艾条安装件配合圆筒部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艾条安装件包括筒体以及连接在筒体底端的艾条固定座,筒体可升降地穿套在圆筒部。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上段设有外螺纹,所述圆筒部内设有内螺纹,筒体通过其外螺纹可升降地螺接于圆筒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下段的周壁开设若干导烟孔。

进一步地,所述艾条安装件包括滤烟压盖,滤烟压盖具有筒部,筒部套设至筒体内的顶端,与筒体相卡固。

进一步地,所述滤烟压盖包括形成筒部顶端外周的周缘,以供外力作用于周缘时带动滤烟压盖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艾条安装件包括滤烟棉,筒体内靠近顶端端口处设有第一滤烟网格,烟压盖筒部的筒内底端设有第二滤烟网格,滤烟压盖的筒部套设至筒体内的顶端,第二滤烟网格与第一滤烟网格将滤烟棉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艾条固定座为管状,以收容筒体的一端,艾条固定座内邻近底部具有中部开孔的抵持片。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的底端通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防护网。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的周壁开设有透气孔,主壳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有与主壳体内腔相通的通孔,其顶端的通孔小于其底端的通孔,主壳体的顶端向主壳体的中上部逐渐减小,主壳体的中上部向主壳体的底端逐渐增大,盖体与主壳体装配形成葫芦状。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顶端的内周壁设有环形的卡持槽,卡持槽周壁开设至少一个气流孔,盖体的半球壳部的开口端的端壁凸伸有若干卡持条,盖体通过卡持条卡持于主壳体的卡持槽内,并且,通过旋转盖体,可调节卡持条对气流孔封闭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底端具有侧伸的侧缘,在主壳体上位于侧缘的上表面套设医用胶布环套,或在侧缘的下表面粘接双面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艾灸器通过设置艾条安装件,艾条安装件可升降调节地安装于盖体上,使得固定于艾条安装件一端的艾条火点高度可准确调节,进而起到调节人体表感知温度的目的;其次,艾条燃烧时在顶部内腔小,底部内腔大的艾灸熏疗空间内形成循环的能量场,艾热蕴含其中,聚拢不外散,艾热的渗透力更加持久,均衡,柔和;最后,艾条的火点向下,艾热损失少,艾疗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第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第二视角的分解图;

图4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艾灸器,包括主壳体1、盖体2以及艾条安装件3。

盖体2可拆卸地盖合在主壳体1上,盖体2与主壳体1安装形成一艾灸熏疗空间。本实施例中,盖体2与主壳体1结合形成葫芦形状,具有下喇叭型腔以及相连通的上球型腔,整个葫芦内部空腔为艾灸熏疗空间,球型腔较喇叭型腔空间小,所述盖体2为构成葫芦的上球型腔的上半球盖。盖体2盖合到主壳体1上的方式可为螺纹连接或卡接。

艾条安装件3安装于盖体2上,艾条安装件3的底端伸入至艾灸熏疗空间,用于固定艾条,艾条安装件3的顶端伸出至盖体2外,用于导出艾条燃烧产生的烟。主壳体1的周壁开设有透气孔4,主壳体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有与主壳体1内腔相通的通孔,其顶端的通孔孔径小于其底端的通孔孔径,并且主壳体1整体呈束腰状,主壳体1的顶部开口端向主壳体1的中上部位置孔径逐渐减小,主壳体1的中上部位置孔径向主壳体1的底端孔径逐渐增大,结合半球盖状的所述盖体2连接在主壳体1的顶端,艾灸器整体呈葫芦状。

请参阅图2,盖体2包括半球壳部5及凸伸于半球壳部5的顶部的圆筒部6,半球壳部5底面为开口端,半球壳部5与主壳体1中上部腔体组合形成球状体,艾条安装件3穿设于圆筒部6内。

主壳体1顶端的内周壁设有环形的卡持槽7,卡持槽7槽壁开设至少一个气流孔8。本实施例中,半球壳部5的底端端缘沿轴向凸伸有若干卡持条9,盖体2通过卡持条9卡持于主壳体1的卡持槽7内,并且,通过旋转盖体2,可调节卡持条9对气流孔8封闭程度,从而调节气流孔8的进气量,如此可以控制艾条的燃烧速度。

请参阅图2至图4,艾条安装件3包括筒体10、艾条固定座11、滤烟棉12以及滤烟压盖13。筒体10的上段设有外螺纹14,其下段的周壁开设若干导烟孔15,筒体10内靠近顶端端口处设有第一滤烟网格16,滤烟棉12置于第一滤烟网格16上。滤烟压盖13包括筒部及形成筒部顶端外周的周缘17,滤烟压盖13筒部的筒内底端设有第二滤烟网格18,滤烟压盖13通过其筒部过盈套设至筒体10内的顶端,与筒体10相卡固;并且第二滤烟网格18与第一滤烟网格16夹持滤烟棉12,艾条固定座11可拆卸安装或一体成型于筒体10底端;圆筒部6内设有内螺纹19,筒体10通过其外螺纹14与圆筒部6的内螺纹19配合,筒体10上设有滤烟压盖13的一端伸出至圆筒部6外,通过转动滤烟压盖13带动筒体10转动,从而带动筒体10相对圆筒部6升降。

可以理解,筒体10无需设外螺纹14,圆筒部6内也无需设内螺纹19,通过在圆筒部6内安装弹性套筒(图未示),弹性套筒弹性地抵持于圆筒部6内周壁与筒体10外周壁之间,通过拉动筒体10实现升降,筒体10可沿弹性套筒内部移动并移动后弹性地抵持于相应的位置。

可以理解,筒体10无需设外螺纹14,圆筒部6内也无需设内螺纹19,通过在圆筒部6外周壁开设螺孔,螺孔内螺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端部抵持于筒体10外周壁,从而将筒体10卡持于圆筒部6的相应位置。

请参阅图2,艾条固定座11为筒状,艾条固定座11内邻近底部具有中部开孔的抵持片20,筒体10底端卡接于艾条固定座11上并抵持于抵持片20上,艾条固定座11的外周壁设有凸条21,以供艾条稳定地套设至艾条固定座11外周(艾条选用底端有套设腔的艾条),可以理解,艾条亦可插置在艾条固定座11的底面。

请参阅图3及图4,主壳体1的底端通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防护网22,防护网22可采用金属网或者隔热棉,以防掉灰,并进一步起到隔热防烫的作用。

请参阅图1,主壳体1底端具有侧伸的侧缘23,主壳体1上位于侧缘23的上表面套设医用胶布环套,或在侧缘23的下表面粘接双面胶,以将艾灸器粘接于人的体表。

请参阅图2至图4,艾灸器使用时,打开盖体2,将艾条套设于艾条固定座11上,点燃艾条,盖上盖体2,通过旋转盖体2可控制气流孔8的开合大小,通过旋转凸缘17带动筒体10升降,艾热进入到艾灸熏疗空间,并且经过防护网22散发到体表,以对施灸人员灸疗。同时,艾灸产生的烟气通过若干导烟孔15进入筒体10,然后依次通过第一滤烟网格16、夹持滤烟棉12以及第二滤烟网格18净化后排出。如此,排出的艾烟较少,且艾烟中的有害成分被充分过滤掉。

综上,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艾条安装件3可在灸疗时调节艾条高度,便于调节艾条点燃端与施灸者体表的距离;此外,艾条燃烧时在顶部内腔小,底部内腔大的艾灸熏疗空间内形成循环的能量场,艾热蕴含其中,聚拢不外散,艾热的渗透力更加持久,均衡,柔和;最后,艾条的火点向下,艾热损失少,艾疗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